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策略前瞻:复工潮来了,市场还会继续涨吗?关注这个重要领先指标

1、本周分析师态度

本周分析师存在分歧。

6/9持中性态度,认为市场关注点将转向“复工”,将进入股将进入1-2周疫情演化和节后复工的重要观察期,究竟是能确认疫情拐点、还是伴随复工潮出现疫情重大波动,目前尚不得而知。因此短期博弈加剧,震荡为主。

海通荀玉根认为,疫情将导致牛市3浪推迟,未来何时盘整结束重新进入牛市3浪主升浪上涨,核心还是要看基本面数据。

受到疫情影响,20Q1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从原来的10%调低至7-8%,即基本面形态由19Q3的圆弧底变成了19Q3-20Q1的W型底,当然我们认为最终仍然回升,2020年全年将达到12%,高于19年的8%。

国君李少君认为,从经济基本面看,不支持市场全面上涨,但从流动性角度看,向下空间有限。

中信秦培景认为,

1)决定市场短期风险偏好的核心依然是疫情,而返程高峰压力下,非湖北地区的疫情演化成为焦点;

2)节后复工进度可能导致基本面预期再修正。

3)2月10日~20日是疫情各类指标增量能否出现观点的重要观察期。

其中值得关注的重要领先指标——全国新增疑似病例规模能否持续下行。另外还包括非湖北地区的疑似病例和医学观察规模演化情况,这影响复工预期;湖北治愈病例能否快速回升。

3/9持乐观态度,认为目前的逆周期政策将修复投资者悲观情绪,积极可为。甚至如中银国际王君认为,疫情冲击带来A股年度配置机会。

乐观的理由主要来自流动性的超预期宽松

1)目前美国货币政策宽松且普遍预期美联储年内或仍将降息一次,全球风险偏好维持高位;

2)特殊经济环境下,央行超预期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后续MLF利率和2月20日LPR会较大概率下行;

3)国内公募等机构以自有资金认/申购旗下基金/资管产品,提振投资者信心;

4)政治局常委会,2月3日还新增了“继续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努力、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释放新兴消费潜力”等经济基本面方面内容,后续可关注财政等相关政策。

据分析师反馈,目前市场的态度也与上述类似。国君的调研数据显示,

目前多空观点占比均接近三分之一,另外约占五分之一的“不确定”多空的投资者。

2、为什么疫情冲击下,市场如此强劲?

国盛策略解释如下:

1)本次疫情带来的情绪冲击在春节期间经历了持续发酵、酝酿、累积,因此在节后带来的冲击更加集中、剧烈。相应的,调整节奏也将更加急促,压力在首个交易日被充分释放。

2)近期监管持续释放暖意,明确对实体及资本市场市场的呵护。

3)外资巨幅回流,对市场形成支撑。

4)短期调整后,A股市场风险溢价再次回到高位,从中长期看已具备较高安全边际。

3、市场的共识

整体上看,目前市场在诸多重要节点均体现出惊人的一致:

共识一:A股已在底部,“黄金坑”为全年低点

海通荀玉根认为,2019年年初的2440点低点是所有市场悲观预期叠加后的底部,2019年全年名义GDP累计同比为10.1%,如果市场点位参照10.1%的宏观经济增速来计算,那么目前理论上的市场点位应该在2440点*(1+名义GDP增速)=2686点,这与这次的2685点低点非常接近。综上所述这次急跌后的低点较扎实,有基本面支撑。

安信陈果认为,截至2020年2月3日,A股所隐含的年化回报率(1/PE,4.08%)与无风险收益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2.82%)之差(1.26%)已经超过2018年末(1.24%)。从历史,每当A股隐含回报率自下而上超越无风险收益率时,都是战略性配置A股的历史性阶段,而当前A股的配置价值已经超越2018年12月2440点的极端情况,A股“黄金坑”具备底部价值特征 。

共识二:慢牛节奏变了,但趋势未变

共识三:不管疫情是否好转,科技成长都将成为绝对主线

3大逻辑支持这一结论,来自国盛:

1)风险偏好驱动:参考03年非典疫情,当疫情缓和市场反弹时,风险偏好是行情主线,TMT成为反弹主力军,涨幅远超大盘。因此随着疫情对情绪冲击缓解,风险偏好修复同样将引领科技成长获取超额收益。

2)流动性驱动:近期监管持续释放暖意,明确对实体及资本市场市场的呵护。流动性充裕之下,对分母端更敏感的科技成长板块也更为受益。

3)景气度驱动:在基本面层面,科技成长同样具备较强支撑和景气度优势。从细分行业的情况来看,年报业绩预告披露率大于50%的行业中,最近两期连续改善的行业主要有电源设备、互联网媒体、消费电子、半导体等,科技成长景气度明显占优。

4、买什么?

分析师观点基本一致:

1)疫情好转前,就是目前市场正在热炒的医药器材、在线办公、传媒游戏、云等逻辑。

2)疫情好转后,投资重心重回基本面逻辑,一是科技大主线,5G、新能源车、消费电子;二是政策对冲带来的新基建机会;三是受疫情影响调整后估值已具备吸引力的。

招商张夏认为,关注复工情况:

如果病例数据反弹,受疫情影响不大或正面影响的医药、计算机、传媒将继续占优。

如果疫情缓和,稳增长预期下,受政策影响较大的金融、地产、建筑、汽车等板块关注度提升,这也是两会召开前后关注的重点方向;且电子和5G建设相关通信领域将会占优。进一步的,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航空、酒店等板块也有望迎来资金布局。

广发戴康认为,若市场关注若疫情迎来改善拐点,行业轮动沿着受疫情影响由小到大的顺序逐渐向中期主线回归。 配置逻辑:

1)短期事件受益、中期产业逻辑支撑的板块:a. 传媒(视频、游戏);b. 互联网医疗、线上办公;c. IT基础设施(IDC、服务器、存储)。

2)事件影响有限,中期向上逻辑稳固:a. 电子(消费电子、半导体、面板);b. 新能源车产业链(中游锂电池与零部件-上游锂电材料-中游电机电控-电动整车);c. 5G软件。

中信秦培景提到的配置主线

一周策略前瞻:复工潮来了,市场还会继续涨吗?关注这个重要领先指标

以下为本周分析师详细观点:

一周策略前瞻:复工潮来了,市场还会继续涨吗?关注这个重要领先指标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