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结束后,李云龙和赵刚为何逐渐疏远了?

司马长史


什么叫做有距离感?电视剧的后面,我记得李云龙和赵刚曾经有一次见面,双方之间表现出来的那种亲密无间,甚至于让自己的妻子都感到嫉妒了。

距离感就是长久的不见面吗?那这个距离感确实有点儿廉价!简单来讲,你之所以觉得李云龙和赵刚在后面有距离感,就是因为他们长久之间不见面,但那是工作上面的关系。

李云龙是基层部队的指挥官,他必须得在基层部队或者是在军事学院进行学习,赵岗是负责政治工作的,且得一直在北京进行工作,所以李云龙和赵刚不可能一直碰面,不可能像之前那样,二者之间亲密无间的,住在一起。

这就好像大学里面。一个宿舍的,本来大家一起开黑,晚上一起打游戏,这很正常的事情,到后来大家一起不打游戏了,离开学校了,那你直接就说你大学舍友之间没有感情了,什么东西都没有了,距离感远了,你看看你的大学舍友,或者是你高中的,初中的那些舍友,不把你往死里打!

讲道理,在亮剑里面,和尚说的那句话特别在理,情分这东西,比什么都重要,能有一两个知心朋友,确实……

等等,问题主你该不会根本就没有知心朋友吧,就是那种距离远了,双方之间关系也很好的,那确实该问的问题主的人际关系,捏一把汗,原来根本就不懂这东西,那在下是真的是失言了。

简单来说,知心朋友比起酒肉朋友,他不是那种天天粘着你天天和你把酒言欢,天天带着你出去吃饭的那种,相反双方之间的交谈是出于一种真心,护不掩饰,(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能够对对方掏心窝子的那种朋友,就是知心朋友,这种朋友,即便你们俩相隔万里,即便你们俩分隔数年,数十年,可能见面之后只需一两句话就能够寒暄起来,就能够有无穷无尽的话向对方倾诉,你和他之间的距离感和曾远了。

电视剧里面和李云龙建立生死之交的,比如说孔捷,丁伟,楚云飞,尤其是楚云飞,虽然和李云龙党派不同,甚至于最后为了各自的理念,并戎相向,双方甚至于差点儿打死了对方,但是在病床之上,念念不忘的仍然还是对方,再后来,楚云飞听说李云龙死了以后,鸣炮致礼,这相隔几十年的时间,就长达万里的距离,仍然阻挡不了当年对于那份生死之交的怀念,李云龙和楚云飞后来确实没有见过面,但是双方之间的距离感和曾远了,即便是在军事学院里面,李云龙提到军事方面的问题,三句不离的就是楚云飞,这里面包含的情分并不是用一些语言能够形容。


漩涡鸣人yy



李大脑袋正在被服厂踩着缝纫机,干的热火朝天的时候,旅长一脚踹开门,宣布了让他去独立团接替刚因为打了败仗被撤职的孔捷,当团长。老李讨价还价半天,最后啥条件也没谈成,于是提了个条件,别给我派政委了,团长政委我一个人干了算了。

老李这个非分之想马上被旅长一顿臭骂堵回去了,最后只好改成把张大彪给他调过去。这个要求旅长同意了,但是也提醒他,可不要搞什么团团伙伙的,不要拉山头。但是实际上,李大脑袋还是拉了山头,而且把后来派去的政委赵刚也拉过去了。

赵刚刚到独立团的时候,老李也是很抵触,看不上。但是李家坡之战,赵刚出手就用三八大杆在五百米距离干掉了几个鬼子,让老李从此对他刮目相看。之后,两人在战争年代同甘共苦,结下了生死之交。


到解放战争的时候,赵刚本来已经被调走了,去当纵队政治部副主任,老李硬是把他叫回来给自己当政委了。后来老李负伤,赵刚带着部队一路打到了福建。到解放战争结束的时候,老李把自己老婆的同学冯楠也介绍给了赵刚当老婆。

不过,俩人再次见面的时候,是老李奉命去东北开会,在总政找到了赵刚,说明此时赵刚已经被调任总政工作了。战争时期结束了,老李要学习,而赵刚这种知识分子则正是国家非常紧缺的干部,所以赵刚到了北京,而老李继续在部队,远离北京。

