都说教育孩子要“共情”,为何会没效果?是你共情方式没用对

现在因为疫情延迟上班,不少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也延长了。这一相处,就越来越多父母开始"暴躁"上线了,要么因为孩子不写作业,要么因为孩子一直看电视,要么孩子因为玩游戏不顺心大吵大闹。这时候,我们手足无措,无奈且头疼地看着孩子。有些专家就指出了,我们教育孩子用"共情"的方法,有些家长也用了分享效果不错,有些家长用了吐槽此法并无用处。实际上,并不是"共情"没有用处,而是我们共情的方式不对。

都说教育孩子要“共情”,为何会没效果?是你共情方式没用对

"共情",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概念,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通俗点来说,就是高情商,可以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感受和立场,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并用自己的言行引导他人的情绪表达和情绪舒缓。重点是最后两句,"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用自己的言行引导他人表达并舒缓情绪"。大部分情况下,要么我们只是为了自己可以阻止孩子发脾气,而使用"共情"而不是真正"共情",要么我们努力体会了孩子情绪,没有引导孩子表达并舒缓情绪。

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几种"共情"的误区,以及正确用"共情"的方式。

生活中,我们与孩子"共情"时常存在的误区

1、误区一:共情不是比惨

很多人在倾听他人诉苦的时候,会说自己"比较惨"的事情。有时候有用,有时候没用。这是因为有些人会居高临下地说"这不算什么,我还有更惨的……",会让有些人觉得自己的痛苦并不被理解,从而心情更糟糕。曾有一个实验,有些实验者感觉聆听者"比惨"的时候自己会好些,但大部分实验者觉得明明在说自己的感受,却被忽略了,成了他人在诉说他的感受。因此在

"比惨"的时候,孩子与大人双方沟通的时候地位不平等。如果用"比惨""共情"孩子,关注点便不是在孩子身上,所以就很难帮助孩子疏导情绪。

2、误区二:共情不是放任行为

有些家人认为"共情"就是要让孩子表达情绪,不要呵斥孩子不准哭不准发脾气,这个想法是稍微符合"共情"定义的,但是这一实施起来就成了放任了孩子发脾气、摔东西的行为。还有些家人因为"共情"理解孩子允许孩子的行为,最终成了放任了孩子的行为。我们要明白,接纳情绪不等于让孩子肆意宣泄情绪,不等于允许孩子所有行为,因为有些行为会伤害自己或者他人。

都说教育孩子要“共情”,为何会没效果?是你共情方式没用对

3、误区三:共情不是讲道理

有时候父母很喜欢讲道理,有人就说感情中最不讲道理的就是讲道理。这放到我们大人身上来说并不难理解,我们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也不想他人讲道理。如果共情是讲道理,第一孩子难以理解从而情绪更加低落,第二因为父母总是讲道理,孩子便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不顾自己的感受,使得孩子难以表达情绪和舒缓情绪,从而未达到"共情"的效果。

4、误区四:共情不是给建议

有些时候家长手足无措就会给孩子提解决问题的建议,往往我们也会摸不着头脑为什么孩子还是不开心。比如孩子做手工失败伤心时,我们直接帮孩子做过一个,或者建议孩子怎么再做的时候,会发现即使帮孩子重新做了一个孩子还是高兴不起来,比如孩子想吃了很久的冰淇淋掉地上后即使重新买一个,孩子依旧哭泣。其实,孩子需要的是情绪释放以及被接纳、安抚,并不是事情解决与否。虽然从大人角度想,情绪因问题所起,而问题解决情绪便解决这么理解没有错,但在孩子世界里以感性为主,理性思维正在发展中。

都说教育孩子要“共情”,为何会没效果?是你共情方式没用对

孩子情绪不佳,我们如何正确使用"共情"?

