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四大古都中只有洛陽是地級市?你怎麼看?

無衣284


洛陽的地級市,是由於歷史原因,最終淪落至此。洛陽雖然和北京,南京,西安,共稱為四大古都,但它的歷史地位卻相當尷尬。

洛陽作為曾經大唐帝國的繁華的都城,作為政治金融中心的,也有很長時間的都城歷史,過去的輝煌與現如今的沒落形成鮮明對照。

古代帝王的建都、遷都,就直接決定了這個地區的繁華與否,畢竟同一時間的都城只能選取一個。

長安城的歷史地位有目共睹,由於遷都的成本與代價,也讓先入為主的長安成為首選,洛陽久而久之只能成為替補。

長安城內孵化孕育的政權不在少數,有著這樣的歷史功績與信用背書,自然也成為洛陽城強勁有力的競爭對手。 洛陽真正被重視,也是從東漢時期開始,在唐朝達到鼎盛,其地位也算是一躍千里,尤其是武則天對於洛陽的重視喜愛程度,也再度讓洛陽城的地位攀升。

盛極必衰,這也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一個地區政治經濟的繁榮,必然會導致人口激增,也極大的考驗了自然環境的負荷能力。

曾經土地肥沃的關中平原,隨著不斷增加的人口,不得不一次次高負荷運轉,環境的惡化形勢也越來越嚴峻,耕地面積的擴張,進一步壓縮蠶食著綠化面積,水土流失也不得不讓統治者尋求新的安身立命之所。

長安城的衰落,也最終促進了洛陽城的繁榮,但這終究是一對難兄難弟。

由於兩地相隔不遠,盛況是維持不了多久的,唇亡齒寒的道理大家都懂,畢竟一個地區承載能力有限,古人對於生態環境的認知,顯然並未有極高的覺悟。

唐朝國力的空前強盛,也是以生態環境的破壞惡化為代價的,再加上曠日持久的北方戰爭,長安周邊的居民也開始大規模遷徙,經濟中心也逐漸由北方向南方轉移。長安還是洛陽的經濟中心作用已經不再明顯。

洛陽被重視,是得益於先天優厚的地理條件,群山環繞的地理位置,給予了古代帝王極強的安全感,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卻與這一點有相悖之處,這一點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明顯。

洛陽真正被受到重視,也是因為它便利的水陸交通條件,這也是因為隋煬帝大運河的開通,帶來的極大福利。但人工運河,終究存在不可逆轉的弊端,需要長期穩定的維護,這也在戰亂年代無法實現。

隨著開封的交通樞紐地位日益顯現,北宋王朝也在此建都,洛陽城的風光已然不再。

這樣的狀況持續時間極長,直到1954年才有所改觀,但這也並非洛陽有新的機會,反而進一步跌入深淵。

隨著盧漢鐵路的修建,它穿越的鄭州因為重要的交通樞紐位置,被重視起來。再加上近現代鐵路也大都穿越鄭州,也讓鄭州市的榮光一發不可收拾。

一代帝都洛陽就這樣一步步衰亡,經濟重心的轉移,交通樞紐位置的變化,也讓洛陽城一次次落選,再加上各種政策導向,洛陽的發展也逐漸受限。

隨著海外貿易的興起,沿海城市的戰略地位也日益凸顯,對於深居內陸的洛陽顯然不太友好,改革開放也進一步加劇了這一現象。

洛陽雖然最終作為地級市,但它的歷史地位和作用是不可磨滅的,也由於它重要的歷史地位,洛陽城的行政長官,也是高配的副省級待遇,這也進一步承認了它的地位和影響。


大國布衣


洛陽作為古都,如今淪落到河南下轄的普通地級市,確實令人心酸。

洛陽走到今天這個地步既有中央原因也有自身原因。作為古都的洛陽,在現代雖做不了首都,但做河南省會還是資格滿滿的,奈何隨著近代鐵路的興起,洛陽的鐵路發展開始滯後,只有一條隴海鐵路的洛陽顯然比不過有京廣和隴海十字線的鄭州,誰擁有了重要幹線十字鐵路,誰就有了更多的優勢。

民國時期,隨著隴海鐵路工人大罷工,作為河南省會的開封幾乎陷入癱瘓,無奈之下河南省政府僱來很多騾馬將郵件送往鄭州,在鄭州經京廣線將郵件運送出去,這一事件深深刺痛了河南省政府的心,所以解放後,河南省政府在54年將省會遷至鄭州。所以洛陽也就失去了作為河南省會的最後一絲可能。

解放後,毛澤東為了振興洛陽,將蘇聯援助中國的好多項目放在洛陽,使洛陽的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當時的鄭州發展遠遠落後洛陽,但改革開放後,中央並未給洛陽什麼優惠政策,加之河南全力建設鄭州,使洛陽的地位逐步下滑,所以現在的洛陽只能變成一個普通的地級市。


冷冰酒678


因為洛陽的名字比較尷尬!

