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也是一次法治大考

“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勁的時候,越要堅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軌道上統籌推進各項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要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發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疫情防控是一場全民阻擊戰,也是一次全民實戰中的法治大考。當前疫情防控正處於膠著對壘狀態,有些地方為了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出臺的防疫措施用力過猛,甚至越法而為:無理由截胡其它地區的過境防疫物資;防聚治賭“一刀切”從麻將館砸到普通居民家中;隨意“封村”“封小區”限制普通居民正常出行;出臺紅頭文件禁止一切民用車輛上路……這些看似“越狠越正確”的防控措施,不但不利於全國疫情防控大局,還容易引起民眾反感,傷害政府公信力。

依法防控,才是戰勝疫情最有力的武器。依法防控,是防控疫情關鍵時期的關鍵之舉。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依法實施疫情防控及應急處理措施;依法嚴厲打擊哄抬防疫用品和民生商品價格、抗拒疫情防控、暴力傷醫、製假售假、造謠傳謠等破壞疫情防控的違法犯罪行為;依法規範捐贈、受贈行為,確保受贈財物全部及時用於疫情防控;依法做好疫情報告和發佈工作,穩定人心。只要依法防控的各個環節落細落實,“疫情”終將戰勝。

依法防控,才能築牢全民“法治”信念。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應急管理時期雖然不同於常態下的社會治理,政府公權力可以加強和放大,但如果這個權力脫離法治的軌道,即使暫時取得了成效,有利於當前,那也是弊大於利。疫情過後,對法治的傷害將無法修補。越是在疫情防控的重要關頭和關鍵時期,越要堅持依法防控,以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法治手段開展全程、全域的疫情防控,才能在實踐中築牢全民“法治”信念。

疫情當前,只有以法律為準繩,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到既有力度又有溫度,既有效率又可持續,才能圓滿完成這次突如其來、前所未有的法治大考。

疫情防控,也是一次法治大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