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佛莫尔1939年做空小麦期货,结果价格暴涨,他破产自杀,期货为什么如此残酷?

瓜太郎


市场一直都是公平的,可以这样说,期货是社会上最公平的一个地方

我们先看他说的这件事情,全称应该是杰西·利弗莫尔(下面简称杰西),应该不是1939年做空期货,那个时候已经没有精力去投资,然后破产也不算破产吧。咱们先看下这件事情的经过。

杰西1877年生,在14岁的时候以1美元/周的薪水在波士顿的经纪商上班,他有浓厚的兴趣。后来有传奇的一生,在他的投资生涯中以股票和期货为主,亏损大部分在期货中,当然也是有原因的。

他在1901年的时候用5000美金赚了5万美金,1907年判断股市崩盘,一天赚300万美金,甚至摩根找到他不要让他做空了;1921年股市做多;1929年股市做多赚了1亿美金。

他第一次破产是在1908年亏在大宗商品交易上,然后1915年破产。1930年是第二次破产,同时也离婚了。他的最大一笔亏损是在去棕榈海滩和“棉花大王”托马斯的一次交流上,这次亏得是他在股市赚的所有钱,细节就不讲,大家可以自己查。最后一次就是自杀了而且妻离子散。


对他来说是传奇的一生,同样对我们也是警醒,在我们投资的过程中,特别是做期货的过程中,不要重仓操作,不要不带止损,当然也不要听别人的小道消息,在没有出来之前,小道消息都是要打折扣的。

期货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在这里不在乎你的学历,不在乎你的本金,在乎的是你的实力,当然对18岁以下是有规定不能开户的,它不会因为你没有上学或者学历低不让你开户操作,不会因为你资金小就不让你做,它不歧视任何人,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残酷不残酷是自己选的,是自己的能力决定的,有的人觉得是天堂,有的人觉得是地狱,在乎自己身上。


老杨说影


在《股票大作手回忆录》中,利佛莫尔提及了对商品交易,尤其是棉花和小麦交易的心路历程。利佛莫尔1877年出生于马塞诸塞州。一生三次婚姻,数次大起大落,被誉为投机之王。

<strong>需要更正地是,1925年,48岁的时候,在市场上升过程中,他买进500万蒲式耳小麦,并在市场顶部转而看空,卖空了5000万蒲式耳,此役获利1000万美元。他于1029年大萧条中做空,获利1亿美元左右,达到人生的顶峰。1940年,用左轮手枪对着头部自杀身亡。因此,并非是1939年做空小麦期货,而后破产自杀。

至于,利佛莫尔为什么最后选择自杀,请参考:

利弗莫尔经历了三次破产都挺过来了,为什么最后选择放弃?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676686085935857927/

利弗莫尔在做股票的同时,也一直在做期货。早在空壳公司时他就开始做期货了,只是研究期货不像股票那样刻苦,但相比较而言,他更喜欢做股票,在他的交易中尤其是股票买卖比较多,商品期货也有一些交易。

他觉得期货交易像商品生意。不管是小麦、玉米还是棉花,只需要了解供求的现况和前景,用不着像做股票那样对许多情况进行猜测,也用不着防范内线集团,不会有增发或不发红利的突发事件。他做的有玉米期货,小麦期货和棉花期货。棉花期货做的一直非常成功。


利弗莫尔很坚决地告诉他,合作不可能。但是如果有资金需求的话,可以为他提供帮助。托马斯表示不会接受他的借款

然后,托马斯问起他七月份棉花的事情,他和盘托出,还详细说明了自己是如何交易的,买了多少棉花,价格如何。

在这个特殊时期,他本该保持谨慎的,可是,碰到一个自己心目中的偶像,他完全忘记了自我保护。

他在做棉花的同时,还做了大量的小麦,小麦的操作很漂亮,给他带来了可观的利润。但是他却早早的抛出了,抛出后小麦价格一路飙升,每包上涨了20美分,如果当初不是过早的抛出,应该能盈利800万美元。

当时的情况是,他预计冬春小麦收成基本跟往年持平,但是考虑到工人罢工,运输会受到影响,当罢工停止,以及冬春小麦同时“向市场倾倒巨量的小麦”的时候,那么价格肯定下跌。

于是开始买进小麦期货,随后又在高点卖出期货。市场也完全按他的预判在进行着。但是他糊涂的把盈利的小麦抛掉,却坚守着亏损的棉花。想想以前做安钠康达的时候,他止损多么坚决呀!可是现在,他任由账面的亏损扩大,不但不止损,还不停的加仓。

虽然他对股票研究很深,有自己的一套原则,然而,这次在期货市场上他犯了个错误,没有让盈利的奔跑,反而放大了亏损,以至于“此生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

尽管如此,他随后在市场上东山再起,而且还是从股票市场上大幅获利,并在大萧条中做空而获利1亿美元左右,达到人生的顶峰!