當然,這不是主要原因。事實上,我國公認的古都共有八個,分別是北京、南京、西安、洛陽、開封、杭州、鄭州和安陽。

在這八大古都中,除了北京繼續作為首都,南京、西安、杭州和鄭州繼續作為省會外,剩下的洛陽、開封和安陽命運都不是很美好,淪落為地級市的它們相比於昔日的輝煌簡直是往事不堪回首。

在這樣的情況下,洛陽的命運似乎不是最悲慘的,畢竟還有開封和安陽作伴。但洛陽相比於開封和安陽,除了作為都城的時間長,更重要的是,它是大唐帝國的都城,是那個自帶耀眼光芒的王朝的政治中心,所以自然是熱度不減。

但輝煌的過去不等於牛逼的如今,洛陽從都城到地級市,從一線到四線的蛻變,在靜夜史看來無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1、洛陽之衰,衰於帝國重心之位移

洛陽的興衰起伏,與西部的長安密不可分。

長安所在的八百里秦川,從西周開始就是我國著名的帝都搖籃,孕育了鎬京、咸陽、長安等多個都城。而在關中平原之外,群山環繞的洛陽也成為建都的不二之選。

從周平王東遷洛邑開始,洛陽就以帝都替補的身份出場。隨後的東漢以及唐朝,洛陽一度成為帝國唯一的都城。特別是武則天時代,洛陽成為真正的“神都”,其地位高山仰止。

因為自西周以來,關中平原就是名副其實的建都聖地,因此這裡始終人口稠密,而瘋狂的土地開發直接導致了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除了水土流失的不斷加劇,徑流量的銳減也使得關中平原不再沃野千里。

在這樣的情況下,統治者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自江南調糧,為此隋煬帝修建了連接南北的大運河,但隋唐大運河的交匯點只到了東部的洛陽,上溯長安還要經過黃河與渭水,難度不是一般的大。所以自隋文帝以來,隋唐的皇帝都喜歡到洛陽“就食”,俗稱要飯。

不過雖然因關中自然環境的惡化導致了洛陽的因禍得福,但洛陽卻根本笑不起來,因為長安與洛陽“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緊密關係,意味著長安的衰落必然也導致洛陽的一蹶不振。

唐朝之前,因為帝國綜合國力空前強大,中原王朝將主要精力放在西北和中亞地區,重點經營西域,發展陸上絲綢之路。

但隨著北方曠日持久的戰爭,先後發生了三次大規模人口南遷,這使得我國的經濟中心終於在南宋時期南移,無論長安和洛陽都無法再發揮經濟和政治中心的引領作用。

而與經濟中心難以相對應的,是北方尤其是東北的少數民族不斷強大,在北方威脅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為守衛北方領土,統治者將政治中心不斷北移,最終落腳於農耕區的最北界,以及與蒙古高原、東北地區的板塊銜接處,這就是北京。

在經濟和政治中心分道揚鑣的情況下,地處天下之中,也就是橫在中間的長安和洛陽地位非常尷尬,盛極而衰再正常不過。

2、洛陽之死,死於同質相爭之無奈

洛陽的崛起,源於群山環繞的戰略價值,畢竟只有安全的地方才能為天子提供安全感。作為東部平原和西部高原的接合處,漢唐時期的洛陽也是帝國威懾和帶領山東地區的重要跳板。

但相比於這些戰略價值,交通樞紐才是洛陽登峰造極的關鍵所在,自隋煬帝開鑿了大運河以來,作為轉運樞紐的洛陽一發不可收拾。

但如此優越的水陸交通樞紐,最終還是在唐朝滅亡後一去不復返了,畢竟除了長安的衰落,因為連年戰亂,運河不斷淤積,東部的開封開始成為新的交通樞紐,也開始被各路軍閥所爭奪,並最終成為北宋王朝的都城。

