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户部,工部,兵部,礼部,刑部都是管什么的?

杨秋秋


古代三省六部

吏部:古代主管文职官员的机构。吏部下设四司﹕明清为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文选清吏司掌考文职之品级及开列、考授、拣选、升调、办理月选。验封司掌封爵、世职、恩荫、难荫、请封、捐封等事务。稽勋司掌文职官员守制、终养、办理官员之出继、入籍、复名复姓等事。考功司掌文职官之处分及议叙,办理京察、大计

户部:古代主管朝廷钱财的机构。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清朝设有掌管八旗事务的八旗俸饷处及现审处

工部:古代主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构。工部为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职掌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寝供亿之典。凡全国之土木、水利工程,机器制造工程包括军器、军火、军用器物等,矿冶、纺织等

兵部:古代主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的机构。职掌全国军卫、武官选授、简练之政令。职掌全国绿营兵籍及武职官员的机构。职掌内外武职官员的除授、封荫之典,乘载、邮传之制,甄核、简练之方,士籍、军实之数。考核武职官员的品级与选补、升调、承袭、封赠诸事

礼部:古代主管五礼之仪制的机构。礼部掌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刑部:古代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的机构。刑部。与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刑部各司除分核本省刑名外,职掌他省及衙门的部分文书收发和某些日常政务。设督捕司,掌督捕旗人逃亡事;秋审处,掌核秋审、朝审各案;减等处,掌汇核各省及现审各案之遇赦减等事;提牢厅,掌管狱卒,稽察南北所监狱的罪犯,发放囚衣、囚粮及药物等;赃罚库,掌收放现审案内赃款及没收各对象,并保管本部现银及堂印;赎罚处,掌罚罪事;律例馆,掌修订法律


s大番茄


  • 吏部,相当于当下的中组部。包括文选、考功、验封、稽勋四清吏司。
  • 户部,相当于当下的财政部+央行+国资委+国土资源部+民政部等,设江南、江西、浙江、湖广、福建、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十四清吏司。
  • 礼部,相当于当下中宣部+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等,设典制、祠祭、主客、精膳四清吏司。
  • 兵部,相当于当下国防部+总政+总后+总装,设武选、车驾、职方、武库四清吏司。
  • 刑部,相关于当下公安部+最高法+最高检,设直隶、奉天、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广、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十七清吏司。
  • 工部,相关于当下建设部+水利部等,设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清吏司。
  • 各部尚书虽然品级相同,但重要程度还是有先后的。一般是:吏、兵、户、礼、邢、工的顺序。

虎臣


六部源于隋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即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中书省掌机要、发布政令;门下省掌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尚书省掌政令的执行。而吏、户、工、兵、礼、刑等六部就是尚书省下属的机构,直到元朝尚书省被废,六部归中书省管辖,明朝之因朱元璋废中书,罢丞相,六部就变成了皇帝直接统领。



那么这六个部门的职责都是什么呢?这里我就来简单的介绍下,当然因自隋定六部,再到清灭亡废六部,这期间已过1331年的时间,所以在细则上六部肯定会有变化,如果都要去论述恐怕一时半会也讲不清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六部在具体的职能上虽历经千年,但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我这里以最近的,也是六部职能最完善的清朝为例,来讲述六部的职能。

吏部

吏部掌“文选、勋封、考课之政”,即负责全国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清时吏部下设文选、考功、验封、稽勋等四清吏司。



文选清吏司

掌“班秩迁除,平均铨法”,即负责文官品级的升迁除授,及按照品格和功绩来选拔、任用官吏。文选清吏司下设求贤科、开设科、升调科、笔帖式科、缺科、典吏科、都书科、册库、题稿房等数个机构。

每个机构都有着自己明确的职责。如求贤科负责承办双月官员的注册,进士、举人的选拔,贡生的就职、就教,御史的考核,各省道府以下官员的注册、验看、分发、引见等;开设科负责承办单月应补官员注册、验看、分发、引进,各省题补、升调、实授、添设裁汰官缺,选拔人员分赴各地就职等。



