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称赞一个人有文化,在你心里有文化指的这个人具备了哪方面的知识?

海云海


我们一般说一个人有文化,是指他说话、做事、处理问题的方式,文雅而不粗俗,讲规则、讲道理、有条理,不温不火,不极端。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按照规则,有依有据,不任性胡为,就被认为有文化。为什么这样做事会被认为是有文化呢?它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使然。过去人们相信老天爷是有规则的,这个规则叫做理。谁懂理啊?实际上,明白事理的人很多,我们说一个老太太也能很明白事理,社会也尊重明白事理的人。而一般认为,人要明白事理,需要学习,知书达理,也就是通过读书,明白事理。所以读书人在过去的位置很高,全社会尊重知识,这当然因为读书会做官,但另一方面,读书人也代表着理。有了事,人们愿意先读书人评理,这样的人就被认为有文化。说一个人有文化,这个说法,本身也是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结果。过去,你没文化,还不讲理,就会受到主流文化的排斥。今天这个传统在削弱,为什么?因为社会风尚在宣扬我是流氓我怕谁,这个时候称赞一个人有文化,那是相当不容易的。


真相很简单


看到这个问题,忽然想起自己的一个经历,我发出来,我以为文化就是能对知识灵活的运用,是修行的高级境界,看看这篇文章能否对什么是文化给出一个较深刻的诠释

第一次到访庐山栖贤寺,是那年十月。那时庐山脚下的那座小城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星子。

从南昌机场落地,驱车一个多小时,就入了星子县境,从主路右转,再走六七公里蜿蜒的山路,就到了栖贤寺。栖贤寺东临一条潺潺小溪----玉渊潭,南西北面竹山环绕,没有高墙没有朱门,当中一座雄伟的大雄宝殿,右首一座三四层楼的客堂。我们一行到时,已是傍晚,被人直接领进了客堂一层的大茶室。茶室中间一张三四米长的大茶桌,围满了人。一屋子欢声笑语,少了寺庙常有的肃穆

片刻,便知道端坐中间者便是栖贤寺住持祥浩法师,围坐着的是武汉一所大学的访客,多是些教授。热聊间,紧坐在大师

傅身旁,一位搞哲学的教授扭头向祥浩师傅发问:“我心里一直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师傅。就是不知当问不当问,敢问不敢问。”面相尖刻,眼神中带着挑衅。

祥浩听闻,稍一顿神,回道:“既然问题已经摆在那了,至于放在你心里还是外边,又有什么区别,你就把它拿出来吧!”

教授听罢,暗叫一个好字,一字一字狠狠地问道:“我就是要问,你一个出家人究竟敢不敢吃肉?”

此言一出,一室哗然,只见祥浩师傅瞬时拍案而起,厉声道:“我一个出家人,家都敢出,肉有什么不敢吃的?”

教授先是一愣,旋即也站起身来双手鼓掌喝彩:“好,好,好,高僧,高僧,得道高僧呀!”

见一屋子人愕然,教授又补充道,这个问题他不止问过一位出家人,只有祥浩师傅的回答最意外却最让他信服。

屋子很快又恢复了之间的气氛,时隔不久,哲学教授似乎还不甘心,又挑衅道:

“祥浩师傅,我要真给你端一盘肉来,你还真吃呀?”

祥浩听罢,一把抓住教授的胳膊,张开大口就要咬将上去,吓得教授使劲抽身躲闪,祥浩笑着指着教授的胳膊说:“现成就有这么新鲜的肉,那用等你端什么腐肉上来!”

一屋人听完哄堂大笑。

独坐一角的我,虽然没完全听懂其中的禅机玄妙,但已然对祥浩师傅生了几分敬意。

第二天,客人下山,寺院只余清静,整个茶室只坐有我和师傅。

祥浩师傅博学健谈好客,主动聊起了很多话题,从庐山往事聊起,历史,文化,无所不谈,自然也聊到了佛学。我已然打开话匣,就把压在心中已久的几个问题问了出来:“祥浩师傅,我有几个关于佛学的问题想问,不知当问不当问?”

祥浩师傅可能见我一脸真诚,并没拒绝:“尽管问即可。”

我问道:“佛教究竟是不是宗教?”