雖然有黃河地上懸河的危險,更有“城摞城”的奇觀,但大平原上的開封無論如何也比困在洛陽盆地裡的洛陽更加放得開。所以儘管北宋滅亡後開封不再作為帝國都城,但仍舊是河南省的省會,這種局面一直維持到1954年。

而開封最終失去省會地位,以及洛陽徹底沒有了翻身的希望,最重要的原因在於盧漢鐵路的修建。

因為開封周邊土地鬆軟難以修路,以及北洋大臣袁世凱為保護老家項城的“努力”,盧漢鐵路選址在原基礎上向西偏移,使原本穿越開封的盧漢鐵路最終從鄭州穿過。而隨著汴洛鐵路的修建,鐵路交匯的鄭州成為新的交通樞紐。

近代以來,鐵路是一個城市發展最重要的財富,也是省會選擇的一個重要考量,鄭州就是這樣甩開開封最終成為河南省省會的。

可以說,洛陽之所以在失去帝都地位後又失去省會地址,根本原因還在於河南省內的“大佬”太多,比如八大古都中河南省就有四個,這就讓洛陽沒有了西安或杭州這樣的“不可取代性”。

因此,洛陽的一落千丈絕非偶然,而是自然和人文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結果。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我是文開石,我有靠譜的答案。

這裡的四大古都我們就按照一般說的西安南京北京洛陽算。

四家橫向對比:

北京不說了,近幾個朝代延續到現在。

南京到了民國還作為過國都。

“祖上闊過”和“我爺爺有錢”還是兩個概念的。

沒落時間較長的就西安洛陽哥倆了。

隨著國家面積的增長,都城地理優勢不再。

洛陽和西安都是典型的四塞之地,地處山地中平原,四周有關口扼守,可以形成非常有效的防禦態勢。

但是隨著歷朝歷代的面積變化,對於國都強大的自守能力的要求越來越低。到了明朝甚至開始遷都,天子守國門了。

豬隊友是可怕的,強隊友一樣可怕。

洛陽是河南省西部,不太靠近中間。

如果沒有更強的對手,還能保住省內大市的地位,可是,這個如果在河南省沒可能性。

光是做過國都的就還有安陽、鄭州、開封。誰比誰差呀?

尤其是開封,北宋時期全國甚至全世界最繁華的城市。因此從元朝開始,河南的老大一直被開封佔據直到建國後,開封沒落但是帶動了鄭州,鄭州上位。


文開石


同樣作為四大古都,北京就不說了國家首都,南京和西安都是各自省的省會,副省級城市,而無論從建都質量還是數量上看都是世界公認為數不多的超級古都洛陽,為什麼還是個地級市,而且發展情況跟其他三都差距那麼大呢,這還要從歷史原因和現代的發展戰略說起。

一、歷史原因


歷史上在洛陽定都的朝代是很多的,最鼎盛時期應該就是武則天從唐改周後遷都洛陽。而據史料分析,洛陽沒落主要有兩個方面原因。

1、從歷史上看,在唐朝定都長安及之前的時間裡,洛陽基本可以看做是長安延伸中原地區的腹地,而長安是面對西域、寧夏一帶邊防重鎮,一旦長安失去了其核心地位,那麼洛陽也就弱化了其戰略地位的意義。

2、從後唐至明清時代,文化繁榮、交通便利、土地肥沃又鮮少受外族侵擾的江南地區逐漸取代中原地區成為中國的經濟中心。隨著經濟、政治從北向南轉移,古開封也成為很多朝代建都的首選,就算明清後遷都至北京也改變不了江南地區在全國重要的經濟地位,所以長安和洛陽的衰落也就不可避免了。

二、現代發展的原因

1、政治定位

建國之後南京、北京、西安都是各自省份甚至是國家的行政首府。而河南省在全國的地位一直就不受待見,更何既在省內既不是省會只是個地級市的洛陽了。而隨著京廣鐵路的建設,交通更加便利的省會鄭州得到國家扶持佔盡了資源逐漸發展起來,近期更是被確立為國家中心城市,讓身為三線地級市的洛陽更難熬出頭了。

2、經濟發展

建國初期確實有一批工業助力洛陽,也曾輝煌一時,但是隨著時間發展傳統工業的弊端顯而易見,東北的沒落就是個例子。而洛陽產業升級也沒什麼成效,外資吸引力也不足,那麼還剩個頂著個歷史名城光環的旅遊業是乎也搞的不溫不火。那麼還有什麼拿得出手的產業讓經濟快速發展呢?

