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有無可能離開銀河系?

斷腸仍在添牙


對於人類有無可能離開銀河系?為什麼呢之話題,我個人的觀點認為,人類連太陽系都離開不了,何以能離開銀河系?!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

一方面,宇宙是無邊無際、無窮無盡和無限物質客觀存在無限空間的自然天體,是由數之不盡的恆星及其恆星系所構成的,每個恆星系都能在恆星的主宰下,進行著物質週期性的循環運動,實現恆星及其恆星系週期性的循環再生與無限循環,像是一個個數之無盡的宇宙細胞一樣,永恆佔有宇宙無限空間的一席,共同來支撐著宇宙自然天體的恆存。

二方面,所謂的“銀河系",不是存在於宇宙之中一個獨立性層級的自然天體,而是人類在地球上觀測宇宙太空可視見空間範圍的星系畫面,是宇宙太空的可視見部分,也是人類觀測宇宙的可視見部分,在這個可視見部分之中,據不完全的統計,大約會有上億個恆星及其恆星系天體的存在,形成了立體疊加的星系太空畫面,星空燦爛,群星璀璨,像是一個星河畫面的天體現象。因而,這種現象可以稱之為:銀河畫面現象。而絕非是存在於宇宙之中一個獨立性的層級星系之所謂的“銀河系”。如果誤把這種現象說成是存在於宇宙之中一個完整性獨立的層級星系(即銀河系)的話,將會使人們產生對宇宙錯誤的理解。

三方面,宇宙之中數之不盡的恆星及其恆星系,都是一個個物質週期循環運動的實體,系內物質的運動都會受到本系恆星的主宰和控制,恆星主宰和控制的手段是恆星的磁場,恆星的磁場有多大,其恆星系佔領宇宙的空間就有多大。我們太陽系也不例外,目前人類是生存在太陽系的地球上,人類的太空運動,必須要在太陽磁場磁控的範圍之內而進行,因為,人類製造的各種太空飛行器,必須要依靠磁電波來進行指揮控制,在太陽磁場的磁控範圍內,是可以通過磁電波的有效指揮與控制,可以到達太陽系太空間的磁控範圍。

但是,一旦飛行器離開了太陽磁場媒介磁控的範圍,電磁波信號將會失效,將會屏蔽,飛行器將會消失得無影無蹤。這是人類無法離開太陽系的原因之一,還有原因之二,就是人造的飛行器無法穿越過太陽系與鄰系邊緣之間的“黑洞”天體。

由此可見,人類連太陽系都離開不了,何以能離開所謂的“銀河系”呢?!不知這樣的回答是否準確?!如讀者閱後覺得我說的對或有道理,希給個點贊並點擊關注我,可閱讀到我相關科學領域前沿近二千道的原創答題,歡迎大家加入相關討論和發表意見。宇明於東莞市。(注: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抄襲必究。歡迎轉發。)


地外天使


這問題挺有意思的,一起來琢磨一下。地球在銀河系位置如圖↓


銀河系直徑十萬到十二萬光年,看圖大概能推測出地球距離銀河系邊緣大概2.5到3萬光年。姑且按3萬光年算,在這個尺度下,我覺得一萬和十萬都沒啥區別。

那麼,從地球起飛,飛行三萬光年,我們就能飛出銀河系了。以目前地球宇宙飛船的速度就別想了,光速都得飛三萬年。要達成目標,必須造出超越光速的宇宙船!

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宇宙中光速最快,沒有什麼東西能超越光速。為啥這麼說?因為運動的時間會變慢。舉例:假如你很能跑,可以一直加速,且能量無限。你越接近光速,自身的時間就越慢。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只有你自己變慢,你周圍其他圍觀你的人的時間不變。當你達到光速的一瞬間,自身時間靜止,你不但無法加速,甚至不能動彈,速度自然就變慢了。速度一慢,時間也就不再靜止,你又可以加速到光速,但時間又靜止,你又慢下來。。。週而復始。

聽起來是不是挺絕望?

