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老人溝通帶娃的方式?

家有調皮搗蛋豬


1、不簡單聽信偏方或老的帶小孩方式。 2、不要強迫孩子吃飯,或追著孩子給吃東西。吃飯時讓他自己動手,不要夾菜給他,不要告訴他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手夠不到的讓他用語言交流,請家長幫忙。 3、不要總給孩子穿過多的衣服,這樣會影響孩子的運動能力和抵抗力。 5、不要鼓勵孩子說謊,誘導不真實表達自己的想法 6、不要限制孩子探索,怕這個怕那個傷害孩子,大人不要說,只要保護孩子,覺得危險,直接把他帶到安全地方即可, 7、避免縱容孩子養成貪吃零食的習慣。 9、不要“替代”孩子做事情,儘可能讓孩子參與到家庭活動當中



嗨一下吧


悄然微笑 用事實來講道理

我家孩子自出生至今,是由我父母和公公婆婆輪流照看。他們實心實意地疼孩子,平時悉心照顧,我很放心。但說到育兒問題,我和公婆的溝通,卻有一點小問題。

嚴加管教VS給孩子選擇權

婆婆管孫子較嚴,甚至會打屁屁。對於“嚴”這一點我是認同的,但我不主張打孩子,也不希望他受到來自大人的恐嚇。我真心希望能與孩子站在平等的立場上對話,在可能的情況下,給他充分的選擇權。我不能班門弄斧去跟婆婆說這些,我能做的,就是用行動證明,我不用大聲和孩子說話,也不用武力相脅,一樣能擺平孩子,更為關鍵的是,皆大歡喜。

比如,吃飯時,孩子有時候自制力不是太強,拿著玩具汽車就上餐椅了。公婆往往會勒令孩子不要玩,或者直接沒收了小汽車,孩子則哇哇大哭,以示抗議。而我通常是讓孩子選擇:你是選擇先吃飯還是先玩小汽車?如果玩小汽車,一會兒沒飯吃不能哭,也不能喊餓,因為你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他通常會主動將小汽車遞給我收起來,接下來,會在很愉悅的心情下進餐。婆婆比較善於學習,有時候,她也開始使用選擇和商量的口吻了。

畫餅充飢VS一諾千金

再就是承諾方面,我和老公嚴格按照“一諾千金”來操作,不輕易允諾,一旦諾下,一定做到。而婆婆呢,則傾向於“哄小孩兒”的那一套,開空頭支票。時間長了,孩子一聽奶奶給他“畫餅充飢”,就直接轉換為“耳旁風”了。這個問題目前我還沒找到解決辦法,僅能求同存異吧。總之和長輩溝通的最好方式,就是用事實來講道理。

寶寶媽 愛和尊重

我們家老人受不了孩子哭。如果孩子摔倒了,奶奶一定會暴打一頓“元兇”:絆倒孩子的凳子、滑倒孩子的路面……孩子跑跑跳跳難免摔跤,我們不能怕孩子摔跤就不讓孩子動吧。這件事我和老人交流過幾次,告訴奶奶這樣的結果可能會導致孩子養成推卸責任的習慣甚至產生報復心理。但是這件事情還在繼續著。沒辦法,我只能安慰自己,或許沒那麼嚴重。

不管怎樣,我們兩代人都無私地愛著孩子,而且在“愛”和“尊重”下成長的孩子一定會是身心健康的孩子。言傳身教,希望將來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就先做什麼樣的人。

讓自己是快樂的,孩子就會是快樂的;讓自己是負責的,孩子就是有責任心的人;讓自己是孝順的感恩的,孩子就會很關心父母長輩。

化解分歧的小技巧

雖然公婆是知識分子,但是他們的育兒觀念還是跟我們這一代有很大的差別,意見分歧時有發生,最主要的是隔代親的這種溺愛,特別是看著他們追著孫子到處餵飯,什麼要求都答應,把孩子慣得不成樣子時,我委婉地提醒了幾次,公婆笑著答應。但是要他們對孫子的這種隔代親不溺愛,真的很難呢。後來我們相處得越來越好,公婆也開始接受我們的育兒觀點了,我就來說說那些實用的小技巧吧。

