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只小雞


36只小雞 | 趙明

我今年已經60多歲了,一生中做過知青,當過電臺播音員,主持人,還做過記者和編輯,後來又從電臺到了電視臺,做過紀錄片的編導,工作上還從新疆調到了深圳。就專業方面來說,幾十年來,我有過不少得意之作,就成績而言,榮獲全國和省內大獎也是常有的事。但專業之外的少的可憐的得意之作中,有一件卻是讓我最開心的。

記得那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在新疆人民廣播電臺擔任農牧科技節目編輯時,有個畜牧科學院的朋友告訴我說,在她們那裡,會在春節前有小雞出售。她希望我買些回來,養大以後,好貼補家庭生活。春節是烏魯木齊最冷的時候,一般就在一月底和二月初這段時間。當時交通並不發達,沒有直通車可以到達出售小雞的地方。這就給我出了一道難題,要在最冷的天氣裡,靠自行車來回要走十公里路去辦這件事。

從各方面看,這都是一件不大可能順利完成的事。但我又得想盡辦法去完成好它。這可怎麼辦呢?我是一個愛琢磨事情的人,就開動腦筋,想了各種稀奇古怪的很多辦法來破解它。慢慢的我就把這事和自己的生活聯繫了起來。我在想,我們人為什麼會在這麼冷的天氣裡,活得好好的呢?原來,我們住的地方都有取暖設備,所以不會被凍著。那麼能不能也給自行車上的紙箱裡,也裝一套取暖的設備呢?好像有點難,但好像也不是不可以。左思右想後,我想到了家裡能用的熱水袋,拿來一試驗,好像效果還不錯。但問題又來了。小雞那麼嬌嫩,把小雞放在熱水袋上,那肯定會把小雞都燙死的。怎麼才能解決掉這個問題呢?用了很多種辦法,最後就地取材,採用三釐米厚的的報紙,把它墊在熱水袋上,問題也迎刃而解了。但小雞也總不能站在報紙上啊,那樣它會滑下去,還會被熱水袋燙死的。最後選了一頂軍用的皮帽子,坐在報紙上,上面再蓋四張報紙,算是給小雞建了一個臨時的窩,好像問題也順利解決了。就這樣,我把剛燒開的滾燙開水,灌進了熱水袋,冒著嚴寒出發了。

大概花了一小時的時間,我騎車到達了出售小雞的種雞場。還好,紙箱裡的溫度比較正常。我可以去裝有小雞的籠子裡,去挑我要買的小雞了。在挑小雞的時候,好像問題又來了。我要挑的小雞,應該是今後能下蛋的母雞才對。可什麼樣的小雞,才會是母雞呢?我運用了自己能知道的所有知識,去破解這個難題。我想北京鴨大都長的一樣,但有經驗的人,能從尾毛、腿色和叫聲這三個特徵的不同上,來斷定它的公母來。那小雞的公母,也一定會有小小的特徵上的不同吧。我又聯想到我們的人類,男女之間也還是有很多的不同的。就拿最不好分辨的嬰兒來說,男孩都長的是虎虎實實的,女孩都長得是秀秀麗麗的。男孩骨胳粗大,女孩骨胳細嫩。男孩粗聲大氣的,女孩細聲細語的。有了這麼多的不同,我好像一下明白了它們的很多不同。於是我就認真觀察起來,看每個小雞彼此是不是也有一些不同來。這一觀察不要緊,還真的看出了它們是有一些明顯的不同的。於是,我就照著頭形比較小的,身材小巧玲瓏的,腿杆比較細的,看上去很秀氣的小雞去挑選。而把那些頭大的,粗胳膊粗腿的,力氣大,又有點橫行霸道的小雞,全都放在了淘汰的筐裡。我挑了很長時間,總共挑了40只小雞,放在了我自己的筐裡。這40只小雞,是不是都會是母雞呢?我又認真的挑選了一遍,把典型特徵不太明顯的小雞,又挑出了4只做為不合格品淘汰了。

小雞挑好了以後,可以騎車啟程回家了。一路上我小心翼翼的趕路,生怕再出什麼意外來。一開始,紙箱裡的小雞,還都歡快的叫著,但慢慢的好像就聽不到有小雞的叫聲了。我想這下完了,說不定有狀況出現了。但冰天雪地的,我又不能停下車來揭開紙箱。因為那樣外面的寒冷空氣進去,會把小雞瞬間就凍死的。我只好咬著牙,艱難的往家趕,心裡卻七上八下的一直打著鼓。心裡面想,這下完了,紙箱裡的小雞,現在只有三種結果在等待我了。第一種是天太冷,小雞全都被活活凍死了。第二種是熱水袋太燙,溫度太高。36只小雞全部都被燙死了。第三種結果是,有驚無險,什麼都沒發生,小雞都還好好的活著。前兩種的幾率是很大的,而第三種的幾率是最小的,但卻是我最為希望的。結果究竟怎樣?只能聽天由命了。

