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囉囉咚》之緣

(圖片為作者本人)

《囉囉咚》現在已經成了監利縣家喻戶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了。

談到《囉囉咚》真的讓我對它的蒐集、整理、創作記憶猶新而感到非常欣慰。

我是1979年元月從武漢音樂學院畢業分配到監利縣文化館的,到了文化館參加了一年一度的全縣群眾文藝匯演的輔導與組織工作。我接觸的民間最有影響的音樂就是插秧號子《囉囉咚》。

我與《囉囉咚》之緣


由於監利縣位於湖北省的南部,東臨洪湖,南瀕長江,屬“雲夢古澤”的一部分。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裡,監利縣經歷了滄海桑田的變遷,成為江漢一一洞庭凹陷盆地。監利就是這個盆地的一部分。地形南北部比較高,中間屬於四湖窪地,所以這裡積水彙集,湖沼密佈,河湖交錯、盛產水稻,一年三次插秧可分為早稻、中稻、晚稻。水田面積佔全縣90%,是全國的產糧大縣。因此,農民在勞動中唱出了平原具有山歌風味的世代相傳的秧田號子“囉囉咚”。

根據監利縣的地理歷史和民間歌曲的流傳情況,聽了朱河文化分館朱同貴同志和文化館彭彪、夏香元同志還有縣供銷社吳菊生同志以及劇團董銀垓等老同志的演唱,看了廖忠新、程麟等同志的收集的曲譜,拜讀了文化館老幹部唐永榮同志1983年在省群藝館《民間藝術研究資料上》發表的《試談栽秧號子囉囉咚》,讓我對研究和推薦《囉囉咚》有了濃厚的興趣和文化館工作的一種責任感。

我與《囉囉咚》之緣


《囉囉咚》在監利雖然人人知曉,好多農民會唱,但一直沒有走出去,不走出監利又有誰知道呢?流傳全國的地方民歌沒有監利的《囉囉咚》,天門有《幸福歌》,潛江有《嶉咚嶉》,京山有《小女婿》,鍾祥有《莫愁女》,荊州區有《喇叭調》中央電臺都播了,得到了國家的認可。所以《囉囉咚》要想推出去得到國家非物質文化藝術遺產的認可成了我一個文化館音樂幹部的責任和擔子。

荊楚文化節創作運用《囉囉咚》素材,1992年荊州舉辦“中國.湖北荊楚文化節”。這是一個有影響的“文化搭臺,經貿唱戲”的活動。我被市選調參加了楚文化節的開幕式音樂創作,分配到我縣的創作任務是開幕式第三章《田園春曉》的音樂創作,因為我們是有名的產糧大縣。所以安排我們創作這第三章的音樂。荊州市將全市各縣文化館的音樂幹部在市群藝館集中創作了半月之久。藉此機會我在創作中有意識地選取了監利民歌“囉囉咚”《么姑吵嫁妝》,除《囉囉咚》的襯詞襯腔外,其中一小樂段描寫勞動豐收的原始音調我也用上了,另外還用了天門“打湖草”、“繡花”這些江漢平原音調。根據內容情緒通過各種轉調和調式交替創作手法,有機柔合而成的。最後通過我國歌唱家付祖光的演唱居然獲得了全市第一。

我與《囉囉咚》之緣


時隔幾年《囉囉咚》還是沒有推出去,沒有向外國友人介紹。

2003年8月10日,我接到武漢音樂學院周耘教授的電話,他說韓國有幾位大學的音樂教授要來我國的水稻地區採風田間勞動的歌曲。因監利縣是全國的產糧大縣,想介紹到監利來採風,還問監利有沒有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歌。我想這是介紹監利民歌“囉囉咚”的機會來了,所以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2003年8月11日省文聯副主席黃中駿(武音校友)又親自給我來了電話,他說:“你想把監利的“囉囉咚”推出國門這是一次機會,你一定要親自介紹一下”。韓國客人為了追尋異國不同區域的民間藝術,尚能如此執著。我想作為監利人,更應該對我們家鄉的這份彌足珍貴的民間藝術遺產有更深的瞭解。為此,心中油然生起對韓國音樂友人來監利採風“囉囉咚”的敬仰之情。

2003年8月12日韓國江陵大學校園國語文學科教授、韓國民俗學會會長姜騰鶴先生,韓國精神文化研究院韓國大學院語文、藝術系列音樂學專攻教授金英雲等一行11人,在武漢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周耘教授的陪同下,從咸寧採風第一站來到了我們監利。他們主要是對韓中兩國水稻作業區的農田民歌進行比較研究。

