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水馬龍的人間

車水馬龍的人間


不知道這樣的日子還會持續多久。

我知道,在被疫情偷走的這個月裡,我做出的貢獻,不過是為國懶宅而已。我已經應該感恩了不是嗎?還有一群人不分晝夜地奮戰在一線,他們甚至從疫情爆發至今就沒回過家。

雖然冰箱裡囤足了各種冷凍食品,廚房裡也不缺洋蔥土豆南瓜大白菜胡蘿蔔,但還是覺得常常吃不上一頓正經飯,因為沒有綠葉蔬菜。蔬菜很難在室內儲存很多,尤其是綠葉菜,兩三天就會腐爛,在這進入一級應急狀態的日子裡,封路、封村、封高速、封小區,買到一把新鮮綠葉菜實在不易。在疫情數字日益加重的突發日子裡,和口罩價格一樣開始波動的是蔬菜的價格。雖然又貴又難買到(虧得還有盒馬鮮生、叮咚買菜以及美團買菜),但我還是每天在生鮮APP上,搶購很快呈現“補貨中”狀態的青菜。綠葉菜是中國餐桌上的必備品。疫情中,它代表的不僅僅是維生素,更是生活的正常秩序和安全感。我想,其實不僅僅那一顆水靈靈的小青菜,我更懷念的,是那個車水馬龍的人間。


車水馬龍的人間

記得以往,傍晚下班的時候,順道到菜市場買菜。一走進菜市場,撲面而來的,就是濃濃的人間煙火氣。那些在街邊提著籃子筐子或化肥袋子臨時擺攤的郊縣農民,耐不住性子,急著要回家了,於是紛紛拋售手裡的胡蘿蔔、土豆、白菜、菠菜,運氣好的話,還可以搶到他們帶來的自養走地雞、新收土雞蛋、新摘田間野菜。流動攤販中還會見到賣小雞的人,守著一大籠染得紅紅綠綠的小雞小鴨,守著一片毛茸茸的擁擠與喧鬧,手掌上時不時還捏起幾隻叫賣,一看見有小孩子經過,就趕緊問一聲:“小朋友,要不要買幾隻小雞小鴨,可好養啦!’而那些固定攤位的商家,也在抓緊人流量大的下班時段,扯著嗓子賣著粉條、木耳、黃花、紅棗等乾貨,生意興隆正在此時此刻。人多處,排起了長隊,賣豬頭肉的漢子一把菜刀上下飛舞,剛剛出鍋的肉丸香氣飄了一條街。在青菜蘿蔔的鮮豔顏色裡,在討價還價的爭論聲中,在菜市場這個又俗又熱鬧的地方,你感受著平凡生活對人的治癒,逐漸把一顆心熨帖得溫潤。即使什麼也不買,隨著人潮在狹窄的街道上這裡看看,那裡轉轉。看看吹糖人的、賣花燈的、寫對聯的、草編螞蚱的,晃來晃去,閒逛一下,也蠻有意思呢!光是看著那些為了生計和一日三餐忙碌的人們,身上那股子熱騰騰的生活的精神,你就會覺得自己的那點矯情的小悲傷,在生活奔流的大河上轉瞬便被席捲而去。


車水馬龍的人間

生活不過是一日三餐,說簡單也簡單。在城市中,既有十指不沾陽春水、三餐全靠外賣續命的職場人,如亦舒筆下白衣白褲、金剛不壞的女戰士,也有在魚鱗和雞肚腸遍佈的菜市場裡,翻揀最新鮮果蔬只為孩子煲一鍋湯的主婦,世俗得端然大方。無論我們與菜市場隔得有多遠,那都是我們最堅實的生活底座。除了蔬菜、乾菜、調料,菜市場還提供著一切生活的需求。生禽大肉、活魚水產的地方,鮮貨來晚了就沒有了。麵條饅頭糧油的地方,成天散發著粉面的甘香和小磨香油的精香。熟食鋪子、乾果鋪子、蛋糕店,滷菜涼菜炸雞,花生芝麻糖果,餅乾鍋巴瓜子,麵包糕點生日蛋糕,這是孩子們最愛的地方。賣蛋的攤子,有雞蛋鴨蛋松花蛋鹹蛋,賣豆腐的攤子,有老豆腐嫩豆腐豆腐皮豆腐乾。從菜場出來,挨著馬路,總是一家挨一家的水果攤、燒餅攤、早點攤,還有在地上擺著賣的鞋,掛在架子上的應季衣服,錢包女士包皮帶之類。菜場裡也不乏小店鋪,賣針線布料的有,賣日用雜貨的有,食品小超市有,賣散酒的有,賣茶葉的有,理髮美容的有,還有每日每時大喇叭放流行曲的兩元店。在這萬城空巷的日子,真懷念啊!那個活色生香、車水馬龍的人間。


車水馬龍的人間

馬上是春菜上市的季節了,真希望兵荒馬亂的日子儘快遠去。蒼白的天空放出囚禁已久的太陽,各種小攤小販小車兒再一次哐當哐當進入生活萬象。我要自由自在地逛菜市場,不必口罩、不怕咳嗽。春天裡物種豐富,油菜心、薺菜、香椿、蒲公英、苜蓿,這些是我認識的春菜,有的春菜還得大叔大嬸們指點告訴我,白蒿、茵陳、馬蘭頭、馬齒莧、菊花腦、苦菜、柳芽、枸杞頭……這些可愛的春菜,被春雨澆灌滋養得綠油油的,又嫩又肥,琳琅滿目地鋪陳,齊齊整整地在籃子裡排排臥好,在菜市場裡綠得那麼惹人憐愛。我一定要一籃一籃問價,小鮮菜兒渾身裹著剔透的水珠,一抖便撲簌簌落下來,一定聲響歡快,我還要放到鼻子下面聞一聞,感受那一股撲面而來的清新明淨,來自曠遠山野的清氣幽香。

但願遲來的春天,把這一切交還給我們,活色生香、車水馬龍的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