升调科负责各官员的印信更换,各官恩诏加级等;笔帖式科负责承办京外各衙门笔帖式及各旗印务笔帖式照咨补放、铨选笔帖式各缺等;题稿房负责满洲大学士以下翰詹等官升补,查核考试中书、御史;典吏科负责承办双单月铨选、议叙、各官及吏员、俊秀出身人员的注册、验看、分发等。

考功清吏司

掌“考课,三载考绩”,即文官的议叙(奖励)与处分,及负责三岁京察及大计的举行。大计即清时每三年举行的一次考核外官政绩的制度,京察即每三年举行的一次考核京官政绩的制度。



考功清吏司下设四甲、京察房、收发处、派办处、会奏处等机构。如四甲负责各省的议叙、议处,并分管各省各处的文官功过册,记录告病、起复、开复、捐复、副缺、查案、行文、给照等事情;京察房负责承办京察大计,及各官俸次功过及造册引见诸事;会奏处负责核办度支、陆军等部丁漕盐官奏销案内议叙、议处等事。

验封清吏司

掌“荫叙”,即掌文官的封爵、荫封、议恤、褒赠、世系及任用吏员等事务。验封清吏司下设平房、印房、都吏科、京官科、外官科、土官科、内考科、外考科等机构。



如京官科掌京城文官的封爵、荫封、褒赠等事务;内考科即负责京吏的考取与任用,京吏有供事、儒事、经承三职。

稽勋清吏司

掌“勋级、名籍、丧养,兼稽京朝官廪禄”,即负责文官的勋级、名籍、养老、守制,及审核京官的廪禄。稽勋清吏司下设稽俸厅、贴黄科、都吏科、八旗科、陕西科、山东科、山西科等机构。



如稽俸厅掌稽核在京文官的廪禄发放情况;陕西科掌陕西省文官的勋级、丧养等事务。

兵部

兵部掌“武选、地图、车马、甲械之政”,即负责全国武官的选用及兵籍、地图、军械、军令等事务。兵部下设武选、车驾、职方、武库四清吏司。



武选清吏司

掌“武职选授、品级、封赠、袭荫,并典营制,暨土司政令”,即负责武官的品级、选授、升调、功赏等事务;考查各地之险要,分别建置营汛;管理少数民族的土司武官的世系、封赠。武选清吏司下设都统房、升调科、将材科、诰敕科、架阁科等机构。

如升调科负责武官品级的升降,与武官的任用;诰敕科负责武官封官授爵的敕书;架阁科负责保管兵部的文书档案。


车驾清吏司

掌“牧马政令,以裕戎备”,即负责全国的马政、驿传、邮符(可在驿站食宿,及使用车马的凭证)等事务。车架清吏司下设驿传科、脚力科、马政科、马档房、递送科等机构。

如驿传科负责管理供官员往来和递送公文的驿站;脚力科负责管理传递文书的差役;马政科负责对官用马匹的牧养、训练、使用和采购。



职方清吏司

掌“各省舆图”,即负责各省的地图,武官的叙功、核过、赏罚、抚恤等,军队的检阅、考验,及关禁、海禁等事务。职方清吏司下设承发科、都漕科、关引科、黄旗科等机构。如承发科掌文书收发;黄旗科掌军旗。



武库清吏司

掌“兵籍、戎器,乡会武科,编发、戍军诸事”,即负责掌管全国兵籍及军器,并负责武举考试。武库清吏司下设督学科、编军科、俸粮科、五府科、营科等机构。如督学科负责武举考试;俸粮科负责全国兵士俸禄,与军粮的发放。


户部

户部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贡赋之差”,即掌管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务。户部下设江南、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14个清吏司,14个清吏司各负责本省的钱粮、田地、户籍等事务。



