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为什么宁愿死都不肯向雍正低头认错?他在执着什么?

50874457102樱花开了


年羹尧在临死之际就向雍正忏悔过,给雍正写了一封信,信里面全是后悔之意,把肠子都快悔青了。

年羹尧早期的平步青云

年羹尧自幼读书,在康熙三十九年中了进士,后授职翰林院。在翰林院的年羹尧,由于才华出众,很快就得到了康熙的赏识。


1709年,年羹尧被康熙提拔为四川巡抚,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宠爱,年羹尧是激动的语无伦次。在奏折中写道“以一介庸愚,三世受恩,一定要竭力图报”。

到四川上任之后,年羹尧也做到了他的承诺,一到四川就开始了改革,并且,为官清廉,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很多便利。

1717年,西藏发生叛乱,策妄阿拉布坦带兵入侵西藏,康熙命年羹尧前去平叛。面对西藏叛乱,年羹尧派遣噶尔弼、延信两军先后进入西藏,形成对叛军的包围之势。不久之后,西藏平定。


在康熙年间,年羹尧就显示出了极大的才华,平西藏,平青海郭罗克,每一场战争都让年羹尧升官嘉爵。

雍正年间成为雍正的左膀右臂

年羹尧和雍正之间的关系主要形成于“九子夺嫡”这一时期,年羹尧助雍正夺得皇位。

年羹尧对雍正的帮助主要体现在两件事情上面。

一:年羹尧对皇十四子胤禵的约束

自皇太子胤礽被康熙废了后,各皇子都打起了自己的算盘。先是大皇子胤禔跳了出来。在胤禔心里,自己一直就比这个皇太子优秀,只是一直没机会做太子而已。

现在好了,太子被废,那么自己肯定就是下一个太子。于是大皇子胤禔就一直在康熙面前说胤礽的坏话,想讨康熙的欢心。结果,这一行为让康熙很是厌恶,最后,大皇子胤禔落得了一个宗人府永久圈禁的下场。



康熙废了太子后,他心里其实早就有了人选,那就是皇十四子胤禵。康熙五十六年,西藏发生动乱,康熙命皇十四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去往西藏平叛。

康熙这么做就是想借着这个机会让皇十四子胤禵在军中树立威信,为其之后的继承皇位打下基础。

而面对康熙的任命,雍正感觉到了威胁,雍正知道,康熙这是在为皇十四子胤禵铺路。对于这种局势,雍正想到了牵制,安排自己的人牵制胤禵,于是雍正向康熙推荐年羹尧。

年羹尧早年就很得康熙欣赏,对于雍正推荐,康熙也是马上答应,于是,任命年羹尧为川陕总督,管理三军粮草供应。


不久之后,康熙去世,雍正继承了皇位。这个结果是让人想不到的。当时领兵在外的皇十四子胤禵对这个结果很不满意。

胤禵本来是打算起兵造反,想打着雍正私自改诏书的理由,反了雍正。然,胤禵突然发现年羹尧压根不听他的。年羹尧是管粮草的,起兵如果没有粮草的供应,那么必败无疑。

正是因为年羹尧的牵制,使得皇十四子胤禵不敢起兵,只能选择回北京上交兵权。

二:年羹尧平定青海叛乱,让雍正坐稳皇位

雍正继位后,青海就发生了叛乱。青海一带本来是十四皇子胤禵驻守的,后来雍正把皇十四子胤禵撤了下来。随着皇十四子胤禵离开,青海又发生了动乱。

面对这样局势,雍正知道,这一战关系到自己的皇位能不能坐稳,打好了,皇位也就稳了,打不好结果就很难说了。


故,雍正就命年羹尧带领二十万军队去青海平叛。年羹尧也是没有辜负雍正期待,用了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彻底平定了青海动乱,让雍正坐稳了皇位。

这两件事情后,年羹尧在雍正心里的地位就是非常高了,雍正甚至许下了“永不负卿”的承诺。

但,随着地位的上升,年羹尧慢慢的飘了。主要有几点表现。

结党营私,培养自己的势力

皇帝最不能忍的就是手下大臣搞自己的小团体,培养自己的势力,这可以说是所有皇帝的禁忌。而,年羹尧得势之后,就犯了这一禁忌。

当时在安徽,江苏一带,上到省巡抚下到地方县令,年羹尧都进行了干涉。凡事重要一点的官职,年羹尧都换上了自己的人。朝中大臣慑于他嚣张气焰,都是不敢得罪,他所推荐的人,都得到了任用。当时的官场中流行起来一种选官方式“年选”。只要是年羹尧推荐的人,那都是可以当官的,并且做的官还不小。


“年选”的流行,正是对雍正权力的挑战,官员都让你年羹尧任命了,那还要我雍正干什么呢?

嚣张跋扈,甚至无视雍正的权威

年羹尧的嚣张在军队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年羹尧在西北领兵时,每天吃喝的待遇那都是按照雍正的规格来的。

对部下的赏赐称之为“赐”,下发的命令称之为“谕”,根本就把自己当做了军队里的土皇帝了。

一次,年羹尧奉命进京,为了表现对年羹尧重视,雍正安排了百官朝拜的待遇。

但是,年羹尧根本看不起百官,在面对百官朝拜时,年羹尧连马都没下,只是在马上点头示意了一下。一直到雍正亲自来接,年羹尧才下了马。


之后,雍正为年羹尧摆下宴席,在宴席上面,年羹尧向雍正索要军费。当时,西北大军一个月军费达到了150万两,这个支出大大超出了国库的承受。于是雍正就希望年羹尧能减少一点军费开支。

然而,年羹尧根本不给面子,对于雍正的提议,直接在宴席上面拒绝了。

既然军费不能减,那雍正就提议,希望裁军,西北当时有十几万军队,雍正就希望裁一点。年羹尧面对这个提议,以军队是一国之本,不能裁军,又拒绝了。


这次吃饭,雍正可谓是颜面全无,提的意见年羹尧直接否认,根本不顾及他的面子。而这也加剧了雍正对他的不满。

这次进京结束后,年羹尧准备回去,当时雍正给年羹尧发了一道谕旨。

“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若倚功造过,必致反恩为仇,此从来人情常有者。”

这句话就已经在提醒年羹尧不要太居功自傲,要懂得收敛。然,年羹尧还是没理解雍正的意思,依据我行我素。

1725年,雍正开始对付年羹尧,在同年三月,雍正大寿。年羹尧上贺表给雍正祝贺,但祝贺词中,年羹尧把“朝乾夕惕”误写为“夕惕朝乾”。于是,雍正马上借题发挥,说年羹尧“居功自傲,大不敬”,趁机把年羹尧在四川,陕西等地的亲信给换了。


十二月份,朝廷大臣联合弹劾年羹尧,一共列举了92项罪名,其中死罪就有三十多条。不久后,年羹尧被抓,押入大牢,被雍正赐其在狱中自尽。

年羹尧在死之前,就想过向雍正认错,希望雍正能够放过自己。奈何雍正当时就想好了”杀鸡儆猴”。想通过处斩年羹尧来震慑其它大臣。所以,不管年羹尧认不认错,他都难逃一死。


历史发报君


趣谈答案:这就有点扯了,年羹尧在临死之前给雍正皇帝写了一封信,那封信里都快哭了。

年羹尧的小倔强

先讲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特别特别的好玩。

小学的语文老师发现某一个学生的作业没有交,而在问他的时候,他说他把作业交上去了,但是有人给它撕掉了。

语文老师一看果然是有人把他那页撕掉了,上面还有印记,于是便把5个语文课代表叫到了办公室,问你们这5个人当中有一个人撕掉了这一页纸,是谁撕的?给我站出来。

语文老师在那等了半个小时,没有任何一个人站出来,直到老师查到了监控,并且指出了那个小朋友,那个小朋友才承认错误。

语文老师问道,我刚才问谁的错误谁站出来谁承担的时候,你为什么不站出来呢?