但是两个人的关系并没有因此而疏远,见面的时候还是和以前一样。用冯楠的话说,从没见过赵刚讲脏话,老李一来,就什么话都出来了。俩人带着赵刚的孩子去看电影,还和人发生了冲突,又并肩战斗了一次。


不过,两个人这时候各自的处境都不同了,老李还在部队里,环境相对而言还是更单纯一些,而赵刚身在北京,又在总政,环境更加复杂一些,比如赵刚当时已经对北京出现的一些问题感到担心了,有所批评。而老李在部队,则浑然不觉。

这其实都是人之常情,再好的朋友,分开久了,各自的生活处境和经历都不一样,虽然感情还是一样的,但是在一起聊天,可能也会有些隔膜,因为对方的话题你可能并不熟悉,除非是互诉衷肠,各自说一些自己的处境和遇到的问题,否则就会觉得比较尴尬。


萧武弹史


《亮剑》临近结尾之时,李云龙从北京看望了老战友赵刚,回到福建的家中,晚上躺在床上,心事重重的对夫人田雨说:“老赵不适合在北京工作”。从那个时候起,粗中有细的老李就已经预感到了赵刚不对劲儿了。

李云龙赵刚是过命的战友与兄弟,虽然说在文化程度上差异很大,但是要说起来对对方的信任与了解,在队伍里找不到第三个人了。

李云龙途经北京,赵刚将压抑了许久的,对当时逐渐偏离初心的政风党风的不满告诉了这个老战友,有些话老李听不太懂,可还是静静的倾听着老战友诉说的心里话……

毕竟李云龙是个大老粗出身的军人,在当时也算是远离政治漩涡的中心,同时老李也知道自己的短板,就是爱捅娄子,一旦自己惹祸上身,极有可能牵连上他最对脾气的战友兼兄弟赵刚了,为了各自安好,李云龙选择了适当的远离了赵刚。


爱咖啡的大妈


《亮剑》总,解放后赵刚到北京工作,李云龙则继续留在地方上部队里工作。解放后李云龙利用去北京出差之机,去看望赵刚。两人见面后非常热情,毫无距离感,连赵刚的老婆冯楠都说,他从没见过赵刚说脏话,但是李云龙一来,就说起来了。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赵刚在李云龙面前是完全放飞自我的状态,丝毫没有拘束感,一点不用端着架子,平时不能说的话都可以说了,平时比较压抑的事情,也都可以在李云龙面前说了,这是只有面对非常亲近、非常信任的人的时候才会有的状态。

而冯楠都没见过赵刚讲脏话,李云龙来了却一下就开始讲了,也说明赵刚对李云龙的信任实际上超过了对冯楠的信任。这当然也不难理解,赵刚和李云龙是在战争年代建立起来的生死之交,连冯楠都是李云龙的老婆田雨给介绍的。

李云龙之于赵刚,就像是一个老大哥,无论多长时间不联系,无论相隔多远,只要见面就仍然是毫不拘束、毫无距离的,在对方面前可以完全放松自己。对李云龙来说,这不难,因为他在谁面前都不太拘束,但赵刚不一样,他是个政工干部,平时必然是要端着一点架子的,要斯文一些,不能太粗鲁。

而且,在两个人一起去看电影的时候,因为年轻人插队,和人发生冲突的时候,赵刚和李云龙也是并肩战斗的。在去看电影的路上,赵刚更是对李云龙说了平时不能对人说的话,对当时已经出现的一些不良风气十分不满,提出了批评。在当时的环境下,如果不是特别信任的人,这种话也是不会随便乱讲的。

李云龙在战争年代因为个性强,之前和几个政委都合作不来,所以在他接受命令担任独立团团长的时候,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给他派政委了,他自己一个人一肩挑,但组织上仍然给他派来了赵刚。一开始李云龙也不感冒,但之后两人逐步适应了,成了生死之交。

李云龙的朋友分两种,一种是丁伟孔捷,一种就是赵刚。和丁伟、孔捷的交情当然也是生死之交,相互之间也非常信任,可以无话不谈,但他们之间性格比较相近,更多的是气味相投,而和赵刚则是可以互补,在李云龙犯错误的时候,赵刚可以往回拉一些。

