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李怡:戰鬥在抗疫指揮中樞

民警李怡:戰鬥在抗疫指揮中樞

滴過滋潤眼眶的眼藥水,重慶市公安局九龍坡區安分局指揮中心民警李怡起了身動一動。在電腦前一坐就是四五個小時,是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後她的工作常態。在她的工位前,是她的工位牌:信息處理。疫情防控期間,她肩負接收疫情通報指派相關警種、派出所開展核查、隔離、就醫等防控工作,協助人員摸排的任務。時間緊、任務重、防控要求也因疫情變化而瞬息萬變,指揮中心民警的工作時長往往要拉到很晚,在李怡看來,人民警察就是要在這時候拉得出來,“要說有什麼不同,就是要在工作中傾注更多的責任感。”

“有疫情都找警察?不能辜負群眾信任”

“警察同志,我要舉報,我們頂樓那家在家裡養雞!”這樣的電話,平日裡打不到李怡這裡。雖然同在指揮中心,但有專門的110接處警崗位負責處理。通過電話,李怡瞭解到,在二郎一小區內,有居民在高層樓頂飼養鴿子、雞、鴨等禽類,鄰居感到衛生情況堪憂,“是不是要傳播病毒哦?”按照報警人提供的地點,李怡迅速將相關信息傳達到區政府,協調市政部門上門解決問題。

在李怡看來,這也是一種“信息處理”,在這段非常時期,九龍坡警方接到的涉及疫情報警數量,佔據了所有報警數量的近四分之一。“很多是反映自己身邊有疫區人員或是疑似密切接觸人員,其中不少情況都要我們警方協同其他職能部門進行處理。”這些情況有相應的線索舉報部門,但為什麼群眾都愛向警方報警?李怡認為這源於群眾的信賴,一年365天,110接處警只要接到警情,必到現場進行處置,老百姓知道,有困難,找警察肯定靠譜。而在疫情防控攻堅戰開始以來,公安幹警在第一線與醫護人員一起衝鋒陷陣,不畏危險、敢於擔當的形象深深映在群眾心中。“所以本來不該我這個崗位來處理的電話警情,我只是稍微加點班,這算什麼呢?不能辜負群眾對我們的信任。”

“能休息也不回家,疫情過去再補償孩子”

“按照一開始的輪休計劃,有的同事是值前班,年前就一直在上,農曆新年開始,我們重慶公安全員停休,他們也接著連軸轉,所以我還算比較幸運,至少回了趟老家過了年。”不過李怡顯然也有自家的難處,大年三十回到榮昌老家,與家人短暫相聚後,全體上崗的指令發到了李怡手機上,也發到同為該分局民警的丈夫那裡,兩口子把兩個孩子交到外公外婆手上,便匆匆返回九龍坡,迎接如今這場戰“疫”。

雙警家庭,爸爸媽媽都投入到疫情防控阻擊戰裡,天天見不著面,3歲的大女兒有點懵,“媽媽去哪兒了?”然而面對寶貝的疑惑,李怡有點不敢回應,生怕小姑娘聽了媽媽的聲音會哭會鬧。有一天,實在架不住想念孩子的情緒,趁著吃飯的間隙,李怡才通過視頻跟女兒見了一面。

“這幾天出去玩了嗎?”

“沒有。”

“很好,你知道為什麼不出去嗎?”

“外婆說外面有病毒。”

“對了,所以爸爸媽媽不在,就是要上班,要把病毒趕走。”

“那媽媽你下了班要回來陪我玩哦。”

話到這裡,李怡匆匆結束了這段視頻聊天,她欣慰孩子這麼小就能理解父母的工作是有意義的,而更多的還是對孩子的虧欠。

“但如果在疫情抗擊阻擊戰中可以輪休,我暫時也不會回家,哪怕再想娃,也要狠下心,減少接觸,度過疫情再補償孩子。”作為女民警,細緻入微是她勝任信息處理崗位的法寶,女性的感性也難免會有,但在危急時刻,人民警察的使命感決不會缺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