那麼,搞一臺時間加速器,確保達到光速的時候,自身時間不會停止。這樣,就可以超越光速,用目前人類壽命可接受的時間飛越三萬光年,飛出銀河系。

或者,研發出科幻小說中的曲率引擎技術,使空間超光速壓縮,瞬間就可以到達銀河系邊緣。

還有個想法,造一艘方舟式的宇宙船,帶上延續人類文明所需的一切,慢慢飛個成百上千萬年的,或者億年,,,總會飛到的不是嗎?

當然,你必須先研究出近乎無限能量的推進器。不管是時間加速器,還是曲率引擎,或是文明方舟,都必須要有可以提供幾乎無限能量的裝置。

我們捋一捋,飛出銀河系總共分兩步:第一步:造出無限能量的推進器。第二步,繞過“光速最快”的宇宙法則,超越光速。

嗯……我覺得,還是可以飛出銀河系的,今天不行,明天肯定行!


神州肥羊



從相對論的角度來說如果速度夠快的話是可以飛出銀河系的。的確速度是不能超過光速,但是當速度接近光速時外界空間會被壓縮,或者說從外界看你的時間被延長也就是說:對於駕駛者只要速度足夠快是可以在有限時間內飛無窮遠的,但是旁觀者看到的不是這樣,旁觀者眼中你的速度是不會超過光速的。也就是說:如果你有幸成為宇航員,在科技足夠好的時候你能實現你的夢想,如果只是一個普通的公民就等不到那一天了。(宇宙的半徑好像不止100光年)


相關解答二:人類真的永遠也無法走出銀河系了嗎?

是的,可以肯定。銀河系數萬光年的遙遠距離是多麼的難以想象啊,這是人類難以逾越的障礙,因此我認為人類永遠也無法衝出銀河系的!人類在這一點上應當自知之明,實事求是的看到人類的渺小以及人類並不是無所不能的這樣一個客觀事實!

相關解答三:人類的科技,什麼時候可以走出銀河系求大神幫助

從相對論的角度來說如果速度夠快的話是可以飛出銀河系的。 的確速度是不能超過光速,但是當速度接近光速時外界空間會被壓縮,或者說從外界看你的時間被延長 也就是說:對於駕駛者只要速度足夠快是可以在有限時間內飛無窮遠的,但是旁觀者看到的不是這樣,旁觀者眼中你的速度是不會超過光速的。 也就是說:如果你有幸成為宇航員,在科技足夠好的時候你能實現你的夢想,如果只是一個普通的公民就等不到那一天了。100年內絕對走不出,太陽系到還可能,銀河系直徑8萬光年,以光速飛行也要8萬年,只有超時空飛行才能夠短時間到達吧!


相關解答四:人類能飛出銀河系嘛?

以地球目前的科技是無法飛出銀河系的!

不過未來一定可以,畢竟地球目前的科技只發展了一百年就已經達到了超音速!

相關解答五:銀河系死了人類會死嗎?

如果走不了當然會了 宇宙法則就是不能逃跑就滅亡 太陽還有一半的時間就要變成紅巨星 如果人類不能離開 就是滅亡 銀河系正在緩緩的向仙女座星系靠近 如果人類不能離開 那也是毀滅 當宇宙停止膨脹 慢慢收縮 人類不能在變成奇點前離開這個三維空間 或者開闢出新的空間那後果也是毀滅 當然了 這都幾百億年以後的事了

相關解答六:人類能飛出銀河系嗎

至少在未來百年之內不能做到,人類在百年之內,可能連太陽系都飛不出去,更別說銀河了。

相關解答七:人類所在的銀河系叫什麼

叫本星系。

即銀河系,是漩渦型星系(棒旋型星系),直徑約10萬光年,有許多旋臂,人類所在的太陽系處於獵戶臂中。

以本星系(銀河系)為中心與其附近約40個星系組成的天體系統叫本星系群。

相關解答八:銀河系是什麼?人類能到銀河系之外的星系嗎?

