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般辛苦,處處替別人著想卻得不到別人的認可和理解是為什麼?應該怎麼辦?

用戶369966854458


堅持。功夫不負有心人,堅持下去人們會慢慢理解接受你,至少較多的人會接納你、會感動上帝、蒼天,當然在社會生活中是複雜,私心、私慾膨脹從不知道滿足的人存在,會把你好心理解成傻子、呆子、缺心眼、好欺負,得寸進尺,把你好心當成驢肝肺、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無所不有,此時此刻你應適當應付,一方面不忘初心繼續為人友善、大肚,做自己該做的事,另一方面闡明做人的原則、道理,讓步是為了友誼、和諧,吃亐、吃苦是為了幸福,心裡明浄透亮,小蔥拌豆腐一清二楚、盲人吃餛飩饀大饀小心裡有數,就是不想也不願計較,讓他知道所有舉動全清楚,只是沒有一般見識,智者讓、退,海闊天空;爭者鬥、鬧,兩敗俱傷。並暗示,退讓有界限、底線,不宜得寸進尺、和為貴。議,探討。謝謝。



姚華興


百般辛苦,處處替他人著想的人,在現在社會里被稱為討好型人格。

這種性格的人不論什麼情況總是第一時間站在別人的角度想問題,替別人綢繆,為他人分憂。但是往往付出和收穫都是不對等的,你付出了十分,可能只收獲了一分。


其實,人際交往並不是處處為別人著想討好他人就能搞好的。

當你什麼都站在別人角度思考問題,幫他人利益最大化時,你的姿態是放得很低的。自我姿態過低,就會讓別人自然而然地自我高大化,覺得你所做的都是理所應當的。

塗磊老師有句話說得很好,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你以為你對別人付出了真情和努力,就能得到別人同樣的真情回饋嗎。

社會太現實,而你還活在理想狀態裡。如果您覺得放低身段可以得到一份真誠的感情(愛情,友情,事業情)的話,就真的還是小學生在讀課文了。

也不是說現今社會每個人都這麼現實,只是就大部分人而言。每個人都在為自身利益發奮圖強,而您還傻乎乎地放著自己利益不管,先他人後己。

那隻能歎服一句“閣下真乃聖人也。”

就如一個人的單相思一樣,你以為你對那個她真的很深情專一,願意為她付出所有,包括生命。你都可以做到這個份上了,那麼等量交換,她是不是也應該接受這份真誠地擺在她面前的愛情呢。

事實上,這可不一定,這其中的關係並不是你付出了我就得接受並回饋。這關係到自身後半生的依託和幸福感,她也會衡量這份愛對自己的利益如何。值不值得接受,就算接受了你也不一定就能得到一樣真誠的情感回饋啊。


討好型人格最大的弱點,克服它了你就不會再這麼糾結了。

學會拒絕是第一步,拒絕誰呢?首先拒絕自己,然後拒絕別人。就如那句名言“愛自己才能愛她人”。也只有先學會愛自己,才能真正得到他人的尊重。

有沒有發現,哪怕你並不是主動去幫助別人做事什麼的,別人也會在需要幫助時,主動來找你。

你的反應是什麼呢?你是不是覺得很驚訝的同時也有一點小竊喜,你覺得人家是真的把你當朋友,不是隻有朋友才會麻煩朋友嗎?

還真的不一定,說不定只是別人覺得找你麻煩你,你這個人是絕對不會拒絕的,一定會幫她認真完成的。這也許才是別人麻煩你的真實原因。

而你自己還在為別人把你當朋友,你付出的努力終於沒有白費而竊喜時,別人可能轉眼就忘記了麻煩過你這件事。

我個人認為之所以很多人不懂得拒絕,不敢去拒絕,什麼都為別人著想,這種人真的源自於內心太過善良。也是現實社會中的“傻白甜”。


很多人有這種人格,喜歡討好他人,覺得只有對他人好,為他人著想更多才能得到更多真心朋友。這種人內心裡是很自卑很缺愛的。

認為通過自己的努力,或者犧牲自我的利益來換得他人的認可。

認為通過自己的努力,或者犧牲自我的利益來換得他人的得益,進而就能得到他人的認可。這是一種很錯誤的循環模式,不懂得拒絕的人很難得到別人真誠的尊重。

人與人的相處中,你就已經矮了一截了,又憑什麼得到別人對你平等的尊重和情感回饋呢。

所以,真心建議,要想得到別人對你同樣的真誠與理解,一定要把位置放正,平等視人,不要失去自我,不合理的要求要勇敢地拒絕。


小寄予


看到這個問題,忽然想起一句話(不記得是誰寫的):如果我用你對帶我的方式對你,或許你早已離我而去。

問題中,您覺得生活很辛苦,處處為他人著想的你卻並沒有得到他人的肯定和理解,有所付出卻並沒有得到回報,甚至連正向的反饋都不曾得到。所以,便覺得難過,悲傷甚至糾結,想不明白為什麼,明明自己對別人那麼好了,恨不得把自己認為最好、最喜歡的東西都給對方,可換來的仍舊是對方的不理解。