不过总的来说,《亮剑》中对政委的作用还是弱化了,尤其是李云龙公然讲政委主要管生活,团长管打仗,这很符合现在人对当时的红军将领草莽英雄的想象,但其实真相并不是这样。当时的很多红军将领都是既可以当军事主官,也可以当政委的。

比如杨成武、耿飚、李志民,就都是这种人,既当过政委,也当过团长、师长、司令员。而且,他们在军事主官缺位的时候,也能够把军事工作搞好。还有比如吴法宪、邱会作,也都是这种人,战争年代长期做政工工作,但解放后吴法宪曾任空军司令员,邱会作也曾当过后勤部长,这都是军事主官的工作。


萧武


《亮剑》中的李云龙和赵刚在战争结束后并没有疏远,两人只是因为各忙各的,联络的没有以前那么频繁了。

在小说原著中,赵刚夫妻服毒之前,把孩子都托付给了李云龙夫妻,这足以看出赵刚和李云龙仍然是过命的交情,不是任何风浪能隔绝的。

建国后,李云龙的部队驻防福建,赵刚在北京任职,两人相隔数千里,自然不可能再向在晋西北独立团时那样,动不动凑一块儿喝个小酒了。

老版《亮剑》中,对于李云龙和赵刚的结局并没有交代,但只从电视剧中,也能看出李云龙和赵刚的交情来。

我记得电视剧中有一段情节,李云龙休假时,没有回故乡,而是直接去了北京找赵刚叙旧。两人还一起跟别人打过架。要知道,当时两人都是高级军官了,赵刚又是个书生,可他在老李跟别人动手的时候,还是不管不顾的加入了战团,这就是兄弟!

电视剧中,对于李云龙和赵刚的兄弟情,我认为最感人的一段剧情,那就是李云龙受伤昏迷时,赵刚坐在病床边自言自语的那段。当年看这段剧情时,都把我看哭了,太讨厌了。

我是麦场影院,每日分享经典影片。拜托各位动下手指,点赞、关注,多谢!


田舍郎


是距离远了,感情没有疏远!不但老李和老赵的感情没有疏远,晋西北铁三角之间的感情都不曾疏远过。



原著中老赵夫妇自杀后遗孤(老大叫赵山,老二叫赵水)交给老李夫妇扶养,老李夫妇自杀后赵山、赵水、李斯特由孔捷带到西北扶养然后全部参军(这些孩子长大后都成为高级军官:赵山少将、赵水大校、李特上校)。

丁伟因“纵深防御重点”的观点被最先倒霉,文革之前就已经被打到了(他的观点在十年后的中苏珍宝岛冲突中得到应验),所以已经帮不了几位老家伙了;老赵老李先后在文革时被各种迫害,老赵在首都当官所以首当其冲,老李在南方继续跟楚云飞斗法,所以在其后倒霉;只有老丁因为扼守祖国北方没有被打倒,所以老赵和老李的遗孤全部由他扶养。



当中苏交恶后苏军大军压境,丁伟的论断得以应验,老孔就是按照他的思路来摆兵布阵的;还有段鹏,数次组织特战队企图营救被批斗的老李。如果连孔捷都被打倒的话,照顾这些遗孤(包括孔捷的孩子)的重任恐怕就要落到段鹏肩上了。

楚云飞在得知老李身故的消息以后还特意写了一首词在对岸大喇叭里广播,段鹏在打工时听到以后不经潸然泪下……



所以说不但老赵老李的感情不会疏远,老丁、老孔、老邢、老张、段鹏包括楚云飞他们之间的情义都不会疏远,只是现实生活实在太TM现实了。


兵器知识谱


《亮剑》中的李云龙和赵刚在战争结束后并没有疏远,两人只是因为各忙各的,联络的没有以前那么频繁了。

在小说原著中,赵刚夫妻服毒之前,把孩子都托付给了李云龙夫妻,这足以看出赵刚和李云龙仍然是过命的交情,不是任何风浪能隔绝的。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又比较复杂的话题,无论是连续剧还是原著虽然没有明确交代,但却都留下了伏笔。