銀河系是一個星系…太陽系位於銀河系一臂的靠邊緣位置……人類的探索器現在連太陽系都還沒閥…談何去外星系…就算髮現蟲洞也不敢進入…一入蟲洞…憑現在的科技水平…只有被蟲洞內正負粒子撕裂…或許幾百或許幾千年後有可能…



相關解答九:人類至今尚未飛出銀河系,怎麼得來銀河系的照片

現在看到的圖片都是模擬的。

我想人類對銀河系的形狀的認識最起碼有三種方式:

1、統計法:通過對天體的觀測來確定天體彼此之間的位置關係,比如我們可以通過某一個天體的移動和光譜及紅移知道其與我們之間的距離和移動規律,通過大量的統計可以確定天體空間位置(我們可以將地球甚至是太陽系做為三位空間的原點,通過更加遙遠的天體建立三位空間座標系),然後將他們的位置在三位空間座標系中標示出來,這樣我們就建立了銀河系的三位模型。

2、拍照法:雖然我們身處銀河系之中,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對我們的周圍空間進行拍照,通過直觀圖像也可以描述周圍天體的位置關係,通過對同一角度的不同時間的圖像的對比可以知道天體的運行規律(很多天體就是這樣被發現的),對這些圖像進行三位組合就可以得到銀河系的大致空間形狀。

3、類比法:我們身處銀河系中間,但是我們可以觀察到銀河系之外的其互星系(河外星系)的形狀,通過前面兩種方法我們已經知道了銀河系的大致形狀,通過對比,就可以知道銀河系屬於哪一類星系。

通過以上方法的綜合和修正以及推測,我們就可以繪製出銀河系的形狀圖。當然我們看到的銀河系的形狀圖像是科學家們繪製出來的,不是真正的照片,要想看到銀河系真正的照片,估計人類是很難做到的,因為我們只有飛出銀河系進入遙遠的宇宙空間才能做到,就象我們現在身處銀河系中間可以拍攝其他河外星系的照片一樣,我們起碼要到另外一個星系上去才能拍攝到我們的銀河系,銀河系的半經有幾十萬光年的尺度,光要走幾十萬年,那我們人類最快的飛行器要走多少年呢?所以人類恐怕是很難到另一個星系去拍攝我們的銀河系的照片了。

經推測,銀河系是中間有棒的旋渦星系。

相關解答十:銀河系不是有幾萬光年嗎?那銀河系之外人類是如何探索到的?

通過天文望遠鏡或者太空望遠鏡 因為其他星系或者物質等可以發出足夠亮的光 在傳播中雖然能量會損耗 但是足以到達地球 人類就是這樣探索星際空間的 但是由於光速在任何觀察者看來速度都是一樣的 所以光到達地球需要一定時間 也就是說你看到的是過去


秦川SukhoiSu35


人類在目前是沒有可能離開銀河系的,以目前人類的能力,人類連太陽系都走不出去,而太陽系只不過是銀河系邊緣的一個普通星系。而在銀河系中,像太陽這樣的黑洞有4000億顆,猶如恆河沙數。

目前人類只有美國人去過月球,需要使用很大的火箭才能把飛行器發射到探月軌道上去,我們中國的長征5號大火箭還需要不斷改進才能具備這樣的能力,而目前中國發射的探月的玉兔航天器到了月球上不久就失聯了——因此從我們中國這樣的航天大國的實際情況就可以看出,我們人類還處在探索地月系的道路上,距離你說的離開銀河系的科學目標至少有100年以上的技術差距。

而要想離開太陽系,必須改變我們目前的這種依靠液氫液氧的火箭技術,我們需要使用新的能源,以更高的速度以及更大的可持續性的能量來發射火箭,才能把飛行器推出太陽系。具體可以參考科幻小說《三體》,那裡有一些類似的描寫,不失科學性與科普性。

