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你读过最孤独的诗词是什么?

电影基本法


先回答你的问题。我读过的诗词,我觉得最孤独的是苏东坡的《江城子》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再说说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个人觉得这两句写的不是孤独,而是孤单,或者说更像是一种诉求,是单身男女对另一半的渴望。

苏轼的:“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是我读过的最孤独的一首词。爱妻仙逝,在亡妻坟前,东坡“千里孤坟”,写出了千年孤独,纵使豁然如东坡,在此时也只不过是个无处诉说愁苦的老人。这是一种灵魂深处的孤独。

同样是亡妻,同样千年绝唱,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从诗来看也是“千年孤独”,肝肠寸断。但看看大帅哥元稹,是怎么做的。元稹在妻子仙逝的同年,也就是韦丛(元稹亡妻)去世不久,升任监察御史,任职地四川。就是在四川,他认识比他大十来岁的薛涛(唐朝四大女诗人之一)。

很快就坠入爱河。并写下了《寄赠薛涛》一首。夸张一点说,“曾经沧海难为水”墨迹还未干。原诗如下:

《寄赠薛涛》

锦江滑腻峨嵋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词客多停笔,个个公侯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元稹这样的“孤独”,不叫孤独。是空虚。

再看看李白的孤独,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看似孤独,心里想的是岑夫子、丹丘生。这两个鬼东西怎么不来陪老子喝酒。我的小迷弟杜甫呢?这也不是孤独,这是寂寞。

王摩诘的孤独,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孤独,是一种生活在异地他乡思念亲人的孤独,这种孤独不再是空虚,不再是寂寞。是真真切切的孤独。但这是一种浅层次上的孤独。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是柳宗元的孤独,政治主张遭受打压,被贬永州,虽有官身,并无实权。举目无亲,孤家寡人一个。处处被排挤,受制。

只有回归自然,找一个比他还孤独的地方,千山万径人烟鸟兽全无,唯有皑皑白雪为伴。这种孤独是心灵是的孤独。比不过东坡的“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但也是孤独至极。


暮秋鸿雁


我认为最孤独的诗是《枯树赋》,而今天是毛泽东主席逝世43周年,今天就以这个问答,写一下庾信的《枯树赋》这首诗如何体现毛泽东主席的孤独和悲伤的。

第一次毛泽东主席读《枯树赋》是在1951年,彭老总从朝鲜回北京向主席汇报朝鲜战场情况时读的。



当彭老总汇报完工作后,带着内疚的心情准备说说岸英牺牲的事,“主席,我要向你负荆请罪,我没有照顾好岸英,他……”“岸英怎么了?!”毛泽东主席随口就说,随后一愣,继而摆摆手说:“莫讲罗!”起身走到窗前,望向窗外。

彭老总接着说,“主席,我没有照顾好岸英,对不起主席。”毛泽东主席说:“你莫讲罗,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不能因为是我毛泽东的儿子,就当做了不起的大事……”

在彭老总走后,主席一直在窗前站着,过了许久望着窗外的柏树,吟诵起《枯树赋》,“此树婆娑,生意尽矣!……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随后,主席有点内疚的说着:“开慧,岸英和你一样,是为革命,为人民牺牲的,人民将永远怀念你们……”

第二次读《枯树赋》发生在周恩来总理和朱德委员长去世后,以及主席健康状况恶化的情况下。



有很多人误解主席不参加周总理追悼会,据主席身边工作人员说,主席审阅总理悼词时,两眼不停流泪。而此时的主席两只脚肿的像馒头,鞋子无法穿,两条腿已肿的无法站立,身边工作人员都能感觉到主席很想送老友最后一程。

看到老战友一个个离去,主席心里是孤独和悲凉的,就在这种情况下,躺着病床上的主席让张玉凤给他读《枯树赋》,张玉凤慢慢读了两遍,主席让张玉凤听他背诵《枯树赋》,病床上的毛泽东主席用虚弱的声音一字一句吟诵着,“此树婆娑,生意尽矣!……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毛泽东主席两次都是在悲伤情况下吟诵《枯树赋》的,一次是白发送黑发人,第二次是与并肩战斗一生的战友离别。

在最后病危阶段一遍遍吟诵《枯树赋》,我们不知道主席是否在回顾一生走过的路,是否在担心中国的未来,但从中体会到了一代伟人最后一刻的悲凉和孤独。


火炎炏焱燚水淼


毛主席作于1975年底的《诉衷情》:

当年忠贞为国愁, 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遍, 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 身躯倦, 鬓已秋; 你我之辈, 忍将夙愿, 付与东流?

