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竹马》:被欲望「玩弄」的东亚女性


《青梅竹马》:被欲望「玩弄」的东亚女性


多少人因为喜欢一个人而辗转反侧,因为失恋而痛哭流涕;多少人会揣摩所爱之人的心思,幻想灵魂伴侣的模样,并憧憬幸福美满的婚姻。

然而,真正懂得如何去表达爱,如何在爱中得到满足与幸福的,却始终是少数。于每一个人而言,如何去爱,都是一个需要花费精力与思考、去实践和努力的重要目标。

解读名著有无数角度,对于樋口一叶这样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我更在意的角度,是女性在感情与婚姻中的困境。

引领这些困境的是一个困扰了无数男女的提问——女性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作为这个问题的回答,让我们跟着樋口一叶的文学作品,来进一步探寻女性,尤其是东亚女性内心的痛苦与烦忧,以及她们在爱情与婚姻中遭受的种种不幸与压迫。

我将从女性恋爱的三个阶段展开,分别是情窦初开、情投意合与貌合神离,对应的是恋爱之花的萌芽、绽放与枯萎。

1. 女性的初恋:情窦初开 谈起樋口一叶,就必然离不开她最出名的作品——《青梅竹马》。

以《青梅竹马》为典型代表,她的不少作品反映的都是少男少女情窦初开时的美好与苦涩。少年人的情窦初开,总是自带某种轻快而忧伤的气息。轻快是因为少年人本性没那么多沉重的心思,忧伤是因为第一次意识到对异性的喜爱,不知所措又踟蹰不安。

以现代人的视角来看《青梅竹马》这个故事,依然会觉得饶有趣味,充满戏剧性。一个是佛门方丈的儿子,将来必定要当和尚;一个是青楼红牌的妹妹,注定以后要成为花街的招牌。截然不同的生长背景,本身就有着天然的戏剧冲突感。

这样的两个人一开始是作为冤家对头出场,互相看不惯对方,明争暗斗,却在有意无意之间产生了若有似无的暧昧情愫。小伙伴们的流言蜚语,下雨天的偶遇,毫无防备的心跳加速,从门口递出来的表达关心的红色绸条,上学时故意绕远路只为看她一眼,以及最后分别时的一朵水仙花,哀而不伤,意味绵长。

这是感情最美好的阶段,一切充满着盎然的生机,却又前途未卜,对方是那么神秘莫测而充满魅力,想要靠近却忐忑不安,想要离开却心有不甘,百般滋味在心头,回想起来依然会扬起一抹真挚的微笑。

然而,两位主角处于孩子与成年人的交界处,渐渐感受到生活中各种时隐时现的压力,曾经无忧无虑的世界中,逐渐筑起了一道道成人世界无形的墙。

爱情尚未发生,已在现实的残酷下黯然褪色。

我们可以从女主角的视角和心里描写中看出,女孩在情窦初开的时候,患得患失的情绪尤为强烈,会因为男孩一个无心的小动作而自怨自艾,心生怨念。同龄的男孩往往显得迟钝,更在乎的是自己在朋友中的面子,意识不到自己是否喜欢上了女孩。而女孩不同,女孩比男孩要更早熟,也更能对男女之情产生向往和憧憬,一旦情窦初开,就会陷入少女思春的自我折磨中,若没有回应,就会感到痛苦,如果得到了不理想的回应,则会加倍痛苦。

《青梅竹马》中的女主角美登利个性爽朗,爱恨分明,慷慨大方,很有大姐大的气势。可尽管如此,因为文化与生理的因素,让作为女性的她在爱情中总是显得卑微,无法无所顾忌地去传达自己的心思,她想要的,是能够和男主角互相尊重的平等地位,而不是受到莫名其妙的诋毁与轻视,然而这一切在身份自我认同的矛盾中,显得无所适从。

情窦初开往往会伴随着一种情况出现,那就是相思病。

《暗樱》是樋口一叶早期的作品,这时她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文风,字里行间透露着对古典文学的模仿。这是一个相当简单的故事,一对青梅竹马的少男少女,从小一起长大,两小无猜,然后有一天一起游玩,玩得正高兴时,遇到了男主角的同学,对方拿他们逗趣,说他们是黏糊的小情侣。

本是一句无心的调侃,却激发了女主角潜意识中的恋爱之心。还是一样的道理,男孩总是无法敏锐体会到女孩的心思,反而觉得女孩忽然变得无理取闹,若即若离,神态语言都不自然。正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女孩因为内心的纠结痛苦,得了相思病。既对见到男主角感到害羞,又忍不住想要表达心中的爱意。如此反复纠结之间,让自己茶饭不思,形销骨立。最终卧病不起,香消玉殒。

这是个很有古典色彩的故事,对现代女性而言,会觉得可悲、可怜又可笑,可是在女性思想长期受到束缚的文化中,女性若是过于主动,便会受到流言蜚语的摧残。

那么这个时期的女性要的是什么?借用廖一梅在话剧《柔软》中的一段台词:「每个人都很孤独。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 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在这情窦初开的阶段,除了上述暧昧美好和无疾而终的可能之外,还有一种结果,就是奋不顾身。在当时的环境下,如果女性主动、奋不顾身地投入爱情,结局往往比较凄凉。