那个小朋友说这里有5个人呀,万一老师不会查监控,或者万一出现什么情况我就可以浑水摸鱼了,如果我站出来我就必然会接受惩罚,如果我不站出来,我只是有可能接受惩罚而已。

好的事情到此告一段落,我们把这段话完整的挪到年羹尧和雍正皇帝的心态当中来。

雍正皇帝问年羹尧你做错了吗?如果你站出来说自己做错了,我可以从轻发落,但是如果我找到你做的那些恶心事,我就要搞你。

年羹尧说我一点错都没有,皇帝可以放心大胆的查。

为什么年羹尧最开始的时候不认错了,因为年羹尧知道一旦认错这些统统都是死罪,认错了就没的活,如果不认错万一还能活呢。

而年羹尧毁就毁在了这个万一上,因为雍正眼里不容沙子,万一是没有的。

年羹尧的最后

当雍正皇帝直接下了旨意,并且要求年羹尧自裁的时候,年羹尧彻底慌了。

因为这个时候的年羹尧的所作所为,都已经被雍正皇帝摸到了底儿,所以他不认错也得认错了。

在年羹尧给雍正皇帝上的最后一道奏疏当中,全文全都是忏悔之作,让人看了之后只能用4个字来形容,恶心至极。

甚至皇帝派遣臣子来看一下年羹尧究竟有没有自杀的时候,年羹尧抱着那几个臣子的大腿死命要求,希望能够再见皇帝一面,给自己留条后路。

由此可见年羹尧不认错是因为雍正没有抓住把柄,一旦雍正皇帝抓住了把柄,自己就赶紧认错了,认错态度之好,常人难以想象。

但雍正皇帝已经铁了心要灭你了,再怎么折腾也折腾不出花样来。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研究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

趣谈唐宋元明清


年羹尧并不是至死都没认错,在当了25天杭州将军后,雍正派钦差大臣拉锡强制抓捕了年羹尧一家290余口,年羹尧向雍正递交了一个自我救赎的折子,字里行间已经到了摇首乞怜的程度。所以年羹尧之前所有的执着用不见棺材不落泪来形容比较恰当,在赐自尽时,年羹尧还对监督的官员乞求再见皇帝一眼,要当面向皇帝求饶,可监督的官员中有一位叫蔡珽,那个曾经被年羹尧死死踩在脚下的四川总督。

雍正帝的“海誓山盟”宠坏了年羹尧

当今有历史学者评价雍正皇帝与年羹尧前期的君臣关系为“肉麻”,这一点确实不为过,雍正皇帝即位之初,不顾君臣礼节的称年羹尧为恩人,并许下“永不负卿”的诺言。之所以有这种甜蜜的君臣关系,主要是因为年羹尧对雍正皇帝的拥立之功,以及帮助雍正皇帝平稳的渡过了振荡期,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对皇十四子胤禵的成功牵制。他与皇九子胤禟都是八爷党的核心人物,康熙皇帝储位之争的“九子夺嫡”中,胤禵在后期成为八爷党的最大希望,雍正皇帝即位最受争议的也是因为这位十四阿哥。年羹尧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被任命川陕总督之后,便开始了对抚远大将军胤禵的暗中监视,在康熙去世前的几个月年羹尧一直身在肃州(甘肃),而胤禵在同年五月就已经将大营扎在肃州,雍亲王得报的所有消息皆由年羹尧传回。所以雍正在军事上获得的支持,在内有他的舅舅九门提督隆科多,在外则有年羹尧。从胤禵被调回京的时间节点上看,年羹尧对于朝廷内的动向具有极强的敏感度,雍正皇帝刚即位就派延信前往甘肃接掌了胤禵的抚远大将军印,这种兵不血刃的接管军权,完全是由于年羹尧的强大牵制,以及谍报系统提供的信息足够精准。

其次,对皇九子胤禟的成功看守。八爷党的两位核心人物文武不一,胤禵能征善战,所以领兵在外,雍正即位之后便宣入京城,实行了实际意义上的软禁。而胤禟是喜文不喜武,非常有才华,也是八爷党在京的风向标,所以对待他的处置以外放为佳。外放的地点也是选择在西宁,这个差事也交给了年羹尧,命他在军事堡垒西大通修建房屋,以安置胤禟,后将其在京家眷全部迁至此处,成为京外软禁的一位王爷。对于八爷党的文武核心一进一出,导致政治威胁清除,雍正皇帝的皇位才得以坐稳。

“正当危急之时,朕原存一念,即便事不能善结,朕不肯认此大过,何也?当不起!原是圣祖所遗之事。”——《雍正朱批》

最后,对于青海叛乱的成功平定。雍正帝在即位之初面临的不仅仅是兄弟们的威胁,更是夺嫡党派背后政治官僚的威胁,所以即位之初的国家稳定也是平稳过渡的重中之重。在雍正元年(1723年)十月,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这是雍正即位后的最大政治考验,雍正帝打破了汉人不得统领八旗兵的传统,命年羹尧接任抚远大将军,总督各军,驻西宁坐镇指挥平叛。并下旨告诉年羹尧,青海平叛是康熙朝的遗留问题,这个锅我背不起,打输了是你年羹尧和康熙爷的责任,打赢了是我的政绩。可见雍正帝对于年羹尧的信任,但也反应了他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皇帝,这可能也是年羹尧轻视雍正帝的一个原因。最终,年羹尧以过人的军事天赋平叛成功,并在西宁上演了一场真人版空城计,传为雍正一朝的军事神话,雍正也从此树立了政治威信,坐稳了皇帝宝座。

有此三件大事,年羹尧便成为雍正帝心中的恩人,因此也就恩宠过盛。在平叛成功之后,雍正帝在对年羹尧的朱批中写到“尔之真情朕实鉴之,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君臣如此肉麻的也可谓古之罕见。年羹尧也由此受召进京,时为雍正二年(1724)十月,进京时百官居然对其行跪拜礼,这里包括直隶总督与陕西巡抚等封疆大吏,这种跪拜也曾见于边疆时的蒙古王公,已然是僭越至尊之礼,雍正帝起初对此并未在意。在觐见之后获赐双眼孔雀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及金币等非常之物,其本人及其父亲年遐龄封一等公爵,其子年斌也已封爵,又赏加一等男爵给予年羹尧次子年富,可谓是一荣俱荣。与此同时,雍正帝宣称自己和年羹尧是古之君臣典范,要求百官要学习年羹尧。

“年羹尧之才为大将军,总督则有余,安能具天子之聪明才智乎。外人遂造作浮言,加年羹尧以断不可受之名,一似恩威赏罚,非自朕出者。”——《雍正朝起居注册》

年羹尧不仅在西部的一切问题上大权独揽,而且还一直奉命直接参与朝政。在有关重要官员的任免和人事安排上,雍正更是以年羹尧的推荐为主要参考,当时的入仕门径除了科举、战功以外,流传出“年选”一项。只要是年羹尧推荐,入仕当官绝不在话下,除了川陕地区的独断任命,各地封疆大吏的推荐任用也大都出自年选,甚至连其家奴桑成鼎、魏之耀都分别当上了直隶布政使和署理副将的官职。在京面圣时,雍正帝所有军功赏赐皆来自年羹尧所列,在整治八爷胤禩时也是与年羹尧商议的结果,加之雍正说年羹尧“能宣朕言”,将年羹尧当作圣谕的代言人,这种宠信也成为朝中风言风语的把柄,流传雍正皇帝为年羹尧的傀儡。

雍正对年羹尧是真的宠,年羹尧也是真的被宠坏了,最明显的是“无人臣礼”。除了令蒙古王公跪拜,年羹尧向雍正帝索要御前侍卫从军,为其牵马坠蹬。御前侍卫一般都是由蒙古王公勋戚子弟、宗室子弟及皇帝所赏识的侍卫中擢优选拔出来的,从一等侍卫到蓝翎侍卫都是正三品到正六品级别,年羹尧将御前侍卫当做奴仆一样使唤。据《永宪录》记载,年羹尧在与雍正见面时常盘腿而坐,毫无人臣体态。古之皇帝御旨属于正大光明之事,若有圣旨,臣下需三跪九叩,跪拜听宣,雍正皇帝御旨曾两次到达西宁后,年羹尧“不行宣读晓谕”,仿佛圣旨如阴谋一般。

“朕察其言辞举动,奸伪毕露,屡次面加切责,使无容身之地。”——《雍正朝起居注册》

反而年羹尧向下属赏赐后“令北向叩头谢恩”,这不仅是无臣礼,且是有大逆之嫌,在发给平级总督、将军的文书上擅称“令谕”,将同级别官员视为下属。再得到雍正帝宠信以后,年羹尧自居白虎转世,一次夜观天象后,向幕僚邹鲁讲天下将大变,并引《玄象赋》“赤云飞上陇头山,此日江分九鼎逢,纪岁木火,毕当承运”。说此天象象征天下要九分,其中一块就在陕西,纪岁代表“年”,木火代表雍正三年、四年。言外之意就是雍正三年、四年的时候会发生变故,最后年羹尧会在陕西成就霸业。要说这事儿在幕僚面前吹嘘一番也就罢了,年羹尧还要在雍正帝面前搬弄是非。雍正二年时,康熙皇帝功德碑修好,来年春天需要雍正帝前往景陵揭幕,年羹尧就劝雍正不要前往,呆在紫荆城最安全,外边会有大事发生,雍正皇帝也是由此感觉到了巨大威胁,开始怀疑年羹尧。