1.尊重老人的想法,意見不同時要以請教的方式

年輕人以為自己的育兒方式科學有道理,老人的不合時宜。但是如果唐突頂撞,肯定會兩敗俱傷,不歡而散。我會買一些育兒方面的書遞給婆婆說:“媽媽,這書現在挺火的,可我沒時間讀,如果您有時間看看,到時候跟我講一講!”或者我會說:“媽媽,您是過來人,您把您兒子都養得那麼好,快幫幫我,您看孫子這樣教育好嗎?”往往這時婆婆都會笑著說:“我也跟不上時代了,不過好的東西我也能接受!”瞧,你給老人找點事做又尊重了他們的 想法,效果不錯呀!

2.意見不同讓老人生氣時,晚輩一定要主動道歉

寶寶2歲多的時候,有一次故意把奶奶遞給他的飯扣翻在地,還大聲說奶奶不好的話,我當時就急了,上前拍了寶寶幾下,並說:“怎麼跟奶奶說話呢?沒禮貌!”結果寶寶哇哇大哭,婆婆一看我把寶寶打了,放下飯碗就回屋去了。後來我就主動去公婆屋裡解釋道歉,她也高興地接受了。生活其實就是這樣簡單,晚輩道聲歉不算難事,彼此稍稍謙讓一下就過去了。

3.開心做家務,尤其是做飯的活兒多做點

上班一族如果時間確實不夠用,那就在休息日好好表現一下也很好呀!同時既然活兒都幹了,最好也放平自己的心態,開心快樂地去做這一切,你想想,你每天唱著小曲,哼著小調去做家務,那心情不要說自己,就連你周圍的人也會調動起來呀!

4.要求老人,不如教導孩子如何做

爺爺奶奶對孫子的愛我們看在眼裡,熱在心上,可是爺爺奶奶有時對孫子的愛卻與我以往對寶寶的教育不同,真是擔心這樣下去寶寶會變得越來越任性。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懂道理了,我就利用晚上睡覺的時間跟他說我對爺爺奶奶的做法需要改進的地方,並建議寶寶抵制“誘惑”,結果寶寶表現得很好。家有老人,與其指出老人做得對與錯,不如教育好孩子讓孩子明白,他該如何去對待老人的“溺愛”。

作為女兒 感激與溝通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絕大多數年輕父母們為了生計,每天忙碌工作,是無暇日常照顧孩子的。老人承擔起了照看孩子的責任,這首先是一種無奈之舉,基於這一前提,我想無論老人帶孩子有何利與弊,尤其是其中的弊,我們這些年輕的父母們,首先應該對老人抱有一種感激之情,我們沒有理由對老人橫加指責和批評,因為老人帶孩子不是道義上的理所當然,而是對我們的又一個大恩。

作為年輕父母,我們也應當做到:首先,尊重並感激我們的父母,他們愛我們和我們的孩子,他們把我們帶大並幫助我們帶我們的孩子,他們是最可敬愛的。其次,儘可能的多和老人溝通,其實在帶孩子的問題上,也有我們錯誤的時候,我們需要互相理解互相學習。最後,我們應該儘可能地多親身帶孩子,最大限度地利用業餘時間和孩子親近,不要將孩子放到老人身邊,一扔了之。

個人想法

孩子到底是自己帶好,還是由老人帶好?在這個問題上,恐怕很多父母會說,請老人帶孩子是無奈之舉,年輕的父母都要上班,孩子要麼請老人帶要麼請保姆帶,相比之下,肯定是老人帶孩子更安全。我們首先要帶著感恩的心來看待老人帶孩子這件事,尊重、感激和理解老人。作為父母不要把孩子的教育撫養權完全交給老人,不管怎麼忙,都要抽時間與孩子在一起,要知道,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自己才是真正的主角。

