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创新科普防疫,打好战“疫”主动仗

河南:创新科普防疫,打好战“疫”主动仗

“乡亲们,由于疫情形势严峻,请从湖北返回的人员自觉在家隔离14天,如有发热、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请及时与乡村联系……请乡亲们相信党委政府,一定能打赢这场硬战。”连日来,山村流动“小喇叭”的声音持续回荡在河南省商城县长竹园乡的角角落落,引导村民正确认知疫情,科普防范措施,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该乡从抓宣传入手,乡、村、组分别采用车载流动小喇叭的形式,每天上午8点到晚上8点,沿路循环广播防疫知识和中央省市县相关工作部署情况,引导村民科学防范疫情,号召大家春节期间不走亲访友,利用电话和网络拜年,阻断疫情传播。

“‘小喇叭’是防控宣传的科普站,‘小喇叭’是稳定情绪的定心丸,‘小喇叭’也是阻击疫情的冲锋号。”长竹园乡党委书记陈犁告诉记者,该乡利用“小喇叭”打通信息传递和舆论宣传的“最后一公里”,让村民们第一时间了解到最新疫情防控政策和方法,“小喇叭”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攻坚战中并肩站在了一起。这些乡村“小喇叭”播放的内容都来自该省卫生健康委推送的科普资料核心信息。

超前谋划 不断创新普及科学防疫知识

1

战“疫”打响以来,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在普及科学防疫知识上可谓创新不断。河南省卫生健康宣教中心拍摄《借力“名人效应”朱婷、岳云鹏等大咖为战“疫”加油!》十一部科普公益广告;制作动漫科普《在家中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河南省新闻广播《大嘴说新闻》栏目播放河南省科普学会创作的防疫公益科普歌曲……

春节,让群众“宅”守在家就是对战“疫”最大的贡献。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抓住春节假期这段黄金的群众“闲暇”时间,充分利用河南省有线电视、公众电视网、互联网,实现宣传全覆盖。同时加强新媒体同频共振、紧抓传统主流媒体,充分利用今日头条、快手、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真正把肺炎疫情防控政策、科普知识推送到千家万户。

在突如其来的战“疫”中,该省建立了科普传播“两库两机制”,快速占领主战场且让科普知识传播持续发力。

建立科普专家库。遴选一批临床医疗专家、公共卫生专家,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从科普方面接受媒体采访,回应大众热点科普需求。截至目前,科普知识专家库在库专家6000余人,其中副主任医师以上专家3000余人,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庞大的专家资源。

建立科普知识资料库。根据核心科普信息,组织河南省疾控中心、省宣教中心、省医学科普学会等单位制作了疫情防控相关文字稿、短视频、音频、宣传画、宣传展板、文艺作品等六大类系列贴近群众生活实际、高质量的科普产品。

建立科普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立全省统一的疫情防控科普知识宣传资料共享云盘,每日更新填充疫情防控科普知识产品,提供给省市县各级宣传和卫生健康部门、各媒体、医疗自媒体联盟等下载传播,同时上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央级媒体参考使用。

建立科普信息媒体传播发布联动机制。以全媒体全覆盖为目标,结合疫情发展防控形势,在省委宣传部的协调支持下,建立了全方位、全媒体、全覆盖的科普知识传播大格局,实现了线上线下联动宣传科普知识的大局面。

实现了科普知识传播“六个全覆盖”

2

同时,该省实现了科普知识传播“六个全覆盖”。一是科普传播资料先行设计全覆盖。提前谋划,把握重点,结合疫情防控实际、各类人群不同防控要求和大众居家健康生活需要等,分别设计城乡社区防疫知识、4类人群防疫规范、心理干预和居家健身技能等海报、视频、文艺节目等科普传播材料,向各级各单位工作网络和媒体推送使用。二是主流媒体全覆盖。

《河南日报》每日一期刊发防疫科普知识专栏;河南卫视及多个频道每日播出科普动漫和科普专家访谈节目、公益广告;河南广播电台新闻广播等多个频率每天多个时段播出科普知识音频和战疫公益歌曲;制作每日健康提醒登陆千万河南有限电视台用户荧屏;河南手机报每日发布防疫宣传口号和科普知识。三是大众媒介全覆盖。气象应急平台12379、中国移动10086等短信、新媒体平台多次播发防疫科普知识,覆盖千万用户;郑州地铁、公交公司、楼宇电视等大众媒介播发公益短视频和防疫知识、宣传口号。四是新媒体全覆盖。根据疫情防控重点,在省卫健委官网微博微信抖音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医疗自媒体联盟等平台,每日更新一批防疫科普信息;在快手、抖音、腾讯、今日头条、媒体客户端等各类新媒体平台时时推送相关科普知识。五是五级医疗机构宣传全覆盖。在各级医疗机构实现相关科普知识海报、宣传版面张贴上墙全覆盖,科普短视频电子屏播放全覆盖。六是热线服务快速反应全覆盖。河南12320热线接受科普咨询2953个。对热线电话及网民反映的相关科普宣传问题,解决堵点,指导商丘、周口、南阳3个地市卫生健康部门及时整改。通过实现六个全覆盖,打通疫情防控科普知识最后一公里,在全社会营造了重视健康科普传播、人人掌握疫情防控知识的氛围。

