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源动力电池前景大还是锂电池前景大?为什么日本直接跳过锂电?

人海浮尘


对于汽车应用场景来说的话,氢动力电池比锂电池要好得多,电池的模块化会更好,续航更长,而且对于充电的行为,动力电池比锂电池要快速的多,不会过于受限于锂的物理性质导致充电功率无法提高,充电时间比较长。

日本跳过锂电池应该是处于对锂电池本身性能的担忧,在长时间使用情况下,锂电池的寿命会逐渐下降,形成锂离子结晶,导致总容量下降,不利于后期使用。因此对于锂电池来说,未来必然会遭到淘汰,日本只是提前起步而已。


榻榻米的榻榻


锂电池是一种储能装置,是把电能贮存起来,需要时再释放出来;而氢燃料电池严格地说是一种发电装置,是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发电装置。

若从两者的技术、成本角度评估,锂电池目前占据优势。

从技术角度看,锂电池生产技术成熟、产业链完善、可以批量化生产,生产成本低,正处于规模效应扩大阶段。而氢燃料电池制造难度较大,对于质子交换膜、关键材料催化剂、双极板等技术要求高,这些关键技术主要掌握在美国、欧洲、日本手中。

从能量补充时间上来看,氢燃料电池只需要几分钟;而锂电池充电时间相对较长,快充需要30分钟,常规充电需要3到7个小时。

从续航里程来看,氢燃料电池轻易可达600km以上,且提升空间大。而锂电池的续航里程为400km左右,续航里程易受环境温度制约,且会出现锂电池老化现象。

从质量能量密度上来看,常用的安全性能比较高的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为90到140Wh/kg,能量密度较高,但安全性稍逊的三元锂电池理论能量密度是300到350Wh/kg。氢燃料电池作为一种发电装置,能量密度远高于锂离子电池,目前能达到600Wh/kg,理论上限是1到2万Wh/kg,提升空间巨大。

从成本角度看,目前国内氢燃料电池制造产业链基本处于空白状态,难以实现批量化生产,从而增加成本;除此之外,建设一座加氢能力大于200公斤的加氢站成本在1000多万元以上,高昂的建设成本让人望而却步。

两者也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锂电池存在过充过放的问题,碰撞时电解液泄露容易起火;氢燃料电池储氢罐需要密封,加氢时氢气泄露容易引起燃烧,碰撞时容易氢气泄露。

目前锂电池和燃料电池是有望替代石油车的主流技术,两者各有优势,均有巨大的进步空间。近时期内锂电池技术更成熟,从短期的经济效益来看,发展锂电池比氢燃料电池更具市场竞争力,今后若锂电池能提升其能量密度,优化循环使用寿命,会更具实用性;氢燃料电池的核心技术、车辆和加氢站建设的巨大成本等问题是产业发展的巨大瓶颈,但从环保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氢燃料电池比锂电池更有发展前景。虽然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起步晚,但我国现在高度重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正在形成整车、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的技术体系。

 

两种技术发展的终极,不是谁替代谁,而是两种技术的相互的融合,互补,共存!


用户5271708326


第一个问题,你所说的氢能源动力电池,我认为是指氢燃料电池。长远的看,氢燃料电池比锂电池更有前景。

与锂电池原理不同,氢燃料电池原理是电解水的逆反应,即氢气和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电流的同时只生成水,可见氢燃料电池的特点是:高效性、零排放、低噪音,是更符合环保要求的新技术。用在汽车行业,氢燃料电池能显著提高续航能量,而且加氢补给时间很短。

现在制约氢燃料电池发展的因素一是电池成本高,主要是反应所需的催化剂成本机高。另一个制约因素是加氢站建设难度。据了解,一个加氢站的造价成本是特斯拉充电桩的6倍左右,而且氢气的储存和运输都更具危险性。

