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堂畫家計建清胸有丘壑,落墨如雲萬壑開,滿紙雲卷千峰集

作為一位畫家,其作品被能為人民大會堂收藏,是其畫藝臻於相當高度的重要標誌,被視為很高的榮譽。人民大會堂是中國最重要的政治、文化、外交活動的中心場所,在大會堂的各個廳室和走廊的兩側懸掛著不同時代、不同風格書畫大師們的精品力作,其中有傅抱石、關山月、齊白石、潘天壽、李苦禪、劉海粟等藝術大師的作品。雄偉莊嚴的天安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坐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中心。計建清《巍巍太行》被中國人民大會堂永久收藏,對於計建清具有非凡的意義,也是對他人品和藝術造詣的肯定。因此樸實勤奮賦有藝術天賦的計建清受到畫界和藏家的青睞被譽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德藝雙磬藝術大家。

胸有丘壑—計建清太行山寫生

文|盧禹舜

古人云:“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造化,是講宇宙間的萬事萬物;心源,即畫家的思想、意念、情感等。造化於外,心源為內,內外相融,發之於心,行之於筆,立之於象。黃賓虹先生說:“作畫當以大自然為師,若胸有丘壑,運筆便自然暢達矣。”

已醜暮春,計建清隨國家畫家畫院盧禹舜工作室課題班西去太行山寫生,途經丹分溝,郭亮,八里溝,十字嶺,王莽嶺等,歷時半月,得畫二十餘張,觀計建清太行寫生稿,太行山“山峽十九轉,奇峰當面立。仰望天一線,俯窺千仞壁。”的景色躍然紙上,畫家以筆墨為手段來表現自然山水與畫者情懷的互融神會。他深知“以意造境、”“對景寫生”是山水畫寫生中重要的方法之一。到自然中積累素材,他用中國畫工具在生活中直接表現對象。據記載:荊浩在太行山隱居,畫松數萬株。把自然景物轉化成為藝術狀態,把山川景色變成筆墨,他用畫家的眼光去發現大自然的美,大自然的精神、形態等,在寫生中他發現大自然的精神氣質,把自然與創作者的精神、理想結合起來。計建清的寫生很好地傳達了中國畫的精神實質——寫神,他從太行山發現了大自然的神采、氣質和麵貌,以及季節變化規律等等。觀其作品,落墨如雲萬壑開,滿紙雲卷千峰集。

李可染先生是中國畫對景寫生的開拓者,先生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已開始進行中國畫對景寫生的實踐。古人論畫謂“造化入畫,畫奪造化”,“奪”字最難。造化天地自然也,有開影常人可見取之容易;造化有神有韻,此中內美常人不可見。畫者能奪其神韻,才是真畫,徒取形影如案頭置盆景,非真畫也。所以中國山水寫生不是以簡單的再現為目的,而是強調作者與對象的互化而求心知。寫生實為一種天意與人意合一的再組、再造,是宏觀性的天人交合的跡化。所以計建清的寫生不僅僅是對景寫生,而是在寫生的過程中總結提煉大自然的精髓再加以昇華。他所追求的思想是天地皆我所用也。

通過寫生他不斷積累藝術形象,探索自然美的規律,不斷地豐富自己的繪畫語言。他的繪畫和寫生會給觀者帶來全新的視覺審美,他用自己的實踐證明了寫生的價值和意義,揭示了中國山水畫寫生的內涵,從而使我們更深入地瞭解山水寫生的特性,有益於現代山水畫創作。

殿堂畫家計建清胸有丘壑,落墨如雲萬壑開,滿紙雲卷千峰集

計建清

計建清,著名山水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研究院研究員,國家一級美術師,黃賓虹藝術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人民畫院特聘教授,桐鄉市中國畫院院長。現定居北京市,進修於中國美術學院、中國國家畫院盧禹舜首屆課題班及高研班。目前擔任中國人民大學畫院山水畫寫生與創作課程高級研修班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山水畫寫生創作課程高級研修班導師。

2000年被評為中國百傑畫家,被媒體評為最具有影響力百名美術家,推薦有收藏潛力的青年山水畫家。作品被中南海、中央軍委、總參辦公樓、中宣部等重要機構,及各省.地.博物館.美術館和中國國家畫院等收藏。

2012年由榮寶齋出版社出板榮寶齋畫譜——計建清繪山水部分。已被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山東美術出版社、湖南美術出版社、嶺南美術出版社、河北美術出板社等眾大知名出版社出版畫集。

2017年9月《紅色太行》國家任務,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中國美術家協會邀請創作,掛於京西賓館主會場並永久收藏。

