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蒋碧薇、许广平、赵一荻:那些年,为爱走天涯的女孩儿

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岂不尔思?畏子不敢。

大车啍啍,毳衣如璊。岂不尔思?畏子不奔。(《国风·王风·大车》)

情到深处,身不由己,为爱私奔也就绵绵不绝地回响在历史的长河中。

民国的女孩子们,有了时代的自由空气,私奔也就成了“烟水寻常事”。

这些远走的女孩,有的百年偕老伉俪深情,成就一番千古佳话;有的分道扬镳反目成仇,徒留两处心伤。


01

1915 宋庆龄、孙中山

宋庆龄、蒋碧薇、许广平、赵一荻:那些年,为爱走天涯的女孩儿


爱情心语

孙中山:“如能与她结婚,即使第二天死去亦不后悔。”

宋庆龄:“尽管我非常可怜我的父母——我也伤心地哭了——我拒绝离开我的丈夫。”

宋庆龄、蒋碧薇、许广平、赵一荻:那些年,为爱走天涯的女孩儿


民国第一桩私奔,要数宋庆龄与孙中山。

宋庆龄的父亲宋嘉树是国民革命的支持者与追随者。他俩的第一次见面时1894年,宋庆龄一岁多,孙中山28岁。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日本,宋庆龄的姐姐宋霭龄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

宋庆龄、蒋碧薇、许广平、赵一荻:那些年,为爱走天涯的女孩儿


1913年宋庆龄毕业于美国威斯理女子学院,前往日本,开始协助姐姐。1914年宋蔼龄与孔祥熙结婚后,宋庆龄正式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他们情愫渐生。

1915年宋庆龄就婚事征求父母意见,父母反对,并将宋庆龄软禁在家。10月,宋庆龄爬窗逃走,私奔到日本。10月25日他们办理结婚手续。


那一年,宋庆龄22岁,孙中山49岁。

宋庆龄的父母追赶到日本,木已成舟,婚礼已经完成。宋嘉树“甚至跑去请日本政府为他们做主,说我还未成年,是被迫成亲的!当然,日本政府不能干预。”(《宋庆龄书信集》下册)

1918年宋嘉树去世。1925年孙中山去世,那一年,宋庆龄32岁。


1981年,宋庆龄在北京病逝。临终前她提出:“我死后还是回到上海安息;我有些储蓄,办个福利基金。”


她被安葬在上海的宋氏墓地,长眠于父母的膝下。


02

1917 蒋碧薇、徐悲鸿

爱情心语

徐悲鸿:“假如现在有一个人带你到国外去,你去不去?”

蒋碧薇:“我去。”

宋庆龄、蒋碧薇、许广平、赵一荻:那些年,为爱走天涯的女孩儿


蒋碧薇原本叫蒋棠珍。她出生于宜兴一个大户人家,13岁父母为她定下亲事,对方是门当户对的苏州望族查家的公子查紫含。

1916年,蒋棠珍随全家来上海定居。同在上海的宜兴老乡到蒋家拜访,徐悲鸿和蒋碧薇就此认识。年轻的男女好感渐生。

徐悲鸿追求热诚,蒋碧薇性格爽利,她对包办婚姻本就不满,再加上听闻查紫含考试作弊,索性抛下一切和徐悲鸿东渡日本。

蒋家父母只能对外宣称女儿得了急病去世,办了一场假丧礼。

此后,蒋棠珍便成了蒋碧薇,只为“初见时,碧水蓝天,微风轻拂”。

他们从日本到巴黎到国内,从籍籍无名一贫如洗到名声鹊起衣锦还乡。

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富家女学会了节衣缩食,敏感多情的艺术家除了艺术心里只有她。

他们有过最美的爱情,可惜也有最不堪最决绝的分手。

回国后,明明有“恢弘的新屋,美丽的庭院,得力的佣人和舒适的环境”,两人却渐行渐远。

桀骜不驯与顺应时势,远方的理想与安逸的现实,青春洋溢的女学生和温柔体贴的暗恋者。曾经的恩爱情侣各种吵架、撒泼、请求原谅等种种听起来就狗血的家庭伦理剧。

1937年,徐悲鸿在《广西日报》上登报声明:“鄙人与蒋碧薇女士久已脱离同居关系,彼在社会上的一切事业概由其个人负责。”

1945年,徐悲鸿在《贵阳日报》上登报发表声明:“悲鸿与蒋碧薇女士,因意志不合断绝同居关系,已历八年,中经亲友调解,蒋女士坚持己见,破镜已难重圆,此后悲鸿一切与蒋女士毫无干涉。”

不过民国法庭还是按离婚判决了这对男女的分手。徐悲鸿同意了蒋碧薇索要的补偿:一百幅画,四十幅古画,还有一百万元钱,还多送了一幅在法国为蒋作的肖像画:《琴课》。

宋庆龄、蒋碧薇、许广平、赵一荻:那些年,为爱走天涯的女孩儿

( 琴课)

1946年徐悲鸿娶妻廖静文。

1949年,蒋碧薇随情人张道藩去了台湾,她在自传中对徐悲鸿犹有怨言。

1953年徐悲鸿去世,彼时不过58岁。

他后来的妻子廖静文说:“正是为了还清她(蒋碧薇)索要的画债,悲鸿当时日夜作画,他习惯站着作画,不久就高血压与肾炎并发,病危住院了......”


