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什麼那麼支持武漢?

今緣春吖


首先要對日本的大規模援助表示誠摯的感謝,相對於大多數國家,日本從外交慰問到實際行動,那是一見高下的。

當然,還有俄羅斯、韓國等等不少國家伸出了援手,俄羅斯也先後幾撥援助過來了,不過這俄國人沒日本那麼會宣傳,在時空距離和心裡距離上也比較遠,所以在國內網絡上也沒起多少波瀾。

不管是日本對我們的援助,還是我們對日本的援助,歷史上有很多,二戰前的關東大地震,中國從政府到民間就大規模伸出援手了。最近幾年的日本311大地震兼海嘯災難,中國也援助多多,汶川地震,日本的幫助也非常到位。

這次日本對華伸出援手不僅力度大,而且聲勢更大,幾乎成了從政府到民間的一致意志和行動,民間發起大規模的募捐,政府不斷髮出救援物資,在輿論上造的聲勢很大,也確實一下子俘獲了國人的“芳心”,連華姐姐也做出了“特別感謝”。

而且,相對於許多國家禁止中國的航班、中國人入境,日本政府不僅不禁止,還積極免費幫助治療中國患者,也儘量淡化病毒的影響,消除人們對病毒的恐懼。

當然了,不管是中國還是日本,作為大國,在世界發生重大災害時對外援助,這個也是常規性動作,實際上對於大國的經濟體量來說也花不了幾個錢,基本上幾億美元的規模即可,面子上也賺到了,也能增強在國際上的印象分,畢竟,體量擺在那邊,實力擺在那邊,就像十里八鄉發生什麼事兒,地方上有點實力的、財力的、能力的頭面人物,總得站出來意思意思一下,大家都在看的,你要是不表示一下,大家總覺得有點那個不地道的感覺,這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而且,這種兩國間的溫情時刻並不能替代兩國間正常的日常博弈,中日兩國間的歷史、政治、經濟等等博弈非常複雜,日本還是一個被美國深度影響的國家,對華關係深受美國的制約,而遇上天災人禍這種事情,日本人施以援手,成本其實很低,但是收到的政治和未來的經濟利益很高,無疑把兩國關係拉的近了不少,以後可以吸引國人的更多的赴日買買買,美國人也挑不到什麼毛病,這種機會,日本人一定會抓住的。

再者,日本馬上要開奧運會了,日本目前實質上已經深受疫情影響,一艘遊輪上已經出現了上百例病患,如果日本像某些國家一樣,也煽動起對疫情的恐慌,盲目排外,中斷來往,那對日本準備奧運會是極其不利的,目前,唯有表現出充分開放的姿態,積極幫助中國儘快抑制和征服疫情,這樣對日本也是有好處的,不然,日本的奧運有點懸。

綜合來說,日本提供了實質的幫助,不管怎樣,我們要深表感謝,以後,他們需要幫忙的時候,我們也會伸出我們的援助,積極幫助他們,畢竟,兩國有著上千年的交往史。


雲中史記


我在日本料理打了一個月工,日本料理貴,味道不如武漢鴨脖,但食材新鮮,健康,料理也比較精心。現實中接觸了兩個日本人,雖沒深交,但禮節禮貌還是讓人佩服,兩個日本人都是中年男人,說日本男人好不好美色,答案是好色,但遵守規則。


有次我問日本人二零零五年,你們國家有個遊客在武漢丟了一架自行車,報警後武漢警方出動了兩千名警察在兩小時內成功破案你怎麼看?


日本人說他在新聞上看過,說我們中國民眾對警方的質凝比較強烈,認為中國人崇洋媚外的思想不能改變。相反他認為警方對每一個案件都那樣負責,中囯會是一個治安最好的國家。


這次日本對武漢的援助我認為我們要以平常心對待,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在我的記憶裡,非典我們在搶白醋,日本海嘯我親眼見兩個老人搶購鹽和海帶打得頭破血流。今年新型冠狀病毒來臨百姓素質覺悟提高了許多,一切行動聽黨的指揮,這也看得出一個民族逐漸逐漸的成長和進步。天佑中華武漢加油,世界和平,希望這不只是口號,而是發自世界每一個你我他的心聲…









我在橫店的一千零一夜


這次武漢疫情,應該說日本的表現,還是很搶眼的,讓人感動,具體什麼原因,我來給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日本最近這些年呢,也有很多的災難,包括核電站洩漏,地震什麼的,中國每次資助了很多,這也算是禮尚往來。

