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我们小时候挨老师打,家长反而帮老师,现在学生挨打,一些家长却声讨老师?

人生如梦ZjXT1314


我是60后,我上小学时调皮常受老师操练,但我从沒恨过我的老师,至到现在见到老师还很尊敬老师


情随人缘


我小时候如果挨老师打,家长也是帮我不会帮老师的,但是我没挨过打,只有一次初中的时候女班主任把我胳膊掐流血了,两道血道子,家里非常生气,准备出材料和各种途径进行反击,当时离中考还有20天,我思前想后没有准备硬刚,于是家里尊重了我的意见,撤销了法院的诉讼请求。以上内容全部属实,时间是2008年的5月。坐标北京市门头沟区。


老黄1863


教育观念的变化!

我始终认为,严师是出高徒的,严厉的教师大概率是可以教出优秀的学生的。

说说我自己的例子吧!

小学三年级前,我的学习成绩不好,经常因为语文背书被罚站,留学校;数学经常因为考试差,拖后腿,被喊家长。印象最深刻的是学算盘,我怎么学都不会,贪玩,经常跑外婆家躲着父母。成绩自然倒数。

那时,班主任是位刚毕业的女教师,非常严厉。揪眼皮,打手心,拉耳朵,我是没少挨过。每次背书,教室里都要站着一大片背不熟的,我自然也在其中。我是既害怕,又逃避。可是,越担心越会发生,无一幸免。

为了不被处罚,不被喊家长,我开始认真学习。当时的想法很简单,不要总是被盯着。久而久之,我的学习成绩开始提升了。到了四年级,又遇到一位严厉的班主任,数学开始突飞猛进到九十多分。

自此,我开始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秋天的胡杨


个人看法都不一样吧!我家孩子回来说老师打他手心,我就问一下为什么打的,他自己说上课找同学说话!我就和孩子说那是你做错了,你上课找同学说话自己学不好还影响了别的同学,老师打你手心是你做错了,而且妈妈相信你肯定不是第一次上课找同学说话吧!孩子马上就反应过来了!后来的学期中也有被罚站罚搞卫生什么的,孩子回家没抱怨,都是笑嘻嘻的告诉我挨罚了!孩子嘛犯错受罚难免的!重点是要让孩子知道他受罚是因为犯错了,做人犯错受罚是必然的,所以做事之前想想是否该做能做!


小妤妤宝贝儿


我是六四年的,对此深有经历体会。当年确实是这种情况……零几年我二儿子读小学四年,和同学玩,被课卓伤了眼角缝了几针。我一点也没在乎,反而班主任和校领导反复打电话我,要求家访并要向我道歉。多次电话后,我生气了,骂了他们小题大做!……!


飞龙十八号


真是一个好问题,我就把我想到的写下来,可能不全,供大家一看。

第一个原因——乡土观念

只讲乡村,城市不熟悉。

70,80,甚至90后几乎每个村都有小学,或者二三个村共建一个小学。一个镇上应该有三到七个初中,因学生而异。

农村小学中的老师几乎会兼任各年纪各课的教师,这是人员不足的原因。另外任课老师基本上是本地人,或者干脆是本村人。外地任课老师也不会常来,报酬少了。

这就造成一个现象,老师与学生除了师生关系外,绝对还有某种亲戚或者邻居关系。既使家长与老师互相没见过面,也不碍他是你大姨妈的小姑的大外舅等等等。

这就是我所说的乡土观念,中国特有的。要讲清楚,费口舌,一个极简单的表现现象————家长,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做事喜欢找熟人,或者找熟人的熟人。

一旦“找熟人”便意味着他们把你当自己人。

小学老师是你家长的“熟人”,打你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因为这是家长默许的,在家长眼中这个老师是你的长辈,打你是因为你不好,是了为纠正你。至于会不会做出过激伤害,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因为大家是熟人,将来要见面的,“打重了”不好交待。

初高中会在离家远的地方,但是经过小学的一次筛选,学生会懂事很多,不会乱惹事。

第二个原因——师生观念

师父如父,这是四个字,也是一种对学生弟子的承诺。

当然这与生父的意义不一样,比较一下就知道。

西方文化中的老师与中国的老师意义就不一样。

别人是一个职业,与商人,农民一样,你给钱我教知识,能不能学会是你自己的事,与我无关。

中国的老师,除了职业属性外,还有一层长辈属性,就是家长经常说的”为你好“。

当然,老师们不会肉麻的说这句话,他们会拿棍子在后来打你向前走。

到今天,这种属性淡了,根本原因是引进了西方那套东西,是好是坏,还难说。

第三个——信息传递

古代有好老师,也有坏老师,虐待学生的事件有,但由于信息交流少,不会引进很大的重视。

现在不同,无论在全国的任何一个地方,有这样一例,全国人民都会知道。

所谓”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

少数的例子会被放大无数倍,造成一种假相,影响着家长们的判断。。

暂时想到就这么多。有想到再补。


艾洛布


其中一点我认为是挨打的那批长大了,小时候父母向着老师,他心里会不舒服,然后在以后爆发出来。我原来有个家长,儿子不听话,他觉得是同学排挤他,老师排挤他。后来我俩熟了,才说出来他最恨的就是当年老师带着同学排挤他。他怕孩子也受苦。


清玄


我姑姑回忆她高考时候,晚上遇到停电,老师就拿着蜡烛在前面讲题,是真诚无私的,没有补课费,姑姑讲述时仍是满眼感动! 现在都留课后班花钱听,调个座位几万。送老师的都是房子和车子直接过户(没听过?那你肯定是县城农民)。 心中位置不一样,结果当然不一样。


蜘蛛侠吉林


打得?打不得??