每个清吏司还设有八旗俸饷处、现审处、饭银处、捐纳处、内仓等机构。如八旗俸饷处负责八旗官兵的俸禄及赏恤,并兼管八旗户籍档册;现审处负责八旗户口、田房争讼;饭银处负责收支本司的下属官员的饭银。

礼部

礼部掌“礼仪、祭享、贡举之政”,即负责吉、嘉、军、宾、凶五礼的举行,及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礼部下设典制、祠祭、主客、精膳四清吏司。



典制清吏司

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嘉礼即帝王登基、太后垂帘、帝王圣诞、立储册封、帝王巡狩等事宜;军礼即由国家发起的军事行动上的礼节。典制清吏司下设建言科、王府科、印信科、学政科等机构。如印信科负责掌控本衙印信;学政科负责贡举、国子监、县学府学、科举考试等事务。



祠祭清吏司

掌“掌吉礼、凶礼事务,及僧、道、医学、阴阳学学官升用事务”,凡大祀、中祀、群祀皆归祠祭负责。吉礼即祭祀天神、地祇、人鬼等的礼仪活动;凶礼即跟凶丧有关的一系列礼节,包括皇帝、皇后、妃子、王爷等皇族的葬礼。祠祭清吏司下设祭祀科、僧道科、时宪科等机构。

如祭祀科负责有关吉礼、凶礼的祭祀事务;僧道科负责僧、道学官的升用事务。



主客清吏司

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及进贡芽茶之额与实录、玉牒告成之颁赏等事务”。宾礼即天子款待来朝会的四方诸侯的仪式。主客清吏司下设赏赐科、四译科、芽茶科等机构。

如赏赐科负责玉牒(皇室族谱)告成之颁赏的事务;芽茶科负责进贡芽茶之额与实录事务。



精膳清吏司

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即负责祭祀供品、赏恤牛羊及礼部所用银物的报销等事务。精膳清吏司下设勘合科、俸粮科、下程科、厨役科等机构。如俸粮科负责发放本部的俸粮;厨役科负责管理炊事的仆役。



刑部

刑部掌“律令、刑法、徒隶、按覆谳禁之政”,即负责审定各种刑罚政令,复核各地送到刑部的刑名案件,会同九卿审理“监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审理京畿地区的待罪以上案件。刑部下设直隶、奉天、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广(湖南、湖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十七个清吏司。



每个司负责审理所在地区的刑名案件,当然每个清吏司在职权上也存在着细微的差距。如直隶清吏司它不但负责直隶地区的刑名案件,还负责八旗游牧察哈尔左翼刑名案件。亦如奉天清吏司它不但负责奉天地区的刑名案件,还负责盛京、吉林、黑龙江刑名案件,及收办宗人府、理藩院文移。



刑部下设督捕司、秋审处、减等处、提牢厅、脏罚库、赎罪处等机构。如督捕司掌督捕八旗子弟逃亡事;秋审处掌核秋审、朝审案件;减等处负责减轻刑罚事;提牢厅掌狱卒,稽查南北方监狱事,及发放囚衣、囚粮等事。

工部

工部掌“掌山泽、屯田、工匠、诸司公廨纸笔墨之事”,即负责管理全国工程事务,凡全国之土木、水利工程,机器制造工程(包括军器、军火、军用器物等),矿冶、纺织等官办工业等都归工部管辖。工部下设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清吏司,及制造库、节慎库、料估所。



营缮清吏司

掌“营建工作”,即负责营建宫殿、陵寝、城廓、祠庙、仓库、廨宇、营房、府第等,监管匠人、工役,备办物料等事。营缮清吏司下设都吏科、营造科、砖木科、柜科、夫匠科等机构。

如营造科负责营建事务;砖木科负责备办物料;夫匠科负责监管匠人、工役。



虞衡清吏司

掌“山泽采捕,陶冶器用”,即负责采捕山泽鸟兽之肉、皮革、骨角、羽毛等物,制造、收发各种官用器物,度量衡及铸钱,制造军装、兵械,烧造陶瓷、冶铸器具,分辨东珠等次等事。虞衡清吏司下设都吏科、军器科、窑冶科、杂科、军器算房等机构。

