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天!貴州首套醫用護目鏡模具在貴陽經開區研製成功

“成功了,成功了!”

“太好了!”

......

2月9日早上9點30分整,在位於烏當區的貴州千葉藥品包裝有限公司一間試驗室內,一群人歡呼雀躍、喜極而泣。因為,由貴州自己研發的首套醫用護目鏡生產模具研製成功了。

八天!貴州首套醫用護目鏡模具在貴陽經開區研製成功

這款醫用護目鏡模具,由位於經開區小孟工業園的貴州海躍模具有限公司主導研發。歷時八天,30多人組成的研發團隊成功完成了這項當時很多專業人士認為“不可能那麼快完成的任務”,比原定計劃還提前了兩天。

這項“不可能那麼快完成的任務”,要從這場疫情說起。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仗,一定要打贏。但全國醫療物資短缺,供應緊張,怎麼辦?貴州說:靠自己。

於是,1月31日晚,貴州省工信廳緊急召開會議,動員省內多家工業企業研究轉產疫情防控急需物資。當晚,貴州海躍模具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立表參加了會議,並接到其中一項重要任務:研發醫用護目鏡生產模具。

“模具是工業之母,產品要生產,模具必須先行。”陳立表問“有沒有圖紙?”

“沒有。”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回答他。

“有沒有數據?”

“也沒有。”

時間緊、任務急,責任更重。因為此前,貴州沒有一家企業專門生產過醫用護目鏡,即便海躍模具是貴州模具生產領域的佼佼者,但此前也從未涉足過醫用護目鏡模具的研製。

“幾天時間能夠研製出來?”

八天!貴州首套醫用護目鏡模具在貴陽經開區研製成功

“我沒有數。”面對省工信廳領導的問題,陳立表這樣回答。現場有企業負責人說,通常情況下,醫用護目鏡模具的研發時間至少需要一個月。

疫情面前,處處是戰場,咬緊牙關也要上。面對這一緊急任務,陳立表說,“不行也得行,一切從頭開始。”他帶領團隊承諾,用10天的時間攻關。

第二天一早,海躍模具一邊召回模具製造工序的關鍵人員,一邊全面準備研發材料。“......該公司慢走絲班組負責人胡昌偉目前在惠水,需派車將其接到貴陽經開區模具研製生產工作......”面對當地封路的情況,省工信廳及時出具證明,幫助海躍模具接回公司重要生產人員。

“按照省工信廳的要求,我們立即組織協會企業參與海躍模具的研發。”貴州省裝備協會秘書長黎明傑說,2月1日,省裝備協會便組織了貴陽經開區的貴陽華陽電工有限公司、貴州航越科技有限公司、貴州貴航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貴州工信機電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加入到了研發隊伍中。形成由海躍模具主導研發,多家企業協同配套的協作模式。

八天!貴州首套醫用護目鏡模具在貴陽經開區研製成功

同時,貴州大學、貴州省標準化院、貴州省食品藥品審評查驗中心也加入進來,從圖紙設計、標準制定等方面助力研發任務,迅速聚集了設計、工藝等科研力量投入模具研製中。分解任務、細化責任,所有單位和人員實行大協作,由政府牽頭,省裝備協會組織協調,企業、高校、院所聯合作戰的科技合力就此形成。

這期間,省、市、經開區的領導多次到現場調研並囑咐:“一定要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同時,經開區投資服務局等部門積極協助此次任務,為現場研發人員提供防疫物資,幫助做好防疫措施。

“醫用護目鏡模具研製程序多,光大工序就有建模、備料、分形、粗加工、熱處理、精加工、打電火花、裝配、拋光、試模等10個,小工序更是數不勝數。”陳立表告訴記者。

與時間賽跑,研發團隊爭分奪秒,24小時輪番上陣,不捨晝夜。2月6號,團隊成功研發出了護目鏡的鏡片。

八天!貴州首套醫用護目鏡模具在貴陽經開區研製成功

任務未完成,努力不停止。經過30多人的共同努力,終於,2月9日凌晨3點,第一套模具研製成功,並送到位於烏當區的貴州千葉藥品包裝股份有限公司塑膠。成功就在眼前。

然而,小插曲還是出現了。“漏膠了,因為護目鏡的滑塊尺寸有誤。”來不及沉浸在失敗的心情中,研發團隊頂著壓力,立即驅車回到距離20多公里遠的小孟工業園,進入海躍模具的研發室,排除故障、重做滑塊......

6點、7點......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兩個多小時的時間,一塊新的滑塊重新做了出來。8點30分,研發團隊再次聚集在貴州千葉藥品公司的注塑現場。

成敗在此一舉。“現場,大家都屏住了呼吸,不能再失敗了,我們的時間耗不起,一線的戰‘疫’人員更耗不起。”陳立表說。3,2,1,在塑料注入的瞬間,一個完整的護目鏡成功出現在了大家眼前。成功了,比計劃的時間還整整提前了兩天。現場,包括省、市領導,研發人員在內的10餘人激動不已,“這是大家心血,更是抗疫的緊急救援物資。”

據介紹,千葉藥包目前正在加快組織生產,用最快速度,全力配合做好疫情防控物資轉產相關工作。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黃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