儿时淘气,曾饱尝老师或者教鞭或者巴掌的滋味,却从未敢向父母报告过挨打的经历。“纸里”往往”包不住火”。父母一旦知晓,扑面而来的会是比老师打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继续。

曾经不解。家长为什么与老师“同流合污”,不爱戴自己亲生的儿子?

随着年龄的渐渐长大,似乎懂得了父母的心。

一、我们小时候打得:

我们小时候被打,家长帮老师,源于父母的理念、贫困的家境和当时的社会风气: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不知城市,那年代农村没有什么幼儿园,我们是七八岁光景直接被父亲领进小学的。情景历历在目,父亲紧紧握住老师的手,期待满满的祈求老师“这小子野惯了。不听话您狠揍……”!再后来,母亲见到老师,也曾经同样多次感激老师对儿子的揍并“鼓励”老师继续。

我本是地地道道的亲生儿子,父母为什么任由老师“痛苦”儿子稚嫩的躯体?

随着年龄的渐渐增长,渐渐明白了父母的理念:他们坚定地认为:严是爱,宽是害,不教不管会变坏。他们坚定地认为: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

不仅仅我的父母,那时候的父母大都这样想。所以,孩子被打,家长心甘情愿帮老师。

2、温饱困扰,父母对老师极端期待

我们儿时,一家人终年在地瓜干子的王国里左冲右突,胃里不乏淀粉,肠中缺少脂肪。能经常喝上玉米粥,曾经是我们兄妹五个的最大奢望。父母终年为一家人的温饱奔波,无暇顾及孩子成长,将更多的期待寄托在了老师身上。坚定地认为只有打,才能为他们规矩出懂事、上进、更有希望的孩子。

于是,孩子被打,家长帮老师成为常态。

3、社会风气,推动了我们小时候的挨打

遥想当年,似乎所有家长对老师打孩子都予以支持和赞赏。都认为这是教育的必然,是孩子成长的必经,是好老师的负责,是好家长的合理期待。家长如此,社会亦如此。没听说过哪位老师因为打学生受到上级处分。

整个社会,洋溢着对孩子该管则管、该打则打,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子的舆论氛围。家长帮老师顺理成章。

二、现在的孩子打不得:

时过境迁。现在学生挨打,再也找不到当时的“辉煌”

1、物以稀变“贵”

我们小时候,大都兄妹三五个。养起来谁家都难以精细,尤其对男孩子的养育。沧海桑田,时过境迁。如今绝大多数家庭一个孩子,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爸爸妈妈……月亮围着太阳转。放在头上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孩子“进化成了”不能碰的“温室花草”,“进化”成了不能惹的“天之骄子”。

现在的孩子,一旦“金贵”的躯体被老师冒犯,老师自然而然被口诛笔伐,全力声讨。

2、恃宠而变“骄”

我们小时候被粗放“饲养”,皮糙肉厚,挨打习以为常,只当接受了一次大力的“沐浴”且不敢声张;而今的孩子,哪怕蚂蚁踢了一脚,往往也会如外敌入侵大呼小叫,家长则往往不吝辛劳,全力追寻蚂蚁行踪,必欲除之而后快。于是孩子进一步娇贵,渐渐演变成不能摸屁股的“老虎”。

一旦孩子挨打,老师岂能不被口诛笔伐,全力声讨?

3、信任危机

我们小时候,老师们甘于清贫,一门心思“传道授业解惑”。家长、社会对老师敬若神明。把老师当作智慧的化身,拯救孩子的“天使”。即便老师失手对孩子打得过了,也往好的方面想。

而今,不知是社会风气玷污了部分老师还是部分老师玷污了社会风气,一些老师变着法有偿补课、明示暗示家长送礼、身在课堂身在“钱”、工作时间堂而皇之游走街市帮衬家庭生意……。

于是,家长一般对老师的举手投足持怀疑态度,往往去过度审视。

孩子一旦被打,家长也便有了口诛笔伐,全力声讨,发泄不满的窗口。

应该说明的是:尽管爱心、耐心、责任心是教师应有的品质。但对过分且屡次出格的学生,在适宜场合(保护自尊),把握适宜部位和适宜轻重的简单“打”一下,不能算是大逆不道。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学生,打得?打不得??


老张学聊


那时的老师授课生怕学生听不懂,一遍遍讲,师道尊严。不但教书也育人。家长都希望老师能对自家孩子严点再严点,这样才能成人成材。作为老师也真是兢兢业业,诲人不倦。

反观现在,不必多说,大家心里都明白。家教.学校.媒介都在干啥?有娘生无良教,有师教不德育,部分媒介更是无良误导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