如军器科负责制造军装、兵械;窑冶科负责烧造陶瓷、冶铸器具。



都水清吏司

掌“河渠舟航,道路关梁,公私水事”,即掌稽核估销河道、海塘、江防、沟渠、水利、桥梁、道路工程的经费,建造各省所需的战船、渡船,核销河防官兵俸饷,征收船、货税及一部分木税。都水清吏司下设皇差销算处、冰窑、彩绸库、河防科、桥道科、织造科等机构。

如皇差销算处负责核销皇帝出巡时各地所用维修桥梁、道路等费用;冰窑负责收发藏冰;彩绸库负责收发制帛、诰轴、彩绸、驾衣、宝砂、棕丝、藤竹。



屯田清吏司

掌“修陵寝大工,办王、公、百官坟茔制度。大祭祀供薪炭,百司岁给亦如之”,即负责陵寝修缮及核销经费、支领物料,管理四司工匠定额及钱粮事务,管理各地开采煤窑及供应官用薪炭事务,审核海、苇、煤课及本衙门汉官之升补等事务。屯田清吏司下设都吏科、准支科、拒科、杂科、匠科等机构。

如准支科负责寝修缮及核销经费、支领物料;匠科负责管理四司工匠定额及钱粮事务;都吏科负责审核海、苇、煤课及本衙门汉官之升补等事务。



其他二库一所

制造库。负责制造皇帝车驾、册箱、宝箱、仪仗、祭祀等物;节慎库。负责收发经费款项;料估所。估料所。掌估工料之数及稽核、供销京城各坛庙、宫殿、城垣、各部院衙署等工程。



以上就是清朝六部的职责,当然较之其他朝代是存在着些许的差距的。如兵部,宋、辽、金、元是不掌兵政的。如户部,只有清朝是设有八旗俸饷处的,其他朝代皆无。如刑部,其他朝代是没有专门缉捕八旗子弟的督捕司的。不过不管如何,清朝的六部大部分的职权都与前朝相同,也就是在本质上并无区别。


澳古说历史


这六部是隋朝三省六部制的一部分,隋初,中枢主要行政机构分为: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吏部、礼部、兵部、度支、都官和工部六部。唐代,改度支为户部,都官为刑部,至此,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名称固定,此后宋元明清各个朝代都把六部视为最重要的中枢管理机构。



唐代和宋代,六部统归尚书省管理,元代,由中书省管理。到了明初,朱元璋因为丞相胡惟庸擅权误国,乃废除丞相制和中书省,六部变成直接对皇帝负责,其职权得到很大提高,成为主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最高机构,与内阁分掌行政大权。六部各部均置尚书一员,总管所部政务,下设左右侍郎各一人,为尚书之副手。尚书品秩为正二品,左右侍郎均为正三品。

下面笔者就来简单介绍一下六部各自负责的职责权限有哪一些:


兵部:又称夏官、武部,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掌管全国武官的甄选、任用和兵籍、军机、军令之政,为军事行政的汇总。不同的事情,兵部的作用都不同,比如宋朝最高的军事机构并不是兵部,而是枢密院,枢密院与中书省同掌大权,兵部反而形同虚设。明朝是以五军都督府掌军令、以兵部掌军政,两个部门互相掣肘。清朝,军权掌握在皇帝手上,兵部同样只是徒有虚名。

吏部:相当于今天的组织部,掌管天下文官(主要以各省、道、州、郡县地方官员为主)的任免、考课(考核政绩)、升降、勋封、调动等。吏部在隋、唐、五代时一直都高居六部之首,由于负责天下官员的选才任免,其职责重大。

