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没有治疗肺炎的特效药?如果没有,患者住院后用什么治疗?

大漠钓孤烟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人数已经达到了4万多人。目前,新冠肺炎还是没有特效药物,治疗方面还是要依靠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既然目前没有特效药,那么确诊病例住院后,医院是怎么治疗的呢?


对一个疾病的治疗,无外乎这几种方法,对因治疗、对症治疗、一般治疗。

  • 对因治疗,也就是针对疾病的原因进行治疗,比如,细菌感染导致的肺炎,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此次病毒性肺炎,采用抗病毒药物。
  • 对症治疗,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治疗,比如,感冒发热了,给予退烧药降温,咳嗽了,给予止咳化痰的药。简单的说,对症治疗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解决不了实质性的问题。
  • 一般治疗就是充足的休息,良好的营养、各种监测等。
  • 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其实没有明确的界限,比如病人营养很差,给予补充营养,可以算一般治疗,也可以算对症治疗。

事实上,以目前的医疗水平,治疗疾病还是以对症治疗和一般治疗为主,举个最简单的疾病——感冒,感冒有特效药吗?没有,现在的感冒药都是对症治疗的,缓解症状,然后人体发挥免疫作用,然后恢复。

甲流、乙流算是有特效药吧,磷酸奥司他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达菲,对甲流、乙流效果是很不错的,特别是甲流。

此次,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到目前为止也是没有特效药的,那么这些人收到医院里面是如何治疗的呢?

我想再怎么治疗,也无非上面讲的对因、对症、一般治疗这几种方法。下面我就以第5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治疗方案》为例,来讲一讲。为什么以它为例呢?因为这个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是国家发布,代表着最高、最新的方案。


  • 虽然,目前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但是这并不代表不存在这样的药物,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认为,万物相生相克。我相信新型冠状病毒的克星一定是有的,只是目前还没找到而已。
  • 没有特效药,也不代表完全就不用抗病毒治疗。比如目前推荐的抗病毒方案:干扰素雾化,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利巴韦林。可能这些药物,效果不是最好的,但是目前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多多少少有点作用,了胜于无吧。

  • 卧床休息,保证充分热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监测各项生命体征。
  • 一般治疗看上去好像可有可无,其实还是很重要的。休息好、营养充足,抵抗力才会好,人体的免疫系统才能有力气和病毒抗争。
  • 另外,通过抽血、各种仪器监测病人的身体情况,指标有问题了,在针对性的解决。比如,抽血发现体内钾低了,可以给予补充。

  • 对症治疗主要是各种氧疗,新冠肺炎破坏肺组织,必然导致呼吸功能出现问题。如果自己呼吸,氧气不够,必然需要额外的帮助。
  • 症状轻的给予鼻导管吸氧、症状重的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更加严重的给予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
  • 另外,像激素治疗也算对症治疗。主要是激素有抗炎作用,对于病情严重的诊疗方案建议酌情使用。因为激素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像2003年SARS幸存的那些人,很多面临着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这些疾病的困扰。

总结一下:

  1. 打个不是很恰当的比喻,如果治疗新型肺炎是一场战争。那么,对因治疗相当于核武器,可以起决定性作用。一般治疗相当于后勤,对症治疗相当与攻坚的。
  2. 在对因治疗不给力的情况下,一般治疗、对症治疗相当于维持住病人的生命,让自身的免疫慢慢的消灭病毒。如果病人本身身体就差,其他疾病比较多,那么就维持不住生命,这些人就是死亡的病例。

我是坚持科普的陈大夫,你的点赞和关注是我不断创作最大的动力。

石佛山下小医生


确诊目前没有特效药物。但是除了呼吸支持、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以外,肯定也有药物治疗。

此前柳叶刀公布了99例来自武汉金银潭医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最近JAMA也公布了138例来自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我们就来看看他们用了什么药:

75名(76%)患者接受了抗病毒治疗,包括奥司他韦(每12小时口服75毫克),更昔洛韦(每12小时口服0·25克,静脉注射)以及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片(每天两次,每次500毫克)。抗病毒治疗的持续时间为3-14天(中位数为3天[IQR 3-6])。

大多数患者接受了抗生素治疗。 25(25%)位患者接受了单一抗生素治疗,而45(45%)位患者接受了联合治疗。所使用的抗生素通常涵盖了常见的病原体和一些非典型的病原体。当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时,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物敏感性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使用的抗生素为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抗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抗真菌药。抗生素治疗的持续时间为3-17天(中位数为5天[IQR 3-7])。 19(19%)位患者还接受了甲基泼尼松龙琥珀酸钠,甲基泼尼松龙和地塞米松治疗3-15天(中位数5 [3-7])。也就说19%的病人应用了激素治疗。