他們來到監利後也不顧一路長途奔波的疲勞,當晚就要求我給他們介紹“監利民歌”。為了慎重起見,我組織了監利縣原文化館老音樂幹部唐永榮、董銀階、彭彪以及知名歌手吳萍、蔡九桂、吳菊生,還有業餘蒐集了大量民歌資料的餘炎垓等同志在文化局會議室參加了接待與介紹儀式。當時的文化局副局長夏香元致了歡迎詞。我係統地介紹了監利民歌的歷史、體裁、音調和風格。介紹內容有號子類田歌、硪歌、榨油歌、搬運歌等。還介紹了風俗性民歌打喪鼓;戲曲性民歌花鼓、皮影、說鼓等;還有民間小調、情調、燈歌以及革命歷史題材的民歌等等。介紹的同時還演唱,有些民歌請現場的歌手們演唱;有些理論也請現場的唐永榮老師講解,因他在監利音樂理論的研究頗深。

我與《囉囉咚》之緣


由於我總想抓住機會推出“囉囉咚”,我重點介紹了“囉囉咚”,而且在唱的同時,一人唱眾人合。大家很自然一都唱起來了,掀起了唱“囉囉咚”的高潮。韓國朋友更是忙碌,攝像、錄音記筆記,興趣特別濃厚。介紹一直持續到晚上11時,韓國客人方肯休息。

13日上午韓國客人要求將昨晚唱的《囉囉咚》到農村田間實地請地道的農民演唱。因《囉囉咚》流行於監南白螺一帶,於是我和白螺鎮張先村的村黨支部書記江長恩以及高黃村黨支部書記彭訓清兩同志聯繫要他們組織當地上了年紀的農民歌手們演示。他們也欣然接受了,於是當晚他們組織了十多個農民晚上練唱《囉囉咚》到12點。

次日,一大早張先村的村民們就等著韓國客人的到來。上午8時,我帶領我們單位的項新建、易迎華、程春梅、楊濤等陪同韓國客人出發驅車到白螺鎮張先村。我駕駛小車在前帶路,路上溝溝坎坎,我在前面一路行車,一路填土,經過了兩個多小時,終於到了張先村,村民們聚集在一起像過節日一樣敲鑼打鼓、吹起嗩吶,採摘香噴噴的蓮蓬,熱請迎接韓國客人們的到來。韓國客人非常感動,他們很快走進了稻田,架起了攝像機。村民歌手江慶雲、江本龍、張臘生、熊興貴、謝祿雲(女)、許月蘭(女)、陳步黨、江長泉、江本利等在稻田,邊扯草邊唱起了田歌號子“囉囉咚”。說起“囉囉咚”,監利人也只知其名不知其內涵。監利屬“雲夢古澤”的一部分,盛產水稻。農民在勞動中創造了世代相傳的秧田號子《囉囉咚》,根據張先村黨支部書記江長恩以及唐永榮老師的介紹、過去每逢栽秧季節,老闆總請一個人在田邊擂鼓,趕工的人聽到鼓聲就下田栽秧,當鼓聲一停,大夥就打(唱)起“囉囉咚”來。古有“一鼓趕三工”之說,勞動的歌聲可以作為“勸力歌”。

我與《囉囉咚》之緣


清代文人李調元在《南越筆記》中記載有“農者每春時,婦子以數十計,往田插秧,一老撾大鼓,鼓聲一通,群歌意作,彌日不絕,是日秧歌”。唐代劉禹錫的《插秧歌》中描寫有“...田塍望如線,白水先參差,農婦白紵裙,農父綠蓑衣,齊唱郢中歌...”.郢歌就是江漢平原的田歌。監利勞動人民就在歷史上創造了流傳至今的田間號子《囉囉咚》向新聞媒體宣傳《囉囉咚》

2003年9月2日,我邀請了省音協駐會主席方石同志和武漢電視臺來我們監利白螺鎮張先村採訪《囉囉咚》,9月3日一輛麵包車從武漢直驅開到了監利縣白螺張先村,張先村民敲鑼打鼓、鳴放鞭炮迎接省裡的專家到來。村民把自己家裡的蓮蓬端出來招待我們。同時我也邀請了唐永榮老師參加,我們又要書記江長恩請來了村民歌手江慶雲、江本龍、張臘生、熊興貴、謝祿雲(女)、許月蘭(女)、陳步黨、江長泉、江本利等來進行了演唱。下午回到了監利縣城後我又請出我縣的專業的歌手董銀垓、吳菊生、吳瓊等在博物館三王碑廊再一次演唱了《囉囉咚》。