礼部:相当于今天的外交部礼宾司,中国号称是“礼仪之邦”,各种礼仪需要一个机构规范制度,礼部这一官方机构就应运而生了。礼部主要负责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合称五礼,另有一说指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的朝聘之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和外交利益。

工部:相当于今天的林业部、水利部、建设部等多种建设部门的集大成。工部“职掌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寝供亿之典”。包括全国的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机器制造工程(以军用产品为主)、冶矿、纺织等各行各业全部都归工部管。

刑部:相当于今天的公检法一部两院合为一体。刑部“掌天下刑罚之政令,以赞上正万民。”(据《光绪会典》),刑部受理全国刑事案件,主管刑罚及监狱等政令。不过,刑部并非独一的司法机构,遇到死刑案件,刑部还需要与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共同会审。

户部:相当于今天的民政部和财政部,掌管全国的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在古代,户部的长官除了叫户部尚书外,还曾叫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由于主管天下财税、俸饷,所以出的贪官也比其他部门来的多。

六部制度的形成,规范了国家的统治,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各管各的 ,使得地方与中央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机制,这是中国封建时代对国家管理摸索出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中国的近邻越南、韩国等国家都曾使用中国的“三省六部制度”,朝鲜王朝时期,改六部为六曹制度,行政长官叫判书。


大国布衣


吏、户、工、兵、礼、刑各部,是我国古代中央官制;史称为“六部”。由隋朝初立吏、祠、度支、左户、都官、五兵六部。唐代改祠为礼部,度支为户部,左户为工部,都官为刑部,五兵为兵部,统归尚书省管辖。宋代沿用。元朝统归中书省管辖。至明代废除中书省,各部独立,相沿到清朝末年。

吏部:旧官制六部之一,主管官吏选任铨敍动阶等事。汉尚书有“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公卿之事。东汉时改为“吏部曹”,汉末又改为“选部曹”。魏晋以后都称为吏部,置尚书等官职。但班列次序,均在其它各部之上。

户部:即古代朝廷掌管户口、财赋的官署。周礼为地方官“大司徒”之职。秦为“治粟内史”。两汉时为“大农令”,又有“尚书民曹”,亦户部之职。三国至唐为“度支”、“左民”、“右民”、“户曹”、“民部”。唐朝永微初,因避李世民(太宗)讳,改为户部。五代至清朝因之。光绪末,改为“度支部”,管田赋、关税、公债、货币及银行等事务。

工部:封建时代中央官制六部之一,掌管营造工程事项。汉代有“民曹”,魏晋以来有“左民尚书”、“起部尚书”,均是主管工役的官员。隨代始设工部,历代相沿。

兵部:旧时的六部之一,主管中央及地方武官的选用、考查、以及有关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相当于周礼夏官大司马之职。魏时置“五兵尚书”,至隨始改兵部尚书,历代封建王朝皆沿用其制,直至清末改革官制止。

礼部:官署名,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乐、祭祀、封建、宴乐及学校贡举的政令。后汉时“尚书吏曹”兼管斋祀。魏晋时为“祠部”,北魏称“仪曹”。后周有“礼部而不言职事,隨唐皆为礼部。”之说。至清朝末年,改为“典礼部”。

刑部:旧官制六部之一,主管法律刑罚的政令。汉成帝时,有“尚书三公曹”,主管断狱;东汉时改为“二千石曹”,为中都官,掌管水火、盗贼、词讼、罪法;也称“贼曹”。晋时为“三公尚书”。南朝宋以后改为“都官尚书”。隨代开皇三年改为刑部尚书。历代相沿不改,清末改为“法部”。







国粹繁荣绚丽日


六部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重要组成部分,确立于唐代,归属尚书省管理。宋代沿用,元朝时改为中书省管理,到了明朝朱元璋时期,为了加强皇权,先后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归皇帝管理,清朝则基本沿袭明朝的制度。

那么六部分别管理什么呢?在这里我就简单例出六部各自所执行的职能。

1.吏部

吏部负责全国文职官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验封封爵、世职、恩荫,为官员办理丁忧守制手续,为新科举子,进士分配官职,为退休官员办理退休手续等。