这里就不得不讲到樋口一叶的另外一篇小说《大雪天》。《大雪天》讲的是一位少妇在一个大雪天,回忆起曾经一时冲动与人私奔的往事。女主角原来是山村地区的名门望族,由守寡的姨妈独自抚养长大,备受疼爱呵护。在天真烂漫的 15 岁时,因为与 30 岁的学校男老师走得过于亲近,而引来了村中的闲言碎语。她自己也觉得莫名其妙,因为此时的她根本意识不到男女之情,只是单纯地觉得老师亲切,上课有趣,知识丰富,视作哥哥一般亲近。当然,情窦初开的因素也是有的,只是她并没有想太多。然而流言蜚语让她越发感到不自在,也让姨妈如临大敌,几次三番对她言辞激烈地告诫,这些无端的怀疑与冤枉让女主角特别委屈,对自己的家族和村子产生了强烈的反感与抗拒,终于在新年的一个大雪天,一时激愤之下她跑去找了那位老师,最终与老师私奔离开了家乡。

多年之后,回忆往事,少妇的内心是后悔的,为当初雪天的意乱情迷、奋不顾身而感到惭愧与内疚,而且如今的婚姻生活显然也不幸福,然而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过去就只能过去了。

从中也可以看出,从古到今,闲言碎语对女性的伤害之大。只要在情感和道德上污蔑一个女性不自爱、不矜持、作风不良,几乎等于在社交意义上判了女性的刑。

无数女性都在重复着这样的生活:渴望、失望与彷徨。男权社会总在给女性提各种各样的要求,添加越来越多的束缚,却很少去听听,女性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女性渴望什么,女性的幸福又是什么。

掌握话语权的男性总是把女性看得很低,以为女性只要有一个丈夫,一个家庭,成为伟大的母亲,就功德圆满、无欲无求了。这是完全把女性功能化的偏见,认为什么年纪的女性就该什么样,在家里就应该听父母长辈的话,在夫妻关系里听丈夫的话,有儿子后听儿子的话,也就是所谓三从四德,从诞生以来就一直在东亚文化圈阴魂不散。

如同法国存在主义女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指出的:「男性的极大幸运在于,他,不论在成年还是在小时候,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女性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只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

2. 女性的追求:情投意合

这个阶段,先从樋口一叶的小说《自怨自艾》(或译名《自焚》)说起。这篇小说特别现实主义,用曾经流行过一阵的话说,就是选择在自行车后座上笑,还是在宝马车里面哭。

一个一穷二白的好丈夫,却有一位美貌过人的妻子,尽管他将妻子捧在手心,疼爱有加,可是当妻子接触到浮华奢侈的世界之后,心中的哀怨却日渐萌芽。对丈夫的不满、对物质的追求使两个人都开始自怨自艾,最终妻子不辞而别,而丈夫也变成了眼中只有赚钱的刻薄生意人,最终赚下万贯家产,却还没来得及享福就死去,留下一个女儿,由于目睹了父母的婚姻悲剧,在成年之后无法找到幸福的方向……

对女性来说,爱情真的是最重要的吗?选择爱情还是物质,这是个问题。

中国俗话说:「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当一个女性拥有了一个情投意合、相亲相爱的丈夫,她是否就能够就此满足了?童话里公主和王子结婚后,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就真的结束了吗?其实当爱情达到美满的巅峰之后,接下来的生活才是真正的考验。爱情与面包,理想与现实,自我与妥协,真实的生活中总是那么难以两全。

男性早就懂得,要获得想要的东西,就要靠自己。 而有一些女性,却总被教育去依靠男性获得想要的东西。在青春美貌的时候,她们知道自己有上天赐予的美好礼物,只是那个时候她们还不清楚,这些礼物其实也在暗中标好了价格。等有一天她们明白了价格的意义,就变得不再容易满足了。

好的作家都是诚实的,樋口一叶并没有美化笔下的女性角色,她们一样有贪婪、愚痴、嗔怒,一样不知所措,会做出让人叹息的狠心决定。她笔下的爱情并非风花雪月、不知人间冷暖的王子公主式的恋情,而是同样要为生活而挣扎,在情欲、真善美与利益纠葛之间权衡的世俗男女,无奈与真心交错,希望与失望反复。

没有爱情的时候一心渴望爱情,以为有了爱情就可以永远幸福;当得到了爱情才发现生活还需要更多的物质作为保障与充实;而有了物质之后却又没有想象中的快乐,开始怀念单纯美好的爱情。到底什么时候人才会真的满足,才会真的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女性在情感中的患得患失、小心翼翼,在婚姻中的委曲求全、怅然若失,以及漫长生活磨砺带来的人心复杂,你来我往,逢场作戏,真心掺着假意,身份与利益,现实与爱情,那些是是非非说真非真,说假非假。

当有了有情郎之后,女性想要的又是什么?是一个避风港?一座堡垒?美好的承诺?或者仅仅是更多安全感的保障?

