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蟬脫殼,死而復生,梳理蟬文化的發展,細品無私、高潔的蟬文化

一、關於蟬的記憶與知識

1、記憶中的蟬

依稀記得小時候姐姐帶我去找蟬殼的情景:秋天,姐姐拉著我的手到處找花椒樹。因為媽媽告訴我們在很多的花椒樹上就會有蟬殼,所以我門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想起這個事,到處找花椒樹尋蟬殼。每每到了夏季,聒噪的蟬就會在樹上叫個不停,在農村長大的我,找蟬殼自然就成為我的一大樂趣。

蟬很機靈,它們知道有人來“捉拿”,就到處跳躍,一會兒跑到這棵樹,一會兒跑到那棵樹。可能因為天氣太熱,所以它們也懶得飛太遠,消耗體力。這就讓我異常興奮,總以為能趁機抓住它們。然而事情並非我想的那般容易,這些狡猾的蟬總是在我將要抓住它們的前一刻“逃跑”。

所以,戲蟬是我小時候最喜愛的遊戲之一,這給我的童年生活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記憶。等我再大一點的時候,長期在外讀書的我有時候回到老家,夏季聽到聒噪的蟬鳴聲反而覺得格外的親切,我想這大概就是我童年記憶的美好時刻吧!

金蟬脫殼,死而復生,梳理蟬文化的發展,細品無私、高潔的蟬文化

2、細品古代蟬文化

隨著我對蟬相關知識的瞭解,我知道蟬在古代社會中的意義也很大。蟬很早就有了,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出現在人們生活中的蟬自然引起了古代人民的注意。小時候媽媽就告訴我蟬殼可以作為中藥,我不知道究竟有何作用。大一點就知道蟬殼有疏散風熱、明目退翳的功效。

而蟬的這些功效古代人也發現了,漢代的醫學著作也對此有了一定的記載。因為蟬有脫殼一行為,古人就將蟬的脫殼與人的生死掛鉤。金蟬脫殼、死而復生說的就是蟬的特性。唐宋很多的詩詞中也有蟬的身影,唐宋詩詞對蟬文化的發展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這就要涉及到蟬的精神意義了。與蟬的生長習性聯繫,關於蟬的詩詞也多是詠頌它高風亮節的品質。如果要追溯蟬的發源時期,就要從新石器時期說起了。那個時期的人們就發明了關於蟬紋的玉器。玉自古以來就是美好、高貴的象徵,蟬紋狀玉器的出現也表明了在這個時期,蟬在人們心中有很崇高的地位。

金蟬脫殼,死而復生,梳理蟬文化的發展,細品無私、高潔的蟬文化

二、蟬文化的歷史發展狀況

1、商周時期的蟬與神學相聯繫

蟬是伴隨人類文明的出現而被發現的一種昆蟲,人類文明誕生之初,對蟬的瞭解主要停留在表面。在中國歷史中,有關於蟬的文化最清晰、明確的記載就要數商周時期的玉器了。商周時期信仰神學,從現代的影視劇中我們也大概瞭解到神學在整個國家和社會中的地位很高。

統治者要進行定期的祭祀活動,這一文化習俗直接影響到了後世。蟬殼的現象似乎影射了古人死而復生的含義,對於信仰神學的統治者來講,自然是希望自己能夠永垂不朽,所以在這個時期蟬與神學掛鉤,蟬在文化領域的地位也很高。玉是珍貴的材料,早期人們就認為玉有讓人的身體不腐爛的作用,玉的這一特質與蟬的脫殼行為不謀而合,而雕刻蟬形的玉器也表明了蟬的重要地位,所以在墓葬之中多有玉蟬的身影。

金蟬脫殼,死而復生,梳理蟬文化的發展,細品無私、高潔的蟬文化

2、春秋戰國時期的蟬文化取得了進一步發展

得益於前代對蟬文化的理解和運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對蟬的理解根深蒂固。從蟬玉器產生開始,蟬就被賦予了更多的含義。除了有死而復生的概念,蟬還具有潔身自好的品性,所以貴族人士喜歡佩戴玉器,以象徵自己的身份高貴。這個時期的貴族人士死後會要求與玉器合葬以保證自己的屍體不會腐爛,並且首選蟬玉,將其放入死者的口中與死者一同合葬。這就是“生以為佩,死以為琀”的大概意思。這種厚葬的風氣在王室家族最為明顯。