至于第二个问题,日本企业实际上并没有跳过锂电池产业,他们是认识到自身锂电池产能不足,转而研发更高端的电池产品和升级换代产品。同时,日本也在淘汰燃油汽车,发现新能源动力,如电动汽车和氢能源汽车等。好的蛋糕,大家都想分一块嘛。

其实,鉴于电池的发展现状,我们应该接受另一种方案,就是氢燃料电池和锂电池相互补充的状态,既要发挥锂电池价低好用的优势,又要努力研发氢燃料电池。因为氢燃料电池的可行性和清洁性是不容置疑的,我希望有关部门能推动它的发展,更快的实现商业化。


宇宙中的一杆枪


你的问题有问题,日本没有跳过锂电池,现在正在加大对于锂电池和充电桩的发展和建设。在锂电池上,日本日产车已经非常成熟了。

燃料电池的商业化这个只是一个骗局,为什么?很简单氢怎么来,氢怎么储存,氢怎么运输?都是严峻的问题,特别是氢的制造,最环保的做法,只有电解水,其他方法如煤制氢,犹如脱裤子放屁,还不如直接烧煤,直接煤转油,而且制氢质量还不达标,杂质多。而电解水法更是能源大户,一公斤理论至少要40度电,实际至少在60度电,而一公斤氢理论小型车辆行驶里程为100公里,是锂电池车能耗的3到4倍,和普通的燃油车能耗相当,碳排放相当还不如烧天然气的车。第二和问题,燃料电池车也必须要一个动力电池,燃料电池发的电储存到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再给电机供电,和现在的增程式电动车原理一致,只是把燃油机换成了燃料电池而已。

其实无论是锂电池还是燃料电池,都是过度产品,而且现在燃料电池问题太多,锂电池至少结构简单,能量损耗小。而燃料电池,看上去很美,实际上除了军用,其他一无是处,处于一个不上不下的尴尬位置,将来替代这些的必定是核聚变电池,这才是氢能的正确用法。



rokel


氢和锂电池,都不是能源,是能源的载体。能源主流还是石油和煤炭。氢气在地球上不存在,水里的氢是低阶的,不具备能量,需要用电或者其他能量输入,才能转变成高阶的氢气。讨论氢能源要搞清楚这个基本属性。搞不清还指手画脚的就贻笑大方了。

其次,氢气属性是气体。在存储运输上,是难以逾越的鸿沟,就像电一样,非常好用,就是不好存储,限制了在汽车上应用。

那么氢也一样,那些说氢是未来能源的,也是脑子进水瞎逼逼罢了


老张说甲醇汽车


作为二次能源的重要载体,是电力还是氢能的选择似乎很早就有定论。但随着能源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区块链等能源组织新概念的热潮涌现,特别是前段时间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的一番关于“技术路线”的观点,又让人重新思考这一影响深远的议题。究竟是电力赢者通吃、持续看涨,还是氢能单点突破、远期爆发,仍然存在变数。

一个世纪的差距

电力发明和应用始于19世纪70年代,由此掀起了第二次工业化高潮,20世纪以来出现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是人类现代化进程中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目前电力在工业部门能源消费占比约为40%、建筑部门约为50%、交通部门约为5%,是主力能源之一,电能比(一次能源中用于发电的比例)平均接近40%,全球发电量已经超过23万亿千瓦时,输电线路总长度超过百万公里,是当之无愧的主要能源载体。

考虑到能源基础设施的锁定效应和生命周期,要从根本上撼动电力的主载地位,从当前相当一段时期看,几乎是不可能的。

对氢能源的关注要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能源危机时期,氢能主 要来源是水,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资源,既可用于道路、航空、航海、航天等移动源动力,又可用于分布式场合,固、液、气态都可储存,曾被认为是短期内最好的交通替代能源,也是长远的战略能源。


心安理得ing


必须是干电池。不一定非是锂电池!

氢电就是伪命题。


亢龙咤


当然是氢能源


手机用户18032258658


两个都没有大的前景,用不了几年就会被新技术取代,


引号战士


日本啥时候跳过锂电?日本锂电池还是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