其次,相比歐洲或者西方人,中國和日本一水相鄰,不討論是否同根同源,但是在歷史上面有很多的交集,文化上面也有很多的相似,這一點,從兩國的文字也能看出一二,畢竟我們都是亞洲人,所以兩國人民在內心深處互相欣賞,自然也應該守望相助;還有,日本和中國的國民,有一點驚人的相似,我們的善良,發自內心,不是因為相信上帝。

再次,隨著中國的綜合國力持續提升,我們對世界經濟做出的貢獻,也越來越大。尤其到日本去旅遊的國人特別多,那麼中國人民對日本的經濟,特別是旅遊的拉動,任何一個國家無可替代,這也是日本人的感恩。

還有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相對於歐美髮達國家的優越感滿滿,日本是資源匱乏,多災多難的國家,那麼,他們對他國人民的災難才能夠感同身受,這個就是同理心。打一個很簡單的比方:城市裡面的富二代,他沒有辦法理解“粒粒皆辛苦”,但是他父母/爺爺多半經歷過艱難的歲月,所以不管多麼富裕也捨不得浪費糧食。

我知道肯定很多人仇恨日本人,因為之前的侵華戰爭歷歷在目,但是我要說,當年犯下罪行的不是日本平民大眾,而是日本的軍國主義,日本人民自己也是受害者,尤其廣島和長崎的居民,所以我們雖然不能忘卻歷史,但是也不要陷入仇恨之中,否則八國聯軍都有血債,難道都拒之門外!

最近的日本街頭,經常有市民用漢字寫上的“武漢加油”,還是很讓人觸動的,那麼我們是否也應該慢慢走出仇恨,珍惜這份情誼!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我們都愛您!


都是我輩中人


日本的一篇分析文章,說中國借武漢緊急動員體制,向世界展示出幾乎與美國並肩的戰爭動員能力。空運是日本的四倍,鐵路運輸是日本的九十倍,一週建上千病床的高等級戰爭醫院,人員和物資的快速集中,數千萬人的瞬間移動管制,無一不在是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已經是一個不可以作為戰爭對手的國家,從而達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第一次看到日本用這種眼光來看待中國對應這場幾乎等同於大型戰爭的全國總動員。”

日本捐贈物資,寫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這個典故用的好。後面是修我甲兵,與子同行。比【與子同袍】更合適,意義更深遠。日本在中美之間作出了正確的選擇!





山佳2006


(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

在大災面前,日本人的做法還是讓人感動的,當寫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物資到達湖北武漢時,很多中國人豎起了大拇指。

對於日本人曾經的侵略行徑,我們非常鄙視,但對於日本在大災面前展示的態度和 行為,我們還是要真誠地說聲“謝謝”。

日本不僅有行動,日本的各級官員,都口頭表達了對中國的支持。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鳩山由紀夫,都製作了短視頻祝福中國,給中國加油。

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在1月26日的電視採訪時表示:日本願意盡一切努力,幫助中國一起度過難關。

日本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近日對外表示:“日本要以舉國之力,全力支持中國。”

日本安倍晉三說道:“在日本的所有感染者,不管是那種國籍,日本都將免費治療。”這話已經很明白了。

看到這裡,有人會問,日本不是我們的世仇嗎?為何要如此支持中國,支持武漢?

日本是個多災多難的國家,中國曾經幫過他們

日本是個多災多難的國家,地震常發,海嘯也是常常出現。

對於日本曾經的災難,中國政府也是給予過各種幫助。這是出於人道主義。

因此,中國在遇到災難的時候,日本總是過來支援,汶川大地震也好,玉樹大地震也罷。總有日本人的影子。

有些時候就這樣,過往的仇恨,會讓國民記很多代。但在天災面前,過往放置一邊,才是正確的做法。

往後的日子裡,日本會一直穩定嗎?不見得,作為一個島國,因為地理特點,面臨的天災,以後一定會有,到時能幫上大忙的,也就只有中國了。

人情就是這樣,你困難時我幫你一把,我困難時你伸一手。

日本民眾,在天災面前,比較顧及大局

日本的軍國主義,在二十世紀上半頁,給我們帶來了血與火的糟糕體驗,日本軍人創造的南京大屠殺等,讓國人久久不能忘懷。

我們沒有理由不恨小日本。

但是,日本也有不同的人民,其中,很多人對於中國很認可。他們對祖輩們曾經的殘酷行為,非常歉意。他們不喜歡戰爭,他們喜歡和平。

不管是處於哪個群體,日本整體對中國的認可度越來越高。在大災面前,日本的民眾自發地捐贈了一百萬只口罩。

日本國內,所有賣口罩的店鋪,以低於原來價格售賣。買這些防護物資時,中國人優先。

在日本,所有的公眾場合,不得以任何理由禁止中國人進入。就連迪士尼,也是對中國人大門敞開。

在民間,日本人對中國朋友的幫助,例子更是非常之多。

這一切說明,日本民間眾人,很多確實是發自內心的願意幫助中國人。

相比之下,中國臺灣,我們的一個省,在大災大難面前,表現的確實糟糕。

日本官方高調的支持態度,其實也是有目的的

很多人說,大災面前,日本人幫助時出於人道主義的。確實如此。但是,日本人做好事就行了,為何官方要表達強烈的支持態度?

