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那些在景區擠在一起拍攝的中老年人?

無人駕駛的地盤


酷妹兒是一個旅行愛好者,也是一個攝影愛好者,對於擠在景區拍照的中老年人,是真心的一個詞:欽佩!

因為自己也是喜歡拍照,看到“長槍短炮”的人,自然心生親近之感,最少是有共同愛好,有共同語言。

有時候不免覥著臉套近乎,也存著“偷師”的念頭,經常就攝影的話題,聊起來,也結識了一些“攝影同道”,有中年人,也有老年人。


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一個“農民攝影師”,地道的種地的農民大爺。

有一年秋天,在北京坡峰嶺,酷妹兒去看紅葉遇到的。看他的穿著和嫻熟但彆扭的拍照,甚為好奇。

嘮起來,才知道這位看上去六七十、褲腳還沾著泥巴的大爺,是才五十來歲的大叔。農忙就伺候莊稼,閒了就讓老伴在家餵雞餵鴨,他帶一條狗出去拍照。

這位大叔厲害的很,據說經常在一些報刊上發表農村題材的“作品”,有時候還有豆腐塊和“打油詩”。

這是一位對藝術和文化有追求的“農民”攝影愛好者。


還有一位,是今年清明節認識的,退休不賦閒的攝影愛好者。

哪天,我在玉淵潭公園拍櫻花,下午五點左右,圍著湖邊,裡三層外三層的攝影愛好者,在等著拍黃昏時的中央電視塔。

好位置就那麼多,我去的比較早,在裡邊。好多端著相機的大媽就跟我商量,擠擠挪挪。

其實剛開始我去的比較早,都不知道這些人在拍什麼,只是覺得這地方角度、景色不錯而已。


有幾位大媽擠我身邊拍幾張就走了,有一位大媽可是執著,非要把三腳架放進來,極力囑咐我別碰著。

她說她閨女今天放假,外孫女兒讓女兒帶著了,平時少有時間拍照,不過她對攝影極為痴迷,裝備都是最好的。

我一看,可不是,尼康單反,D5,全畫幅,加上大鋼炮,小十萬!

等大媽按著快門一咔嚓,服了!水平非常專業,從構圖到角度,從色彩到光影,從層次到線條引導,簡潔、悅目,極有藝術感,高手!真是沒有辱沒這裝備。

這作品,絕對專業,後期都不用處理。

這是一個業餘的“專業”攝影愛好者。


我沒臉在這裡佔“茅坑”了,擠出去,和一位收拾傢伙事的大哥邊聊邊走。

這位說他就住附近,下班後就這攝影一個愛好,休閒,自娛自樂。

三個人,都是攝影愛好者,農民攝影師、業餘的“專業”攝影愛好者、自娛自樂攝影愛好者,不管是有錢還是有閒,不管是農民還是事業有成還是退休的,都是把攝影當做一種愛好,一種追求,對藝術的追求,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很欽佩他們!


酷妹兒圈


這個現象我覺得挺好的呀!人們有個興趣是為單調的生活加上一抹亮色,多好呀!有些人想要找個興趣,結果想了一圈都沒有自己喜歡的,只得一天無所事事虛度光陰,而有些人有愛好,但是生活所迫,必須進行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愛好已經成了夢,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實現。

先說說我身邊人的例子吧!我有一個老領導,在工作崗位上的時候就已經做過一次心臟方面的手術,他也一直喜歡攝影,出來的作品確實也有水準。在工作之餘或者上下班的路上都不忘需找一些美景和有意思的場景拍下來,經常還跟一些專業人士探討探討攝影技術。在我剛剛到他手下的時候,他還特意讓我每一本美國的攝影教材研究研究。

在一些景點或者公園裡面,都會看到一些人架著長槍短炮一頓猛拍,可能有的人會對這些人看不慣,但是我就像說他們礙著你什麼了!一般這些人有幾種。

一、愛好攝影的退休人員

退休之後,有很多人就投入了帶孫子的工作中,但有的人就要開始真正的享受生活了。為國家的建設奉獻了幾十年,退下來了也可以去幹幹以前想幹而沒幹成的事。就像我的那位老領導,退休之後就沒有去給女兒帶孩子,而是經常參加一下戶外行攝活動,和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們相約在一起,追逐著季節的變化,行走在新疆的美景當中。他身上的毛病也沒有再犯過,臉色都逐漸的好了起來。

二、專業攝影家

沒有這些專業攝影家,那我們的生活中可能就會少了一味調劑,翻開國際地理雜誌的時候沒有美麗的風景,只有文字介紹,你會是什麼感覺?