<strong>


海龟财经


首先声明一下,如果只看题目好像是利弗莫尔因为破产了才自杀的,其实不是如此。作为期货市场最著名的“大空头”利弗莫尔的一生可以用跌宕起伏来形容,他出身平民家庭,带着借来的钱去炒期货,有过一贫如洗,也有过富可敌国,最辉煌的时候个人资产累积到1亿美元,当年的美国一年财政收入才43亿。因为期货的杠杆性,利弗莫尔的一生至少经过3次重大破产,如果因为破产就自杀,那就算是有猫的9条命也不够用的,还有一点,他自杀的时候账户上还有几百万美元,这足够普通人生活几辈子了。至于利弗莫尔自杀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和妻子的感情问题。



下面聊聊期货的问题

期货的婴儿期–避险

把期货的字面意义拆开来看,期,就是未来的意思,货,当然就是货物。最早的期货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举个例子来看。假设某农场生产水果,大量供应到国外出口。那水果的价格会受很远因素影响,比如日照、雨量、温度、需求量等等,可能去年是5元/斤,今年就成了1元/斤,但是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很弱的,一年收成不好家庭可能就破产了。同样的,可能农民也不指望一夜暴富,如果价格稳定在3元/斤,我就满意了。期货的避险功能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既然害怕交易时价格跌了赔钱,那我就在期货市场做一次买进的交易,两者对冲,最后的收益就基本能锁定在预期值。

期货的投机属性–炒期货

以现在比较通行的12.5倍杠杆为例,只要你有1万元,就能在期货市场买入12.5万元的商品。如果标的物涨了10%,那你可能赚了1.25万,同样的也可能亏1.25万,这就是杠杆的作用。现在的期货大部分是用来投资的,比如原油期货,决定原油价格的是产油国中东国家吗?不是的。是中国这种进口大国吗?也不是。真正决定价格的在美国的期货交易所里。



期货之所以会造成大规模的损失,除了杠杆性之外,还有一点容易产生赌徒心态。利弗莫尔就不必说了,一开始就是借钱炒的,大多数人炒期货也是用负债。期货说到底和赌场上押大押小没本质区别,只有涨和跌两种结果,就算你有很多的经验,赚了10次,但是有一次亏损可能就前功尽弃了,不收手是赌徒的本性。


四大财子


股票市场是割韭菜,期货市场是绞肉机。


期货的残酷来源于保证金交易,他不需要你支付持仓商品的全部,只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资金就可以,打个比方,豆粕一手价值20000,保证金是10%,你只需要支付2000就能持有一手豆粕期货,如果你持有多仓,豆粕价格上涨1%,就相当于股票市场的一个涨停板,这就是典型的以小博大,用最少的钱撬动最大的利益,当然,收益和风险永远都是并存的,如果你持有的空仓,你也是吃了一个跌停板。也正是因为保证金交易,期货市场不像股票市场,只要持仓筹码在,还有可能涨回去(不退市的前提下),在期货市场里,不仅你的本金会血本无归,还有可能欠上一大屁股的债。当年巴林银行的李森在期货市场上赔掉10多亿美元,而整个巴林银行也不值这个价,导致了巴林银行的破产。

金融市场上,股票的风险小于期货,而期货的风险小于期权,各种金融衍生品放大收益的同时,也将风险同时放大,所以那句常说的时常被人忽略的话应是入市真理: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济宁胡落落


期货市场确实残酷,因此自杀的也不少,但这当中绝不包括利弗莫尔。

利弗莫尔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易员。一生四起四落,跌宕起伏。大萧条的1929年,通过做空,甚至获取超过一亿美金的利润,不愧“华尔街巨熊”的绰号。顺便一提,那时候,全美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40多亿吧。

利弗莫尔早就为自己和家人买了很多的信托基金,不会落到以后没着落,而死后清理财产,也有不少于500万美金。这也是相当大的一笔钱。

我时常反复的去读《股票作手回忆录》这本书。做交易的人,尤其是在市场上已经取得过重大成功的人,在市场上是无所不能的神,场外也可花天酒地的生活,然后其他的时间,我想应该是很空虚的吧。利弗莫尔,15岁还是个孩子时就进入了市场,都还没学会怎么独立的好好的生活的时候,就进入了市场。在往后的日子里,他学会了投机,却一生都没学会如何去生活。他曾四起四落,到了头生白发之时,仿佛一切又从头了。他再也没有勇气重来了,也许他也够了,也许他顿悟了。

他走了,而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依然没有什么能掩盖,能比肩他那一生的疯狂。


野生交易浪人


《期货大作手风云录》 逍遥刘强


如果你爱一个人,就让他去玩期货吧,因为那里就是天堂。

如果你恨一个人,就让他去玩期货吧,因为那里就是地狱。

没有地狱,天堂安在?