金蟬脫殼,死而復生,梳理蟬文化的發展,細品無私、高潔的蟬文化

3、秦漢時期的厚葬之風與蟬文化

秦漢時期,沿襲了前代的厚葬之風。秦朝的秦始皇陵規模之大自然不用言說。從歷史文化的成就方面來看,秦始皇陵的意義巨大。但是從人道主義的觀點來看,秦始皇陵的建設在那個時期是百姓的災難,給當時的人民帶來了繁重的勞役,加劇了人們的生活負擔。漢代的墓地雖說沒有秦始皇陵的規模巨大,但是從其出土的物件來看,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厚葬形式了。據考證,漢代墓地出土的玉器中就包括了蟬玉器,這和漢代的文化習俗也有關係。受到前代的影響,漢代以來,世人皆喜愛用蟬的羽化來比喻人的重生,以象徵人永不磨滅的精神信仰。

金蟬脫殼,死而復生,梳理蟬文化的發展,細品無私、高潔的蟬文化

4、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蟬玉器盛極而衰

厚葬之風在漢朝時期發展的風氣最為旺盛,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玉蟬作為葬品仍然很盛行。

因為這個時期長期動亂、國家林立、政權更替頻繁,沒有利於文化發展的穩定環境,所以玉器文化的成就主要得益於對前代經驗與技術的繼承。據說,漢代的玉蟬雕刻藝術已經相當完善了,對於玉蟬的造型不侷限於外在的整體形象,更強調了精雕細琢。

所以,在蟬玉器的雕刻方面,漢代的工藝水平空前絕後。魏晉時期,外來的佛教文化傳入,佛教的文化信念中就包含了人的生死觀,這對傳統的文化有一定的衝擊,所以與傳統神學結合的蟬文化也發生了變化。又由於這個時期的國家也沒有足夠的財力、物力去承擔厚葬的儀式,所以這個時期沒有出現較大的墓。隨著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的融合,這個時期新出的一派隱逸人士對蟬的詠頌發展到了詩詞文化中,這為唐宋時期關於蟬的詩詞文化的發展開啟了先例。

金蟬脫殼,死而復生,梳理蟬文化的發展,細品無私、高潔的蟬文化

5、詩詞文化中的蟬意

要說古代的詩詞文化的發展,唐宋詩詞文化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唐宋的詩詞文化中的蟬有很多,除了聒噪的夏蟬,還有冷靜的寒蟬。“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這句詩出自宋代詩人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金蟬脫殼,死而復生,梳理蟬文化的發展,細品無私、高潔的蟬文化

明明是聒噪的夏蟬,經過他的手筆,夏蟬卻成為了清冷天氣之中獨特的事物,更顯得環境的清冷。所以,這個時期的蟬被賦予的含義非常廣泛,文人們可以依據不同的場景和心情給蟬賦予不同的含義。有單純描繪蟬鳴的場景的詩句比如“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還有寫蟬敘事寫景的詩句,

比如“初聞徵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總的來說詩詞文化中的蟬最廣泛的運用在於用蟬的“熱鬧”來襯托環境的清冷。當然,也有一些篇章是描述蟬的熱鬧氣氛,以表徵自己的喜慶之感。蟬在精神上,主要是象徵人的高潔品質,與古代的玉器文化有相似之處。再來,就代表事物發展的末端,即是羽化而昇仙。最後,就是寒蟬在古時詩人的眼中代表了清冷和孤寂之感,所以寒蟬會常被詩人拿來抒發自己孤單、寂寞的情感。

三、品讀古代蟬文化的內涵

1、蟬是富貴、長壽的象徵

蟬的富貴、長壽之意主要源於早期玉器文化的發展。被人們熟知的蟬很早就與古代的玉器文化有了聯繫,這個時期的蟬因為其生命短暫,卻能夠脫殼,猶如獲得新生一般,所以和古代的人們想要祈求長壽的心情不謀而合。當然,說蟬有長壽的象徵,不是說蟬的生命長久,而主要是說蟬脫殼蛻變的這一行為。再來,佩戴玉器自古以來就是君子文人追求富貴的表現。

蟬玉器隨著古代的墓葬之風的興盛被挖掘出來,在很多古代大型的墓葬之中都會看到蟬玉器的身影,這就說明蟬在某些方面有富貴的含義。

金蟬脫殼,死而復生,梳理蟬文化的發展,細品無私、高潔的蟬文化

2、蟬是高潔品質的象徵

蟬有高潔品質的象徵主要得益於古代詩詞文化的發展。《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中說道:“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蟬的蛻化就好像是脫掉凡塵俗世的約束一般,開始了新的生活。有一種說法是蟬在蛻殼之前,生活在汙泥濁水之中,蛻變之後的蟬有了翅膀,可以飛更高,並且蛻變之後只會飲用露水。這與蓮出淤泥而不染的性質相仿,加之詩詞文化對蟬這一習性的讚頌,蟬就漸漸成為擁有高潔品質的代表事物之一。所以從蟬蛻變的過程來看,人們便給它賦予了高潔的精神品質。