3、國家戰略

北京就不說了,一帶一路讓省內地位強固的西安成為從東至西的交通樞紐中心和貿易核心節點,而在經濟大省江蘇,作為省會南京在教育、科技、經濟等方面國家的定位更是碾壓。洛陽和其他三都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三、結語

同為古都,造成洛陽與其他三都發展的差距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當然洛陽也有很多優點,作為多朝古都擁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不可磨滅,相對其他三城來說作為小城的洛陽環境優美,更宜居,既然拼不過經濟可以更多的往旅遊文化名城方面發展也是個不錯的考慮。如今,在鄭洛一體化落實的基礎上,洛陽在自身條件受限的情況下如何抓住新的發展點才是今後思考的發展方向。


MR火羽白


洛陽這個城市實際很倒黴

古代人建都,和蓋房立業成家一樣,很看中風水。全國範圍有一條主龍脈,西起崑崙山,直到秦嶺—淮河一線,主要古都裡面的西安,洛陽,安陽,鄴城,許昌,壽春,邯鄲和開封,都在龍脈附近。

建都城時候,取天地之氣,也要確定南北中軸線,西安和北京,最初都是完全新建都城,所以最規整,甚至現在修建地鐵, 利用程度也最高。天壇,地壇,社稷壇,皇城及其皇宮,祖廟和祖陵,設置都很有學問。

古都裡面風水最不好的是南京,建都的朝代都不長久,不知道與秦始皇開挖秦淮河有沒有關係?再下來的就是洛陽,雖然東周,東漢和西晉都在此建都,都是末世小朝廷,其餘長期是陪都,只是西安或者開封的備份。從風水看,洛河流水減少,北邙封丘盜掘,是不是傷了根本?

當然現在把風水看做迷信,除了自然地理條件外,洛陽還真的機遇不佳,不可能像西安與北京那樣,長久強勢。






多彩體壇


我常來河南出差,洛陽是我在河南最喜歡的一個城市。交通便利、城市乾淨整潔、房價、消費都不高、人也熱情樸實、即有歷史傳承,又有文化底蘊,還有富貴國花牡丹……白馬寺、小浪底、牡丹園、龍門石窟……舉不勝舉的文化古蹟、旅遊勝地。

如果說生活,那幸福指數不知道甩了鄭州多少條街。

可是在河南的排名,鄭汴洛。洛陽人別不滿意,你去開封聽聽那裡老師咋說的?他們也不服啊[笑哭]

只要自己生活的安逸舒適,別搗蛋。嫩看咱洛陽的牡丹通美,看咱洛陽的小女一一通美![耶]


LiH用戶名WD己註冊G


中國四大古都:西安、南京、洛陽、北京。

一、西安

西安市,明朝以前一般稱之為長安,從公元前11世紀起,先後有西周、秦、西漢、隋、唐等13個王朝在此建都,是我國古代作為都城次數最多、時間最長的一個古都,堪稱古都之最。

二、洛陽

洛陽位於黃河中游以南的伊洛盆地,東有虎牢關之險,西有函谷關要塞,自古就有“河山拱戴,形勢甲於天下”的說法,是兵家必爭之地。

三、南京

江蘇省南京市,在古代一般稱為建業、建康、金陵,先後有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南唐、明等八個封建王朝在此建都。

四、北京

北京,上古時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遠祖——“北京人”的故鄉,而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也是一座聞名世界的古城。


洛陽相比於其它三個古都,洛陽的歷史文化深厚,做個省會城市應該是綽綽有餘,但如今只是一個地級市。至於為何如此,有很多人給出了自己的見解,有人說是因為政治原因,名字的問題;也有人說,是因為發展鄭州遭到壓制的問題。但其中,最為普遍的說法是:隨著國家的發展,洛陽的地理位置及交通運輸的優勢不再明顯。


