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最后拼的是文化,为什么初中学历的郭德纲、岳云鹏、郭麒麟却比博士学历的人说的更好?

好郝问情


拼的狗屁文化 相声来自于天桥街头 是种大众文化和东北二人传似的 功能是娱乐大众 他们有个共同特点 自贬自乐 话难听 讲的是实情 相声演员哪有长得帅的? 即使大师级的侯宝林 姜昆就是最帅的了 不象电影演员 从一开始就是长的好看的占优 冷静的说 相声在走下坡路是没法的 就是早一点晚一点的事


旅行者2124531


曾经一个好友博士入学,考入是北京名校,正好跟小学开学时间差不多,唧唧歪歪人家都有家长送,自己上学太孤单。我们狐朋狗友组队送他入校。

帮他搬宿舍的时候我感慨一句,博士出来就跟我们不一样了啊。他的回答我记到现在:本科四年,硕士三年,博士三年。谁能在一个行业潜心钻研十年不是个博士?有没有那张证书的区别而已。


嗯帕


你也说了是文化,那为什么学历低的人文化就不能高呢?我也是初中学历,工作后,我会买书看,我会买一个笔记本把书里好的句子,不认识的字和不认识意思的词写下来,然后加上解释,介绍,我现在也很可以啊,至少比同事高点


姑娘我是好人


博士的学科有太多了,医学博士,让他去造火箭,可能没我造的好。我有劲!物理博士去唱歌应该也没我尝的好,我嗓门大!数学博士去捡破烂肯定活不了,因为他不知道去哪里卖给的钱更多!后边就不用在详细解释了吧!就是这么个理儿


汪眼观世界


相声是市井文化,兴起于街头闹市,本来就是以逗乐讨巧为生的手艺,内容大多是市俗段子,也不乏粗言秽语,所以,早期从业者不可能有达官显贵,文人雅士。

但是,这并不表示说相声的可以没有文化,正因为相声需要取悦观众,才要求在市面儿上撂摊儿的这些相声从业者除要具备说学逗唱的基本功,还要掌握大量的表演技巧,具有对观众心理的把握能力,还有过硬的文史底子,才能编出好的相声段子。

"平地抠饼,对面拿贼",讲的就是相声演员的专业实力。行内人讲,相声演员的肚儿是杂货铺,也是要求演员博闻多识,才能抓住观众的心。

同时,相声是传承方式是口传心授,要求徒弟多年跟随师父,也决定了大多数从业者过早放弃学业,受教育程度不会太高。

当然相声发展到今天,已经从地摊儿文化而登堂入室,成为了一门艺术,不过,相声传承的基因没有变,高学历者往往不屑于此行。

但如郭德纲这样将相声、曲艺、戏曲及古典文化融汇贯通的大师,也是相声百年来少有人人才,你能说他没有文化吗?


一个人的很多瞬间


从网络上搜集的资料,那些没有学历却具备学力的大师们:

高尔基:1868年3月28日–1936年6月18日。最高学历:小学三年级——学校不详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最高学历:中专未毕业——南京矿路学堂、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中途弃学)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 1988年5月10日。最高学历:小学毕业——凤凰县文昌阁小学

莫言:1955年2月17日— 最高学历:小学五年级——高密市至诚小学

人们常说“术业有专攻”。不要再拿德云社演员们的“学历”做文章了。个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擅长不能用“学历”来衡量。国家曾经提倡过:在干中学,在学中干。边干边学习,基本功扎实了,干什么都会游刃有余。

德云社的青年演员们都在努力学习,他们大多数在思想上都有一种紧迫感,知道文化知识对于个人专业的重要性,因此相信他们都会向郭德纲一样,努力学习专业基本功和专业所需要的有关知识。所以他们才会不断进步。可以拿他们初期表演和现在的表演效果对比。而客观的说,正因为德云社相声的出类拔萃,激发了其他社团的相声演员们也在不断努力。


小路118


文化和学历不划等号。学有专长,术有专攻。一手鲜,吃遍天。什么都会,又什么都不会,是最可怕的,只能夸夸其谈,增加点聊天的本领而已。


非常道6419


从建国以来,政府兴教重教,义务教育普及山乡,是中华几千年来的创举,下里巴人也有公平的受教育权利。文革过后,恢复应试,再次推动了全民文化的提高,同时又开启了函授,夜大,自考等成人教育,让高考落榜有志青年还有求知的机会,相应的各用人单位对学历有了要求,入党提干都需要学历,于是鱼目混珠,文凭交易大行其道,五大文凭掺水成份大重。啰嗦了这么多,想说就一个事,一个铁路技校毕业,连高中都考不上的水平最后能成汉语言博士,居然登堂入室,胸无点墨,口念白字,言之凿凿,废话连篇。谁给你的文凭?

反观郭氏父子,虽初中肆业,但始终博览群书,言中华文化,口吐典藏,不怵台下经博,这是知识文化为量。

然无论郭氏父子是何原因辍学,皆不可取,知识不单单只汉语言,史地生物化也是受教育的必须,时代发展,立天地之间,应知万物原理,方可报国,立于不败。中华文化弊病就是循旧,不求知新,遇自然现象,皆以易理文化解释,不像西方求科学真理,此为百余年前中华落后根本。所谓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科学文理哲。


素渐秋


相声是什么文化?会逗人一乐就有文化了,传统对这个只有一个词“优伶”概括了。提笔安天下,那是文化人。呼叫呐喊,挽民族于既倒。那是文化人。发蒙开悟,教学生于课堂。那是文化人。继往圣德学,教化民众。那是文化人。扮傻装丑,博人一笑。外国叫“小丑”。虽然我们不用看不起,可也不能把狗屎放上高台,顶礼膜拜吧。你喜欢吃,天天吃,时时吃。也可以认他做祖宗。可以把他的弟子认做自己儿子。别人没意见。可是不是所有人都和你等一样。美丑不辨,香臭不分。误把腥臊当美味,误把凤姐当美女。好笑的很。


袁彻


文化从传统历史中来,

文化从生活中来,

文化从市井里来。

好文化、好相声,都不是关在学院阁里编出来的,它活在生活中,活在市井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