我與《囉囉咚》之緣


通過這次活動後,武漢電視臺特地製作 《風吹田歌稻花香》電視片。通過媒體的宣傳影響更加深遠了。並且走進了大學校園。如長江大學都邀請我縣的歌手去參加了表演。我也受邀分別在荊州電視臺和長江大學給學生們介紹了《囉囉咚》。認識賴小平給《囉囉咚》申報帶來了新的飛躍,由於《囉囉咚》宣傳的深入,讓我認識了監利柘木村醫生賴小平同志,這是一位熱心快腸,而且對民間文化藝術有著特殊愛好和研究的同志,我們一見如故、志同道合,受賴小平同志的邀請我帶文化館的同志。項新建同志是我單位負責非遺工作的專業人才,我和他多次深入到了賴橋村老古樹下聽村民王斯賓、陳飛翔、賴平權、賴濟貴、賴靈秀、陳樊珍等民間歌手的演唱。《囉囉咚》主要是以演唱民間戲曲唱本為內容。屬接力式的傳聲唱法,曲式結構具有復調音樂的特色和“無伴奏自然和聲”的特點,俗稱“打和聲”。演唱分頭聲、二聲、三聲。三聲過後“掀蔸子”(即合唱)。從而達到高潮。音樂的骨幹音以“5、1、2” 為主,屬楚商、楚徵體系的民歌。同時還有變化音“7”的出現。音域寬廣、旋律高亢,帶有一股自然的原始野趣。

我和湖北省揚子江音像社聯繫,特地把這些村民接到了揚子江音像錄音棚進行了錄音。由此我們開始了向國家申報《囉囉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工作。由於我是從事音樂專業的 工作者,特別是我有一批支持我能夠唱的業餘音樂骨幹隊伍。所以對蒐集整理撰文申報《囉囉咚》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功夫不負有心人,2007年中國第八屆藝術節上我又在地方花鼓戲《漁媽蓮妹紅軍哥》(編劇:殷崇俊,導演:邱文增,作曲:周守宏)的音樂創作上我又有意用上了地方特色的《囉囉咚》音樂素材進行創作,終於獲得了2007年在全國第八屆藝術節上獲得了全國第十四屆群星創作獎!

我與《囉囉咚》之緣


在2008年6月監利縣的《囉囉咚》終於被國家收入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現在我非常感恩現任文化部門的領導能將《囉囉咚》按照我當年的保護規劃能繼續保護和挖掘。今天召開對《囉囉咚》項目的研討課題,充分證明了領導之重視,因為我們肩負著楚文化的博大精深,揹負著楚文化的弘揚傳承。這是歷史賦予我們文化人的使命,希望今後我們縣有更多的非遺項目成果的展示。

周守宏簡介:

作曲家,二胡演奏家。漢族,籍貫,湖北。1978年畢業於武漢音樂學院。現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全國藝術考級考官。歷任湖北監利縣音樂家協會主席,監利縣文化館館長,研究館員。(正高職稱)

多年來,從事群眾文化的宣傳組織、創作輔導等活動。主編了藝術學科的科技成果書籍《中國民族民間歌曲、舞蹈、器樂集成》;均入全國卷,被聯合國收藏。出版了個人創作歌曲選《旋轉舞臺》。代表作有歌曲《中國人》、《面對一切》;歌舞有《田園春曉》、《趕會》;器樂曲有《夢中情思》(1989年選送德國演出。);戲劇音樂《漁媽蓮妹紅軍哥》;論文有《監利民歌初探》、《淺談和絃類別》、《音樂與數學》、《文化館內部管理之我所見》等。

三十多年來,在省市中央電臺、電視臺和報刊等,播放、發表歌曲、電視音樂、器樂曲、論文、歌詞等作品達460餘首(篇)。2007年創作的荊州花鼓戲《漁媽蓮妹紅軍哥》音樂獲全國第十四屆群星創作大獎。其名錄被收入《湖北省宣傳文化系統高級知識分子傳略》、《中國民間名人錄大典》、《中國當代音樂界名人大辭典》等。1998年表彰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