2.户部

户部则掌管全国户籍管理,土地测量,流民管理,赋税、钱粮等财政事宜。

3.礼部

礼部掌管礼仪、祭祀等事,负责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和科举考试,负责和藩属国,或者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4.兵部

兵部掌管全国武装力量,包括武官的任免、征兵、武器的采购和后勤的保障、发布军令等事宜。

5.刑部

刑部掌管全国司法机构的运转,和各种法令的颁布,还经常亲自审理全国和地方性的大案要案,维护社会安定。

6.工部

工部负责管理全国各种工程的修建和维护,还有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甚至还负责为皇帝修建陵墓等事宜。

总的来说,六部属于朝廷中央的政务枢纽,由尚书省管理,属于执行机构。六部的长官都直接听命于尚书省,其职务称呼都在后面加上尚书二字,比如,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兵部尚书等。

六部品阶在各个朝代都有所变化,比如在清朝时均为从一品,光绪年间,由于推行新法,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并且增设巡警部,商部,将兵部改为陆军部,刑部改为法部等,至此,六部在清朝逐渐被废除。


独立评论员


吏部管官的相当于今天的组织部丶人事部,负责官员的升丶降丶贬、调配丶候补等。

户部管钱、粮、户口的相当于今天的财政部丶农业部丶税务局。

工部负责管工程丶皇宫、庙宇丶楼台丶陵寝、运河、水利丶造船、造车等。

兵部负责征兵、练兵、带兵及兵器制造丶武器研发丶军队调派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军委、兵器制造、国防科工委。

礼部负责管理接待外国使臣丶出使外蕃、皇家礼仪、朝堂规矩、皇帝祭天法祖的礼仪、宗教理法规矩、大形活动的程序等相当于今天的外交部。

刑部负责司法的制定与监督执行相当于今天的司法部与人大法工委。


中國龍507


吏部:是管当官的,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组织部等。

户部:是管理国家财政的,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和中央银行。

兵部:是管理国家军队的,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军委和国防部等。

礼部:是管理国家外交礼仪的部门,大体上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

刑部:是管理国家司法方面的部门。大体上相当于现在的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法院等。

工部:是管理国家一些工业部门的,大体上相当于现在的信息产业部,交通部等


骄然


三省六部制最初创于隋文帝时期,在唐朝李世民 在位时期得到了完善。三省就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成熟时期的六部指的就是吏部、户部、工部、兵部、礼部、刑部,最初隋文帝时期六部指的是吏部、度支、祠部、左户、都官、五兵,唐朝建立之后才改成了我们如今熟知的六部,六部统归尚书省管理。

六部制度的建立,为国家管理做出了不少贡献,那么,这六分别都是管什么的呢?让小姐姐带你了解一下。

  • 吏部

吏部是六部之首,主要掌管官员的选拔和更替,也就相当于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员工对一个公司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吏部也是一个朝廷的核心部门,拥有很高的地位。吏部的最高长官是吏部尚书,老二是吏部侍郎,一般宰相都是从吏部尚书升上来的,也就是说你要想成为宰相,吏部尚书是你的必经之路。吏部尚书的品阶和地位也要比其他部的最高长官要高。

  • 户部

除了吏部是核心部门,户部也是朝廷比较重要的部门。因为户部掌管着国家命脉,国家的钱财和赋税以及百姓的户口和官职,所以地位也不低。由于掌管着国计民生,所以户部存在的时间很长,直到清朝它还一直存在。作为朝廷的钱袋子,户部掌管着钱财和粮食,可谓是拿住了国家的命脉,皇帝对户部是很看重的,一般都会派遣自己信任的人担任户部尚书。