祥浩师傅没丝毫犹豫直接回答道:“佛教的本质是教育,不是宗教。”

我接着又问道:“那佛家究竟有神还是无神?”

祥浩师傅微微一顿,没有再直接回答,而是回道:“先生认为呢?”

我也没有谦让,把自己想的滔滔不绝倒了出来:“我以为佛家没有神。因为佛指的是修行的境界。觉己,觉它,觉性圆满就是佛。看清看透自己,看清看透身外一切,看清看透宇宙万物就是佛。人人通过修行,可以逐渐趋近这样的境界,所以人人可以成佛,佛自然就不是神。当然换个角度再看,这样的境界是一种极限境界,是人力永远不可能达到的境界,那世间也就无佛了。无论成佛还是无佛,佛是修行的终极境界,不是神,那佛家自然也就无神了。”

我一番阔论,祥浩师傅听得频频点头,但却笑而不语,未置可否。只是隐隐听他口中呢喃道几个字:修行的境界,那么修行的

目的是什么呢?

随后的几天,祥浩师傅对我这个访客礼遇有加,先是介绍了几位当地文化名人一起海阔天空,又陪着逛着庐山的几大景点。我也渐渐消除了出家在俗的那层隔阂,跟祥浩师傅更象是多年的老友,什么样的话也敢讲,什么样的玩笑也敢开。只是当时没有察觉到,祥浩师傅的话越来越少,更多时是在倾听。

住到第五天,一大早,祥浩师傅找到我:“先生,今天我下山办点事,你陪了一块去逛逛吧。”

我也没有推辞,坐上师傅亲自驾驶的车,两人一起下山去了。

路上我问,下山何事?

祥浩答到:“山下有一对居士夫妇,在乡下盖了一座小楼,有风水先生看了说房前的树不好,让他们砍掉,这对夫妇将信将疑,就请祥浩下山再看看再做决定。”

我听罢哈哈大笑:“你一个和尚看什么风水,怎么还抢人家道家的买卖,哈哈!”

祥浩听罢也呵呵笑道:“什么也瞒不了你,我也就是推不了,那就下去看看。”

我又追问:“那你决定怎么办?”

师傅没有回答,只是缓缓说到:“树长几十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时近中午时,到了乡下。

祥浩师傅双手合什,口中念念有词,围着小楼转了几圈,最后站在院子里对主人家说道:“孤树不留,三树成林,这院子里远不止三棵树了。不挡光,还挡风遮雨,不用砍,只要把这些老树上的枯枝剪掉,缠着的老虅修一修就可以了。”

老居士夫妇听罢,一脸轻松,很高兴:“那就好,那就好,有师傅的话我们就放心了,这可省下费事了。”说罢 ,就把祥浩师傅和我迎进了屋内。

屋内已备了一桌上好的素斋,祥浩师傅也不推辞,直接入座端起碗筷就吃。这时老居士从怀中居士从怀中掏出一个备好的红包递给师傅,祥浩同样没有推辞,直接笑纳。坐在一

旁的我,心中暗道:你这和尚,这钱赚得也太容易了吧。

席间,看那老妇人面露难色,似乎有话要讲,又开不了口。

祥浩师傅看到,善解人意地说道:“居士,您是不是有什么事,尽管开口。”

居士妇人一听,忙答到:“是有个事想请师傅帮忙。邻村我有一穷亲戚,家里有一个7,8岁的孩子,是个脑瘫儿,那么大的娃了,屎尿都分不清。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只有奶奶一个人带着,想请师傅去看看,看看有什么法子救救这一家人。”

祥浩师傅微微一顿,想了想回道:“好,那就去看看。”坐在他身旁的我都在暗自着急,心道:“什么事都揽,看什么看,你是去看病还是去看相呀!”

吃完饭,喝了几杯茶,祥浩师傅就开着车载着我们几个向领村走去。路不远,却一路泥泞,走了好一会才到。

穷,近乎赤贫。来到主人家,还是那种泥坯房子,两扇已经开裂的老式木门,屋内

漆黑,年长日久的烟熏火燎,屋子内墙黑糊糊且挂满了油垢,几人进了屋又退了出来,站在院子里。

屋里的人听到动静,也匆匆来到院子里。出来的是一个上些年纪的乡下女人,怀里抱着一个一看就是个脑瘫儿的孩子,两人衣服倒还整洁干净,显然早有了准备,在等待祥浩师傅的到来。

老居士妇人粗粗做了介绍,乡下女人就抱着孩子站在祥浩师傅的面前,一脸虔诚与期待。

我从乡下女人的眼神中看到的是生命之痛。怀里抱着的是自家的血脉,可天生却是一个傻子,莫说贫穷人家,就是有钱这样的病也无法医治。七八岁的人了,连屎尿都不能自理,自家的骨肉,天天这样养着,除了煎熬,一点点也看不到未来和希望。连医学都没有丝毫的办法,找到谁又怎么可能彻底改变他们的命运呢?