王一說歷史


洛陽目前的地位是歷史,政治,經濟,地理多方面作用的結果。

一,歷史

五代十國以前歷史上的皇朝多定都洛陽或是以洛陽為陪都,洛陽經濟繁榮,文化發達。但是從安史之亂到五代十國,藩鎮割據混戰長達200餘年,洛陽遭到毀滅性打擊,經濟衰落,人口巨減,雖然有後唐定都洛陽,但後唐短命,天下仍處於割據混戰之中,無法挽救洛陽的衰敗,北宋以後,皇朝多定都北京或南京,洛陽自此再也沒有恢復漢唐時的興盛。

二,政治

隋唐以前洛陽一直是中華帝國的政治中心或是副中心。帝國的開拓方向是向西域發展,主要威脅是西北方的少數民族,洛陽與長安形成雙中心,互為犄角。但自從安史之亂以來,長安多次遭到戰亂,遭遇到毀滅性打擊,長安陷入衰落無法恢復,洛陽也不可避免的一起衰落。北宋以後開封長期成為河南的省會,是河南省的政治中心,洛陽不受重視。

三,經濟
<strong>

古代黃河流域是中國的經濟中心,洛陽自然經濟發達,文化先進。但自從安史之亂以後,中國的經濟重心南移,南方發展起來,北方衰落,洛陽也跟著受影響。清末以來交通是影響經濟的重要因素,鄭州處於交通樞紐,是河南省重點發展對象,洛陽不受重視。

四,地理

五代十國以前洛陽處於天下之中,地理位置優越。但是五代時期京杭大運河運河成為中國的重要經濟命脈,開封離江南更近,溝通更便捷。洛陽的地理優勢不在。

總的來說洛陽目前的地位是省內有開封,鄭州競爭。省外北京是首都,南京經濟發達,地理位置也好,西安是省內沒有競爭對手,所以洛陽是四大古都唯一的地級市。


船長趣談


關於中國幾大古都,有著很多說法,但比較公認的還是"四大古都",分別是北京、南京、洛陽、西安。但讓很多人納悶的是,為什麼四大古都中,只有洛陽是地級市?

確實,北京是我國的首都,也是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世界上擁有文化遺產數最多的城市,主要景點有故宮、長城、頤和園、圓明園、天壇、北海公園、恭王府等等。

南京,古稱金陵、建康,是江蘇省的省會,副省級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主要景點有中山陵、明孝陵、明城牆、玄武湖、夫子廟、紫金山、雞鳴寺等。

西安,古稱長安、鎬京,是陝西省省會、副省級城市,關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主要景點有秦始皇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鐘鼓樓、大明宮、未央宮、華清池、大唐芙蓉園、興教寺塔等等。

洛陽,河南省下轄地級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名城,素有"十三朝古都"之稱,主要景點有龍門石窟、白馬寺、龍潭峽、白雲山、老君山、雞冠洞、黛眉山、重渡溝、等等。

綜上,相比於其它三個古都,洛陽的歷史文化深厚,做個省會城市應該是綽綽有餘,但如今只是一個地級市。至於為何如此,有很多人給出了自己的見解,有人說是因為政治原因,名字的問題;也有人說,是因為發展鄭州遭到壓制的問題。但其中,最為普遍的說法是:隨著國家的發展,洛陽的地理位置及交通運輸的優勢不再明顯。

首先,在古代,都城選址的重要因素是易守難攻,而洛陽與西安一樣,都是典型的四塞之地,地處山地中平原,四周都有關口扼守,可以形成非常有效的防禦態勢,優勢明顯。但在近代社會中,這樣的優勢不再凸顯。

其次,古代的交通運輸主要依靠漕運,洛陽有黃河、洛河等眾多河流,經濟發達。但到了近代之後,運輸主要以鐵路、公路、航空等為主,而相比之下,鄭州的地理位置則更加優越。

以鐵路為例,鄭州被稱為是"火車拉來的城市",在清末時,朝廷大臣盛宣懷勘察盧漢鐵路時,將鄭州站闢為甲等火車站,直接影響了鄭州近現代的發展進程;位於隴海鐵路、京廣鐵路兩大幹線的十字交匯處,也讓鄭州成為全國鐵路交通樞紐,素有"中國鐵路心臟"之稱。

如今,鄭州已經成為全國普通鐵路和高速鐵路網中唯一的"雙十字"中心。而相比之下,洛陽雖有隴海鐵路、焦柳鐵路等重要鐵路幹線,但焦柳鐵路貫通時間較晚,且路過的城市多是地級市,與京廣鐵路的輻射範圍不能相提並論。在這樣的情況下,洛陽的優勢也就不再明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