  • 工部

工部是六部之末,但也算是比较重要的部门。公布主要掌管工程建造方面的事务,比如说宫里殿宇的修建和江河湖泊改道修堤等事务,都是由工部管理的。工部尚书的地位和品阶比其他五个部门的尚书要低,工部的实质性权力就在于这些工程上面,算是一个干实事的部门。

  • 兵部

兵部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听命于皇帝,虽然表面上有很大的权力,但是没有皇帝不想把兵权握在手里。兵部掌管着从中央到地方的兵籍、兵器、军械等,征集军队、任命武将也是由兵部说了算。兵部是辅助皇帝控制军事的,很多大的战事决策还是要由皇帝亲口决策。

  • 礼部

顾名思义,礼部掌管的就是礼制方面的事务,礼乐、祭祀、封禅、科举等朝中的大事都由礼部来主持。在地位和职权上,礼部要低于吏部和户部,只有在关于礼仪制度上的大事才会发挥它的作用,一般在朝堂上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参政议政就更不可能了。



  • 刑部

刑部的主要职责都是跟刑罚有关,一个国家没有刑罚是不行的,要想管控好一个国家,就必须有严控的刑罚,这样才能震慑臣民。所以刑部的官吏在朝廷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刑部尚书手中的实权还是很多的,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所以说刑部尚书行使起职权来是可以六亲不认的。但是随着朝代更替,刑部的职权还是被削减了,又出现了一些其他的机构,比如说大理寺,大理寺是直接受皇帝管辖的,在唐朝以后,刑部尚书的审判权基本都归于大理寺,慢慢的刑部就形同一个空盒子了。

六部在成熟时期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虽然后来各个朝代都有所变化,但是还是为朝廷的稳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小姐姐讲史


以上所说,统称为“六部”,其实在周朝时期就有设立这些行政机构,隋唐时期发展为了三省六部,三省中的尚书省的职责是统领六部,从隋唐开始到宋朝,六部一直是最高的机构,而六部也是各有各的职责,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在每部之下还设有四司。

我们先来说吏部,吏部是文职官员,其职责非常重要,在很多朝代吏部都是排第一的。其下有四司,分别为考功司、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工作内容是绩效考核,吏部司是四司之首,负责文官的一切赏赐、晋升、官爵。归根结底,吏部就是对天下文官的掌管,相当于如今的人事部。

户部周代时称为民曹;三国置左民尚书负责财政;东晋时期又设左户尚书,管户籍;隋朝初期称之为度支部,后改为民部;唐太宗时期,因名讳改为户部。其主要职责是掌管户籍、财政,明清时期,户部掌管着全国上下所有的财政事宜,相当于民政、财政部。

工部最初设立于西魏,起源于周代的冬官,冬官掌管的是工程,通俗点就是包工头。隋朝时期的工部掌管的就比之前的多了,比如屯田、水利、工程、交通等等。清朝时期,工部则管理了全国的的所有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机器工程、金融货币等等,光绪时期,工部被划入了商部,称为农工商部。

兵部涉及了军事,其主要职责是任免武官,以及掌管军中事宜,比如军令、士兵、兵籍、武器等等。其实兵部一开始并不涉及军事,直到曹魏的时候才设立五兵,唐朝时兵部又改名为武部,明朝之初,兵部掌军政,清朝时期所有军权回归到皇帝手中,兵部也改为陆军部后增加海军部。其实说白了,古代的兵部就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

礼部是在北魏时设立的,在六部之中,礼部属于比较鸡肋的一种。它负责的是文化方面,比如礼仪、乐器、宗教信仰、民族、学校等。当然,礼部还有另一种职能就是外交,接待外国使者。礼部相当于教育部、外交部。

刑部呢相当于现在的公安、法院、检察院,也就是一个司法部门。古代时,每个朝代刑部职责相差都很大,管的事务也比较多,比如制订刑罚、受理案件等等。在刑部之下还有十七清吏司,这都是按省区任命的,掌管不同地区的刑名案件。此外还有提牢厅、督捕司、赎罪处等等,职责不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