我不忍再看下去,撤身退到了祥浩师傅的身后。

这时,祥浩师傅双手合十,一脸肃穆,注视着面前的祖孙二人,许久,口中轻念一声阿弥陀佛,一字一句缓缓说道:“你怀中这个孩子,是你们家的福报!”

福报?这明明是苦难,是煎熬,怎么会是福报呢?几人带着不解的眼神望向了师傅。

师傅继续道:“本来你们家有更大的灾难,是这个孩子独自承受了苦难,从而保祐了你们全家人的平安。所以说他是你们全家的福报。这个孩子一定要照顾好他,能给他看病就尽心看看,若看不好就让他吃饱穿暖,千万不能丢掉。照顾好这个孩子,才能保祐你在外打工的孩子,保祐你们全家平安。”

我瞬时,从乡下女人眼神中看到两个字:释然。可以想到,七八年日日夜夜照顾一个傻孩子,日子久了一定有说不尽的烦恼和痛苦,更可怕的是这种煎熬看不到出头之日。而祥浩师傅的聊聊数语,瞬时让乡下女人知道自己照顾好这个孩子是有意义

的事,在孩子身上的付出原来可以保护全家人的平安。

我被震撼了,仿若一道电流穿身而过,身子麻麻的,木在那里。短短几分钟,祥浩师傅的几句话,保全了那个孩子,改变了乡下女人以后的人生。

再后来,我大脑陷入了片刻的空白,似乎那个乡下女人也拿出了一个红包来感谢师傅,但祥浩师傅这一次坚决不收。

回来的路上我一路沉默,陷入了沉思。

回顾这一天,树被保护了,没砍;居士夫妇省钱省事,心里的疙瘩解了;傻孩子安全有了付托;乡下女人付出也有了意义。不经意间,祥浩将遇到的每一件事,都给了一个最好的结果。

明白了这一切,我对祥浩师傅肃然起敬。更重要的是,他将我带在身边,用一件一件具体的事情教化我,令我开悟。

祥浩师傅开着车,看我一路沉思,似乎知道我在想什么:“前几天我们聊天,聊到了修行的目的是什么?近几天我也一直在

想,怎么样把我对修行的理解分享给您。”

我听到,赶紧转过头,凝神听师傅讲的话。

祥浩接着说:“无论出家,还是在俗,我们都会学习,学很多的东西。学习就是修行。但当下大多的学习,大多是学会了竞争,学会怎么超越。懂得竞争可以收获很多,比如财富,权力,地位;却很难收获幸福圆满的人生。我理解修行的目的,就是让我们能够更智慧地处理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通过智慧跨越困难,化解苦难,排除烦恼,传播温暖和快乐,日积月累,成就圆满的人生。”

车在继续飞驰,路上铺满了金色的叶,夕阳洒下一片片金色的光,透过树林,透过车窗,布满了整个车箱。

据说,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道自然的光晕。日常是看不到的。由于每个人的气质气场修养不同,光的长短色泽也不同。这一刻,我看到的祥浩师傅,脸上泛着金色的光芒。

心从来没有这样透亮过,正所谓,金秋。

这时的阳光,光线澄澈。这时的天空,空若湛明。




巭驼


  • 文化,不是学历,也不是资历,在我心里文化至少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1. 品德修养。无论到任何时候,道德、品德永远是文化的第一位,不可替代,否则就是德不配位,必有余殃。
  2. 能力素质。能力并非学历和资历,而是能够驾驭工作、把控大局,遇事沉着冷静,处理问题果断果敢。
  3. 心地善良。再高的水平,再有文化,如果不善良就是危险分子,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会有不可估量的损失。
  4. 性格特点。随和谦虚而不张狂,做事干练而不飞扬跋扈,对上不溜须拍马,对下不指手画脚。
  5. 格局胸怀。格局决定结局,办事讲究包容,为人讲究厚德,礼让三分是分寸,包容人家是本事。