重点策划制作通俗易懂科普知识作品

3

在这次疫情发生之初,该省就围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感染症状、传播途径、防护措施等社会大众关切的问题,重点策划制作了一批通俗易懂、接地气的疫情防控科普知识作品。

首先,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组织该省张国俊、张延炀、叶莹等权威专家接受省级主流媒体集体采访20余次,录制科普知识访谈节目在省级电视台播出。其次,在各级媒体和《健康中原》电视栏目、地铁上投放朱婷、岳云鹏等十一位河南籍文体明星公益广告等。同时,组织该省疾控中心、省宣教中心、省医学科普学会制作疫情防控知识的系列动漫和短视频、招贴画和宣传展板、折页等宣传品,覆盖快手、抖音、今日头条、腾讯等影响大的新媒体。截至目前,累计播放量4.69亿,点赞2.9亿人次。

面对大疫,河南健康科普工作能过做到快速反应、及时出击,同样得益于该省健康科普工作日积月累夯实的基础。

该省“321”健康促进工作模式,在强化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中,倡导科学的健康理念,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群众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通过开展健康教育进乡村、进家庭、进学校、健康教育阵地建设、基层健康教育骨干培养等五大行动,到2020年,实现贫困地区居民健康教育全覆盖,省、地市、县各级建成健康教育骨干队伍并实现培训全覆盖。

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的河南因地制宜,在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确保“基本医疗有保障”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健康 “三进、两建、一帮扶”的“321”健康促进工作模式,快速提升群众健康素养水平。

该模式一是聚焦薄弱环节,着力抓好“三进”。健康教育进乡村。采取省级示范、市县跟进、以贫困县为重点的工作模式,实行“十个一”工作法,全面开展“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专项行动,通过志愿服务、科普讲座、技能培训、义诊帮扶、健康文化大戏等多种活动形式定期走进贫困县,真真正正把健康教育送到困难群众“家门口”。

健康教育进家庭。围绕“健康素养66条”内容制成挂历、年画,向贫困家庭发放健康礼包,省级专家上门义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贫困家庭“一家一张明白纸、一个明白人、一份实用工具”,贫困人口“一人一份健康处方”,防病治病知识、健康生活方式入脑入心。

健康教育进学校。在2158所中小学启动贫困地区健康促进学校试点,引导学校开设健康课程,落实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

二是紧盯基层基础,着力抓好“两建”。建好健康教育阵地,把健康教育编成豫剧或快板书;同时在河南手机报定制健康科普信息及时推送,目前已向3000万用户推送信息;健康公益广告实现县级电视台全覆盖。内容高品质、传播多渠道、阵地广覆盖,营造出了“随时可见、随处可见”的健康教育宣传氛围。

建强健康教育队伍。建立覆盖省市县及各医疗卫生单位的志愿服务团队260支8221人,全省累计开展健康扶贫宣传3.71万次;编写健康科普教材5套;开展科普技能培训8616场,全省培训乡村医生、乡镇干部及村第一书记29.2万人次;

三是立足技术指导,着力抓好“一帮扶”。即由一所三级医院、一所县医院和一名省级专家组成团队,结合“健康素养66条”帮扶健康教育。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统筹推进健康促进县创建、健康素养监测、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等工作,整体提升健康促进工作水平;同时建立帮扶机制、明确帮扶内容、帮扶责任,签订目标责任书、纳入年度综合考核,推动健康扶贫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同时,该省持续推进健康中原行“十个一”工作法就是通过成立一支健康扶贫志愿服务队伍,开展一次覆盖县乡的科普讲座,研发一套健康素养标准课件,组织一次乡村医生全员科普技能培训,唱响一台健康文化大戏,举办一次群众家门口的专家义诊,实施一次基层医疗业务帮扶,做好一场全媒体传播,建立一个健康教育信息发布平台,形成一个健康促进机制。过去的一年,该省开展健康科普讲座7.8万场,科普群众390万人次,有效提升基层群众的健康素养水平和防病保健能力,健康素养水平由2017年的10.21%提升2019年的19.11%。

审核:陈会扬 闫龑 曹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