而這些專業攝影家也許就是在這一群中老年人當中為你捕捉著最有觀賞性的照片。再說就跟每個人的本職工作一樣,攝影也是他的主要工作內容,只不過他把興趣和工作融入到了一起,而你還在為生活幹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所以對這些人有羨慕嫉妒恨吧!

三、跟風者

當然也有一些金主就是喜歡跟風,看著別人有模有樣的在玩器材,他也想試試,甚至要租個直升機到非洲大草原上去拍拍獅子之類的,反正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能用錢滿足的好奇心都不再好奇。還有些跟風者也是比較慘的,看著器材還以為是王者,其實攝影技術是個青銅,還認不清自己短處,不屑於學習,只能是越拍越窮、越拍越爛而已!


所以,誰的生活都是多彩的,只是我們選擇的生活方式不同而已,多一點寬容和理解吧!


疆旅人生


別笑話人家,也別胡猜人家不懂後期。

本人高中時候玩膠片機(借的,同學的爸爸是宣傳幹事,有個海鷗機子),那時候就會玩多次曝光,大學的時候幾個同學餓肚子湊錢買了單反,我們在宿舍裡自己沖洗膠捲。

如果我再上些歲數,肯定拿著單反出去走走,後期沒多難,多燈引閃,拉爆之類原本就會。

正相反,我倒是覺得現在的年輕人在這方面真的退化了,拿著手機自拍一張,瘦瘦臉,調個大眼睛,大傻瓜操作一通真的低級很多。

當然了,他們這是玩手機,和攝影原本也沒關係。


二手規劃師


如今單反的普及,已經讓攝影顯得不是一個特別專業的行業了,畢竟,扛著大單反機器的人這麼多,尤其是那些大爺大媽們,一個個長槍短炮的,看起來都比攝影師還專業,但至於真正的攝影水平怎麼樣,就不知道了。


為什麼大爺大媽們用單反的越來越多,分析一下,無非是這樣幾種情況:

一種是年輕的時候就愛好攝影,但是因為工作和時間所限,沒有精力去投入,退休了之後,有點錢有時間了,重新拾起年輕時候的愛好,就當是玩一玩。


一種是看到別人買了,自己也想買來裝裝樣子,最起碼從造型上看起來是專業的,然後跟著一起去拍拍鳥,拍拍美女什麼的,至少生活上顯得豐富多彩,哪怕水平一般,也能靠機器的專業一起出去混混。


一種是真的是當成專業來做,這樣的人嚴格來說就少了,絕大部分還是當成愛好,和一種興趣跟著混。


要理解大爺大媽們的這種行為,就跟廣場舞一樣,這也是退休生活之後的一種愛好,至於專業不專業,樂呵樂呵就挺好。


樂遊天下旅行君


這和年輕時候泡妞或者戀愛經歷有關,他們既不是為了藝術,也不是為了消磨時間。現在退休的人員基本都是50後或者60後,他們青春年少時,正趕上改革開放,若某一個人有一個相機,整個飛機頭,再穿個喇叭褲,戴個蛤蟆鏡,那比什麼都牛逼厲害,迷妹一片,但這都是富二代或官二代的權利,普通的工人哪有這樣的資金呢,還不是老老實實掙錢養家,那一代人主要是養孩子。

所以呢,那些沒有相機的男士,一直都夢想著有自己的一部相機,能裝逼,能忽悠,還能引來美女的眼光,只不過年紀大了之後,只能成為大媽阿姨的摯愛。

那些阿姨也是一樣,她們年輕時也夢想著有一個拿著相機的、高富帥小夥撩自己,但是多數都落空了,到了年老時候,也願意找這些有“大炮”的。

年輕的時候缺什麼,年老的時候就會彌補什麼,就會喜歡什麼,自古如此,將來也如此。

現在有一些年輕的老人正在購買房車等等,開始旅遊中國,甚至旅遊世界,他們年輕時候旅遊太少了,那時候也沒有抖音,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駕駛技術,那就去瘋狂一把。