不是小人度君子之腹,日本官方是有目的的。

如今的美國,發展大力減緩,而中國在蓬勃興起。相對而言,在未來,和中國的關係越密切,國家的發展會越好。這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

日本對美國這個“乾爹”,其實已經煩了。美軍的駐紮,給日本帶來壓力。美軍動不動漲軍費,讓日本官方很生氣。美國要進行很多的軍事行動,讓日本支持。每一個行動,都是日本願意的嗎?並不是,只是被迫地保持統一步調而已。

儘管日本像個乾兒子一樣對待美國,但美國時不時還把日本收拾一下。

另外,大家不要忘了,美國曾經給日本送了兩顆“大糖果”,死了日本十來萬人,這事日本是不會忘記的。

這次天災,對日本來說是個機會,是個和中國拉近關係的絕佳機會。安倍晉三的政府,已經開始為未來埋伏筆,做準備了。日後條件一旦成熟,日本一定會靠在中國的臂彎,重現歷史當中以中國馬首是瞻的狀態。

看到日本的狀態,韓國人急了,韓國文在寅也頻頻組織援助,頻頻發表支持中國的言論。這是韓國政府不想在未來的發展上,落後於日本。

安倍晉三,在近期也提出了“中日韓”新三國的說法。這是明顯地像中國靠攏的意思。

未來,日本和韓國,很有可能出現這種結果:逐漸遠離美國,完全和中國形成區域一體化,以中國為中心,在大家的努力下,形成世界新的政治、經濟中心。

現在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無論日本和韓國表達怎樣的支持,美國也說不上什麼不是,畢竟打的旗號是“人道主義”。

但是,“人道主義”旗幟背後的邏輯是:靠近中國,改善關係,為未來做打算。

綜合來說,日本這次從民間到官方,表現出無與倫比的支持態度,是三個原因造就的:一是中國曾經援助過日本,二是民間確實有很多熱心人士,三是日本官方在刻意拉近距離,尋求未來更多的合作。


藍風破曉


 2020年註定是載入史冊的一年,中國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可以說牽動著全世界億萬同胞的心,日本作為與我國毗鄰的國家,在我國發生疫情之後,極為迅速的對武漢進行馳援,不管是物質還是政策上都給了我們較大的幫助,也讓大夥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日本。

中國與日本的關係,歷史上可以追溯到極遠。因為抗日戰爭的存在,也使得中日在近代關係上有極大的隔閡,當然這主要是因為日本有部分人不能夠正視歷史所造成的。居然這樣日本為何對我國疫情大量馳援?

要知道日本和我們毗鄰,日本也發生了新冠肺炎,如果中國不能很好的控制疫情,那麼對日本來說也會有較大的影響。可以說日本馳援武漢是大義,也是為了自己。

疾病是全人類的敵人,特別是這種傳染性極大的新型疾病,因此在疫情發生後,國際社會的不少國家和地區,都向中國表達了善意和支持,日本的積極支援可以說是非常少見的。也因此獲得了許多人的點贊。這對緩和中日關係確實有不少促進的作用。

但是筆者認為,我們需要理智的看待日本的援助。日本的目的確實很明確,它希望通過幫助中國,使得日本成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參與者,讓更多日企和日本產品也得以進入中國。要知道日本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受益者之一。


對於日本來說,幫助中國其實是一項極為實惠的政策。一方面希望緩解中國民眾對日本的仇恨,另一方面有利於日本經濟的發展。這次武漢疫情日本的表現值得學習與點贊,我們也會心懷感激。但歷史上的侵略我們不能忘,日本更加不能忘!