有一种孤独叫做精神上的孤独。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这一句的灵感,大约来自于陆游的《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作此词时,距毛主席逝世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虽然暮年的主席仍然雄心万丈,但他心中明白得很,人总要服从自然规律的,当年挥斥方遒,激扬文字的风流人物,而今也垂垂老矣。

毛主席不忌讳谈死亡,1975年,他在闲聊时对护士说:“我在世时吃鱼比较多,我死后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你就对鱼说:鱼儿呀,毛泽东给你们赔不是来了。他生前吃了你们,现在你们吃他吧,吃肥了,你们好去为人民服务。这就叫物质不灭定律。”

虽然毛主席对生老病死看得很淡,但他意识中中国革命的前途让他始终难以割舍,随着人到晚年,真正能够对话的当年的战友已经寥寥无几,真正能够体会他的理想的人又有几个?然而他所向往的国家民族的前景,却尚未实现,毛主席内心的孤独,又有谁能读懂?


每日一段历史


目前为止,看到的两首最孤独的诗词,一个来自毛主席,一个来自民族英雄岳飞。

毛主席的那首,即是1975年底写的《诉衷情》小令,不到50个字,字字戳心:

当年忠贞为国愁,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此时的毛泽东已经82岁高龄,建国也已经26年,革命的初心,未来的命运,始终是诗人萦绕心头的问题。波澜壮阔的一生,到了这个时候,什么都是风轻云淡了,所执著的,无非国家与人民。山河的颜色。而放不下的担忧,又能找谁说呢?据说这是一首写给周恩来的词。然而总理此时,已是重病缠身了。

联想到主席晚年极爱诵读庾信的《枯树赋》:“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心境何等的相似。岁月无情,催人衰老,自然规律让人无奈、感伤。那种劲健苍凉,忧深愤激,如出一辙。

民族英雄岳飞,屡次抗金,战绩辉煌,却屡遭投降派掣肘,一次次功败垂成,一曲《小重山》,同样的英雄寂寞。

小重山(宋)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全词低回顿挫,心情之忧郁苦闷,何人可说呢?

<strong>


诗词桃花源


独钓清风,为你分享——最孤独的诗词:

一、相识满天下,知交无一人。

二、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四、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五、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六、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七、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

八、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

九、举酒独醉,饮罢飞雪,茫然又一岁。

十、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十一、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十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忘尽天涯路。

十三、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

十四、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十五、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十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十七、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十八、今夜灯前形共影,枕函虚置翠衾单。更无人与共春寒。

十九、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二十、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独钓清风


毛主席佑我中华。您老人家放心。现如今江山红遍。民族国泰民安。华夏繁荣昌盛。





用户3810486192986


最孤独莫过于巜诉衷情》是毛主席这个伟大的革命者孤独的内心表现。是对未完成的事业的担忧、卫星上天,怕红旗落地。人民重受二荐罪再吃二遍苦的内心读白。

为什么中国会有前后两个二十八年的伟大时代?正因为他个人的孤独,换来的是人民幸福国家强大。他比常人早看五十年。这是任何孤独者所无比拟的最高尚的革命情怀。


手机用户64454348633


我读过的最孤独的诗词是毛主席的“桡桡者易折,皎皎者易污,阳春白雪,和者盖寡,盛名之下 其实难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明鉴则无徒。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世无英雄逐使竖子成名。………………。时至今日,毛主席离开我们已经43年了,问世间,还有谁能懂毛主席那卓尔不群的苍凉心情?…………………………………………。


手机用户7086305188


一生只有为民心

难与家人享天伦

上下两代无颜对

天地之间不凡人

《领袖》


追赋


影子與我立黃昏;\u2028阿婆告我粥可溫;\u2028蚊蟲與我捻熄燈;\u2028筆硯共我書半生;\u2028手機陪我夜已深;\u2028孤獨與我把酒分;\u2028雨滴拭我相思淚;\u2028回憶夢我與前塵;\u2028蛙聲陪我共星辰;\u2028思念醒我茶已冷;\u2028流年與我風中立;\u2028青燈結髮入我門;\u2028蟲蟻聽我訴心聲;\u2028烈酒解我心中墳;\u2028黑夜問我是與非;\u2028酒盞信我對與錯;\u2028墨汁憐我悲與傷;\u2028紙筆分我樂與歡。\u2028莫若斟滿杯中酒,一飲即盡淚勿流;\u2028酒醒元舜公子哥,一笑依舊拂春風。\u2028(才疏學淺,諸位見笑了)\u202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