君臣甜蜜期后的翻脸

年羹尧进京虽然得到了雍正帝的赏赐和褒奖,但他的行为也开始引起雍正帝的猜忌。这种猜忌也可以归纳为两个原因:

首先,君臣之间的权力冲突。年羹尧进京风光无限,这一切都源于他的功劳,这种功劳也为他带来了极速扩张的权力。年大将军在西北掌握了八旗精锐,同时身肩川陕总督,集军权与疆臣身份于一身,年羹尧所推荐的官员几乎在西北形成坚不可摧的派系,并逐步渗透到各省督抚、中央各部。在雍正帝皇位不稳时,年羹尧的这种势力可以帮助雍正维护统治,但在皇位趋于稳定之后,年羹尧的势力就形成了对皇位的威胁。所以京城流传雍正为傀儡时,雍正皇帝是最受震动的。且在雍正试图安插眼线监视年羹尧时,这些眼线无一例外都被年羹尧的谍报体系反侦察出来,并逐一收买,所以才有了雍正帝对其“奸伪毕露”的评价。

其次,君臣之间的隐衷冲突。这里所说的隐衷其实就是夺得皇位时的秘密行动,这种见不得光的秘密合作只能有君臣二人知道,但雍正帝有苦难言的是年羹尧并没有完全按照君臣二人设定的计划执行。雍正帝想要年羹尧牵制大将军胤禵,但雍正是想在外部牵制,哪知道年羹尧向康熙上奏了胤禵的“谋逆”之心,胤禵被调往京城虽达到了牵制目的,但把雍正架起来后不得不在京软禁,这与皇太后伤心离世不无关系,而最大的获利者却是后来接任大将军的年羹尧。而对于胤禟的处理上,雍正帝是想将其至于万劫不复的境地,而年羹尧听取胡期恒的建议,在西北好吃好喝的供着胤禟,反而用以牵制雍正帝,这就是说我年羹尧可以扶起你雍正帝,也能再把胤禟送回去换下你,这又使雍正帝吃了哑巴亏。

“尔等功臣,一赖人主防微杜渐,不令至于危地;二在尔等相时见机,不肯蹈其险辙;三须大小臣工避嫌远疑,不送尔等至于绝路。三者缺一不可。”——《雍正朱批》

当年羹尧离京时,雍正帝就口谕“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以此言敲打了年羹尧,年羹尧也是第一次听到雍正皇帝这种语调的口谕,因此回到陕西后也乖乖的上折子认错。哪知雍正皇帝在折子上的朱批更加刺耳,年羹尧此时已经回到了西北,对于雍正帝的指责也是摸不着头脑,这与在京时的态度转变太大。正当年羹尧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雍正帝开始了对西北军政集团的瓦解,能够拉拢的官员一并秘密策反,拉拢无望的逐个解决。最重要的一步便是命延信回西北重新接任抚远大将军印,将八旗精锐调动权收回,并授延信密旨日:“朕将遣尔回尔任所西安,朕所以遣尔去者,其意颇深。年羹尧必甚恐惧,著尔知而留意之,将此旨甚密之,不可再令一人知晓。”

除了对军权的动作以外,雍正帝火速调亲信广东布政使图里琛到陕西任布政使,专门盯着年羹尧心腹岳钟琪,并伺机将其策反。并将年羹尧的死对头蔡珽升任左都御史,专职弹劾年羹尧,为舆论造势。找来了年羹尧的死对头弹劾多少有抨击之嫌,所以雍正帝又亲自下旨策反年羹尧亲手栽培的直隶巡抚李维钧,李维钧不敢违抗圣命,只得不痛不痒的弹劾一番,这引得雍正帝大怒,再次口谕要求李维钧“尽情攻讦”,达到“羹尧恨尔如仇”的地步才行,否则将以同党治罪。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周易》

年羹尧离京前曾说雍正三年会有大变故,雍正帝为了在舆论上造势,于雍正三年二月二龙抬头之日,令钦天监观测天象,卜得“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祥瑞,以此证明年羹尧造谣生事,蛊惑人心。随即百官上表庆贺祥瑞,年羹尧也硬着头皮上了一表,但此表中将“朝乾夕惕”误写为“夕惕朝乾”,这句话来自《周易》,意思是说天子白天忙于政务,晚上忙于自省,这样就不会犯错。年羹尧写反之后,将天子所事黑白颠倒,这让雍正抓住了把柄,称年羹尧大不敬,上表影射皇帝颠倒黑白。随即雍正借题发挥,大肆更换四川和陕西的官员,将年羹尧的亲信甘肃巡抚胡期恒革职,署理四川提督纳泰调回京,拔出年羹尧的左膀右臂。

到了四月,年羹尧川陕总督一职被解除,延信也由此接管抚远大将军印,年羹尧被调任杭州将军。墙倒众人推,加之雍正帝对李维钧有言在先,想要“不辩自明”,就得努力弹劾年羹尧的罪状,以此划清界限,这就引起了年羹尧往日亲信纷纷倒戈,弹劾的折子一波接一波,其中最重量级的人物就是岳钟琪。雍正皇帝此时添油加醋的说“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一方面将弹劾之声往谋逆方向引导,一方面也试图利用年羹尧做幼儿,引江浙反清复明势力抛头露面。

“既不敢久羁陕省,亦不敢丰遽赴浙江,闻江苏仪正县地方为南北水路分途……前至仪正县,静候纶音。”——《永宪录》

年羹尧得知朝廷弹劾他的折子此起彼伏,也在赴任途中频繁向雍正上折子解释,这是其低头认错的一个证据。雍正帝既然已经督促年羹尧前往杭州,他当然不敢逗留太久,而因雍正说帝出三江口,年羹尧明白杭州是个坑,当然也不敢往里跳。所以在给雍正的折子中挑了个地方待命,有学者说“静候纶音”带有要挟之意,其实我觉得这是年羹尧等待雍正给予宽恕,毕竟此时的年羹尧已经没有了军权,想要挟皇帝也没有这个资本。雍正帝的反应就是催其赶赴杭州,并令亲信傅森前往杭州担任副都统,令亲信福敏换掉年羹尧的小迷弟法海,担任杭州巡抚,布下天罗地网后,就等年羹尧赴任。

在年羹尧从陕西前往杭州的这一路,雍正帝也没闲着,他令人从陕西开始调查年羹尧的家产转移情况,在陕西境内的西安、泾阳、三原等处调查年羹尧动用的骡马货车,最终查出动用车辆230车,骡马2000多匹次。随后雍正下令全国彻查年羹尧财产转移动向,并以河南巡抚田文镜主理,经过一番折腾后,年羹尧的田产查出300多万倾,商号查出100多所,保定豪宅里搜出425万两白银。雍正帝之所以从财产入手,是想找到革职的理由,因为按照清朝法律规定,对朝廷命官定罪前必须先革职,所以雍正帝完全是按照降职、革职、定罪这个流程进行的。

在搜集到年羹尧巨额财产来路不明的证据后,雍正帝令将年羹尧革职,派一等侍卫拉锡前往杭州逮捕年羹尧一家老少,共迁其一妻十妾、五儿八女等共计290余口到北京。但到了议罪环节,百官提交了九十二款大罪,这与一年前雍正帝口中的百官之表率,君臣之典范截然相反,多少有些打脸。碍于定罪后的舆论压力,雍正帝又自导自演了一场老虎闯进年羹尧京城宅院的戏码,然后宣称上天暗示不能放虎归山,所以后世也称雍正与年羹尧的关系破裂为“龙虎斗”。此事过罢,百官再次恳求将年羹尧处以极刑,只有皇子弘历(乾隆帝)、朱轼为年羹尧求情,朱轼说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也是退休的封疆大吏,常规劝年羹尧勤勉国事,如果年羹尧以大逆处死,会连累老人家,这是不仁之举。