關於老人帶孩子的弊端,以前也有過很多討論,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同,並不是說,每位老人都存在同樣的問題,但是隔代教育確實有可能會存在以下一些隱憂,比如:對孩子的保護、包辦或限制過多、總是滿足孩子各種要求而導致溺愛等;有些老人由於精力有限或腿腳不便,較少外出,也造成孩子平時與外界的交往受限。針對這些問題,父母可以本著尊重和理解的態度與老人進行交流,儘可能達成共識。

其實老人帶孩子的好處也是很多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老人們往往對孩子比年輕父母有耐心,而且更有經驗,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和孩子在一起。老人們對孩子高度持續的關注,能夠成為孩子被愛、舒適感和安全感的一個主要來源,彌補父母不能經常陪伴孩子的缺憾。

在請老人帶孩子之前,可以先判斷一下老人是否能夠勝任,避免後面發生衝突。主要需要考慮的因素有: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如何,是否具有充沛的精力;老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如何,是否熱愛生活、愛孩子;此外,老人能否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主動學習吸收新的教育方法,等等。

前面說了關於老人帶孩子的方方面面,不管怎樣,有一個溫暖快樂的家,才是更重要的,任何時候,都不要為了所謂正確的教育方式,破壞了家庭的安寧。相信年輕的父母們能夠經過認真思考,找到其中的平衡點,讓一家三代的相處其樂融融,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豆媽育兒路


寶媽你好,這個問題困擾了無數和你一樣的年輕人,也一樣困惑了很多與你公婆類似的老人。現在的寶寶父母,大多是80後和90後的獨生子女為主,他們也已經成長為這個社會的中流砥柱。隨著老齡化的加劇和二胎的放開,人口結構逐漸向“啞鈴型”方向發展。寶寶的父母一方面要承擔社會發展的重擔,另一方面又要帶孩子,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

老人帶孩子已經逐漸成為社會的普遍現象,如此一來,關於如何“養育”寶寶的矛盾或分歧也廣泛存在於孩子父母和老人之間。那麼問題的根源在哪兒?是教育方式的不同?抑或是教育理念的不同?又當如何解決?

1. 換位思考

毋庸置疑,老人對寶寶和父母對寶寶的心都是一樣的,純純的、滿滿的、毫無保留、不求回報的“愛”;教育孩子的出發點也都是一樣的,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也就是說,教育理念沒有差異。既然理念相同,而方式只是為實現理念服務的,那麼應該是很容易達成一致的。問題出在哪裡?

“養育”二字,要拆開來的解讀,但卻是一體的。古人常說“抱孫不抱子”,這便是差異。老人的心裡只希望孩子一生平安、健康,活在當下、樂而入懷,重“養”而不重“育”;而年輕人在這之外,為了孩子的未來,不少人從“胎教”就開始焦慮了,巴不得落地就能文能武,成為“別人家孩子”,重“育”卻不重“養”

  • 老人們經歷過年輕人的階段,一般都能明白這個道理,但難免“關心則亂”,“養”過了頭、忘記了“育”。但必要時,理應轉換角色,以免錯過最佳的教育契機;
  • 年輕人大多解讀不了老人的心思,難免“以己度人”去考慮問題,卻忽略了老人“養”孩子的付出。有機會要多上手“養”,才體會得到這其中的難。

諸位,“養”、“育”結合,完美搭配,高山流水,鼓樂昇平,理當沒有化解不了的問題,何不換位思考,相互理解和包容

呢?

2. 平等對話

其實你已經知道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沒錯,就是“溝通”。到這裡,很多人會問了,我也溝通啊,就是不解決問題。那是因為很多人把“表達”甚至“說教”當做了“溝通”,其實潛意識裡認為自己是對的,這時所謂的“溝通”是要對方“聽從”自己,而先入為主的往往是年輕人。這種“居高臨下”的溝通,偶爾幾次可以,老人順著你、讓著你,畢竟你是孩子的父母;試問,次數多了,誰能接受?老人也有自尊,惹急了,懟回一句“你不也成材了麼?”,瞬間石化...然後親情的小船當場就翻了。這幅畫面相信很多人看著都“眼熟”。