​03

1927 许广平、鲁迅

爱情心语

许广平:“合法也罢!不合法也罢!这都于我们不相干,于你们无关系 ”。

鲁迅 :“我对于名声、地位,什么都不要,只要枭蛇鬼怪(指许广平)够了 ”。

宋庆龄、蒋碧薇、许广平、赵一荻:那些年,为爱走天涯的女孩儿

许广平与鲁迅严格说起来不算私奔,因为早在与鲁迅相爱之前,许广平就已经逃离家庭了。但他们也不是合法婚姻,所以民国私奔史通常也将这一对算上。

许广平出生于近代广州第一家族许家,祖父许应骙是道光庚戌(1850)年进士,深受慈禧信任,是戊戌变法的坚决反对者,曾担任过礼部尚书、闽浙总督等,位极人臣。

许广平的父亲许炳枟是庶出,未有功名,属于大家族受排挤的边缘人物。旧家大族,规矩可想而知,包办婚姻、缠足、私塾里男女教育的差别,许广平都一一遭遇过。不过在她激烈的反抗之下,她得以和男孩子一样学官话、上学堂。

1917年许广平父亲病故,那年她19岁。在二哥的帮助下,许广平解除了婚约,前往天津直隶第一女师求学。

宋庆龄、蒋碧薇、许广平、赵一荻:那些年,为爱走天涯的女孩儿

1923年,25岁的许广平考入北京女师大。她和鲁迅的师生缘即由此而来。《两地书》收录的第一封信是1925年3月许广平写给鲁迅的信,随着鸿雁往来,他们的感情逐渐升温。

1926年6月,鲁迅在写给许广平的信中,第一次用“迅”作为签名,想必他们已经确定了恋爱关系。

虽说两情相悦,可现实的压力也摆在眼前。鲁迅的妻子朱安是一个“生是周家人,死是周家鬼”旧式女人。出于方方面面的考虑,他们有过“合则聚不合则散”的约定,一旦不和,不必争吵,也不走司法程序,结束同居而已。

1927年10月,许广平与鲁迅正式在上海同居。

“鲁迅起先对林语堂、郁达夫等文朋旧友,也谎称许广平只是帮他校对文稿的助手。为此,他特意将自己的卧室设在二楼,而将许广平安排在三楼居住。”(《许广平,一个伟大的“第三者”》)

顺便补充一句,二楼三楼的床都是单人床。

1928年7月,章川岛、许钦文邀请鲁迅、许广平两人游杭州。鲁迅定了一个有三张床的房间,让许钦文睡中间的那张床,他和许广平分睡两边的床上。

这种情形一直到他们的儿子周海婴1929年出生后才彻底结束。他们之间甚至连张爱玲和胡兰成那样私下写成的一纸婚约也没有。

宋庆龄、蒋碧薇、许广平、赵一荻:那些年,为爱走天涯的女孩儿

1932年8月鲁迅整理了他和许广平之间的书信来往,编辑出书。原稿特意誊抄了两份,一份用于排版付印,一份给他们的儿子周海婴,“给将来知道我们所经历的真相”。

1933年4月鲁迅与许广平的书信合集《两地书》由上海青光书局初版。

1936年鲁迅去世,1947年朱安去世。

04

1929赵一荻、张学良

爱情心语

赵一荻:“我累了,我想我要休息了。”

张学良:“我这一生亏欠赵四小姐太多。”

宋庆龄、蒋碧薇、许广平、赵一荻:那些年,为爱走天涯的女孩儿

赵一荻,北洋政府交通部次长(副部长)赵庆华的女儿,在姐妹中排行第四,人称赵四小姐。

她和张学良的爱情开端很老套。

1927年,15岁的闺阁少女与26岁的权贵阔少在天津舞会上郎情妾意坠入爱河。

宋庆龄、蒋碧薇、许广平、赵一荻:那些年,为爱走天涯的女孩儿

1929年,赵一荻的父亲赵庆华在天津《大公报》上发布声明:“四女绮霞,近日为自由平等所惑,竟自私奔,不知去向。查照家祠规条第十九条及第二十二条,应行削除其名,本堂为祠任之一,自应依遵家法,呈报祠长执行。嗣后,因此发生任何情事,概不负责,此启。”

