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学子集体放弃清华北大!选择其他学校你怎么看?

正义来临


来看问题:8学子集体放弃清华北大!选择其他学校你怎么看?

说实话,“8学子集体放弃清华北大!”这个标题太霸气,一句话便有将清北拉下神坛之势,主角光环不在;而在全国不那么显眼的亳州一中,却如一颗耀眼的新星,冉冉升起。因为,这集体放弃清北的8学子皆出于此。

我不知道最初发布这篇报道的动机是什么,但确实让清北这两所塔尖上的名校很没面子。于是清北官方辟谣很快出现:消息不实!8人仅1人过录取线,原来说的降分优惠并不存在!

消息实不实其实已经不重要了。人们总愿意看到他想看到的,听到他想听到的。比起亳州一中为了提升知名度而夸大了清北录取率这个说法,可能人们更愿意相信8学子都被录取了,只是专业不太好而放弃了是事实。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清北对普通人来说遥不可及,而有人被录取了却不上,证明这俩学校并没有那么好,清北走下坡路了云云。折射出的是普通人对顶级名校的一种捧杀心理。也许亳州一中也没考虑到,会因为这则消息得罪两位大佬,导致剧情反转。

其实拿清北的录取率来考量一个高中的教学质量,在全国来说都很普遍。我身边就有学美术的高考分超清华美院录取分100分,班主任、校长先后多次做工作,并许诺高额奖金,让她报清华美院,但她依然选择了中央美院。因为中央美院的专业实力确实强过清华美院。但学校看重的,是清华的录取通知书。

不管人们怎么想,清北是中国顶级名校的事实不会改变!但究竟是选顶级名校还是顶级专业,那是个人的事情,不需他人置喙。

我只想说,你想踩着巨人的肩膀往上走,也得看巨人愿不愿意。




雨夜星魂


  关于这件事,我已经在一篇文章中解释过了,这是当地媒体的误导,就是一场炒作。那几个孩子也是舆论的牺牲品,他们根本就没有报考清华北大,更没有被录取,何谈放弃之说呢?而且,清华大学招生办否认了其中二人的招录情况。

  至于其他同学的“降分”“加分”之说,纯属子虚乌有。

  这所中学的八位同学,虽然成绩确实优异,但是连清华大学的边都没沾上,又何谈放弃?如果这样都算放弃,那想象能力也太超强了吧?


安徽8名考生集体放弃清华北大?原来是这样

https://www.toutiao.com/i6726793796576608775/


  首先,作为理科生,最终能考上北大清华,其分数至少要达到687分和681分。但其中一个考生袁梓琪高考分数为672分,即使加上北大5分优惠分值,也并不能被录取,在未获得加分情况下,其分数也不够上清华。

  另外,前述报道还称,亳州一中另一名学生张金宇高考分数683分,也超出了清华大学的录取线,且得到了清华大学相关专业的录取承诺。683分确实超过了清华大学在安徽录取线。不过,清华大学招生办表示,张金宇并未获得清华大学相关专业的录取承诺。

  目前 ,官方已经出来了,清华大学招生办否认了其中二人的招录情况。对此,亳州一中校长作出回应,其中一人因没报领军计划,所以没享受优惠分。

  其次,就算这8名学子真的报考了清华北大,最终被录取 了,然后他们放弃了。这也没有啥奇怪 的。人各有志,或许是他们不适应,或许是他们更有更好追求,不是清北就是人生唯一的追求!这件事大家不要再纠结了,没有什么好谈的。


  似乎,这就是一起炒作,当地的媒体知道什么样的内容能够吸引观众“高考”“清华北大”“放弃”就会带来极大的潜在讨论空间,至于当事人几位同学的感受,还有多少人真正去关心呢?

  所以,很多的媒体就算是这种看似正规的当地媒体,也存在炒作和不严谨的地方,至少这种事情还是要先了解清楚前因后果,是不是真的填报清华北大后又放弃了的,才能够写出“放弃清华北大”的内容出来,否则就是“开局一张成绩表,三分靠真,七分靠猜”。

  当初一看什么8名学生集体放弃清华北大就知道这种相当于假新闻的了,没想到大量的媒体还是这样讨论,真不知怎么“用词”的。


三秦教育视野


我感觉放弃清华北大是不明智的选择,毕竟这两个学府在国内,既使在国际上都是一流高校,无论是国家重点学科,还是拥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都是一流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都是其他学校不可比拟的,是未来科学家的摇篮,既使你将来走向社会,它也可能影响你的一生。


用户6932092552588


我只是一个与大学擦肩而过的60后,好像没有资格给现在的学生作评论,必竟我们那个时候的升学率很低 僧多粥少,但凡是有点学历都可以很容易作工职,可是现在社会竞争大,压力也大,大学生遍地抓,相对就业也很难,而这一代的孩子出路只能是选择一个好的学校,好就业,。而今天国家和社会又在飞速发展,所以现在的学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那现在的重点大学里也是竞争激烈,所以这也是无耐的选择


徐姐392


放弃清华和北大不等于他们不追求名校!