金蟬脫殼,死而復生,梳理蟬文化的發展,細品無私、高潔的蟬文化

3、蟬是清冷、孤寂情感的象徵

古代詩詞文化中的蟬往往會代表一種特有的情感。南北朝時期詩人王籍的《入若耶溪》中描述道:“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算是以蟬鳴的“熱鬧”來襯托環境清幽的佳句。後面也有用蟬來寄託情感的詩詞。比如宋代詩人柳永的《雨霖鈴·寒蟬悽切》寫道:“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說詩古代的詩詞都會涉及到抒情,詩詞中體現的環境特點便是對詩人自身情感的反應。當然,出現寒蟬的詩詞多是描繪清冷的環境,也間而襯托出詩人自身孤單、寂寞的情感。這也是為什麼說古代的蟬是清冷、孤寂情感的象徵的原因。

金蟬脫殼,死而復生,梳理蟬文化的發展,細品無私、高潔的蟬文化

4、蟬是頑強拼搏、無私奉獻精神的象徵

無論是炎熱的夏季還是寒冷的冬季,蟬都會鳴叫不停。尤其是夏季的蟬鳴聲是整個自然界中最響亮的聲音。在有的詩人看來,當世界萬物悄無聲息的時候,蟬鳴的聲音就好像大自然具有生命的展現。有時候,蟬的一點清音就好像美妙的樂章,動聽悠揚。所以,這就給了蟬無私奉獻的精神含義。鳴叫似乎也成為蟬的一種職業信仰,它們用鳴叫的聲音來告訴這個世界它們在努力,沒有一絲懈怠。當然,這種精神含義只是對於古代個別文人而言,對於大部分的人,還是厭煩蟬的聒噪之音,所以有時候文學作品體現的某些事物的精神含義只能代表詩人或者作者自己的文化理解。

金蟬脫殼,死而復生,梳理蟬文化的發展,細品無私、高潔的蟬文化

5、蟬是美好記憶的象徵

我能理解為什麼說蟬是美好記憶的象徵。古時的孩童與自然界的聯繫很深,就像小時候的我,夏季與蟬遊戲一樣,蟬成為我們兒時的玩伴。在長大之後,這一段記憶十分深刻。“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這就是古代孩童生活的真實寫照,想必當今很多的人都有過這樣的體會吧!蟬,經歷蛻變、繁衍,人類也在不斷地生長、延續。在某些方面,人類的生活與萬事萬物都有了絲絲牽連,每一個時間裡,我們記憶中都會有典型的事物存在,所以蟬這一事物也就成了我們美好記憶的象徵。

金蟬脫殼,死而復生,梳理蟬文化的發展,細品無私、高潔的蟬文化

四、結語

縱觀歷史發展的長河,我們會發現,出現在人們身邊的事物多少都會與人們的精神信仰相聯繫。蟬文化是隨著古代人類文明的發展而豐富的,早在新石器時期,蟬玉器就已經出現,到了夏商周時期,蟬與古代的神學思想相結合,蟬玉器成為那個時期貴族人士身份地位的象徵。

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文化異常活躍,禪文化在這個時期也出現在了很多的文學作品中。秦漢統一全國,對各種文化的發展也更加深入。尤其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厚葬之風使得秦漢時期的蟬文化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關於蟬形的玉器品也在這個時期變得更加精緻。唐宋時期的詩詞文化成就很高,所以這個時期禪文化的發展就主要體現在關於蟬的詩詞文化的發展。

金蟬脫殼,死而復生,梳理蟬文化的發展,細品無私、高潔的蟬文化

至此,關於蟬的精神含義就更加豐富了。我們可以在很多的詩詞文化中看到蟬的身影,並且品讀蟬所代表的精神含義。蟬的精神文化內涵主要來源於蟬這一昆蟲的生活環境和自身的特質,蟬蛻是詠頌蟬的一大主題。根據蟬蛻這一自然現象,對蟬的延伸含義就包括了人們的人生觀與世界觀,這些觀點在我們今天看來也是很受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