最近,搞“科學突破獎”的富豪們與霍金等人宣佈了一個“突破攝星”計劃,根據這個計劃,地球人將使用激光把光帆加速到近光速,然後飛出太陽系去。不過這個計劃的實施難度相當大,一方面是所需要的激光器的功率大得驚人,超過了三峽的發電功率。而且,激光如何瞄準在高空的光帆(猶如用手槍去大100公里外的一個蚊子)也是一個巨大的技術困難。目前來看“突破攝星”計劃的思想是好的:走近光速的飛行器發展道路。但是,其技術上的困難是巨大的。

總結如下:目前我們人類很難走出太陽系,那就更不可能走出銀河系了。


瀟軒




先不說可能與否,只要你瞭解了銀河系多大,你就不會這麼問了。我用神話裡孫悟空的跟頭來告訴你銀河系的大。他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即五萬四千公里,繞地球一圈還多,如果1秒翻一個,到月球要翻7個,就是7秒。到最近的行星金星(有遠地點和近地點)近地點4100萬公里需要759個即12分半。行星際的空間是相當遙遠的,到最遠的行星海王星約45億公里,就得83333個即23小時多,這估計他不會想去翻這麼多跟頭了。由於太陽引力範圍大約2光年,著名的奧爾特雲大約距離1光年,1光年需要1.8億個跟頭即5.7年。之後就是另一個恆星系統,恆星際空間的空曠更是超乎了人的想象,這比鄰星4.2光年,得翻7.6億個跟頭,那要24年。銀河系足有10萬光年,需要18萬億個跟頭,1秒1個連續翻57萬年!


伊尹hn


銀河系是由千億顆恆星組成的巨大星系,太陽系在裡面何止是滄海一粟那麼小。人類有可能飛出銀河系,不過要等相當長的時間,估計要等到現有的物理規律被打破的時候。

銀河系到底有多大呢?銀河是由千億顆恆星組成的巨大盤狀星系,所有恆星都在圍繞著中心旋轉。我們太陽系和地球距離銀心大約是28000光年。而整個銀河系的大小,大約在十幾萬至二十萬光年的尺度上。也就是說,即使以光速行進也需要接近二十萬年的時間。對於人類目前飛行器的速度和人的壽命來講,這還是天文數字。

在人類現在掌握的的物理規律中,愛因斯坦已經定義了光速是整個宇宙中的終極速度。這個速度的極限,使我們飛出銀河系的夢想成為泡沫。以光速飛行也需要十來萬年,這個答案實在是令人崩潰的。

但我們還有時間,一切皆有可能。也許後人會走愛因斯坦時空理論中的捷徑,那就是蟲洞,利用它來跨越時空,實現遙遠星空的旅行。


歡迎評論,關注量子實驗室。


量子實驗室


有可能!但是我們這代人是看不到了,按照目前世界宇宙飛船最快速度都不超過40千米/秒的進度來看,人類想衝出銀河系至少還需要300–500年,這還是在飛速發展的前提下。

銀河系的直徑大概有10萬光年,而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大約是30萬千米/秒,照這樣計算,一光年大約是:300000×60(分)×60(秒)×24×365天=94608億千米,好算一些就大約是95000億千米,那10光年就是950000億千米,假設宇宙飛船可以提供30年的動力,食物等等的生存必須品,那麼這艘宇宙飛船需要達到至少1,004,143千米/秒,先不說這個速度有多難達到,即使速度做到了一切硬件都跟上了,在外太空呆30年對生理和心理也都會是很大的挑戰,在極端環境生存下,人類的壽命甚至可能沒辦法挺到重返地球。