“闻年羹尧赐自尽时,诸大臣咸在,羹尧迟回引决,欲一见天颜而死,珽独厉声叱之,勒令自裁,假公以快私愤如此。”——《永宪录》

雍正帝听此劝谏后,便绕开正常的司法程序,将年羹尧赐死,这种待遇在后来还发生在和珅头上。在牢狱之中,年羹尧就上折子给雍正,乞求念在旧日情分上饶他一命,自己才四十来岁,还能在皇帝面前做牛做马。在赐死执行的时候,年羹尧依然心有不甘,恳求面圣一次再死不迟,可监督的官员蔡珽咄咄逼人,令其速速自尽,算是解了心中多年的积愤。年羹尧自尽后,其子年富被斩首,十五岁以上的儿子皆遭流放, 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帝赦免了年羹尧诸子,交年遐龄管束。其幕客邹鲁、汪景祺先后皆坐斩,亲属皆披甲为奴。

“进不得尽其忠节,退不得保其身家,抚驭乘方,君臣两负,呜呼!千古之豪杰英雄,所为槌心而泣血者也。”——《汪景褀.功臣不可为》

综上,年羹尧并不是只知进,不知退的人,特别在康熙时期,他曾对康熙皇帝说“格外之恩纶,即为威权之所属,臣虽至愚,岂不知畏,岂不知避,人臣所戒,虑满持盈”。只不过他是雍正皇帝成就帝业的最大功臣,高处不胜寒,是雍正帝将其架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所谓的结党、贪腐之事多数身不由己,正如汪景褀所言,功臣是万万做不得的,知进退易、能进退难。年羹尧不是不愿低头认错,而是回头太难,即便是摇首乞怜也无济于事,雍正帝早已成了负心人。

参考资料:《清史稿.列传八十二》、《永宪录》、《雍正朝起居注册》


棍哥观史


雍正四年,曾经风光无限的年羹尧被雍正赐死,而年羹尧被下狱后一直没有为自己辩驳,他宁愿死都不肯向雍正低头认错,那么他究竟在执着什么?


年羹尧有自己的骄傲,他认为自己能和雍正平起平坐

年羹尧不是一般人物,他是康熙三十九年的进士,因为在四川剿匪有功,后来被康熙派去青海地区平定叛乱,而年羹尧也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华。

在雍正继位后,年羹尧更加受重用,并于雍正二年击溃青海地区的叛乱部落。雍正大喜过望,不仅封他为一等公,让他儿子承袭子爵之位,还让他总督西北军政,可以说年羹尧此时已经走上了人生巅峰。

不过人久居高位后,总是会骄傲自满。年羹尧在西北独掌大权,平日里说一不二,因此也越发骄横,他的架子摆的比雍正还大。

就比如总督、将军见他,要行叩拜大礼,就连王公贵族与他见面,他也只是点头示意。

尤其是年羹尧在西北接到雍正的圣旨后,连跪迎的礼节都省了,直接拿起来就看。

年羹尧向雍正提出的建议,直接要求雍正照办,这让雍正心中很是不快。

此时的年羹尧志得意满,可以说除了他自己,他谁都看不起,他甚至都觉得他能够和雍正平起平坐,这让雍正无法忍受。

在这样的情况下,年羹尧不可能向雍正低头认错,因为他有他的执着,他宁愿死也要维护自己的骄傲。

年羹尧以为自己还能和雍正君臣相知,他在等着雍正赦免他

年羹尧被人弹劾有92条大罪,这些罪名加起来诛他九族都够了。

但年羹尧还以为自己只是一时落魄,他以为雍正还能和他君臣相知,他认为雍正还需要他平定西北,其实雍正早已经对他动了杀心。

而且年羹尧一点都不了解雍正,雍正早期确实很感激他,曾多次下旨盛赞年羹尧,甚至还声称年羹尧是他的恩人。

可惜年羹尧忘记了一点,雍正是君,而他是臣。君主只看重实际利益,年羹尧此时已经威胁到雍正的权力,这让雍正如何能留他。

或许此时的年羹尧还在等着雍正赦免他,他认为是雍正下旨将他下狱,那么也必须由雍正下旨将他无罪释放,可惜等待他的只是赐死的诏书。

总得来说,如果年羹尧能够放下身段,低头向雍正认错,而不是一直执着于自己的骄傲,他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东方大史


年羹尧祖籍在安徽凤阳的怀远县,和明太祖朱元璋是老乡。《在雍正王朝》里面,年羹尧和李卫被刻画成雍正的包衣,也就是家奴,这是不恰当的。年羹尧隶属于汉军八旗的镶黄旗,他妻子的祖父是纳兰明珠,人家的人脉资源很有优势。


虽然四阿哥娶了年羹尧的妹妹,但是年羹尧一直对他的这位妹夫不感冒。看一下他的履历:

年羹尧进士出身,受康熙重用。康熙十八年,出任四川总督,平定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入侵西藏的叛乱。

康熙六十年,奉诏进京觐见,康熙赐弓,以示恩宠。这年九月,年羹尧又平定青海郭罗克地方叛乱。

康熙六十一年,十四阿哥进京,年羹尧和延信共同掌管抚远大将军印。

在皇位争夺上,年羹尧更看好八阿哥和十四阿哥,反而和他们两个走得很近。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1709年,四阿哥胤禛被康熙册封为雍亲王,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成为亲王之后,可以搭建自己的政治班底,培养自己的势力,有问鼎皇位的极大可能。正在这时,年羹尧率领的镶白旗划归雍正管理。此时,年羹尧才逐渐正视与雍正的关系,两个人越走越近。


在夺位过程中,精明能干的年羹尧立有大功,雍正继位后,雍正元年,立马擢升年羹尧为川陕总督,总览川陕四省军务。雍正特发御旨:凡是调遣兵力、动用钱粮,边防大臣以及川陕、云南督府、提镇,皆照年羹尧意见办理。这实际上成了雍正在西北的代理人,地位已经超出了抚远大将军。

在这一年的十月,年羹尧会同岳钟琪平息了青海萝卜藏丹津的叛乱,“年大将军”的威名无人不知。

然而年羹尧地位和声望达到顶峰的时候,骄横跋扈的性格特点也暴露无遗。

雍正二年,年羹尧奉旨觐见,仗着自己的军功和两朝元老的地位,在入京途中,命令直隶总督李维钧和都统范时捷跪迎。到了郊外,又让王公以下官员悉数到城外下跪迎接,王公大臣与他打招呼,他仅仅是“颔首”而已,也就是点点头,其他的官员基本上是看都不看。


还有一次,在一次庆功宴上,雍正担心众将士劳累,让他们卸下铠甲就餐,然而,没人敢动。只有等年羹尧发话之后,众将士才敢卸甲就餐。在年羹尧的军队里,只知道有年大将军,而不知道有皇上,这让雍正深思极恐。就凭威胁皇权这一点,年羹尧必然被铲除。

年羹尧利用自己的权势,大力推举自己的心腹进入朝廷要害部门任职,凡是经过年羹尧举荐的人,吏部、兵部无不优先录用。这样一来,以年羹尧为中心,逐渐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有皇权在上,雍正是不允许有这样一个“年党”存在的。

年羹尧残忍嗜杀。据《栖霞阁野乘》记载,有一位江南姓沈的孝廉,来京城考试落第,他不想回家,想要在京城谋一个家庭教师的职位,他认识一位侍郎,侍郎把他举荐给了年羹尧。

年羹尧安排他教自己的小儿子认字、算数,工作轻松,待遇优厚,还安排了四个奴仆,八个书童伺候自己。

有一天早上洗漱的时候,有的书童用头顶着脸盆、有的拿毛巾、有的端热水,来死后沈老师。沈老师哪里习惯的了这个,就让书童放下脸盆,自己动手。这时,年羹尧带领侍卫巡视至此,发现,那位书童没有顶脸盆,就和侍卫嘀咕了一句话,侍卫把那位书童领走了,没过多久,侍卫拎着那位书童的人头进来了,向年羹尧禀报:“某位书童对年羹尧不敬,已斩之。”

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沈老师受不了惊吓刺激,多次请辞之后,终于回到家乡,一辈子称病不出。

雍正二年,雍正对年羹尧的批评公开化。特地下御旨让他珍惜眼下的君臣情分,如果侍功造做,必致反恩为仇。

从此,年羹尧的处境急转直下。雍正二年三月,陕西巡抚年羹尧的亲信胡期恒被革职;四月,年羹尧被革去川陕总督的职位,勒令交出抚远大将军印,由岳钟琪接任,年羹尧被调往杭州任职。