等80後年老的時候,我們可能去追求小資生活,弄個農家民宿校園,80後年輕的時候過得很苦逼,買房,還房貸,買車,還車貸,不敢辭職,不敢造次,不敢創業,更不敢離婚,養活四個老人,不敢要二胎……

天天在網上罵那些有錢人,但是夢想著自己也能成為“被罵的人”,天天說那些女孩拜金,實際上自己也想成為“拜金一族”,天天說“願意在寶馬裡哭,也不願意在自行車上笑”真是不好,實際上自己也是這麼想的。

等到沒了房貸那一天,孩子都長大了,無拘無束了,肯定去牛逼哄哄的舒坦一把,這是人生,也是人性。

時代,任何人都逃不了時代。養好身體吧,去等那一天。

大家對這個問題如何看呢?請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見解。

<strong>

荷爾萌蒙


我們這一群人,生在四十年代末,迎來了共和國的誕生,在紅旗下長大。

經歷了和共和國一樣的成長經歷。毛主席領導的新中國,那時是一窮二白,白手起家,百廢待興,物質匱乏。毛主席和人民一起同甘共苦。

我們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和國家一起長大。

接著遇到三年自然災害,上山下鄉……那時的生活很苦。

工作了,一月幾十元,要養家,更是捨不得亂花錢。

除了證件需要照片 進照相館。

孩子,大人很少去照相,家裡有照相機的更寥寥無幾。

隨著時代的發展,共和國的發展壯大。

我們也富裕了,同時也老了,也都是”奶奶”、”爺爺”太太”級別的人。

含飴弄孫,已完成任務。喜歡成群結隊的出去旅遊,看山,看水,看花,陶冶情操。

有好的景,喜歡,嘻嘻哈哈,在一起拍照。

我們最喜歡的道具:就是五顏六色的紗巾、墨鏡。

年輕時沒穿過彩色的衣服,沒圍過鮮豔的沙巾。

老了,抓緊歲月的尾巴。

子女支持,想玩就玩,想走就走。

三五一群,欣賞大自然,瞭解異國風情。

不過到哪,不要丟了我們老年人的人格。要提高我們老年人的素質。

出國,不要丟掉我們中國人的優良品質。

這就是我們喜歡壓堆,擠著照相的一點體會。




浮萍草


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從兩個年齡層來理解:其一是中年攝影愛好者,其二是老年攝影愛好者。

一、中年攝影愛好者

1、熱愛旅行,熱愛攝影

興趣愛好與年齡沒有關係,18歲的年輕人可以喜歡攝影,45歲的中年人也可以喜歡攝影,65歲的老年人照樣也可以喜歡攝影。做自己熱愛的事情,本身就是一種快樂,況且就以中年攝影愛好者來說,社交面廣,閱歷豐富,更容易在旅途或外面認識到熱愛攝影的朋友,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一群熱愛攝影的中年朋友用鏡頭來關注身邊美好的事物(風景/人),自然能夠聚到一起。是熱愛的力量吸引到了他們聚到一起。

2、經濟寬裕,時間自由

中年攝影愛好者,就以40歲-55歲這個階段來說,大部分都事業有成,或者說工作、事業基本上已經頗具穩定,時間方面也相對自由,那麼也就願意把時間與精力拿出一部分放在興趣愛好上,也願意花大價錢去購買相對較好的攝影設備,去發展自己所喜愛的攝影藝術。

3、熱衷社交,追求藝術

往小了說,是單純的熱愛攝影;往大了說,是追求攝影藝術。攝影看似簡單,要想拍出優秀的作品,實則還是有不少學問的。

現在有不少攝影交流班或學習班,會組織一群攝影愛好者聚到一起學習攝影技術,並且去實踐拍攝,那麼自然少不了要在一起學習、交流、溝通,都希望自己的攝影作品能夠更上一層樓。

二、老年攝影愛好者

1、有錢有閒

老年人多指60歲後,這個年齡段,大多已退休,自己有退休金,再加上兒女們都在工作,經濟方面可以說是基本無憂了,再加上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時間都比較充足,那麼就願意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旅行,或國內,或國外,在旅途中,自然希望用鏡頭來記錄美好的事物,毋庸置疑,攝影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2、熱愛生活