2018年4月《巍巍太行》被中國人民大會堂永久收藏。

計建清作品賞析

殿堂畫家計建清胸有丘壑,落墨如雲萬壑開,滿紙雲卷千峰集

《紅色太行》 660x360cm

殿堂畫家計建清胸有丘壑,落墨如雲萬壑開,滿紙雲卷千峰集

《巍巍太行》125x250cm 被中國人民大會堂永久收藏

殿堂畫家計建清胸有丘壑,落墨如雲萬壑開,滿紙雲卷千峰集

《尋雍尊師隱居》十條屏 50x245cm

殿堂畫家計建清胸有丘壑,落墨如雲萬壑開,滿紙雲卷千峰集

《蒼山晨霧》 65x65cm

殿堂畫家計建清胸有丘壑,落墨如雲萬壑開,滿紙雲卷千峰集

《川北人家》 68x68cm

殿堂畫家計建清胸有丘壑,落墨如雲萬壑開,滿紙雲卷千峰集

《古道風情》 108x125cm

殿堂畫家計建清胸有丘壑,落墨如雲萬壑開,滿紙雲卷千峰集

《秋聲》 90x96cm

殿堂畫家計建清胸有丘壑,落墨如雲萬壑開,滿紙雲卷千峰集

《太行人家》 68x68cm

殿堂畫家計建清胸有丘壑,落墨如雲萬壑開,滿紙雲卷千峰集

《鐵壁關山》 250x148cm

殿堂畫家計建清胸有丘壑,落墨如雲萬壑開,滿紙雲卷千峰集

《遠去的駝鈴 》98x90cm

渾厚華滋——觀計建清中國山水

計建清是一個出生在江南的畫家,歷史上,江浙這方水土孕育了很多文人達賢,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這裡既有天下聞名的富春江,又有風格各異、古樸自然的烏鎮,是山水畫家得天獨厚的福地。建清就是從這塊文化厚土,山水之城的土地上成長起來的畫家。在他的作品裡敢於突破傳統,既描繪江南溫潤委婉的小橋流水又崇尚中國西北大漠的渾厚博大。

計建清是一個勤勉的人,一個真實不欺的人,一個求知逐藝證道的人。他少年喪母,家境清貧,但對於中國畫的熱愛使其筆耕不輟。少年拜在吳門畫家夏仲清先生門下研習傳統繪畫,遍習宋元名家鉅作,心遊於歷代大師的心境之中。在反覆臨摹古人之佳作的同時,也遊遍祖國之名山大川,沿途紀遊寫生,積累速寫默記勝多,這豐富的“師造化”的經歷,因而為以後創作中國山水畫打下了堅實基礎。

九十年代後,進修於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師從王伯敏,孔仲起,曹文馳,等名家,成為曹文馳入室弟子,在此期間他師承授受,學有所本。在充分研究傳統繪畫的同時力求突破。生在江南這片毓秀水鄉的計建清把眼光放在了廣博蒼茫的西部大川之上,他數次身背行囊遊歷於黃河故道,絲綢之路,大漠夕陽……在其作品中,創作實現了“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建青由對自然山水的觀察、體驗、感悟上升到主觀的認識、提煉,通過技巧表達出自我的胸臆和情感。

計建清的畫,筆墨形式幅幅有變化,在熟諳的五筆七墨功技中,其體現了一種“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的魚龍變化,有難以捉摸之妙,

他在運用上除了對自我表達的變化之外,更有一個“變”字,即用筆千變萬化,卻以中鋒為主;線條遒勁挺拔,勁力內斂,沉著而力透紙背。他用筆古樸,無論是點景人物、房子還是船、橋、樹等,古味隨處可見。此外用筆簡練也是計建清的特色之一,他所表述地對象,都以意象為主,從不把某種樹表現為目的,不以哪座山為摹本去創作。而是高度概括,筆簡意賅,寫心中之山,心中之樹,如人物,廖廖數筆,已把人物動態,拙味活靈活現得表現出來;如樹石,隨意隨筆,但無不飽滿靈動,筆之所到,既不繁複,也不覺少。他的用墨更顯高超,他追求博大渾厚,創作時不惜層層復加。所以“渾厚華滋”成了他山水畫的代名詞。

[清]龔賢:先言筆法,再論墨氣,更講邱壑;氣韻不可說,三者得則氣韻生矣。筆法要古,墨氣要厚,邱壑要穩,氣韻要渾。又曰:筆法要健,墨氣要活,邱壑要奇,氣韻要雅。氣韻猶言風致也。筆中鋒自西;墨氣不可以歲月計,年愈老,墨愈厚,巧不可得出拙者得之,功深也。

計建清創作的《關山雄風》,《古道奇觀》《西部牧歌》作品中,渾厚華滋風格的手段主要是他特殊的筆墨追求。在他的筆下,墨成了自然的性靈,成了萬物之光彩,“一墨大千”——千變萬化的山川景色在他的筆下通過墨色充分表現了出來,且有許多出人意外的墨色韻味在畫面上呈現。他作畫常以濃墨、淡墨、焦墨、宿墨、積墨、潑墨、破墨法,有時數法並用,有時洗硯水、洗色碟水也統統用到畫上去,用筆方法的變化極盡能事,這樣便於筆墨的自然之中有些特別的機趣。

所以說計建清是在對古典筆墨的追尋和發展中逼近了現代,並在對山川自然的內在結構中建立起現代筆墨的“開合”空間秩序。[明] 莫是龍說:“傳神者必以形,形與心手相湊而相忘,神之所託也。”這正是計建清以筆墨的“內美靜中參”讓筆墨精神再度有了新的闡釋。他在堅持筆墨精神的“渾厚華滋”中將現代中國山水畫精神,發展成為了一種現代民族精神。計建清為中國畫筆墨語言增添了發展的新的思路。

計建清積極投身這種山水畫創新中並在幾方面題材的創作中取得了突破,其中建清靈活得運用現實主義表現手法大膽創新、強化寫生,這是他在傳統中國繪畫中的突破之處。

中國畫尚大、尚化、尚神、尚氣,以此衡之,無論神韻氣象,無論形象筆墨,計建清之作都滔乎大方,技進乎道,也就是期於大化之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