想想看,30年後再次回到地球,原本幼嫩的孩子可能都已經成家立業,人類的發展日新月異,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那士別三十年呢?按照宇航員平均年齡標準,34歲登上太空,再次回來都已經是滿頭白髮的老人了,除非送上去一個只有十幾歲的孩子,否則30年時光匆匆,再次回來會遇到什麼問題都無法預知。

另外,全球變暖日益嚴重,地球還能不能支撐的到人類成功造出"諾亞方舟"帶領全人類去別的星球?面對茫茫宇宙,人類渺小到像一粒細沙,幾百億年形成的宇宙,豈能是人類憑藉區區幾百萬年就能破解的。


鎂客網


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包括兩個好消息和兩個壞消息。兩個好消息是:人類有可能飛出銀河系;而且依靠人類現在已知的技術基本就足以實現。兩個壞消息是:依靠人類現在已有的技術無法飛出銀河系(其實不要說銀河系,連太陽系都出不去);而關鍵的那個技術能不能從“已知”變成“已有”,誰也不知道。

明確一點說,那個已知的關鍵技術是可控核聚變。而人類現有的技術只是化學火箭,靠這種運載工具,即使把整個地球的燃料都燒盡,也出不了太陽系。

為什麼是這樣呢?這需要從火箭的基本原理說起。

火箭向前進,依靠的是向後高速噴射推進劑。根據牛頓第三定律,箭身會得到一個向前的動量,以保持總動量守恆。為了達到更高的速度,就需要攜帶更多的燃料。但是燃料本身在燃燒前也是載荷,為了推動這些燃料,又需要更多的燃料。由此導致,隨著燃料的增加,每增加一單位燃料帶來的好處越來越少。

決定火箭速度的公式,叫做齊奧爾科夫斯基公式:

V = v_0 ln(m_0/m_f)。

其中,V是火箭獲得的最終速度,v_0是噴流相對於箭身的速度,m_0是初始的總質量,包括推進劑,m_f是推進劑耗盡後的總質量。

齊奧爾科夫斯基

在這個公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個ln,即自然對數。這意味著,你把m_0從1增加到2的收穫,等於從2增加到4的收穫,等於從4增加到8的收穫,等於從8增加到16的收穫……

因此,這是一種極慢的增長。到了後面,想提高一點最終速度,付出的代價會大得不可思議。即使把整個地球的燃料全部耗盡,也提高不了多少。

明白了這個道理,你就可以理解,可控核聚變是人類進行星際航行唯一可靠的能源。《三體》中下面的這個情節,你也就可以理解了。

在組建太空軍時,總部把太空戰爭理論研究分成獨立的三部分,分別是低技術戰略、中技術戰略和高技術戰略,以適應未來人類世界可能達到的各種技術層次。太空軍司令員常偉思讓32名政治部的軍官選擇進入哪個研究室,結果是有24人選擇低技術戰略研究室,7人選擇中技術戰略研究室,選擇高技術戰略研究室的只有章北海一人。

“看來,北海同志是立志成為一名科幻愛好者了。”有人說,引出一些笑聲。“我選擇的是勝利的唯一希望,只有達到這一技術層次(按:飛船的速度達到第三宇宙速度的1000倍左右,即16000公里每秒,也就是光速的5%;飛船具有完全生態循環能力),人類才有可能建立有效的太陽系防禦系統。”章北海說。“現在連可控核聚變都沒有掌握,把萬噸戰艦推進到光速的百分之五?讓這些龐然大物比現在人類那些卡車大小的飛船還要快上一千倍?這連科幻都不是,是奇幻吧?”“不是還有四個世紀(按:三體侵略軍的艦隊將在400多年後到達太陽系)嗎?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可是物理學基礎理論已經不可能再發展了(按:三體派出的智子擾亂了人類的高能物理實驗,使人類的物理基礎理論無法再進步)。”“現有理論的應用潛力可能連百分之一都還沒有挖掘出來。”章北海說,“我感覺,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科技界的研究戰略,他們在低端技術上耗費大量資源和時間。以宇宙發動機為例,裂變發動機根本就沒有必要搞,可現在,不但投入巨大的開發力量,甚至還在投入同樣的力量去研究新一代的化學發動機!應該直接集中資源研究聚變發動機,而且應該越過工質型的,直接開發無工質聚變發動機。”