美丽的风景等你来

小路那边是大路

风镜伊人


做有本事的老实人0


过去,人们常说读过书的人是文化人,没读过书的人是文盲是大老粗。文化人做事慢条斯理,有条不紊,讲究多。大老粗做事干脆利索,简单粗暴,一切从简,不讲究。有的读书人以自己读过书而骄傲,就看不起大老粗,如孔乙己,以自己比别人多认识几个字为骄傲,其它本事却没有,这样的人只能被人嘲笑!

被人称赞的文化人,有真学问,时时处处都在学习,大老粗的优点他们也谦虚地学习接收,兼收并蓄,努力成就自己,他们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给群众拿主意,在群众心里他们自带光晕,值得尊敬!

我们那里有个老人是旧时秀才,无论谁有困难找他,他从未让人失望过。他说:人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我就是帮人家排忧解难而已,不要迷信!有一家人天天打架吵架,每天鸡犬不宁。一天,老太太找到他诉苦并要求想办法帮他家解决问题。他闭眼掐指算了算,再绕着宅子转了几圈,然后说:宅子像棺材模样犯冲。破法一是换个新宅子,二是把宅子两边割出去一些,把宅子变成长方形。家主选择了第二个办法,宅子两边留了边,邻里关系好了;宅子前边砍掉几尺,全村人行路都方便了。从此,这家人安稳了许多。有人问他机密,他泄露天机说:心情,心理作用。第一,换个新宅子,他一家人经济压力就大,全家精力都放在解决经济问题上了,哪有精力吵架。第二,不换新宅子,老宅子的形状也确实不好看,你提出来这个问题没有人怀疑。他们前边让,两边让,他一家人也觉得给大家做了好事,在村人面前觉得脸上有光,心情大好,全家人都愉快的投入新生活中!这个老秀才被全村人尊为“圣人”,都主动教育孩子们跟他学习文化!

真正有文化的人就是能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人,不是卖弄文字的人,更不是书呆子!如此,才能使群众真心称赞!





马火蚁


我认为有文化不单单是书本上的知识搬到了脑子里,还有对社会的认知和生活的见解。

有人问你学识上的问题,你能随口而出;有人问你生活和工作上的问题,你能以理服人;有人迷茫困惑时,你能指点迷津,让他豁然开朗等等。由此可见,被称赞有文化,是指他既有学识,又有修养,融会贯通,洞悉人生。

如果只是学历高,熟读四书五经,未必会被人称赞,面对任何问题都是“之乎者也”,虽然说的头头是道,但是人们一句“文化人”,却有一丝丝嘲讽的意思。





文化怪蜀黍


我觉得称赞一个人有文化,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人文化素养,一个是个人素质。

相互交谈中,感知到这个人的文化素养。

我们与人交往中,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感觉这个人真的好厉害,哪方面的话题都可以去深入的交流,而且会有自己的观点,让人很敬佩。

这种情况主要是在“自己”这方面稍有不如的情况下,一个困扰自己许久的问题,让人三两句话给点通了,那种通透的感觉,真要忍不住夸赞一声,“你真有文化”。

交谈中觉得一个人很有素质,很有礼仪,是一个高素质的人。

人们都说,互相交往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一印象。所谓的第一印象就是第一次见面时候的言谈举止。

如果第一印象很好,那么对以后的交往中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很多重要的人合作都是从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开始的。

如果我们觉得我们第一次见到的这个人,有种让人舒服的气质,有着很好的交谈技巧,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教育环境是不一般的,这就是我们听到的,这个人“谈吐不凡”!