到了家,我輕輕的揭開了軍用皮帽的最上面蓋的報紙。但眼前的景象,一下讓我驚傻了。本來小雞的正常尺寸也就4釐米多,怎麼它們現在卻都變成了8釐米長呢?再細看這些小雞,樣子也很難看,一隻只像吊死鬼一樣,脖子伸出去比身子還長,而且都一動不動的。哇,怎麼會這樣呢?它們究竟是不是還活著呢?我用指頭把一隻小雞的脖子抬起來,看它有什麼反應。突然它睜開了眼睛。我放下它,它站了起來,又叫了兩聲。好奇怪啊。我又用手,把別的小雞也都弄了起來。不一會,它們都活蹦亂跳的到處亂走了。現在我明白了,第三種結果,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我的小雞沒有被凍死,也沒有被燙死。相反是適宜的溫度,讓它們睡了一個又酥又麻的好覺。它們現在全都醒過來 了。

看到這36只小雞成功的抵達家中,我真是喜出望外。但它們在以後的日子裡,能不能都成活。這又讓我傷起了腦筋。我小時看到過父親養過小雞。他是讓小雞都呆在火牆邊的一個紙箱裡,紙箱中間放一盞40瓦的白熾燈泡,用來照明和保溫。由於怕小雞拉稀,一般也很少給小雞喝水。結果是一個月後,幾乎約一半或三分之二的小雞都會慢慢死去。面對這個問題,我就在想,保溫和喝水,一定是養好小雞的最關鍵措施。但我也發現,父親養小雞的做法,也有幾點明顯的不足。比方說,它用的燈泡是放在紙箱的中間來確保溫度的,但紙箱是方形的,這樣雖然有了溫度的提高,但溫度是不能自由調節的。也就是說,如果熱了,箱子裡所有的溫度都是一樣的,小雞想到涼一點的地方,是做不到的。同樣,如果冷了,所有的地方也都一樣冷,小雞也找不到比較暖和一些的地方去取暖。我想我一定要想辦法,通過讓紙箱裡的溫度做到自由調節,大大提高小雞的成活率。我想來想去,想到了地球的春夏秋冬的形成,想到了偏心軸的原理。於是,我把以住的方形紙箱換成了長方形的大紙箱,把燈泡從中間換到了長形紙箱的一角。這樣一個小小的變換,就能讓溫度變成可以自動調節的了。因為長方形的紙箱,你把燈泡掛在它的一角以後,就會形成不同的溫度區域。離燈泡近的地方溫度高,小雞覺得冷了就會集中到燈泡下面去取暖。相反,小雞覺得熱了,就會遠離燈泡,跑到紙箱的另一個角落去涼快。在不冷不熱時,它們就會在紙箱的中間,來回的走動。我採用了這一方法之後,效果果然不錯。再沒有看到36只小雞,因為冷熱而得病的事了。

接下來是小雞喝水的難題該怎麼解決?我又把我們人類為什麼喝水不會拉肚子的事,進行了琢磨。我們喝水都是把水燒開了再喝的,水裡的細菌被消滅了。當然我們就不會拉肚子了。那麼能不能把開水放涼以後,放在紙箱裡隨便放開讓小雞喝呢?應該大膽試一試。於是,別人家的小雞從來不把水碗放在紙箱裡,我卻是一直放在裡面,敞開讓小雞喝的。試驗的結果,小雞從不拉稀,生長的非常好。

從此以後,我家的小雞成長的特別好。三個月過去了,36只小雞全都成活了。成活率是百分之百。5個月後,這36只小雞全都下蛋了,它們還全都是母雞。

當我和妻子提著這些雞,送往岳父岳母家的時候,那個高興勁啊,就別提有多美了。因為我們從這36只小雞身上,看到了不可能,最後是怎樣變成了完全的可能。當時,困難是一個接一個的都湧到我們面前來了,但我們經過自己的努力,把這些難題都一一克服了。百分之百的成活率和百分之百的母雞,這是多麼輝煌的業績啊!從這件事上,我們對戰勝以後的困難,增強了極大的勇氣。


36只小雞 | 趙明

趙明:一個退休的老新聞工作者。42年前考進新疆人民廣播電臺任播音員、主持人、記者和編輯。30歲時,獲全國優秀廣播節目一等獎和二等獎。1992年起從事電視事業。在新疆電視臺拍過很多紀錄片,作品多次獲全疆優秀電視節目大獎。39歲時破格評為主任記者職稱。2000年在深圳拍攝20集紀錄片“外國人在深圳”來深圳電視臺工作。所拍20集紀錄片“道德的力量”,在中央臺播出獲獎。前年退休。現居住在深圳市龍崗區。本人愛好廣泛,除了朗誦外,攝影水平也不錯,另外多年的新聞生涯,也練就了很好的觀察能力和寫作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