與其說是打發時間,我倒覺得更像是熱愛生活。客觀講,本人喜歡旅行,經常在各大景區能看到一群老年人(其中不乏白髮蒼蒼的老人)拿著各種長槍短炮(像機)拍攝美好的事物,尤其是在北京的故宮角樓、故宮、景山公園、玉淵潭公園、元大都遺址公園;上海的顧村公園,武漢的武漢大學、梅園、東湖櫻花園等地深有感觸,他們可以為了一朵花,一隻鳥,一片雲,一片葉,一個小姑娘的微笑而耐心的去記錄,用鏡頭捕捉眼前的美好。熱愛生活,我覺得是很美好的一件事情,可以讓人變得快樂,陽光,且延年益壽,何樂而不為?

3、追求藝術

不少老年攝影愛好者可能年輕時候就非常喜歡攝影,那麼到了老年,見多識廣,自然不再只是滿足於簡單的攝影,而是希望能拍出有水準的攝影作品,因此,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攝影愛好者,自然是能經常在一起切磋、交流,相互學習,共同進步,以便追求攝影藝術上的另一種層次與高度。

總之,我認為在景區聚到一起拍攝的中老年人,都是出於對生活的熱愛,且喜歡用鏡頭記錄美好事物的有心人,或消磨時光也好,或追求藝術也好,抑或其他……都是值得鼓勵與支持的,畢竟發現生活的美,除了需要用眼睛看,還得需要用心去記錄與感受。


約會旅行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看待那些在景區擠在一起拍攝的中老年人,我覺得就是這八個字。旅遊沒有年齡限制,這是一種追求。在小編看來,他們不是閒的沒事做,而是想通過攝影這個方式,找尋一種記憶,一種老照片的記憶。

我伯伯就喜歡在公園、景區拍攝,買了單反,還有三腳架,我有時候就不懂,為啥經常出去帶著你的這些玩意,他告訴我,這是一種快樂,你不懂!


去景區沒有相機,不拍個照,留個念想,多遺憾!

在那個沒有數碼相機的年代,有一種記憶,叫做老照片。

在看了這個問題以後,我還專門去翻了一下家裡的老相冊,原來,我們離開相冊已經很久很久了。

不知道在什麼時候,我們這一代習慣了用數碼相機,習慣了去旅遊的時候,拍很多照片,卻不洗出來,然後被時間的塵土封存。

然後就是一直的往返,一直的重複,卻沒有一張可以洗出來的照片,一種記憶。

父親常常拿著老照片一個人待在房子裡發呆,我以前不知道原因,漸漸地,我明白了。

去景區旅行拍照,在那個沒有數碼相機的年代,有一種記憶,叫做我年輕的時候。

在景區擠在一起拍照攝影的中老年人,他們正是以一種老照片的記憶,追尋自己年輕時候的夢想,也許他們回去之後,會把自己曾經去過的地方整理出來,這也許就是他們喜歡攝影的理由吧。

景區中老年人攝影的背後,除了追尋旅行的記憶,還有一種悠閒自得。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這是一種閒情逸致,中老年人的退休工資都比較高,而且,他們的時間比較多。

見沒見過釣魚的人,對,跟他們一個心態,打發時間,做點事情。

有時候我就在想,他們在家不是更好,還不用曬太陽。但是,我們上一輩人,習慣了忙碌,習慣了辛勞,讓他們在家裡無所事事,真的做不到。

我們這一代,旅行的節奏很快,而他們更喜歡悠然自得的消磨時光,這就是一種享受吧。


小雪話文旅



A姐陪你看世界


大爺大媽在景區擠著拍照,至少說明三個問題:一是國泰民安,日子舒坦,已無後憂,尋歡作樂;二是都可以花錢買拍攝裝備,有的還相當高級,不愁沒錢花;三是老年人尋找適合自己的文化娛樂活動,到處找美景拍照,既鍛鍊了身體,又陶冶性情,對延年益壽大有脾益,應該說是大好事。至於說到拍攝水平,大多是自娛自樂,不必說三道四,橫加指責,開心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