科技袁人袁嵐峰


理論上,沒有什麼能阻擋我們飛出銀河系,人類完全可以離開銀河系。不過,考慮到銀河系之大,想要離開銀河系絕非易事。

目前人類所掌握的宇航科技只能把無人探測器送出太陽系,但即便是半徑最多隻有3光年的太陽系,飛行速度只有每秒十幾公里的星際探測器離開這裡所需的時間也要達到上萬年。由於銀河系的盤面半徑至少有5萬光年,地球距離銀心2.6萬光年,所以目前人類的星際探測器需要大約一億年的時間才能飛離銀河系。但問題是,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的逃逸速度可能高達500公里/秒,這是目前人類所無法辦到的。

如果人類想要在有生之年飛出銀河系,只靠普通的低速飛行器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藉助相對論效應,理論上有三種方式。

尺縮鐘慢效應

根據狹義相對論,與地球參照系相比,高速運動參照系的時間會變慢,空間會收縮。這意味著對於我們來說是很久的時間和很長的距離,對於高速運動的飛船來說只是很短的時間和很近的距離。只要飛船的速度快到接近光速,對於飛船上的乘客來說,飛出銀河系所需的時間很短暫。

蟲洞

根據廣義相對論,蟲洞可以把銀河系與銀河系之外的其他空間連接起來。只要進入這樣的蟲洞,就能在短時間內實現星系際穿越。

曲速飛行

根據廣義相對論,利用負質量來壓縮和拉伸曲速飛船的前後空間,從而使飛船突破光速限制,實現某種意義上的“超光速”飛行。


火星一號


有可能!但是按照常規核動力飛船是不可能飛出銀河系的。

我們知道,銀河系直徑10萬光年,按照人類目前為止最快的飛行器之一的旅行者一號的速度17km/s計算,一年才就飛5.36億公里。而1光年大約94605億公里。按照旅行者一號的速度,大約需要17650年才能飛一光年的距離。


而光太陽系的距離就得四光年。旅行者一號飛出太陽系的時間得10萬年。飛出銀河系大約需要17億年,不過太陽系本來就在銀河系郊區,飛出銀河系的時間可以縮減一半。即便如此,這對人類的壽命來說也不可能實現。

事實上,旅行者一號飛不出銀河系。因為速度不夠擺脫銀河系的引力束縛。

第三宇宙速度是脫離太陽系的最低速度,也就是16.7km/s。而第四宇宙速度是逃離銀河系的最低速度,大約是110~120km/s。

如果人類在未來無法突破蟲洞穿越和曲率引擎技術。那麼註定逃不出銀河系。


目前來說,要逃離銀河系的辦法可以製造蟲洞,通過蟲洞可以幾分鐘逃離銀河系。不過目前看來還是天方夜譚。首先蟲洞目前還未被證實。即便被證實,那麼製造一個口徑可通過飛船大小的蟲洞需要大量的負能量。而目前人類遠沒有製造大規模負能量的技術。只能在實驗室製造微乎其微的負能量。

當然,也不要灰心,我們還有一種辦法,那就是曲率引擎飛船。我們可以在飛船頭尾部製造出不同時空曲率。根據飛船頭尾的時空曲率差進行宇宙航行。雖然時空曲率在理論上有可行性,但是具體論證中的許多關鍵細節仍未被主流科學家認可。而且製造曲率引擎需要奇異物質,這些物質存在與否還是個未知數。所以談論曲率引擎更是天方夜譚。


如果在未來,蟲洞和曲率引擎的製造在工程學上被否定,那麼就永遠別想逃離銀河系了。除非發現一種理論,並衍生出新的宇宙航行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