彈指千年


這個問題太複雜,不是短短几句就能說清楚的。我覺得還得先從中日關係說起。中日關係錯綜複雜,源遠流長。千百年來中日交流頻繁,中國文化對日本影響太深遠。衣食住行無不包含在內,全受中國影響。日本國內自織田信長豐臣秀吉開始國內逐步穩定,日本開始侵佔朝鮮,騷擾我大明沿海。此時的日本就像試探,摸一摸跟中國的差距到底有多少,折服數百年。明治維新後日本國力提升,中國正被西洋列強蠶食,日本趁勢進攻中國,得到大大的勝利。中國的財富讓日本膨脹,中國人民對日本的仇恨達到頂點。新中國成立以來,中日的對抗慢慢減弱,到現代中日政治冷經濟熱的情況。日本是一個矛盾的存在,要了解日本《菊與刀》必看。中日間的恩恩怨怨出套書都不夠。

要說這次日本的表現可圈可點,特別是那一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俘獲不少民心。不管動機如何,我們領這份情。國家間的交往首先是以利益為出發點,日本這次我認為他有他自己的考慮。未來的世界首先要看中國,中國的發展不可阻擋。日本接下來要辦奧運會,要經濟發展,要科研要航天要文化交流,中國都是日本的第一考慮對象。這次日本出小錢得到的是大利益,這步棋走的極好。

這次疫情空前絕後,中國迎來了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挑戰,我相信中國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國人民必將勝利。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老周讀春秋


日本,不簡單!

2020年春節,這場突然其來的新冠狀病毒疫情,讓我們看到了日本“暖”的一面。

病毒開始肆虐之際,朝鮮關閉邊境,禁止中國遊客入境,菲律賓包機將500名在菲律賓旅行的武漢遊客送返武漢,法、英等十餘個國家也拉響一級警報,禁止中國遊客進入。

當絕大多數國家都選擇躲避時,日本卻出乎意料地邁出一步要與中國並肩作戰。在這場危機應對中,有兩個細節值得注意:第一是日本政府在公佈本國感染病例時,拒絕公佈感染者國籍;第二是至今為止都未推出針對中國遊客的歧視性政策。

不難看出,日本充分展現了“鄰國”理應保持的友好態度。

簡單盤點下連日來日本政府作出了哪些讓我們暖心的舉動:

1月21日,日本政府開始向企業大量採購口罩、防護服、防護眼罩、速乾洗手液、橡膠手套等醫療物品,陸續運往武漢;

1月26日,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在電視上明確表示:日本政府願意盡一切努力,幫助中國一起度過難關;

1月27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佈,將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認定為“指定感染症”。外界的解讀是,日本政府將不分國籍對所有在本國治療冠狀病毒的患者實施免費治療;

同日,武漢友好城市日本大分市,將防災倉庫中儲備的三萬只口罩捐給武漢,紙箱上用中文寫著“武漢加油 ”。

1月28日,日本派遣的第一架撤僑包機滿載防疫物資抵達武漢,在接走日本僑民的同時,給武漢送去了包括2萬套防護服在內的防疫物資。

緊急關頭,除了政府層面為中國提供全方位支持,日本民間也紛紛伸出援手慷慨相助。

從1月上旬武漢新冠狀病毒爆發開始,日本街邊幾乎所有的藥妝店都打出“口罩價格下調”、“武漢加油”、“中國加油”的字樣。普通民眾充分展現了日本獨特的口罩文化,不囤貨、不哄搶,優先讓中國人購買;

1月26日,日本民間國際友人捐助的100萬隻防疫口罩馳援武漢;

1月27日,東京迪斯尼樂園宣佈,對所有人正常開放,“不會拒絕中國人或中國某特定城市遊客入園”。人捐助的100萬隻防疫口罩馳援武漢;

坦率地說的,這次疫情美國、德國等大國也為我們提供了不少幫助。德國不光提供了81套先進的呼吸體外循環系統套件、5萬件防疫服,還派出了頂級生物化學專家希根費德教授親赴武漢支援。

今天,美國也運送了32161個醫用口罩、1066個醫用護目鏡、3369件醫用防護服和340雙手套。這些,都是武漢人民最緊缺的防疫物資。

但中國百姓依然能強烈感受到,日本在這次疫情中的表現尤其突出。在微博等社交媒體上,很多中國網友就記下了對日本友人的感激之情。

有不少年輕人評價說,相比臺灣同胞不願給大陸一片口罩,日本這次馳援武漢大大增進了兩國的友誼。

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假如說日本在援助中國只是為了博取中國的好感、贏得輿論,那就有失偏頗了。

追溯起來,自建國以來日本就一直熱衷於援助中國。

權威數字顯示:自1979年以來,日本是中國最大的援助國,中國是日本最大的受援國,中國的外來援助中有66.9%來自日本!

據經合組織統計,截至2005年底,日本的對華無償援助額相當於1993年至2005年期間歐盟國家對華無償援助承諾額的兩倍多。

直到今天,中國網友都對12年前發生的災難記憶猶新。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後,日本是第一批派出救援隊的國家。

那麼問題來了,日本人為何熱衷援助中國?