总结起来,给人一个良好的开端,良好的印象是人与人互相交往中的重中之重,一个人“有文化”,不单单是学历高,还是礼仪好,素质高。


文人谈墨客


“有文化”在我看来是指:悟懂了为人处世的大道理。

它包括了尊敬父母师长,兄友弟恭,对朋友言而有信,对他人友爱和对社会友爱。能够做到这些的人可以称之为“有文化”的人。

这可不是我自己编的,是被称为“圣贤”的孔子在著作《论语》里面给出的答案。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便知了。


孔子的主张:先做人做事

下面一段摘自孔子《论语》的“学而”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解释一下:

“孔子说:“弟子在家里是个孝子,在外尊敬师长,兄友弟恭,对朋友、对社会、对一般人能够友爱,扩而充之爱国家、爱天下,做人做事谨慎,而又言而有信,对他人友爱,而又亲近有学问有道德的人,做到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然后根据你的志向所在再去 “学文”(这里的文,应该指文学、知识、科学、艺术等)”。

看看孔子对其弟子的主张:先学做人,后学做事,最后有余力了,才学习文学知识这样的一个顺序。前面做人做事办不好的话,那就不用去学习文学知识了。做人做事不及格的话,文学知识学得再溜也没有用。可见孔子对于“做人做事”是非常看重的。重要性要高于文学知识的。也即是说,判断有没有文化不能光靠“学历”,不能靠你学了多少知识来见高低的。相反它是看你做人做事的水平来决定。


子夏定义“有文化”

接下来这段是孔子的弟子子夏说的。直接给出了“有文化”的定义。与孔子的看法一致。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解释一下:

“子夏说:“遇到有学问有道德的人,马上跟他学习;对自己的父母,尽自己所能地去孝敬;对答应给人办的事,尽自己身心和能力去做;跟朋友交往要有诚心,做到言而有信。这样的人,就算是没有做过学问,我也一定说他是很有文化的人。”

子夏直接定义了什么是“有文化”的人:能够把以上提到的事情做齐了,就算这个人没有读过一天书,我也一定说这个人“真有文化”。这是“真文化人” 的境界,在于“为人处事”,而不在于“有无读书”。


结语

孔子师徒二人共同给出了一套判断“文化人”的标准:看他对父母如何,对朋友如何,对社会如何,就可以判断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水平了。

所以从孔子的主张中可以看出。所谓“有文化”,是要从人生的经验中去体会的。假使一个人文章写得好,只能说他文学好;这个人知识渊博,只能说他“见闻广博”,不一定能说他“有文化”。而一个人即使没有读过书,可是他作人做事完全对了,就是“有文化”的人。


一叶净心


人们经常称赞一个人有文化,到底具备了哪些知识才叫做有文化呢?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从这些觉得别人有文化的那些人着手,他们为什么说别人有文化?在什么情况下会觉得别人有文化?我们细细来捋一捋自己的思考:

1、当你遇到某件事情困难重重,自己一筹莫展无法解决时,别人却能够易如反掌地帮你解决你遇到的困难问题。这个时候你会称赞他有文化。(有知识)

2、当你与人交谈时,有些时候自己完全组织不出非常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而对方说话却说得头头是道,并说非常顺畅流利。这个时候你会称赞他有文化。(有口才)

3、当你看见一幅名画时,完全看不懂这幅画是什么意思,而别人却能够看懂这幅画的意思来,并能够解释得清清楚楚。这个时候你会称赞他有文化。(懂艺术)

4、当你与别人交流到过去的某个历史人物时,自己全然不知,而别人却完全了解这个历史人物并且谈得不亦乐乎。这个时候你会称赞他有文化。(懂历史)

5、当你看见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在地上,你不知道为什么,而别人却知识这是为什么,并告诉你原因,另外还给你讲了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这个时候你会称赞他有文化。(懂科技)

还有好多,这里就不多举例了。

归纳总结一下,从以上可以分析出他们都是在自己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或者对某些东西不了解时,而别人却非常了解并能够解决问题。这个时候我们才会由衷地称赞他有文化。

这说明人们常说的有文化的人是包括懂得各种各样的文化知识与经验的人,不单单只是懂得一种专业知识的人。有文化的人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就像前面讲的:有知识;有口才;懂艺术;懂历史;懂科技等等。

所以说有文化的人都是一些博学多才之人,也就是懂得各方面知识的人。







智宇思维


感谢提问者的精心提问,感谢头条官方的信任,邀请小编回答这个热点的问题!小编先抛砖,目的是引各位的玉,欢迎各位也热心作答!

小编自小以来喜欢看书,喜欢研究研究古今中外的文化,尤其是各种杂七杂八的书籍,所以对于文化还是有一点点的研究,当然比起那些专业研究的朋友水平低多了,所以对于人们常称赞一个人有文化,在你心里有文化指的这个人具备了哪方面的知识?