说是私奔,其实还是表演居多。

赵父此举,既是为了避嫌,也是为了让张学良给女儿一个位置。

张学良为人风流,位高权重。晚年他回顾人生时自云“平生无缺憾,唯一好女人”。他回忆录里固然有赵一荻,也怀念了贤妻良母于凤至,梁九小姐还有许多女朋友。对于赵四小姐,他是喜欢的,可也仅此而已。

张学良的第一任妻子于凤至在写给赵一荻的信中是这样描述当年的事情的。

宋庆龄、蒋碧薇、许广平、赵一荻:那些年,为爱走天涯的女孩儿

(于凤至)

“为了家庭和睦, 你深明大义, 甚至同意汉卿所提出的苛刻条件:不给你以夫人名义 , 对外以秘书称谓。从那时开始,你在你父亲和公众舆论的压力下,表现出超人的坚贞和顾全大局的心胸,这都成为我们日后真诚相处的基础与纽带! ”

再后来,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时代的动荡,战争的残酷,权力的更迭改变了他们的人生,也改变了他们的爱情。

1936年张学良开始软禁生涯,于他而言,“我的事情只到三十六岁,以后就没有了。”

最初,于凤至和赵四小姐一人一月前来陪同。

1940年,于凤至因乳癌到美国医治。漫长岁月里抛下幼子陪伴在张学良身畔的便是赵一荻。

宋庆龄、蒋碧薇、许广平、赵一荻:那些年,为爱走天涯的女孩儿

1964年经于凤至同意,赵一荻和张学良举行婚礼。

张学良回忆说:“我后来跟她结婚,差不多就是蒋夫人的力量。我们结婚的时候,蒋公没去,蒋夫人去了,我可以这样说:我和四小姐能够结婚,有蒋夫人一半的力量。因为蒋夫人非常喜欢她,当年不喜欢她,后来非常喜欢。”

2001年张学良去世,与赵一荻合葬。

05

1934 文树新、杨晦

爱情心语

文树新: 不要挂念我,有你爱我,别的我什么也不怕呢,什么也打不动我的心。

杨晦:--------

文树新的私奔,也曾是20世纪30年代一时轰动的新闻。不过如果没有她的五妹文洁若促成《一个民国少女的日记》在2010年的出版,这段往事也就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这是一个出生于满是书香气息的官宦之家的少女。她的祖父文明钦进士及第,后来做了县官。她的父亲文宗淑通过文官考试,成为常驻日本的外交官。

文树新是家里的老二,15岁那年她与姐妹们到孔德学校求学,在那里她认识了杨晦。

宋庆龄、蒋碧薇、许广平、赵一荻:那些年,为爱走天涯的女孩儿

杨晦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国文老师,文树新则文笔灵动,常在学校的《孔德月刊》上发表一些文章。少女情怀总是诗,两人书信往来,由师生转变为情侣。

十五六岁热恋中的少女掩藏不住恋爱的喜悦,母亲发现了他们的来往书信。

后面的事情可想而知,文树新父母固然激烈反对,杨晦也对妻子郝荫潭表示回心转意。两人承诺不再往来。

很快文树新被转入圣心学院,不过借助仍在孔德学校的三妹,他们依然尺素传情。

1934年,文树新与杨晦从北京私奔至上海。那一年,她18岁,杨晦36岁。

她的父亲文宗淑很快从日本很快回国,多方托人打听女儿的下落。此时的文树新从上海写信回来表明了自己的爱情决心。

这位性格威严的父亲登报断绝了父女关系,并严令全家不得和文树新私下联系,甚至将全家迁到日本。

1935年,文树新生下一个女儿,取名“绵绵”。产后她由风寒发展成肺炎,很快离世。

未满20岁的她以一个少女的姿态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宋庆龄、蒋碧薇、许广平、赵一荻:那些年,为爱走天涯的女孩儿

( 晚年的杨晦和学生)

1983年杨晦去世。

06

“蝃蝀在东,莫之敢指。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这些本该在父母兄弟的祝福下开启人生新阶段的女孩们,却只能在谎言和泪水中逃离亲人。

有人看到了爱情的传奇与美丽,有人看到了那背面的痛苦与创伤。

也许没那么勇敢,也许没那么不堪。

人生足够漫长,没有人能预测它的每一个路口;人生如此短暂,青春和岁月总是轻易被辜负。

只有时光知道,每一种自由都背负着责任,每一种亏欠都会暗暗索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