经常会看到领居家和孩子和睦相处,仿佛就是朋友。我曾经问她如何做到对孩子一点脾气不发,孩子还乖巧懂事,她就说了一句:"我和她说话时是孩子,和她玩时是孩子,行为是一个大人,思考时一个大人。" 如她这样子,便是正确的共情。

如果说正确使用"共情"的方式有核心操作,她这句话便点出了核心操作,尤其是前两句,体现了她和孩子相处时始终站在孩子的角度。有了这个核心操作后,我们再进行下面的操作就便是正确的使用"共情"了:

1、平常自己认识情绪,教会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

很多时候我们知道自己烦躁不开心,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是愤怒什么时候是悲伤,为一件事不开心还是因为某个人。大人感受自己情绪能力比较差,也难以感受孩子的情绪。所幸的是,这一切都是可以培养训练然后得以提高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大人先认识各种情绪。人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最常用的有如emoji表情包那样的表情,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表情去认识情绪。此外,可以买情绪绘本比如《菲菲生气了》、《不要哭 说清楚》和孩子一起认识情绪。当孩子有情绪或者自己有情绪的时候,告诉孩子当时情绪是愤怒还是生气,也可以告诉孩子刚才自己是失望还是难过,读故事的时候也让孩子观察主人公的神情,可以指出主人公的情绪,总之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情绪词。

都说教育孩子要“共情”,为何会没效果?是你共情方式没用对

2、孩子有情绪的时候,除了说"我知道你很难过",还可以引导孩子合理发泄情绪。

我们会发现随着孩子长大会躲在房间哭,不再当面哭,孩子再长大后负面情绪就自己"消化"了。不要以为孩子长大了,孩子只是不愿意向我们表达情绪了,可能觉得和我们表达情绪再无用。这样的想法是从小时候开始建立的。

如果孩子真是长大了,适度向我们表达负面情绪是无碍的。但他们实在不懂表达情绪,如同小时候那样发脾气或者哭泣,更不懂如何发泄情绪所以隐忍着自己所有的负面情绪,最终爆发。

因此,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们先教会孩子合理地发泄情绪,这个是孩子一生中最需要学会的东西。另外因为正是情绪时孩子难以去表达情绪,也难以听得进我们说什么,所以可以抱着孩子让孩子大哭,或者给孩子听歌,安排一个海绵让孩子打,总之避免让孩子用摔东西、踢人等不良方式发泄情绪。

都说教育孩子要“共情”,为何会没效果?是你共情方式没用对

3、帮助孩子平静,回顾刚才所发生的事情。

当我们观察到孩子的情绪发泄得差不多了,比如孩子的哭声由响变弱,孩子神情由皱眉头到两眼无神,孩子踢打枕头的力气由弱变强时,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深呼吸"动作,帮助孩子平静下来。

当孩子平静下来后,就帮孩子回顾刚才发生的事。有一次我孩子与表姐一起做灯笼,她失败了有人说她"做事着急要完美又不认真",她便一下哭了进房间。其他人认为她做失败了才哭,后来我问了原来是她不开心别人一直说她表姐好。

我帮孩子回顾刚才发生事,先是问她为什么哭,她一开始不说。后来我说我不告诉他们怎么回事,又问她是不是因为别人说你才哭的,她点点头。我便又问是哪句话让你哭了,她说是某个亲戚说的,我又说出亲戚说的几句话,让她指出哪句话,最终找到上面那句话,也找到她真正不开心的原因。

从这事我总结出帮孩子平静并回顾事情时候,我们家长必须平静,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平静。此外,我们要尽可能回忆事情的完整过程,或者了解清楚。

在回顾情绪时,必须找到触碰孩子情绪的具体话语和具体细节,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孩子疏通情绪,教会孩子管理情绪。

都说教育孩子要“共情”,为何会没效果?是你共情方式没用对

"共情"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在孩子有情绪时候自己控制情绪,需要我们还不懂管理自己情绪时候教会孩子管理情绪。虽然不容易,但是一点点做起来,总会有所成长,不仅仅是我们情商提高,孩子情商也提高了。孩子是我们的孩子,我们教育他们不仅仅是供他上学,最重要的是教育他做人,教育他认识、表达、管理自己的情绪,使他没有父母在身边时也具备感受自己情绪、表达自己情绪、合理疏通自己情绪的能力。

我是吴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