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信和豫章書院到底在做什麼,為什麼還會有家長如此愚蠢

最早期“毒害”青少年的是武俠小說,後來變成了遊戲廳,再接下來是電視與電腦最後變成了手機。這都成為一個個望子成龍的父母在教育孩子好好學習道路上的絆腳石,也是中國應試教育,父母之間攀比的殺手。

楊永信和豫章書院到底在做什麼,為什麼還會有家長如此愚蠢

孩子們的叛逆似乎是亙古不變的的,但是背鍋的東西卻隨著時代的發展變了又變。這是一段山東臨沂網戒中心的採訪:

那麼請問一下各位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曾經對孩子使用過暴力的請舉手。(全場幾乎舉手)。

對孩子有過度溺愛的的請舉手。(一半舉手)。

因為以前過度忙自己事情而沒有顧及孩子的請舉手。(幾乎大半舉手)。

夫妻關係不好而發洩在孩子身上的請舉手。(一半舉手)。

在之前言語中不尊重孩子人格,言語中刺傷孩子的請舉手。(幾乎全部舉手)。

然後作為父母不懂得和孩子溝通的請舉手(全場舉手)。

在曾經的觀念中認為孩子是自己的,可以隨意支配的請舉手。(一半舉手)。

選自央視新聞頻道《新聞調查:網癮之戒(柴靜)》報道地:山東臨沂網戒中心。”

楊永信和豫章書院到底在做什麼,為什麼還會有家長如此愚蠢

從這幾個犀利的問題中,可以看出,網癮叛逆並非全部是孩子的錯。 在傳統的家庭教育觀念中,家長認為自己是絕對的權威。自從我國古代,棍棒底下出孝子這類名言就層出不迭,但是,這一定是正確的嗎? 不管是人類,還是動物,都會存在反射,有些反射是先天的,有些反射是後天的。比如抓握反射,膝跳反射等這些就是先天的反射,它是通過感受器(比如皮膚感受神經元),接收到刺激,通過傳入神經,到達中樞系統(比如腦或脊髓),中樞系統發射信號通過傳出神經到達反應器(比如肌肉神經元)從而形成一系列的反射。

楊永信和豫章書院到底在做什麼,為什麼還會有家長如此愚蠢

條件反射是後天形成的,這個理論之中最有名的就是巴甫洛夫的狗的實驗。在這個實驗中,他在投餵狗的時候會使用蜂鳴器(一種聲音很大的道具),最開始使用蜂鳴器發出聲音,狗是不會分泌唾液的。但是一段時間的學習後(即投餵之前按蜂鳴器),狗在聽到蜂鳴器的聲音就會分泌唾液。 這就是經典的條件反射。

楊永信和豫章書院到底在做什麼,為什麼還會有家長如此愚蠢

如果通過條件反射可不可以控制一個人的行為呢?答案是肯定的。 著名行為主義學派心理學家華生,曾經說過“只要給我一打嬰兒,我能把孩子訓練成社會精英,不管是醫生、律師還是警察。”而他的訓練就是基於條件反射,讓孩子們向家長期望的方向發展。

楊永信和豫章書院到底在做什麼,為什麼還會有家長如此愚蠢

基於此理論,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就誕生了,這就是厭惡療法。厭惡療法目前常用於性慾倒錯,品行不端等精神疾病的治療,通過電擊或催吐,或者通過氣味與聲音讓治療者想到不良行為就想到痛苦體驗,從而改變行為。

這是一種很簡單很粗暴的治療方法,但卻十分有效,電影《發條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而傳統的棍棒教育就是讓孩子與家長認為的不良行為進行連接,讓孩子懼怕這種行為。這種方法雖然粗暴,但確實行之有效,在通過倫理審查之下,確實可以治療一些心理精神疾病(如:有社會危害性的性慾倒錯行為)。