為避免大家在今後對“溝通”一詞的誤解,我們換一個詞,叫做“平等對話”。上文也說了,老人與年輕人在養育孩子的問題上,三觀一致、互為補充,完全可以平等對話。上層的智慧有“反求諸己”一說,如果產生矛盾:

  • 年輕人不妨先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主動承擔責任,同時傾聽老人的想法,他們的經驗可以讓你們少走很多彎路;
  • 老年人何不先考慮下自己哪裡做的不合適,然後多問問年輕人的意見和建議,他們的做法大多更科學、更有效。

父母有父母的責任和期許,老人有老人的關愛與呵護。孩子既是矛盾的中心,也是幸福的源泉。現代社會有越來越多的家庭順利渡過磨合期,成功演繹了三代人的美好生活,也在此祝願更多的三世同堂能夠闔家歡樂!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白鯨育兒


我現在跟你情況一樣,目前有一個八個月的寶寶,今年因為新冠病毒過年呆一起到現在,也經常會因為老人的一些帶孩子的問題產生分歧,雖然不舒服,但是我說的時候都會委婉一點,給她們點面子,所以她們也都很高興的接受,並表示下次不會了,每次都這樣,我給你舉個例子,比如我婆婆愛親我兒子,現在情況這麼嚴峻她依然高興了就親,然後我忍不住想發飆,但是發飆不管用啊,還會引起家庭大戰,於是我笑嘻嘻的對我兒子說:“兒子,兒子,奶奶真愛你呀,一回來第一件事就是要抱你,奶奶對你真好,以後長大了要好好孝順奶奶哦!”我婆婆開心的不得了,於是我又再接再厲:“媽,可是你這樣親他可不是愛他,是害他,萬一他怎麼樣,你會多難受啊!”我婆婆立馬錶示下次不會了,剛好我公公在旁邊,我婆婆還被我公公罵了一頓,很多次不高興的事,這樣說了之後沒有再發生了,家庭也更和睦了。


星雨馨悅


您可以關注一下我,《科學教育百日談》里正好談到了老人帶孩子的問題。


第三談 家有一老 如有一寶

現在奮鬥在職場上的爸爸媽媽們工作壓力很大,如果有老人參與孩子的日常照顧,可以明顯減輕爸爸媽媽們的壓力。可是,由於教育水平、觀念、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差異,兩代人在如何教養孩子方面的落差、分歧和矛盾巨大,甚至為此發生衝突,是家庭衝突的重要根源。

可是,現實生活中,我們又的確需要長輩們幫助我們參與照顧孩子。那麼,怎麼做才能大家配合好呢?

方法一:善用正向鼓勵,組建教育團隊

老年人共同特點就是喜歡回憶,喜歡提自己過去光輝的一面,我們年輕的爸爸媽媽們總覺得很不耐煩,也覺得這對孩子的教養毫無裨益。可是,為什麼長輩們喜歡嘮叨過去呢?這是因為他們已經脫離工作崗位,沒有辦法在工作中展現更多的能力,脫離了過去的生活環境,他們個人的價值評價體系只能依賴與家庭,以來與親友。也就是說,長輩們現在的個人價值已經不再是老師、上司、同事,而是自己的家人,朋友,尤其是自己的小一輩。也就是說,老年人需要的是被肯定。在這樣的心理需求下,我們如果可以給予大大的支持與溝通,而不是忽視、取笑,長輩就會更加珍惜,更有自信。

當我們肯定、鼓勵他們時,讓他們慢慢的和我們站在同一個陣線上,可以化阻力為助力。我們經常踏入的誤區就是,認為只有小孩子需要鼓勵,其實所有人都需要鼓勵,只不過我們在工作中,在各種舍爾叫場合,在不同的群體中得到肯定和鼓勵的機會比較多,而老年人恰恰是最缺乏的。當老人的行為被肯定,他們有意願站在爸爸媽媽的身邊,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方法二:發揮老人的時間優勢