雍正三年,年羹尧被列出九十二条大罪,雍正赐他自尽,免连坐父兄。

年羹尧深知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不可饶恕。纵使自己祈求认错,终究于事无补,还不如早点赴死。所以,一直蛮横至死。


品读春秋001


[年羹尧]出生不详,卒于1726年。字亮工,号双峰,汉军镶黄旗人。原是

胤禛潜邸包衣,书读得非常好。一天胤禛将他召到跟前说:"亮工,你读书不错,在我府中恐埋没你的前程,去讨个出身吧。"。于是年羹尧在会试中中式,二甲,赐进士出身。历任:内阁学士、四川巡怃。康熙五十六年(1717)噶尔丹之侄策妄阿刺布坦叛乱,割据西藏,他自请松潘办理军务。授四川总督,同时撤四川巡抚一职。次年,督川军平叛。五十九年,封定西将军,驻藏。后授川陝总督。六十一年,派部将岳钟琪平青海郭罗克叛乱。雍正元年(1723),以拥立胤禛继位之功任抚远大将军,主西北军务。

玄烨非常喜欢孙子弘历(胤禛之子,后乾隆皇帝),经常将他领进宮内,亲自教他读书,并承欢膝下,私下与人说弘历乃帝皇之相。所以传位给胤禛,胤禛再传位给弘历,也就顺利顺章了。至于隆可多篡改传位遗诏,仅传说而已,正史也无记载。

.年羹尧自恃雍正对他器重和信任,恃宠而骄,目空一切。一次远征班师回朝,雍正亲至城门迎接,群臣竟跪拜迎年羹尧,其仪式与皇帝无异,大臣们敢怒不敢言。下马拜过雍正,站立侧旁,雍正见年羹尧的军队雄壮威武,大喜,同时叫士将们坐下,将士听了皇帝要他们坐,却纹丝不动。后年羹尧将双手向下一按,将士们立刻齐刷剧地坐下,此情此状,雍正看在眼里,心中十分不快。

年羹尧功高不但震主,而且骄橫,滥杀无辜,连皇帝都不敢杀的御史他都敢杀。御史闻风而奏,不管对否,不能杀之。清代一共杀了二个御史,除年羹尧杀郭嘉诚外,还有一个是慈禧杀的,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重新训政,御史杨深秀顶风上奏要求慈禧撤帘归政,结果杨深秀成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一日,年羹尧坐轿外出,天寒地冻,一侍卫手扶轿扛前行,冻得直抖,年羹尧心中不忍,说:"把手拿下",回到营帐,只见一个士兵手托大盘,盘内二只血淋淋的手呈了上来。

年羹尧骄横残暴,喜怒无常,杀戮任性;起居饮食,与大内无二。对督抚、提镇等地方大员,责罚随意。做他的属下,一不留神,便有生命之虞。冒领军响,肆意揮霍。他这样种种劣迹,被雍正暗暗派往监视年羹尧的密探上奏给朝廷,正合雍正皇帝除掉年羹尧的深意。那些御史、大臣纷纷上折,将年羹尧抨得体无完肤。最利害的几条,说他潜谋不轨,草菅人命,奸淫命妇(官员的妻室),擅杀提督。

雍正看了奏折,勃然大怒,乘势发下一道迋寄,六百里加急至西北大营给奋威将军、甘肃提督岳钟琪,"免年羹尧川陝总督、抚远大将军之职,由奋威将军、甘肃提督岳钟琪递补。令拿下年羹尧,着年羹尧立赴淅江任杭州将軍。"那天,年羹尧还趾高气扬地进了中军营帐,见岳钟琪坐在他的帅位上,大怒,岳钟琪站起身,拿出圣旨说:"年羹尧听旨"年羹尧极不情愿地跪下,当听到"着年羹尧补淅江杭州将军"时,使气焰万丈的年羹尧,顿时矮了半截,不敢怠慢,连夜交了印信,次日在兵丁们押送下赴杭州。年羹尧刚到杭州,又来一道圣旨:"着年羹尧任武林门城门官。把一个赫赫威名的川陝总督、抚远大将軍年羹尧连降十八级。

年羹尧带了几个老兵,到武林门看门,但他很守职,对于城门里外,守得格外严密,任你王孙公子,丝毫不留情面。

朝廷给年羹尧拟了九十二条罪名,条条是死罪,看来必死无疑了。

年羹尧自知必死,他开始考虑后事了。他知道,倘或治罪,子孙必皆处死。而有个侍妾,却已怀孕了,为了想保全这唯一的一点骨血,何以托付一位信得过的人才好?在城门口,真如俗语所说"虎落平阳被人欺",进出的人无人理他。唯有一位穷书生,每天进出城门,必遥遥行注目礼,至近,低头疾走而过。他感到此人可托付。这天年羹尧将他拉着问:"你娶亲否?""沒有""你尊姓,贵庚?""晚生贱姓朱名真,今生虛度三十三。""年过而立,何意尚末婚娶?""家境贫寒,无力婚娶"。一番对话后,年羹尧便邀他小酌。二人谈吐甚欢,酒喝到月上东山,年羹尧见四周无人,朱真秀才人虽老实,此时,也看出来了,年羹尧有机密之事相告;心里不免揣揣然了。

"朱兄一"朱真一听,急急逊席而避,连连作揖:"不敢当"。年羹尧将真话告之:"我必死,累及子孙,年家只怕要绝后了!""我有个小妾,已有三个月身孕了,总是我的亲骨血,打算拜托你保全。小妾性情贤淑,亦能操持家务,敬以奉赠,请纳"。朱真听罢,满心欢喜,对年羹尧说:"不过为妾为婢实在不敢;就是晚生的糟糠之妻好了"年羹尧听罢,甚感欣慰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又说:"将来不管生男生女,都不要姓年,切记"年羹尧给了朱真一大笔银票和珠宝,夠朱真用几辈子了。并派个老家人陪他们连夜遁去,不知踪迹。

年羹尧岂能不知进退,他深知自已不要说进,就是退,向雍正认错,也是死,按他的性格,宁愿死,也不会认罪乞生。











毛笋56561098


年羹尧之所以宁死都不肯向雍正低头,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一直以为雍正并不是真的要杀他。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年羹尧死的时候可以用“悲壮”来形容。当李卫拿着雍正诏书,来赐死年羹尧的时候,年羹尧将雍正的手串托李卫还给雍正,然后一个对着天放声大哭,然后自尽身亡。

而历史上的年羹尧,在自尽的时候,非但没有这样的“悲壮”之举,甚至可以用“滑稽”来形容。

当宣读圣旨和监督年羹尧自尽的官员,告知年羹尧雍正要其自尽的时候,年羹尧是迟迟不肯遵旨自尽。

此时的年羹尧并不像电视剧中那样在杭州,而是就被雍正关押在北京附近,所以年羹尧一而再,再而三的告诫宣旨的官员,皇上不会这样让他去死,而是会用一纸赦书将其赦免,于是就是不肯就此自尽。但是年羹尧所期待的雍正赦书始终没有能够到来,在场的官员也是劝谏年羹尧奉旨自尽,最终年羹尧这才选择了自尽,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而就在年羹尧临终之前,他都不相信雍正会真的处死自己,而他也是根本觉得自己并没有错。


年羹尧为雍正所杀,正是因为年羹尧只知进而不知退,功高震主,为雍正所处死的结局也就成为了必然。

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罗卜藏丹津趁着大清王朝君主交替,之前统兵西北的“大将军王”胤禵又被调回北京的空档时期,发动了叛乱,雍正随即安排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亲王前往青海带兵平叛。结果年羹尧前后仅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迅速平定了罗卜藏丹津的叛乱,叛军几乎全军覆没,罗卜藏丹津家人悉数被俘,罗卜藏丹津本人更是化妆成一妇人才勉强逃脱,投奔了同样是强弩之末的策妄阿拉布坦。

平定罗卜藏丹津的叛乱让年羹尧名声大振,获得极高的威望,就连雍正都称其为“恩人”,甚至在对其的奏折批复中都毫不掩饰对于年羹尧的感恩与宠爱之情:

“朕不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赏尔之待朕;尔不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应朕之知遇。”
“不但朕心倚眷嘉奖,朕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当共倾心感悦。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也;稍有异心,便非我朝臣民也。”
“在念做千古榜样人物也。”

