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朱元璋的一念之差導致靖難之役,朱元璋分封諸王正確嗎?

朱元璋分封諸王之後,山西有一小官上書朱元璋:陛下豈不聞漢朝七王之亂、晉朝八王之亂乎?這是在用命提醒老朱不要重蹈覆轍啊!

因為朱元璋的一念之差導致靖難之役,朱元璋分封諸王正確嗎?

明太祖朱元璋

可無奈的是老朱是不會聽的。朱元璋心想:我這些兒子都是我調教好的,絕不會有異心,更不會謀反,他們在外互相牽制,只會更加依賴中央,會更加忠於中央;難道重用外人就一定比用我自己兒子好嗎?再說我打下的天下,不讓我子孫享福還能為誰?什麼分封就是取禍之道,不分封我死後就能天下太平嗎?如果亂臣謀逆,中央依靠誰人平亂?還不是自己家裡人靠得住,再說,那些能人不是被我殺的差不多了嗎,也沒人可用了。

因為朱元璋的一念之差導致靖難之役,朱元璋分封諸王正確嗎?

明初分封諸王圖一

朱元璋越想越氣,把那個上書的小官下了獄,小官鬱悶而死。自此,分封諸王之事再也無人敢忤逆聖意。

因為朱元璋的一念之差導致靖難之役,朱元璋分封諸王正確嗎?

明初分封諸王圖二

朱元璋沒想到的是,他死後他的藩王兒子們倒是老實了,但他文弱仁慈的皇太孫朱允炆卻不是省油的燈。朱允炆剛一即位就聽信讒言開始削藩,削了幾個藩王叔叔之後,把北京的四叔朱棣提前逼反了。如果不削藩,朱棣大概還真不敢謀反,因為想當皇帝的即便有,也輪不到他第一個跳出來,他如果敢輕舉妄動,必被其他藩王兄弟(特別是馬皇后生的)圍攻。現在,皇帝削藩,為打著靖難名義的朱棣掃除了障礙,形成了二虎相爭的態勢,而坐山觀虎鬥、坐收漁利的人也沒有了。

所以朱元璋可能什麼都想到了,但就沒有立下遺訓,說非謀反不得削藩;可能他也認定,他柔弱的孫子是不會也不敢產生削藩念頭的,所以也用不著特別交待。就此為四年的子孫相殘埋下禍根!

因為朱元璋的一念之差導致靖難之役,朱元璋分封諸王正確嗎?

靖難之役形勢圖

雖然朱棣取代朱允炆,天下仍是朱元璋他們家的天下,但因此打了四年仗,死了無數人,這絕不是朱元璋願意看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