楊永信和豫章書院到底在做什麼,為什麼還會有家長如此愚蠢

但是技術一旦作惡,那將是很恐怖的。楊永信與豫章書院的行為嚴重違背了醫學倫理,強行的通過嚴重且危及生命的方式干預孩子的心理,讓孩子害怕網絡,害怕電腦。但是這種方法真的是最好的嗎? 電影《發條橙》的結尾,男主角因為這種“行為改造”而引發了一系列本應避免的事情,最終在恐懼中去世。雖然男主作惡多端但這種死法也令人唏噓。

經受過豫章書院與楊永信網戒中心的孩子,開始害怕社交,害怕上網,甚至害怕電腦辦公。或許在家長眼裡,孩子終於懂事了,但其實孩子喪失了完全的自我,變成了被恐懼控制的人。

楊永信和豫章書院到底在做什麼,為什麼還會有家長如此愚蠢

厭惡療法並不是洪水猛獸,但是一旦被惡人作惡,那將會是毀滅的打擊。這種療法甚至不能通過倫理審查,不能叫做治療,我姑且叫做改造吧。經歷過這裡改造的孩子,喪失了對父母最後一絲信任,因為是生他們的人將他們送去了惡魔集中營,在餘生中,他們可能很難再信任父母。 或許現在的孩子聽話了,不上網了,但是,家長已經失去了這個孩子。

楊永信和豫章書院到底在做什麼,為什麼還會有家長如此愚蠢

然而家長還在這粉飾太平中洋洋得意,認為自己救了孩子。孩子沉迷網絡,或許並不是孩子的錯。我們要真正瞭解孩子們在網絡上究竟在幹什麼。

或許家長們會說了,他們就是聊天和打遊戲,但其實在深層次,還有很多東西。在遊戲之中,孩子可以獲得成就感,在勝利中被滿足,感受多巴胺釋放帶來的快感,但是假如生活之中還有其他方式可以讓他們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他們還會一頭的紮在遊戲裡嗎? 如果孩子沉迷聊天,我想不妨探討一下孩子沉迷網絡聊天的動機。在生活中孩子有足夠的社會網絡支持嗎?他們的生活之中有傾訴和陪伴的對象嗎?他們有認可的親情和友情嗎?家庭老師和同學三者支撐體系他們存在嗎?如果你瞭解了這些,或許你對孩子的網聊行為就有所瞭解了。

楊永信和豫章書院到底在做什麼,為什麼還會有家長如此愚蠢

孩子們其實希望生活中能得到關愛,得到陪伴,網絡折射的無非是現實的空虛。那麼家長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從網夢中醒來呢?其實並不是需要很高深的知識。首先,讓孩子感受到家的感覺,感受到愛,改善家庭環境。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庭對認知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因此想緩解和孩子的關係,讓孩子開始向家裡傾訴,就要讓家庭環境改善。

楊永信和豫章書院到底在做什麼,為什麼還會有家長如此愚蠢

其次,要讓孩子轉移開注意力,讓其他的東西替代網絡,只要能讓孩子找到成就,就可以讓他們有另一個有興趣的東西來替代上網。這可以是運動,可以是愛好,讓孩子知道網絡不是唯一的。

楊永信和豫章書院到底在做什麼,為什麼還會有家長如此愚蠢

最後,如果孩子的情況很嚴重,可以去醫院。 醫院有網癮科室,但其實治療網絡成癮,其實治療的是整個家庭,治療除了治療孩子的行為問題,還要治療家庭的關係。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孩子犯了錯,是因為家長先向孩子犯了錯。

楊永信和豫章書院到底在做什麼,為什麼還會有家長如此愚蠢

但是孩子也是要有改變的意願,孩子並不能只要求家長做某些,自己也需要有內在改變的動力。一念向陽,孩子要試著理解家長,也要配合家長的行動,只有一起,才能走出這段陰霾。

楊永信和豫章書院到底在做什麼,為什麼還會有家長如此愚蠢

面對網癮孩子,我們不能一味地將孩子送到豫章書院與楊永信進行洗腦,而是要和孩子一同成長,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一同面對生活風雨陽光。當家庭能相融在一起的時候,豫章書院與楊永信之流就是偽命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