此时的年羹尧可以说到达了权势的最高峰,同时,年羹尧也真的把自己当成了雍正的“恩人”,开始了自己的“作死之路”。

早在雍正二年(1724年)初,年羹尧西北得胜进京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变得居功自傲、飞扬跋扈,不仅在面对朝臣时趾高气昂,就连对待雍正也全无君臣礼仪,不仅言语嚣张,甚至当着雍正的面盘腿打坐。在此之后,年羹尧仰仗着雍正对他的宠爱与器重,一方面开始结党营私,培植党羽,把持官员任免与升迁,进而形成了“年选”;另一方面,年羹尧贪污腐败,收受贿赂,网罗财富,铺张浪费,极度奢靡。

实际上不仅仅是雍正,在朝臣之中,对于年羹尧不满的声音也是愈发的激烈,但是雍正碍于年羹尧的特殊功绩,也碍着年家特别是自己的宠妃年氏的面子,一直没有处置年羹尧,更可况自己刚刚给了年羹尧如此众多的“殊荣”,如果马上就进行清算,则必然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动摇自己的皇位。

所以雍正并没有马上处置年羹尧,反而更加滋长了年羹尧的嚣张气焰,年羹尧也就此变得更加僭越与傲慢。

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出现了“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 “祥瑞”之兆,群臣纷纷写诗做赋,敬上贺表,向雍正祝贺。年羹尧也向雍正进上了一份贺表,但是在文中将“朝乾夕惕”误写为“夕惕朝乾”,进而引发了雍正的震怒。毕竟年羹尧是进士出身,是公认的文武双全,出现这样的错误,雍正认为年羹尧是故意而为之,诅咒自己早点去世,以便新皇登基,这才将代表晚上的“夕”写在了代表早晨的“朝”之前。

最终,雍正给年羹尧定下了九十二条大罪,将这位曾经的心腹与“恩人”赐死了。

而在年羹尧看来,自己的“恩人”是雍正给封的,自己的权势和威信也是雍正给树立的,他说做的,所拥有的都是理所应当的,而他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极大的触动的帝王的威严,而在此情况之下,他的死也就成为了必然。


起初,年羹尧还有自己的妹妹作为保护伞,但是伴随着妹妹的去世,年羹尧也迎来了死期。

雍正将年羹尧一撸到底,直至将年羹尧囚禁起来,并没有处死年羹尧,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看在了宠妃年氏的面子上。

年羹尧的妹妹自嫁给雍正开始,就非常受到雍正的宠爱,雍正登基后,马上将其册封为贵妃,而就在年氏病重期间,为了给年氏冲喜,在皇后在世的情况下就将其册封为皇贵妃,足可见对其的宠爱。并且,为了不让自己的宠妃伤心,雍正甚至没有将自己处罚年羹尧的消息告诉她。

此时的年妃,已然成为了年羹尧最后的保护伞。

但是随着年妃的去世,年羹尧也迎来了自己的死期。在年羹尧的妹妹去世后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年羹尧就被雍正赐以自尽了。


雍亲王府


看到题目,很容易让人想到一句话:“鸟尽弓藏、卸磨杀驴。”试想一下,皇帝想让一个人死,他会在乎你是否低头认错。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由于影视剧多有误导,很多人都认为十三阿胤祥、年羹尧、隆科多,外加潜邸时的奴才李卫和拔擢起来的孤臣田文镜,是四爷党的核心成员。因此,才会让人产生难道是雍正对不起年羹尧,年羹尧这才有宁愿死都不肯低头认错的执着吗?

然而,并非如此。根据雍正继位前年羹尧和隆科多(雍正的舅舅)的所作所为看,此二人并非雍正的死忠分子,而是骑墙派。同时,年羹尧也不是雍正府邸的包衣奴才。

例如:康熙驾崩后,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等人大闹畅春园时,隆科多并没有发一言支持四阿哥胤禛,反而借口去取圣旨,慌忙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同时,胤禛又派人带着金牌令箭去王府找邬先生,然后营救十三阿哥胤祥。随后,胤祥再去丰台大营耍了一些手段,这才夺取兵权,率军前往畅春园勤王护驾。这时,本该早到的隆科多,却姗姗来迟,并急忙宣读遗诏。显然,他是躲在暗中观望,无论那一党胜,他都可以捞取从龙之功。

至于年羹尧,同样也存在隆科多的问题,而他的种种劣迹,不但将自己推向了死亡的深渊,还破碎了雍正“千古君臣知遇榜样”的梦想。

所以,应该说年羹尧对不起雍正更多一点,无论从哪方面说,他又那来的“宁愿死都不肯向雍正低头认错的执着”的资格呢?

雍正用行动维护的千古君臣知遇榜样梦想,哪里对不住年羹尧了,年羹尧有脸执着不肯认错吗?

纵观历史,皇帝对臣子如雍正对年羹尧般好的并不多见。就算被世人称为千古君臣楷模的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怕也比不过雍正对年羹尧的好。

信重: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罗卜藏丹津发动叛乱,雍正任命年羹尧接任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平叛后,即封年羹尧为一等公爵,这在汉人中极为罕见。

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年羹尧应雍正在自己奏折中的朱批“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回到了京城。期间,雍正让年羹尧与总理事务大臣马齐、隆科多一同处理军国大政,同时又让他“传达旨意,书写上谕”。显然,从雍正对年羹尧的信重看,似乎已超过了当朝的两位总理事务大臣。

同时,雍正几乎将整个西北的军政大权托付年羹尧。年羹尧想要提拔谁,有时只需写一张二指宽的条子上奏,雍正也会毫不犹豫批准。君对臣的这份信任与重用,历史上应该非常少见吧。

恩宠:一次,雍正得知年羹尧想吃荔枝,特令驿站6天内快马从京师送到西安。因此,当荔枝送到年羹尧手上时,还依旧鲜美。可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显然,雍正对年羹尧的恩宠,已不下唐明皇对杨贵妃的宠爱,这在历史上又有几个臣子能够享受到呢?

重情:平定青海叛乱后,雍正激动之下视年羹尧为“恩人”。虽然,雍正知道这样说有失体统,但他还是情难自禁地说出口了。

为了让自己的世代子孙和天下臣民记住年羹尧的丰功伟绩,雍正曾说:“不但朕心倚眷嘉奖,朕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当共倾心感悦。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也;稍有异心,便非我朝臣民也。”

期间,雍正得知年羹尧的手腕、臂膀有疾及妻子生病,随再三垂询,并赐送药品。至于赏赐给其家人的奇珍异宝、美馐佳肴,常常会有。例如:雍正查抄苏州织造李煦后,立即将其家中财物全部赏赐年羹尧家人,李煦家的奴仆也任由年羹尧挑选。

有一次,雍正在年羹尧的奏折中朱批:“最近,京城干旱,山东蝗灾,朕心甚烦。听说,你们陕西那儿落雨了,不知道麦子淹了没有?朕说这些,没别的意思,只是心烦,想跟你说说话,你那儿有什么事?随便徐徐奏来。”不难看出,年羹尧在雍正的心中,不但是臣子,似乎还是可以倾诉心声的老朋友。

因此,可以说雍正对待年羹尧的态度,绝对称得上仁至义尽。但是,年羹尧除了平定青海叛乱大功外,他又是如何回报雍正的,而他的作所作为是否又对得起雍正的这份仁至义尽呢?

九子夺嫡之初,年羹尧已埋下了千古君臣破裂的种子,面对不计前嫌的雍正,他有资格执着不肯认错吗

在四爷党与八爷党暗斗期间,九阿哥胤禟专门派心腹葡萄牙籍传教士穆景远来到西北,对年羹尧说:“九阿哥貌似有福之人,将来很有可能会被立为皇太子。”

当时,年羹尧似乎不为所动,也就是没有表态,实则有“两不相帮”看好戏的意图。不过,以当时八王党和四爷党的总体势力来看,八王党应该稍占上风。也就是说,表面上年羹尧“两不相帮”,则实际上就等于帮助了八爷党。

否则,根本没有必要与九阿哥胤禟的说客相见,毕竟不是九阿哥胤禟亲临。

后来,雍正上台,曾一度将胤禟软禁西北的西宁。对此,年羹尧却上奏雍正说“胤禟颇知收敛”,分明就是在给胤禟说好话开脱。

以此来看,年羹尧应该和雍正不是一条心。但是,雍正依旧不计前嫌,恩遇有加,还曾对年羹尧说:“朕不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赏尔之待朕;尔不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应朕之知遇……在念做千古榜样人物也。”也就是雍正希望能与年羹尧做一对千古君臣知遇榜样,可是年羹尧呢?