当然两个人渐行渐远,也有现实上的工作原因,解放战争时期因工作原因赵刚调离了别的部队,加上战事的紧张两个人也只剩下电话和电报上的联系,建国后又因为部队驻扎地的原因,一个留在了福建,一个落在了北京,以当时的交通条件,两人的聚会也变得屈指可数,抗战时期天天见面,但建国后的见面掰着手指头都能数的到,当然见面次数的减少并没有影响两个人的关系,两个人仍然是不可分割的生死兄弟,即便在原著当中赵刚神秘去世之后,按赵刚临死前留下的话语,赵刚的子女投奔了李云龙,并得到了李云龙的悉心照顾,可以说即便分开了那么多年,两个人的生死友谊也没有发生改变。

解放后赵刚思考的是反对官僚主义,而李云龙思考的是整兵经武,两个人都在自己的领域里捍卫共同的理想——富国强兵。有人要搞运动,整老总的时候,两个人都不怕丢官帽,站出来说实话,出发点是一样的,就是军队不能乱,国家不能乱,赵刚作为文人,文死谏,死在了李云龙前面,而李云龙作为军人,武死战,最后死在了军中,两个人角度和方式不同而已,内心都是一样的赤诚。假如说因为工作的关系两个人能够长期共处,那么一定是思想一致,共赴黄泉。

在两个人在幼儿园门口的那次聊天,高干子女违规使用公车都能引起赵刚极大的不满,可旁边的李云龙却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甚至觉得这样的行为没什么大不了,事实上这一刻开始,连李云龙自己都开始隐性的向特权方向发展,在战争年代两个人都可以为了革命而奋不顾身,但到了和平时期,共同建设一个国家,两个人开始真正形成了差距。


青汁影视大全


战争结来后,赵刚与李云龙看似逐渐疏远,面对李云龙时,许多话欲言又止。战争结束之后赵刚并不象孔捷和丁伟那样与李云龙无话不谈,牢骚尽泄那种关系。

赵刚曾坦言他与李云龙的关系既是互相欣赏又是生死之交的关系,可以生死相托的关系。但进入和平年代之后,为什么俩人的关系较之从前貌似疏远了呢?

其实不然,这从两人后来的接触中,我们明显看到赵刚在政治上更加进步成熟,政治敏感度让他感觉到了一场政治风雨的即将来临,一种对政治的敬畏,使他对李云龙总是欲言又止,而自已也更加自律而谨言慎行,深怕政治涉险。这从他太太对李云龙夫妇的言辞中就有所暗示。毕竟赵刚身处政治中枢之地,许多事情看得更明白。而李云龙呢,进入和平时期之后,毕竟是职业军人修养,对于政治的敏感度还停留在过去战争年代,与丁伟一样政治上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且嗅觉迟钝麻木,实际上就是刚刚取得政权之后的骄兵悍将,桀骜不驯,什么都敢做敢说,无所顾忌。这与赵刚的谨小慎微,欲言又止形成了截然反差。所以,虽然他俩的心是贴近的,却给人产生了渐行渐远的感觉。

只有对政治有所感悟的人,才能感悟到政治的可怕。因此,赵刚表面象变了个人似的。





风从东方来163590821


赵刚和李云龙是心心相应的生死之交,所谓疏远完全是无稽之谈。

我们首先来看《亮剑》小说的最后,当赵刚受到迫害,自己的后人,四个孩子首先流浪南下,找到的就是李云龙。

《亮剑》小说第三十四章名字叫“赵刚的遗孤”,专门交代了这个情节,小说里是这样写的——

“院子里很静。推开屋门,就听见低沉的哭声,一个年龄有十四五岁的男孩,一见李云龙便放下饼干扑过来,哇的一声哭出来,旁边的两个年龄小一些的男孩和一个女孩也跟着跪下来抱住李云龙的腿放声大哭:“李伯伯,救救我们……”孩子们哭得说不出话来。李云龙看看妻子,见田雨也在痛哭。她抽泣着告诉李云龙:“赵刚和冯楠都,都没了,不知是不是他杀,这是他们的四个孩子,从北京投奔咱们来了……”

在这一章小说中,有大量细节描述,表现了李云龙通失知己,极度痛苦,彷徨愤怒的整个过程,我在这里就不多转载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去读原著。

