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個稅起徵點為5000,按8000工資算要扣多少稅?

J小簡


我們先來看看,每個月個稅計算方式是:

應納稅所得額=稅前工資-個稅起徵點-三險一金-專項附加扣除-其他依法扣除

應納個稅=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注:五險一金中,個人只繳納三險一金,工傷保險、生育保險有單位按照比例繳納,個人不用掏錢)

所以工資個稅不僅跟納稅人工資相關,還與社保公積金繳納基數、專項附加扣除項目有關!

如果8000元工資,不考慮五險一金和專項附加扣除,個稅=(8000-5000)×3%=90元

上面圖表為新個稅法居民個人工資、薪金適用稅率表。


查悅個稅助手


2019年我們實行新的個人所得稅計徵辦法,這一計徵辦法跟以前的方式相比有了很大變化,讓我們詳細分析一下。

起徵點的變化。

新修訂後的個人所得稅法從2019年1月1日實行,個人所得稅的起徵點由3500元提升至5000元。個人起徵點的變化,從2018年10月1日開始就實施了。

很多專家和個人覺得起徵點有3500元上調至5000元有點低了。為此國家推出了因人而異的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辦法。

個人所得稅原先有專項扣除,主要指的是社保、公積金個人負擔部分。根據國家發佈的《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根據每個人的不同額外提出了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繼續教育、房租支出、貸款利息支出和贍養老人支出等六大新增內容,以減輕特定群體的個人所得稅負擔。其中只有大病醫療是據實扣除以外,其餘五項都是定額扣除。

(1)大病醫療指的是納稅人本人和配偶以及子女發生的基本醫保相關的醫藥費用,個人承擔超過1.5萬元的部分,最高8萬元。

(2)子女教育按照一個子女1000元每月的標準定額扣除。

(3)繼續教育按照學歷學位教育4800元一年,職業資格教育3600元一年的標準定額扣除。特別考慮了中國式的教育特色,子女可以選擇父母定額扣除。

(4)房租支出,根據不同城市分為三個檔次,可以進行房租支出定額扣除。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等城市工作生活的無房戶,租房可以按照1500元檔次扣除。市區人口大於100萬的城市,可以按照1100元檔次扣除,其餘地方只能扣除800元。

其中有一個小插曲,就是《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公佈以後,一開始是需要填房主信息的。可是,後來由於一些房主擔心會被徵稅,出現了抵制,因此個人所得稅申報軟件升級後,不但需要強制填寫房主信息了。

但是根據今年來政策的完善,不少地區對個人出租住房個人所得稅徵收管理出臺了新的政策。比如河北省對於個人出租住房無法提供有效憑證的,按照5%~10%核定應納稅所得額。很多人大吃一驚,以為要按照5%~10%的稅率去徵稅。實際上個人出租住房,按照10%的稅率徵收個人所得稅而已,也就是說實際稅率只有0.5%~1%。如此計算,1000元的房租收入只需要交納5~10元的個人所得稅。但是,1000元的免稅額至少能夠減免30~450元的個人所得稅。所以,如果以後推動填寫房主信息的話,房東擔憂的壓力就沒有那麼大了。

(5)貸款利息支出,是以家庭為單位發生的首套房房貸,定額扣除每月1000元,最長不超過240個月。認定是否為首套房,主要看你能否享受首套房的貸款利率。

(6)贍養老人支出,重點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還照顧了獨生子女。只要贍養的老人超過60歲,就可以享受。獨生子女可扣除額度為2000元每月,非獨生子女最高1000元,但是所有子女享受待遇之和不得超過2000元。

這裡邊也有一個小問題,那就是隻可以通過贍養自己的父母或者子女均已經去世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不包括公公、婆婆、岳父、岳母,也引起了一點爭議。不過,婚姻關係是不固定的,也沒有辦法,近年來離婚率是越來越高了。

實施專項附加扣除以後,其實一些人的個人所得稅起徵點能達到8000元甚至1萬元,確實起徵點大幅提升了。

徵收方式變化

徵收方式有兩大改變,一是實施居民個人綜合收入所得徵稅,二是按年綜合徵收。

(一)居民個人綜合收入所得。

2019年的新個人所得稅,將工資、薪金所得、勞務費收入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綜合為居民個人綜合所得,合併到一起計算個人所得稅。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可以減除20%的費用,剩餘的餘額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收入額,減按70%計算。

這種方式,實際上大大降低了有分散收入人員的負擔。尤其是勞務報酬所得,過去800元以上就要按20%的稅率徵稅。

(二)按年綜合徵收。

2019年新個人所得稅法的重大特點就是按年計算個人所得稅。改變了過去按月分次收入計算的簡單模式,極大方便了收入不穩定的人群。

不過為了保持過去稅收政策的問題,我們還是要按照原先的稅收模式進行預扣預繳,第二年3月1日至6月30日可以申請辦理彙算清繳。對於預扣預繳沒有問題的納稅人,壓根兒就不需要再辦理彙算清繳了。

新的納稅模式,預扣預繳的納稅額是累計計算的。比如每個月固定收入8000元,個稅起徵點是5000元,第1個月應預扣預繳的納稅額是3000元,第2個月是累積到了6000元。不過,36,000元以內都是按照3%的稅率計算,所以第1個月需要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額只有90元。

如果有專項附加扣除,也可以在當月預扣預繳納稅額中進行扣除的。比如享受獨生子女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2000元,扣完之後,每個月的預扣預繳應納稅額只有1000元,也就只需要預扣預繳所得稅30元而已。第2年如果沒有意見,就不需要辦理彙算清繳了。


綜上所述,新的個人所得稅計算模式雖然複雜,但是要比原先的模式人性化的多,更受廣大納稅人的歡迎。通過個人所得稅改革,至少有一億中低收入人員不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了,這對所有個納稅人都是一個好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