年羹尧屡屡触碰雍正的底线,并一手撕碎了千古君臣知遇榜样的梦想,他好意思执着不肯认错吗?

自古以来,君臣若都能遵守“君有君德,臣有臣道”的游戏规则,无疑是建立千古君臣知遇榜样的核心途径。然而,年羹尧却率先违犯了这一游戏规则,而且面对的还是有“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之称的雍正帝,岂能有好果子吃。

虽然,有人说年羹尧死于嚣张跋扈,曾威逼蒙古王公和额驸阿宝见他时必须跪拜,令直隶总督李维钧、陕西巡抚范时捷等重臣跪道迎送,到京时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员跪接等等,但这些事件最多只是后来处置年羹尧时的说词和罪状,而并不一定能成为雍正下决心处置年羹尧的导火索。

其实,只要年羹尧对雍正依旧忠心耿耿,也不一定会被追究的。然而,年羹尧却处处触碰雍正的底线,逼得雍正不得不痛下杀手,毕竟年羹尧是雍正心中镇守西北的首要人选。

底线一:不顾雍正和朝廷脸面。朝廷派来传旨的御前侍卫,代表着雍正和朝廷的脸面,起码形式上应该给予优待。但是,年羹尧却对待御前侍卫如同奴仆,常令其“前后导引,执鞭坠镫”。

底线二:直驳雍正的面子。年羹尧曾向雍正进呈一本自己出资刻印的《陆宣公奏议》,雍正准备为该书撰写序言,而这时年羹尧却拟出一篇序言,而且还要雍正认可。

同时,“御前箕坐,无人臣礼。”也就是他与雍正议事时,也没有一个臣子应有的礼仪。如此飞扬跋扈,雍正岂能不恨。

底线三:结党营私。无论是康熙,还是雍正,最恨结党营私,而年羹尧却是“异己者屏斥,趋赴者荐拔”,偏偏要去触碰这根红线。

例如:弹劾直隶巡抚赵之垣“庸劣纨绔、断不可令为巡抚”,并举荐亲信李维钧接替。赵之垣被罢官后,随转投年羹尧门下,并送去价值达20万两之巨的珠宝。因此,年羹尧进京时,又在雍正面前为赵之垣“再四恳求引见”,并力保其人可用。还有四川巡抚蔡珽,遭到年羹尧参劾罢官后,又推举自己的亲信王景灏代替。然而,有同样遭遇的官员,并不在少数。

同时,雍正三年正月,年羹尧指使亲信胡期恒弹劾陕西道员金南瑛,而金南瑛则是雍正心腹兄弟怡亲王胤祥的亲信,明显有挑拨雍正和兄弟胤祥失和的企图,因此引发雍正大怒,公开对年羹尧大加指责。

底线四:贪赃枉法。雍正当政期间,全力整顿吏治,推行廉政,而年羹尧却是全力敛财,累计贪赃受贿达数百万两之多,明显的是在与雍正和朝廷推行的政治改革对着干,岂能不令雍正痛下杀手。

但是,就算年羹尧做下了如此之多让他失望的事情,雍正仍然还想给他机会,并对他语重心长地说:“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若倚功造过,必致反恩为仇,此从来人情常有者。”

结果呢?年羹尧不但依旧我行我素,而且还在“得寸进尺”。

雍正没有赶紧杀绝,直到最后还在维护千古君臣知遇榜样的脸面,可谓仁至义尽,年羹尧还有什么可执着

面对年羹尧的“得寸进尺”,雍正只好不顾西北隐患,一步步对其痛下杀手。

  • 第一步:对年羹尧的不满公开化。

  • 第二步:拨回年羹尧指使陕西巡抚胡期恒弹劾陕西驿道金南瑛的奏折。

  • 第三步:被年羹尧弹劾罢官的四川巡抚蔡珽,年羹尧上奏雍正应将其监禁并处斩。但雍正并没有同意,反而特地召见了蔡珽,还将他升任为左都御史,用以对付年羹尧。

  • 第四步: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天空出现了“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祥瑞异象,群臣纷纷称贺。为此,年羹尧也上贺表称颂雍正“夙兴夜寐、励精图治”。然而,他的表中字迹潦草,而且将“朝乾夕惕”误写为“夕惕朝乾”。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一般人身上也就罢了,但是年羹尧却是“自幼读书,颇有才识”,还曾任职翰林院检讨、四川和广东乡试考官、内阁学士等文职,怎么会出这样的事情。因为,“朝乾夕惕”指受到皇上的恩宠褒奖,晚上要好好反省,警惕自己的不足之处。但是,“夕惕朝乾”却指我要每夜先想好,有所警惕、有所防备,白天见到皇上才好应对。因此,雍正大怒,以此为由,指责年羹尧大逆不道,解除了年羹尧川陕总督之职,并收回抚远大将军印,贬其为杭州将军。


  • 第五步:年羹尧遭贬后,内外官员已看清形势,纷纷揭发其罪状。随后,雍正通过群臣审议,给年羹尧定下92款大罪。对此,雍正说,在这92款大罪中,应服极刑及斩立决的就有30多条。但是,念及其功勋卓著,也不忍背上心狠手辣、杀戮功臣的恶名,赐其狱中自裁吧。

雍正四年(1726年),年羹尧死后,雍正罢免了其父年遐龄及其兄年希尧的官,将其次子年富斩首,而其余15岁以上的诸子皆流放戍边。但是,第二年,雍正便赦免了年羹尧诸子的罪,并交由其父年遐龄看管。

因此,综上所述,根本不存在年羹尧宁愿死都不肯向雍正低头认错的事情,而真正应该悔悟反省的是他才对。毕竟,至始至终,几乎都是他对不起雍正,而雍正却一直想要维护“千古君臣知遇榜样”的千秋佳话。结果,这一切都毁在了年羹尧的手中,他又有什么资格执着不认错呢?


祥子谈历史


在历史上,年羹尧不但向雍正低头认错了,而且为了求生,简直把自己贬低得非常卑微。

年羹尧这个人,由于电视剧《雍正王朝》的戏说和改编,似乎在他飞扬跋扈的背后,还有一种宁折不弯的气质,实际上,年羹尧居功自傲,飞扬跋扈是有的,宁折不弯,跟雍正刚到底是没有的。

年羹尧是一个文官出身,入过翰林院,后来外放地方官,直到做到川陕总督这种封疆大吏,其支持者都是康熙帝,可以说,年羹尧在康熙朝的升官发财,主要源于康熙帝对他的赏识,而不是他跟雍正的关系。

雍正在康熙朝末期开始筹划夺嫡,此时年羹尧才深度地参与了进来,一来是年羹尧跟雍正关系匪浅,年羹尧是汉军旗人,而雍正据说是该旗的旗主,这才有了年羹尧是雍正潜邸旧人的说法,二来是年羹尧此时已经是封疆大吏,掌握西北用兵的粮草转运等权力,雍正为了钳制夺嫡的对手,在西北带兵打仗的大将军王十四阿哥胤禵,必须要拉拢并控制住年羹尧,以为其所用。

因此,二人的关系进一步加深。无论雍正是不是康熙帝最后选定的继承人,反正雍正帝顺利继位了,这不得不说有年羹尧的一份大功。

雍正继位以后,面对内忧外患。内是八爷党,外是青海的叛乱。他的皇位并不稳固。所以,雍正又使用年羹尧去青海平叛。

从雍正元年到雍正二年年羹尧平叛成功,这段时间,雍正跟年羹尧的关系非常之密切,甚至于超乎普通君臣的界限,超出主子门人的界限。因为雍正明白,搞不好青海问题,他在朝廷里就不稳固,八爷党就会兴风作浪。