小编以前思考的时候也有不少心得,下面小编给大家说说,下面看我分享分享心得:

有文化的人应该展示什么?拥有一种文化,不仅是天文地理、医学、占星术等方面的书本知识,更是由经验、视觉、常识和思维方式构成的整体精神气质。它是一个人在实践中接受良好的行为规范和正确的价值观,无论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拥有一种文化,不仅是天文地理、医学、占星术等方面的书本知识,更是由经验、视觉、常识和思维方式构成的整体精神气质。它是一个人在实践中接受良好的行为规范和正确的价值观,无论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

人是脆弱的动物,但文化赋予人力量,是极其灵活和强大的。我们心中的文化就像脚下的土地。土地有多重要,文化有多重要。

一、有文化的人,生活更有趣

一个人有了文化,他就会潜移默化地将自己的文化积淀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趣味点,使自己的生活和别人的生活也能从平凡的琐事中开出一朵趣味之花。有文化的人读过一些书,走过一些地方,了解一些原因,了解自己在书中看到的知识和自己的文化修养,善于发现和研究别人生活中的闪光点,因此,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一个更美好、更充实的内心世界。有了更丰富的经验和更敏锐的洞察力,有文化的人可以努力保持他们的生活新鲜和爱,使他们的生活更有趣。任何文化积淀都是锦上添花。

二、有文化的人,内心平静,不怕寂寞

文化使人内心强大。有文化的人有足够的力量认同你,支持你,即使他们一路看着孤独的风景。《肖申克的救赎》的主人公安迪,在为囚犯演奏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节选后,被判入狱两周。普通人会在单独监禁一周后发疯。他的朋友们认为两个星期会把安迪逼疯的。但当安迪结束了单独监禁,向大家打招呼,坐下来吃饭时,他笑了。他的回答是:让莫扎特和我在一起,在我的心里,在我的心里。可见,有文化的人会接受甚至享受孤独,因为他们知道所有这些都是有意义的。即便如此,有时候孤独也是他们逃避压力,重新面对本源和初衷的一种方式。一个人独处,也能过上美味的生活,不会觉得太无聊。没有文化的人会逃避孤独和害怕孤独,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定义自己。他们只能通过他人来判断他们的存在和意义。梁晓声说,读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取得多大成就,而是要给你一种内心的力量,让你在被生活打回原形、深陷泥潭、遭受挫折时,能够平静地面对。

三、受过教育的人受过良好教育,尊重他人

有了丰富的经验,我们的自我定位和判断会更加清晰和准确。因此,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可以谦虚和尊重。小杜读过许多经典名著,特别是他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孔孟是本单位著名的知识分子。他们暗地里敬佩她。有一次段洁因为儿子的语文作业去咨询。小杜看了看问题,冷笑道:“初中语文题!”!你想问我这个吗?别瞧不起我,段姐。反正我是985年毕业的。我想说中学语文课本都是老师编的。如果你不做这个问题,没关系!”她的声音很大,办公室里一片寂静。从那以后,大家都愿意远离小杜。虽然她文化程度高,知识渊博,但学者的态度在哪里?不尊重他人而提升自己的地位只能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们常称赞一个人有文化,在你心里有文化指的这个人具备了哪方面的知识这个热点问题的的一些简单的看法,有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意见的小伙伴欢迎下方留言,请不吝赐教,小编感激不尽,必定予以回复,谢谢各位阅读!


知不足书斋


称赞一个人有文化,是从很多方面的衡量的。

首先其人的文凭高,当然更多的是指文化修养高。文温而雅。主要表现在:

一:博学多才,见多识广;

二:为人处世有礼有节有度。恰到好处;

三:谦虚瑾慎,善于学习;

四:语言文字能力强等...

在社会上,往往以是否具备一定国学水准为评判标准来判定一个人是否有文化。从文化定义来看,相对于政治经济外的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统称为文化,这意义上得文化普遍、宏大,应该说每一个人都是文化人。比如,不识字的艺人,可能是非遗传人,你能说他不具备文化知识吗?再比如不识字的农村普通老人,几十年经历、认识感悟和农耕经验,也许比谁都丰富,他也许写不出来,但能说出来,这此人,都是文化的一种表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