李云龙最敬佩的人可能除了彭老总,自己顶头上司陈赓,可能就是赵刚,赵刚是一二·九运动领导人,燕京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抗战时期文人本来就不多,但是赵刚能文能武,抓起三八大盖就能狙鬼子,这样不只是口头空说,实战也有本事的人和李云龙脾气很对付,是李云龙很离不开赵刚,但是因为两个人在解放战争后期分工不同,赵刚越来越往高处走,主要是政工以及策反工作,兵不血刃就可以解放很多国民党部队,而李云龙主要是在前线突击。至此他们因为工作关系就不能在一起。

李云龙在解放战争时由新二师转调华东野战军十一纵队二师师长,后来负伤住院,而赵刚继续升任华东野战军十一纵纵队副政委,这个时候赵刚是在为整个纵队工作,而李云龙指挥的只是纵队下的一个师。赵刚这样少有的能文能武的高材生高升是必然的,在李云龙身边做政委是屈才的,所以总部也要把他提拔上去,因为两个人的工作分工不同,发挥作用不同,不可能再在一起。

解放后赵刚任总参谋部政委,而李云龙调任福建省军区C海防军军长,两个人就更远了。在那个时代,保家卫国,各有各的任务,要串门唠嗑还是很有困难。但是尽管如此,李云龙和赵刚的联系并没有断过,两个人见面还要讨论时局。

李云龙自封为大老粗,但是对赵刚这样的知识分子服气而敬重,不是指对所有的知识分子,而是战争年代两个人互相救过命,张刚讲的道理李云龙听得进去,所以李云龙对自己这个好搭档是——你说的那些高大上的我不懂,但是总觉得好有道理的样子,就由着你吧。

说赵刚思想觉悟比李云龙高,两个人尿不到一个壶里,其实太形而上了。无论是李云龙,还是丁伟,还是孔捷,还是赵刚,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想的都是抛头颅洒热血建设一个更好的国家,为了这个理想命都可以不要,其它的小节只是角度的不同。

解放后赵刚思考的是反对官僚主义,而李云龙思考的是整兵经武,两个人都在自己的领域里捍卫共同的理想——富国强兵。有人要搞运动,整老总的时候,两个人都不怕丢官帽,站出来说实话,出发点是一样的,就是军队不能乱,国家不能乱,赵刚作为文人,文死谏,死在了李云龙前面,而李云龙作为军人,武死战,最后死在了军中,两个人角度和方式不同而已,内心都是一样的赤诚。

假如说因为工作的关系两个人能够长期共处,那么一定是思想一致,共赴黄泉。

在这里倒是不得不提一个人,孔二楞子。

其实在李云龙,赵刚,丁伟,孔捷这四个人中,丁伟是最聪明,思想最前卫的,所以死得销声匿迹,而赵刚第二,李云龙虽然粗,但是胆大心细自有分寸,而孔乖乖实际上是最中庸的,也入朝参战了,也保卫北方了,还活到了最后。其实都是英雄,只是性格不同,所处位置不同,最后结局也就不同。


HannibalLecter


《亮剑》中虽然是以李云龙为主要人物叙述的故事,但是其中确有非常多既优秀又出彩的人物出现,其中一个和李云龙关系密切的人物就是赵刚。

患难见真情

赵刚和李云龙相识于乱世,两个完全不同的性格身世以及背景的人就这样因为同一个目标——抗击日本侵略军,而走到了一起。两人虽然堪称黄金搭档有着过命的交情,但是依旧不能改变两人其实是两种人的事实,这种情况可以在共患难的时候携手与共,惺惺相惜,可是并不能让他们在和平年代继续保持之前那样的关系。

和平年代的时局已经变了

和平年代他们打成了最终的目标,把侵略者赶出了中国并建立了一个新中国,可是越是在和平年代就越是能看出两人的不同来。李云龙作为一个职业军人对其他的事情并不感兴趣,而赵刚作为燕京大学的大学生他更想要的是在新时代展示自己的抱负,两人的个性上的差别也就渐渐体现了出来,因此他们渐行渐远是时势所趋,也是必然发生的事情。

听风者以为

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在共患难的时候我们可以为一个目标去努力,但是在这个目标达成之后每个人的选择都会不一样。很多人感叹对方变了,其实他只是做出了自己本来就会做的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