年羹尧平定了西北的叛乱,给了雍正新朝极大的帮助,让雍正的声誉和威望也达到了新高,年羹尧又是大功一件,甚至,雍正还称年羹尧是他的恩人。

年羹尧立下这件大功,使他自以为功高盖主,忘乎所以,开始飞扬跋扈起来了。

他在回京觐见的时候,不断写折子参人,指挥雍正帝撤掉西北的封疆大吏,换成自己的人,甚至于演变成了有名的“年选”。

他凯旋归京以后,又趾高气昂,不把满朝文武放在眼里。他对雍正倚重的另一个夺嫡功臣隆科多也颇有微词,搞不好关系。

所以,即便雍正帝给了他无数荣耀,他也没有在朝廷站稳根基。

飞扬跋扈也就罢了,他甚至跟八爷党里的九阿哥有理不清的关系,这也成了后来他的罪状之一。

由于他的个人性格问题,以及“年选”的问题,他得罪了很多朝廷大臣。很多人不断地参他,比如西北被他参过的官员,以及封疆大吏田文镜和李袚。

雍正帝也有卸磨杀驴的意思。

他刚打了胜仗没多久,雍正就找借口撤了他的总督之职,改派到杭州任杭州将军。接着杭州将军也撤了,以各种罪名押解到北京,交给议政王大臣议罪。

在这个过程中,年羹尧并非跟雍正死扛,因为他根本刚不过啊。

甚至在囚牢里,他还写了乞罪的折子,说自己知道错了,自己要改,自己还正当壮年,还能给雍正效犬马之劳,求雍正念在主子奴才一场的份上,饶了自己一命。

年羹尧是进士出身,做过翰林,虽然他被目为雍正潜邸的旧人,可是说他是雍正的奴才,却算不上。而年羹尧为了活命,自称奴才,已经把自己的尊严贬低了。在清朝前期,非满人的大臣里,一般武将才自称奴才。

然而,雍正还是把他杀了。

至于电视剧《雍正王朝》里,把年羹尧塑造成死不认错,跟雍正刚到底的形象,则是为了电视剧里的戏剧冲突而已吧。


西堤君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年羹尧?这三字在雍正的心里边分量可不是一般的重,打心眼里雍正是真真的想和这年羹尧整个千古君臣知遇的榜样。

话说年羹尧这主,是个只懂进不懂退的粗汉。而大家伙的印象当中雍正是个薄情寡义的主,干点嘛都扣扣索索的,别人从国库里借一两银子,这都要逼着人家砸锅卖铁的还上。

这两人撞一块,结局能有个好吗?

您这话说的对,但他也不对!当然您也别急着反驳,俺给您说道说道,说道完这事,您搁心里边吧嗒吧嗒看看是不是这个理。

那咱就先从年羹尧的身上说起吧!

年羹尧的结局大家伙都知道,最终落一个大牢自杀的结局,其实照着雍正的薄情寡义的个性,要不是念着他和年妃的好,灭门都算是轻的了,就这结局给足了他的面子。

说道这里估计有些人要唠叨两句:“还好那?他儿子年富那脑袋瓜子都让人给剁了,这咋说呢?”

咋说?咱就说说这判决,年羹尧的老爹年遐龄和他哥哥年希尧官帽子全撸了,但罪过全免,也就是说他们老年家,除了年羹尧这一支,其他支系和这事没多大关系,命都保住了。

年羹尧的大小子年富直接砍了,其他儿子到了十五岁的头上全拉边疆喝着西北风看边界去了。

而年羹尧一大帮子幕僚都被砍了小脑瓜,这还不算家里边的所有亲戚全都发配到了宁古塔给披甲人当奴隶去了。

这判决要是这么看,雍正似乎对这年羹尧恨到了牙根子上了。但这事还有后边呢,也就是第二年,这事缓和了一段时间之后,雍正又赦免了年羹尧的儿子,提溜给了他们的爷爷年遐龄管教。

瞅见没,这事他们老年家除了年羹尧和长子年富,其他人压根就没事,啥西北风不西北风的,留着给别家的孩子喝吧,倒霉催的就是那帮子幕僚。

吧嗒出个味来了吗?雍正还是念年羹尧的好,年羹尧留了个全尸,代他受罪的是他的大小子。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说了:“这是为嘛呀?就因为年羹尧立的功劳?可这也不符合帝王手里边的帝王之术啊,尤其是这个冷面帝王雍正啊,这不符合啊?”

啥不符合!这里面的情分有他妹妹年妃在里边,雍正是把他当大舅哥的看,而不是一个大臣来看,所以这罪才轻了。

接下来咱说说年妃的事

说道这里,估计还有人要说:“不是说这年妃蹲在紫禁城里边飞扬跋扈的,整根尾巴都能整天上去了,还给她留面子,老梁你蹲这胡说八道呢吧!”

你快拉倒吧,被电视剧毒的都不知道地球是圆的了,电视剧里边的事你也真信,导演逗你玩呢?瞅见没那天天蹲墙根底下,摸大鼻涕,乐的和一个傻子的货就是导演,他都快笑死了,你还当真?

雍正都爱死这年妃了,要年妃能活到他哥哥年羹尧出事的时间点上,除了年羹尧必死之外,他那大小子年富那吃饭的瓢还能好好的长在大脖子,顶多遭点子罪而已。

啥?您要证据?

第一点,年妃打首次开始生育到死,一共十一年,这十一年雍正的娃都是年妃肚子里出来的。

第二,雍正头一年登基,立马就给这年妃升成了贵妃,这地位仅次于皇后乌拉那拉氏。

第三,年妃的身子骨一直就不好,到了雍正三年的时候,这身子骨更是一落千丈。雍正一直把这事装心里,这就想着冲冲喜,乘着祭天大典的时候,又给升为了皇贵妃。

就这还不算,祭天大典一结束,他连第二天的百官朝拜都顾不上,压根就没有等到第二天,当天就返回了圆明园。接下来的五天里,除了发出两道关于各省缉盗和江南四县免赋税的上谕之外,雍正啥事都没有办,一直守在年妃的眼跟前,而年妃就在这个月死在了圆明园。

大家伙也知道,雍正那是个勤勉的皇帝,五天时间啥也不干,这事少啊!

第四,就为了办这丧礼,又是五天啥也不干,就办这事了。而且在这丧礼期间亲王以下下奉恩将军以上(这是宗室里边的人),公侯伯以下四品官以上的官员(这是朝堂上的官员),要求朝夕三次齐聚举哀。

那规格不可谓不高啊,一帮子人小心谨慎再小心谨慎的办差,还是把愤怒的雍正给撩毛了,一家伙给议了罪,一帮子尚书侍郎将两级留用。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说了:“这还不是瞅年羹尧势大,摆在哪里给年大将军瞅的吗?”

拉倒吧你,咱瞅瞅雍正的评语:

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平和。皇考嘉其端庄贵重,封为亲王侧妃。朕在即位后,贵妃于皇考,皇妣大事悉皆尽心力尽礼,实能赞儴内政。

就这评语,年羹尧完蛋了都没有改。

后边的事,就能证明,这压根就不是虚的,是实打实的。

第五年妃死了之后,就给雍正留了个八阿哥,结果到了雍正六年的时候,这八阿哥去了。这把个雍正疼的,下葬的时候这八阿哥是按照亲王的待遇下葬的,还加入了引幡仪式。

就这仪式,当年顺治给董鄂妃的儿子荣亲王下葬都没有用到过。

这时间点上八阿哥算是亲王了,而那会乾隆包括他那帮子兄弟连个贝子都不是。

爱屋及乌听过吧,这就是!把个乾隆和他的兄弟羡慕的不要不要的,这不是爵位不爵位的问题,这是嫉妒父爱的问题。

第六,雍正死了以后,这年妃和皇后一同随着雍正下葬泰陵的。您要说是雍正不喜欢这年妃,会有这待遇,拉倒吧!

咱总结一下

年羹尧的老爹年遐龄死了,那是雍正下旨给了一个一等公礼下的葬,他那大哥年希尧也是第二年,也就是雍正四年的时候,又开始启用,后来都到了一品的左都御史。

您自己个觉得呢?这事有点意思吧!

您要说年羹尧不想低头,那是他占在了大舅子的身份来说事,感觉自己个没毛病,还有功于雍正。雍正到也是想站着大舅子的身份说事,可他还有一个帝王的身份,这身份不能退。

得咧,俩人把身份给弄拧巴了。

“俺不想反你!”

“俺又没说你反俺!”

“那你把俺抓起来干嘛?还要俺的命啊!俺整了那么些个事,都不是为了你?”

“为了俺?你是为了皇上!你是俺大舅子,但俺更加是皇上,皇上的面子你也敢驳?反了天了你!”

“俺就是你大舅子,啥皇上不皇上的,俺不听,俺就是不听!咋的啦,有本事把俺脑袋瓜子给摘了!”

“摘了就摘了!”

好吧,事就是这个事,您说呢?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