没有天堂,地狱无存。


期货,不是针对谁残酷,而是对所有参与者一视同仁。


残酷这个锅,不该期货来背

每个行业都有自身的残酷性,并不是谁独有,期货由于其特殊的交易运作机制把这份残酷放大十倍百倍,而这残酷本身是人性贪婪的考量,是阿努比斯天平上羽毛的另一端。


在这个市场里,如果我做对了,我的还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所有人都是我的!对你爽快的,你得到了奖励,但对于其他人,你有多爽,他们就有多残酷。杠杆放大的不是利润,是人性的贪婪,这份贪婪连续放大就升级为癫狂。在天堂越久,距离地狱也就越近,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何谓一念之间?绳子从中间剪断,一侧为一霎,另一侧为那,中间就是一念。


为何依旧会前赴后继

因为看上去很容易。不就是选一个方向,然后等着就能赚很多钱吗?那我只能说凡是这么认为的人把这件事想的太简单了,或者想的比较片面。选择什么品种,如何判断方向,建仓多少,止盈止损如何设定。。。这些问题你都想清楚了吗?要做多少研究,多少准备工作,为什么说股票和期货是天才的坟墓?没搞明白就进来参与,无异于飞蛾扑火。


心存敬畏 进退有度

我经常看到有些人春风得意的说:股市期货就是我的提款机。这种情况存在吗?好像只存在电视剧里。不论你参与哪个市场,技术有多好,赚了多少钱,如果你不修心敛性,再多的钱也是纸面富贵,如同水蒸气遇到冷凝水,瞬间化为乌有。


元英财经


李佛摩尔交易的高峰时期盈利一亿多美元,大概相当于现在的5000亿人民币,牛不牛😄!

期货之所以残酷是因为期货市场属于负合市场,创造不出任何剩余价值,你亏的钱不一定被别人赚走了(因为有高昂的手续费存在),但你赚的每一分钱必定是别人亏的。

说白了期货市场就是一个合法的“赌场”。亏钱的人多于赚钱的人是期货市场存在的基础!不足百分之一的成功率是其残酷性的体现,打算来此发财的大仙们且行且慎重啊


耐心的赌徒


一个赌徒而已!

要么赢,要么亏。

赢得时候兴高采烈。

输的时候债台高筑。

老婆也跟着别人跑了。

一个真正成熟的投资者

一定会明白

稳赢才是生存的灵魂

而不是狠

投资者和赌徒的区别

就在于

投资者是稳

而赌徒是狠

表现的途径

就是加杠杆

稳定成熟的投资者

永远不会加杠杆

就是做期货

也会只做三成仓位

永远给自己留足余地和退路

而赌徒

永远是满仓

满仓也不满足

还要加足杠杆

股灾的时候

死的

都是加足杠杆的赌徒

而成熟的投资者

顶多不过是亏损一部分资金而已


股民老黄波段王者


他不是破产自杀,他死时至少有500万美金,相当于几个亿人民币的购买力,还有买的基金。是抑郁症导致自杀的,各种家庭变故接踵而来,操作的失误,抑郁症等等叠加起来一次爆发才自杀的。不要试图否定他的能力,更不要试图否认他的技术。他说过我是人,我也有人的各种弱点,有些事知道那么做是错误的,但还是没有抵制住诱惑。

如果有人看过的他的著作,股票大作手操盘术,看过他的人生经历,就不会否认一点他是一个操作的天才,但他也是人,几次起起伏伏,曾站在巅峰也跌倒过谷底,曾一次次再次站起来,但最终败在各种负面情绪下,选择了自杀,他不是败在操作技术,而是人性


我们走走看看


期货是金钱的加速器,金钱是最好的兴奋剂!

我估计,大家都玩过《极品飞车》这个游戏,这应该是80后集体的回忆。

记得读大学时,我最喜欢玩这个游戏,宿舍里几个人联网一起对战,激情程度不亚于世界杯比赛。

在这个游戏中,速度与激情被释放的彻彻底底,选择最好的赛车,选择最具挑战性的赛道,把车速加到极值,那感觉和自己在赛道上的飞驰太像了。

为什么市区里开车昏昏欲睡,赛道上开车激情满满?只是因为一个字:快!

任何事物,只要把速度提上来,变得快了,就一定可以变得极其刺激,也就变得极其残酷。


期货交易,就是把金钱的波动速度加快了!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金钱波动速度最慢,如果是工薪阶层,每个月几千几万块钱的进出,这是正常速度。

如果进入股市,金钱波动就被加快了,一天最大波动理论上可以到20%(天地板),相当于很多人几个月的工资。

如果进入期货,那就是地狱级模式了,天然带有十倍杠杆,犹如我们开极品飞车的感觉,油门踩到底的时候,肾上腺素的飙升和多巴胺的分泌都达到了极致。

车速到了300,你说残酷不残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