可见主要使用了抗生素、抗病毒治疗。重症患者也使用了激素。

大多数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奥司他韦,124 [89.9%]),许多患者接受抗菌治疗(莫西沙星,89 [64.4%];头孢曲松,34 [24.6%];阿奇霉素,25 [18.1%])和糖皮质激素治疗(62) [44.9%]。

可以看到基本差不多也是抗病毒、抗生素及激素使用。

为什么用这三个药其实也很明确。

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时肯定的,这个首先考虑病毒性肺炎,虽然目前没有特效抗病毒药,但临床肯定需要使用现有药物去不停的尝试,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使用奥司他韦,更昔洛韦以及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片等多种药物在不停的尝试。

而抗生素的使用主要是因为在病毒性肺炎的情况下,免疫力低下,同时在医院内,合并细菌性肺炎可能性极大,因此可以看到进行了广泛的药物使用。

使用激素就是SARS时期一直沿用的方法,特别在炎症高峰期,抑制炎症,帮助患者度过最困难的时期。

上面就是结合目前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的药物使用,具体更多的数据就要等待更多的论文发布。

欢迎关注我,专注医学科普。

一个小医生的科普


我想题主说的应该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目前来讲,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尚无特效药,瑞德西韦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阿比多尔、达芦那韦也在收集临床数据,但尚需拭目以待。
我之前跟大家讲过,没有特效药不代表没有治疗措施,更不等于“硬抗”。很多朋友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多数是自愈的,虽然最终清除病毒的是人体的免疫系统,但目前应用广谱抗病毒药、加强支持治疗、稳定人体内环境、调控炎症反应等措施,对患者的康复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部分患者还会应用抗生素,大家不要误会,谁都知道抗生素对病毒无效,但是,病毒感染很多情况下不是单纯的病毒感染,病毒往往会扮演“敲门砖”的角色,它把人体“撕开一个口子”,细菌也会趁虚而入!也就是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部分患者会合并细菌感染,所以有时候需要应用抗生素,但这一般都是在病原学明确的情况下,根据药敏结果精准应用的。

确诊人数还在增加,治愈人数也在增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仍需要加强个人防护,目前疫情仍然严峻,大家不可放松!


关注重症行者-阿锋,获取更多健康资讯。


重症行者阿锋


目前没有特效药。

根据第五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里面提到:

1. 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分热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指氧饱和度等。

2. 根据病情监测血常规、尿常规、CRP、生化指标(肝酶、心肌酶、肾功能等)、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有条件者,可行细胞因子检测,复查胸部影像学。

3. 及时给予有效氧疗措施,包括鼻导管、面罩给氧和经鼻高流量氧疗。

4. 抗病毒治疗: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可试用α-干扰素雾化吸入(成人每次 500 万 U 或相当剂量,加入灭菌注射用水 2 ml,每日 2 次)、洛匹那韦/利托那韦(200 mg/50 mg,每粒)每次 2 粒,每日 2 次,或可加用利巴韦林(成人首剂 4 g,次日每 8 小时一次)

1. 治疗原则: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预防继发感染,及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

2. 呼吸支持:(1) 氧疗:重型患者应接受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并及时评估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是否缓解。(2) 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或无创机械通气:当患者接受标准氧疗后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无法缓解时,可考虑使用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或无创通气。若短时间(1-2 小时)内病情无改善甚至恶化,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3) 有创机械通气: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即小潮气量(4-8 ml/kg 理想体重)和低吸气压力(平台压<30 cmH2O)进行机械通气,以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较多患者存在人机不同步,应当及时使用镇静以及肌松剂。(4) 挽救治疗:对于严重 ARDS 患者,建议进行肺复张。在人力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每天应进行 12 小时以上的俯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效果不佳者,如条件允许,应尽快考虑体外膜肺氧合(ECMO)。

3. 循环支持:充分液体复苏的基础上,改善微循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必要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4. 其他治疗措施可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胸部影像学进展情况,酌情短期内(3~5 日)使用糖皮质激素,建议剂量不超过相当于甲泼尼龙 1~2 mg/kg/日,应当注意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由于免疫抑制作用,会延缓对冠状病毒的清除;可静脉给予血必净 100 ml/次,每日 2 次治疗;可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继发细菌感染;可采用恢复期血浆治疗;对有高炎症反应的危重患者,有条件考虑使用体外血液净化技术。患者常存在焦虑恐惧情绪,应加强心理疏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