唯有坚强心性的女子,才知道想要什么都要靠自己,才不会陷入生活的诱惑与岔路。就像鲁迅说的:「如果一个人没有能力帮助他所爱的人,最好不要随便谈什么爱与不爱。当然,帮助不等于爱情,但爱情不能不包括帮助。」

无论男女,若没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生活,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就同样无法主宰自己的爱情,就连追求与渴望,都显得没有底气。比如《行云》这个故事中的入赘女婿,被收养为财主的养子之后,命运就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尽管爱着寄宿家庭乖巧清丽的女儿,也心疼她被继母欺负的辛酸苦涩,可是两个都是命运由不得自己的人,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去改变生活,最终只能一声叹息。

又比如《浊流》中妓院的红人少女,一副灿烂可爱的样子之下,隐藏着忧伤无奈的灵魂,每天与客人们虚以为蛇,逐渐分不清自己的真情假意。她何尝不想做一个好人,找一个可以托付的男性过普通日子。可是一切由不得她选,总在无形中害人害己。你始终猜不透她的心思,她到底喜欢谁,她到底追求的是什么,可是她自己又何尝明白,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命若飘蓬,逆水行舟,一步步都是酸涩的记忆。直到最后,你以为她终于遇到了那个对的人,可以带给她幸福与安宁,可冥冥之中,悲剧却已经注定。

很多人都会经历一段爱情大过天的阶段,觉得只要有爱,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然而就像我之前讲到的,「生活本身是不带感情的,还有太多细节与琐碎,比爱更坚不可摧。爱的时候,谁都想不顾一切去爱别人,可是回到生活,又免不了更倾向保护自己。在这种纠结的感情中,有人选择了温水煮青蛙,任由生活顺水推舟,缝缝补补彼此煎熬;也有人选择好聚好散,在故事还不最糟糕的时候退场。无论哪一种,都无可指责。」

关键是,你想清楚了没。这世间的事,但凡心甘情愿,就无话可说。

3. 爱情的坟墓:貌合神离。

樋口一叶的婚姻观基本可以归结为一句话: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就没有真正的幸福可言。

以她著名的短篇《十三夜》为例,这是个关于门不当户不对,结婚之后受尽委屈的故事。

《十三夜》中的女主角因为一次偶然,被权贵子弟看中嫁入豪门。然而婚后却受尽了丈夫的白眼和嘲笑,完全不把她当一个妻子看待,而是一个可以尽情侮辱的低等人。女主角受不了这没完没了的冷言冷语,每天备受煎熬,想离婚,却又没有勇气,在十三夜独自回到娘家想得到父母的支持。可是一穷二白没有背景的父母,尽管疼爱女儿,却也知道一旦离婚只能更加凄凉,而且会让人笑话,只好含泪让女儿多忍忍。而女主角在回去的路上,偶遇了曾经青梅竹马的邻家小哥,才知道自己当初错过了一份真挚的感情,不禁后悔——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是否会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幸福?

女性,相对于男性而言,往往更加孤独。男性可以在外面广交朋友,不断有新的接触和成长。而女性在世俗的观念中,似乎没有了家庭就什么也不是。而家庭则是一种摧残人的负担,它的全部重量都压在女性的肩上,让人无法喘息。

女性最可悲的不是年华老去,而是在不幸福的婚姻生活中日渐失去自我,变得无知、浅薄、聒噪、市侩、粗俗……不知不觉间变成了自己也厌恶的人。

一些男性用伦理道德将女性封闭在厨房或家务中,然后轻蔑嘲笑女性的见识浅显;世俗观念折断了这些女性的翅膀,又哀叹说女性不会飞翔,所以要脚踏实地服务家庭。

忙碌的人忙于一切,除了生活。人们总是在期冀着别人告诉你该怎么生活,提醒你到底需要的是什么。人的一生除了用婚姻和事业来证明自己外,其实还有无数散落的贝壳在脚边无声沉默,却与我们擦肩而过。

作为一名女性,千万不要让人觉得除了家庭与男性,就没有其他可以赖以生存的东西。你越依赖什么,就越容易被那个东西所抛弃。

正是樋口一叶坎坷的命运,让她能更加深入体会到生活的不易、人生的无常,以一种没有心结的创作态度,写下一个个没有雕琢气息的真切故事。那些人物的小心思,命运的捉弄,人生的苦涩,都像是你我曾经历过或见过的人一般真实可信。

最后回到我们的主题,女性想要的到底是什么?通读樋口一叶的作品,可以得到答案:女性,由于种种原因,最缺乏,以及最需要的,正是通过自己去寻找生活意义的勇气。

不是父母告诉你,不是老师告诉你,不是世俗定义,不是男性的威迫,而是你发自内心地,无所倚靠地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无论是爱情也好,事业也好,家庭也好,自由也罢,但凡是你自己寻找到的,心甘情愿无怨无悔的,就是最好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