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防疫有“法寶”:這個小分隊用得好

2月8日,重慶市涪陵區南沱鎮紅碑村村民楊澤金又起了個大早,跑到正在進行居家隔離的鄰居老譚家的院壩外喊上幾嗓子,問身體狀況如何,缺米、缺菜不。楊澤金有個特殊身份——紅碑村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群眾監督員。為了加強重點人群管控,涪陵區探索構建“1+1+1+N”管理模式,楊澤金就在其中的“N”之列。他每天要密切關注隔離對象的活動軌跡,並關心隔離對象的日常生活。

為了破解重點人群管控難題,涪陵區委、區政府建立“一人(戶)一檔一專班”工作機制,探索打造“1+1+1+N”管理模式,即由“1名鄉鎮街道幹部+1名村社區幹部或隔離對象單位幹部+1名醫生+若干群眾監督員”,建立一對一的居家隔離管理小組,通過各方聯防聯控重點人員,確保疫情不擴散、不蔓延。

涪陵區各鄉鎮街道按照“1+1+1+N”管理模式要求,明確了管理人員、職責任務和方式方法。

鄉鎮、街道幹部積極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做好與相關單位的銜接配合。1月21日,南沱鎮紅碑村出現涪陵區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鎮黨委委員、副鎮長張宗成作為駐紅碑村幹部,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對近期有湖北、武漢經歷和與確診病例同乘一車等密切或間接接觸者進行排查,由鎮駐村幹部、村社幹部、衛生院醫生和周邊群眾組成‘1+1+1+N’工作小組,勸導、監督密切或間接接觸者進行居家隔離。

村、社區幹部或隔離對象單位幹部認真開展對隔離觀察對象的宣傳引導,使其主動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荔枝街道望涪社區黨委書記魏銘權在得知涪陵首例確診病例患者的大女兒譚某就住在該社區,此前與患者有過密切接觸這一信息後,立即協同街道幹部上門對譚某進行居家隔離。魏銘權說:“隔離不隔愛,我們通過政府慰問+代買代購的方式解決隔離人員生活困難,並根據需要開展心理疏導。”

醫務人員負責在隔離對象觀察期間的醫學觀察護理工作。每日上午8:30、下午5:00兩次測量體溫,若發現隔離對象出現發熱、咳嗽等不適症狀,及時報告管理小組,並由鄉鎮衛生院、街道衛生服務中心檢查處置。羅雲鄉衛生院將村社區醫生同家庭簽約醫生服務隊結合起來。患者經衛生院醫生診治後,就移交給村衛生室的醫生,而村衛生室的醫生都是家庭簽約醫生服務隊的隊員,這樣就保證防控末端也實現全覆蓋,提高了防控的成功率。

機關幹部、基層黨員、鄰居等周邊群眾監督員關心隔離人員生活,密切關注隔離對象的活動軌跡,一旦發現其有隨意外出活動、未戴口罩的違規行為,立即上報並果斷進行處置。今年70歲的夏興芳是荔枝街道望涪社區的黨員,也是群眾監督員。她發現望涪社區所轄的部分小區特別是老舊小區的通道口進出人員較多,影響了疫情防控工作,就向社區建議,應與物業公司聯動,加大對老舊小區實行封閉管理的力度。望涪社區黨委迅即召開防控工作會議,採納了她的建議。社區與74個小區物業公司聯手,臨時用九夾板封閉小區,留一個進出通道口,落實專人把守,對進出小區人員和車輛駕乘員嚴格進行測量體溫和登記工作,對小區外人員實行勸返。

截至2月9日,涪陵區確診病例3例,城區內無1例確診病例,首例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已經全部解除隔離觀察。“1+1+1+N”管理模式這一法寶匯聚各方力量,讓疫情防控成果初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