他们认为去清华和北大不是他们理想的选择!比如说可以去普林斯顿或者哈佛大学,为何要选清北呢!即使不是普林斯顿这样的学校,考生也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标准,清华和北大不仅要靠掐尖还要在提高培养能力方面下功夫!


深蓝ME


人各有志不能勉强,这也是人家的自由没人能限制!


海陆变迁


想混官场的进清北,想要学理工搞科研的进中科大。


用户1540553372539


正常


用户1540562832550


8学子集体放弃清华北大,选择其他学校,这则新闻炒作了好多天。

开始,我们以为是这样的:

现在的学生,不要虚荣,按照自己的志趣选择。北大清华都毫不犹豫地放弃,因为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现在的学生,在选择上,已经不追求名校了,而是追求专业跟自己的吻合度了。这真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所以,很多人都在唱赞歌!

后来,我们知道是这样的:

这8名学子,并不是放弃北大清华,而是上不了北大清华。其中一名张姓同学是最高分,也没有达到北大的提档线,其他的七位就不用说了。高中校对此解释说,北大承诺过专业录取,北大立马回应,从来没有承诺过。

其中却有一名袁姓同学,分数达到了清华的提档线,是加上5分自招分后的成绩,以这样的成绩,填报清华,录取的概率也是不大的。要说有资格放弃,就这位袁姓同学了。第一名因为没有加分,清华线同样达不到。

看来,不是放弃,也没有资格放弃,只能选择其他学校。这就是一次炒作,一次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疑问:为何会炒作这8位同学?

现在北大清华都进行了回应,事情已经比较清楚了,余下的问题是,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炒作?很显然,无风不起浪,无利不起早,这其中,肯定对有些人或者有些单位有利。这样炒作,对北大清华是负面的,所以不符合北大清华的利益,出来回应也是这个原因。对这8名学生呢?开始可能有点荣耀,但真相浮出后,对他们的影响显然是负面的。那么,对谁有利,就显而易见了!

朋友们,看出来了吗?


当代师说


不管怎么说,清华北大作为我国的顶尖学府,是无数学子向往的圣地,很多人受名校光环的影响,即使学不太好的专业,只要能达到这个分数线也一定要报。在过去大学生包分配的年代,也许学校的名气对毕业生的工作影响还不是很明显,但是现在,名校的光环对毕业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比如,我去年在一家三甲医院看病的时候,就发现那里招聘医生的条件是研究生毕业,而且 要求本科必须是985学校的毕业生。也就是说非重点的大学生不管能力如何,这第一关学历都不达标。在这样的背景下,一般的高考生肯定是能上清北,绝不选其他。

为什么这八名考生逆势而为呢?大敏觉得这件事有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第一,专业大于学校。

一般情况下,作为理科生,专业对口比选学校更重要。因为人各有志,每个人的志趣不同,所以对待高考的态度也会有所不同。有人是一心想进名校,觉得专业无所谓,只要能沾上名校的名气就好,毕业后有名校的光环罩着,不愁找不到工作。也有一部分比较理性的考生觉得只要专业好,有发展前途,不愁找工作的事,因为工作是要做一辈子的。与其选一份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以后半途而废,还要重新再来,不如从一开始就选自己所热爱的专业,然后一心一意地干一辈子自己感兴趣的事业,岂不快哉!

八名考生也许就是属于比较理性的人,不愿选择名校里将就的专业,而是选其他学校里的好专业。因为他们明白,即使不上清北,他们也能选985,所以将来的就业根本不用愁。再说有愿做鸡头,也有人愿做马尾。这都是情理之中的事,并不是特别意外。

第二,底气不足。

八名考生的成绩虽然达到了清北的录取线,但是要想上清北,仍然有一定的难度,会有不被录取的风险,他们为了保险起见,就保守选择了其他学校。这一方面跟考生的心理素质有关,一方面也与学校老师的引导有关。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还是九十年代初期,那时的优秀初中生大多要选择中专中师。因为中师是定向招生,每个乡都有固定的指标,而中专生是面向全省统招,所以当时考中专要比考中师难得多。

当时班里有一个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学生,每次考试在我们那所乡镇初中都是遥遥领先,所以很多同学都劝他报中专。可是那时候平时考试也没有全县排名,他对自己的成绩在全县的名次并不清楚,所以在报考的时候,他还是稳字第一,仍然报考中师。最后成绩出来,他在全县排名前二十,如果当初报中专也完全可以考得上的。但是他不敢冒这个险,老师也不敢劝他报考中专,因为中师和中专不能兼报,他报中师是稳被录取的,报中专不一定。我想亳州这八名考生放弃清北,选择其他大学,心情也许与我当年的那位同学大致相同。

关于亳州一中八名考生放弃清华北大一事,大家有什么不同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