我想說,有時候愛和善意的表達,也是需要方法的,不是一味地“對別人好”,也不是一味地“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一股腦全加給對方,這樣的友誼和處理方式是不正確的。當然了,我並不是否定或者批評您的處事方式,畢竟單單從一個問題的描述來看,並不能全然的知曉您的真實狀態和現狀。我只是想要說明一點:我們所認為好的,不一定是對方也認為好的;我們所給予的,哪怕是自己認為最好的東西,也未必會是別人真正需要的。

有時候我們考慮事情,總是太習慣於我認為,我覺得,和我以為了。我們似乎一直在想方設法對別人好,但是又似乎一直都是一廂情願,我們從來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和角度去自以為的認為別人需要我們怎麼做,而不是現在對方的角度去想他們需要我們怎麼做。

其實,很多時候換個角度考慮問題,換個方式處理問題,結果反而會出乎意料。不要讓自己付出了許多,卻仍舊沒能得到理解和善意。


文藝逗比範


首先你得問問自己你的發心何在?

也就是出發點是什麼?這麼說,可能有人會覺得有些苛刻。可事實上是,很多時候可能連我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出發點是不對的。

野生作家大冰,曾經在他的書裡講過。如果你決定去山區當一名支教,請你先問問你自己,你是真心想要把更好的知識更大的世界帶給孩子們,還是隻是為了給自己的生命旅程中添加一些豐富的經歷罷了。

對於支教,蜻蜓點水般地去待上一兩個星期或一個假期,老師和孩子們誰的收穫更大?老師或許是完成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了,豐富了人生經歷。

可那些孩子呢?他們收穫了什麼?你匆匆來匆匆走,孩子們被關注後又被遺忘,他們的感受會如何?

在支教這件事上,主角應該是孩子們才對,他們沒有必要去做你某段人生故事的配角,也沒有義務去當你某段旅程中的景點。你有權利去鍛鍊自己,但沒權利拿邊遠窮少地區的孩子們當器材道具。

所以,發心何在?

辛苦忙碌,為了別人著想是真正地想要幫助別人?還是隻是自己內心不夠強大,為了不受內心煎熬,刻意去討好。又或者只是想把你認為對的東西強行給予別人,從而獲得成就感。

其次,你的方式對了嗎?

若發心是對的,真正想要幫助對方,那又是否與對方溝通過,獲得對方的同意或默許?人與人之間,存在很多差異,每個人的性格,家庭背景,知識閱歷各不相同,以至於思維和處事風格不同。

同樣一件事或者同一個問題,你可能覺得他需要幫助,想要為他做些什麼,但他可能覺得完全沒必要。或者是你給的東西,給的方式並不是他想要接受的。

成年人的世界,想要獲得別人的認可,就要給別人提供他所真正需要的東西或者價值。

至於你問得不到認同和理解怎麼辦?

若發心是對的,能得到認可和理解固然是好,暫時得不得也大可不必苦惱。助人為樂,為別人著想,幫助別人這件事,施助者往往身心本身就是快樂的,它給你提供了歷練的機會,讓你收穫了成長,使得你心胸更為寬廣。只需在施助的過程中多注意方式方法便好。

若發心是錯的,那又有何立場去要求認可和理解呢?

拋開事物的表面,看情事情的本質,願我們都能不斷成長,讀懂並給予別人真正想要的幫助。



木耳小棧


人非聖賢,焉能無過。時間是最好的試金石,被人誤解、誤會別人都是人生的弱點所在。古語“處己何妨真面目,對人總須大肚皮”,多一份寬容就多一份理解,真理是永恆不變的,謊言叫囂萬遍都成不了真理,為人以誠、待物為善,是做人的終旨。

歷史的鮑管之交深得墨客垂青,見賢思齊是人的良知所在。所以說為人要存善,厚德方載福耶。


天谷尋蘭


人的樣貌,和內心世界決定了我們很多東西。

你看自己那個無邪的樣子,沒經歷過滄桑,這個世界很多奸詐狡猾,你又看不穿。只在理論階段!所以,你理想主義,所以你單純,所以你看不清真相!而有幾個人有時間靜下心理解你,讀你的心??!有幾個可以耐著性子跟你談天說地,遠方太遠,他們沒那個心勁兒,也沒那個時間,和你浪漫與詩和遠方!

別去要求別人的認可和理解。你期望越大失望越大,降低自己的標準,不對任何人任何事太高要求。

有人回報你,你坦然接受,沒人懂你,也微笑轉身。

人生好短,其實一切都無所謂!



不喜灰


各掃自家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榛橙深情


是你自己嗎?那你辛苦了。

我什麼事也不知道。什麼事也不參與。別人在背後搞事情,把我攪和進去,一切與我無關。不要說我為別人考慮。我沒那麼高尚。我根本不參與。背後搞事情的人,不要再拿我當免費的人情。


從沒誰聯繫過誰


在做這種事的前提下,不要意味地索取回報。如要回報,乾脆就別做。

工作中為老闆分憂解難,為了讓自己更專業,更成熟,變的更好,反而我還感謝他給了我這樣一個平臺,讓我更加強大。

世間有很多做好事,不要回報的人,而且有些都不留名。因為他們一開始都想好了,幫助了別人,快樂了自己。


樹欲靜387


人生活在社會中,就不可能獨處,在和別人的交際過程中,為別人考慮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我們在為別人考慮的同時,一定要找準方式和方法。不然只能徒勞無功,反而受其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