日本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先生在接受鳳凰網記者採訪時是這樣說的,“日本要以舉國之力,全力支持中國”、“中國有疫情,對日本來說,就如同親戚友人生病,兩國有情誼,日本當然要立即伸出援手。”

果真如此?如果你還認為,日本援助中國僅僅只是出於愧疚之心,那隻能說想得太簡單了!

日本NHK在多年前早已道破了玄機——日本希望通過幫助中國,日本成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參與者,日企和日本產品也得以進入中國。

去年年初,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也坦言,日本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受益者。

援助中國對於日本來說其實是一項“互惠”政策。通過長年累月的援助,一方面希望緩解中國民眾對日本的仇恨,另一方面,這有利於日本經濟騰飛。索尼、豐田、松下、夏普、優衣庫等日本企業可以順利進軍中國市場,同時動漫、二次元日本文化也在豐腴地輸入中國!

誠然,這次武漢疫情日本表現出的大國風範值得學習與點贊,我們也會對他們的真誠相助永遠心懷感激。但,那場侵略我們依舊不能忘卻,因為我們沒資格替前輩原諒!

面對未來,我們再也不能用非黑即白的簡單思維看世界了,不忘歷史,同時也請客觀正視日本!

歡迎你在評論區發表不同的意見!


財源滾滾達三江


日本為什麼那麼支持武漢\r

 \r

因為宋日明韓。中國歷史上最明美的時代一支在日本,一支在韓國。\r

日本和雲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最突出的就是和雲南地區的稻作農業還有人字形建築。還有韓國和湖北多處地名相似,比如江陵,漢江等等。\r

 \r

宋以仁立國,日本也是以仁立國。仁為愛為和。愛宕,愛媛,愛知都是日本的地名。另外,日本的族名就叫大和。即是大寬大愛的意思。一千年不吃肉,就是禁肉令,和宋風一致。\r

 \r

韓以禮立國,皇宮正門叫崇禮門,後門叫興禮門,中間的山叫做禮山。興禮者崇善,韓國國內以善命名的地名太多了。和明風一致。\r

 \r

東亞國家的國旗,為何大多都是一輪太陽,紅或者白或者半紅半白,不論是什麼樣的,你知道嗎?\r

我們崇尚的,都是龍,鶴,麒麟,仙人等。\r

我們重視的,都是論語,王陽明,尚書。\r

我們喜愛的,都是竹,石,河流,都是與其相對應的德\r

因為這邊是太陽昇起的地方。\r

凡行夏法者,皆是夏族。\r


師長366


因為日本知道投桃報李的故事。雖然,日本早已是G7(西方七國)之一,不過,它還沒有忘記,它生存在東亞的土地之上。



日本從明治維新時代開始,就發誓脫亞入歐了。1885年,福澤諭吉發表了《脫亞論》,這是一份欲與東亞兄弟民族(主要是中國和朝鮮)徹底脫鉤的宣言書,也是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理論基礎之一。


雖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日本遭到了慘敗,不過,經過幾十年的勵精圖治之後,日本終於無可爭議地躋身西方七國之列。


在西方七國當中,日本是一個另類。一方面,日本的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另一方面,它又有著明顯的短板,即日本必須伏臥在美國的卵翼之下。另外,相較於其他的發達的西方國家,日本仍然頑強地保持著它的特有的東方文化,比如天皇制度,比如日本神教等等。


據統計,日本的基督徒,僅僅只有幾百萬人。這個數目與日本的約1億人口相比,其比率比中國還低。與日本相反,在韓國民眾當中,基督徒的比例已超過了60%。可見,日本民眾,在對待傳統文化方面,是極其“保守”的。



經濟的高速發展與文化的極其保守,塑造了日本的特有的民族氣質。他們既高傲又自卑,既勇武又順從。實際上,日本就像行走在一塊蹺蹺板上,忽東忽西,搖擺不定。


今年,武漢爆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以來,日本各界的反映,一直是較為積極的。從政府層面到民間團體,都給予了中國人民以較大的支持。



這裡面,有經濟方面的考量,也有一衣帶水的情感因素,也不排除,其中有擔心唇亡齒寒的憂慮心理。不過,對日本各界釋放的善意,我們中國人民是不會忘記的。《詩經》雲: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如果,在不遠的將來,中日韓之間能夠形成一個相互促進的自由貿易區的話,將會對東亞乃至世界的發展,產生積極而重大的影響。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倘若中日兩國能夠攜起手來,一起迎接挑戰,將是兩國人民的幸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