爸爸媽媽們除了工作外,學習、交際等也佔用了大量的時間,沒有充足的時間對孩子說明許多事物完整來龍去脈,或者陪伴孩子深入體驗。而時間,恰恰是老人的優勢,他們可以帶領孩子去經歷很多完整的學習,讓孩子在他們的教養中學習什麼叫等待、什麼叫醞釀、什麼叫做事情最成熟的時候。

tips:我們可以把老人和孩子一起帶到圖書館,因為圖書館這個地方不僅有過去的歷史,也有未來的知識,讓老人和孩子成為共同的學習夥伴,讓老經驗新知識互相學習融通,這也是一個非常棒的教養優勢。

方法三:老人的魔法武器:講故事

我們千萬不要小看老一輩的故事威力,這些老故事會讓讓家庭更緊密,更重要的一點,這將是孩子們最棒的品格教育。很多爸爸媽媽們都愛講道理,可是孩子又都不愛聽,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通過老一輩分享爸爸媽媽小時候遇到的挑戰和問題,又是怎麼解決的。我們的寶貝們通過隔代的分享,和家庭的關係會更加緊密。我們要善於通過老一輩的故事讓孩子更加認識自己的爸爸媽媽,那麼他們在很多行為上變得很從容、很踏實。特別是在寒暑假等長假期間,讓孩子在傳統觀念、道德行為、品德感受等方面,變得敦厚踏實。

我們利用這三個方法,是為了讓家裡的長輩們可以協助我們把教養的水平進一步提升。第一個方法是讓長輩們和我們站同一陣線。第二個方法是發揮老人的時間優勢,讓孩子學習等待。第三個方法是教養孩子完善的品格,促進家庭關係更緊密。


KK老師


大家好!作為一位有兩個孩子並且有跟老人居住一起l的寶媽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首先,跟老人在一起矛盾是避免不了的,因為我們是兩代人,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是不同的。我們經歷的也不一樣,對不同的人和事有不同的看法,會有分歧,有分歧就有爭吵!特別是當你有了孩子還要跟父母在一起生活一樣,大家的初心都是好的,都為孩子著想!老人可能會說我們是過來人我們有經驗,我生養你們兄弟或姐妹幾個了,我啥都知道,但我們年輕人可能更會科學餵養教養孩子!其次,老人帶娃有一個我認為的通病,就是寵溺!你要啥來孩子,爺爺奶奶給你買……這樣會給孩子帶來更嚴重影響,行為習慣的養成,任何時候溺愛都不是最好的帶娃當時,會讓孩子失去自我,失去獨立的能力!所以,我們首先要把這些厲害關係先擺在老人面前,把那些不愉快的事例擺出來,耐心的給老人講解一下,讓老人多體諒一下我們,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語氣,說話的態度,要照顧老人的情緒變化。總之,帶娃不易,大家要相互配合,不要讓矛盾複雜化,不管怎樣都是為了孩子好!希望我的回答能讓大家滿意,謝謝🙏



hello小蠻腰


我們家也是一樣的情況。孩子剛兩歲,因為這次疫情,跟公婆一起相處了20多天了。我也是跟公婆育兒觀念不一樣,但是也沒發生什麼矛盾。

首先,有什麼不同意見的事情,私底下跟孩子爸爸溝通,讓他去跟他父母說。還是不行的話,你再出面去溝通。原則的事情一定不能破壞,不能縱容。

其次,平時沒事的時候,多帶著孩子哄哄公婆開心,讓他們知道你的方式把養孩子養的很好,更認同你。有分歧的時候,他們更容易妥協。


李大白育兒


孝順老人,把老人當孩子一樣去愛戴。讓老人有顆童心,這樣老人能把娃兒帶得活躍。






餘傑星


思想首先一定要統一,如果跟公公婆婆不統一,但是一定要跟你老公或者老婆同意!其次你可以找一個榜樣讓孩子爺爺奶奶看看!其次自己帶!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40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03000f628647749a63\

從小就賣酒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407000c9a2d030dd7f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