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的危機都是信心危機

疫情陰雲下,更能反映一些現實的問題。

小到個體的人,大到國家公民,現實的問題,其實都是一樣的問題。

這天晚上,他忽然對你咆哮了,他歇斯底里以至於失控,然後歸於沉默,或彼此聲量升級。

你看到的是,他對你不好,你們之間有危機了,因為很明顯,你們在吵架。

但你看不到的是,危機背後是什麼,他性格如此、還是他不愛你了?你看不到,他其實遇上了信心危機。

一切可以顯見的危機,都是信心危機。

疫情之下,他是企業老闆,可能因復工問題難解而面臨破產,他是職工,可能被裁員了,他可能身體不好,開始咳嗽了……

他用打遊戲來麻痺自己,用跑步來宣洩,但一些現實性的東西難以逃避。

煩擾紛至沓來,危機以情緒的方式表現出來。

——在男女平等的世界,以上的“他”也可以替換為“她”。

隱藏於日常的嬉笑之下,隱藏於每一天的照顧與眷戀,信心的危機伴隨著每一個個體的始終,也困擾著每一段情感、每一個集體的方方面面。

TA對自己沒有信心,TA對關係沒有信心,TA對未來沒有信心。

一切的危機都是信心危機


支撐彼此走到一起的,是本能;支撐彼此走下去的,是信心。


信心,何其重要。


在個體感情之上,疫情陰雲之下,我們公民集體,也都面臨著一次強大的共有危機。

因李文亮醫生去世而人人哀悼,因陳煥春專家的“新冠病毒屬於SARS病毒”而群起攻之……

這些情緒源自疫情危機,更源自一定恐慌而引發的信心問題。

大家看不到何時是個頭,以至於頭腦開始發熱。

信心問題,最能反映到現實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因不信任又形成了不好的循環。

我們在超市看到,有些人瘋搶白菜和泡麵,有人囤了諸多的口罩和手套。

河南南陽南石醫院的護士下班後遭到阻攔,在冷風中站了4個小時,隨後醫院領導和警察到場協調依然無果。

浙大一院之江院區5號樓,張醫生正在治療一危重症患者,突然病患抬起頭,朝張醫生右上臂外側咬了一口……

最近鍾南山院士和多個專家提醒,談疫情拐點已至還為時尚早,彷彿給人抽了幾鞭子。

盲目的樂觀開始收場,而現實的殘酷則加重了人們的信心危機。

新潮傳媒員工沒有想到,他們開工即失業,高管宣佈裁員500人,公司沒有信心全員度過疫情危機。

一切的危機都是信心危機


有些員工還沒等到復工,就已經倒下了。北京K歌之王決定,2月9日與200多位員工解除勞動合同……


一切的危機都是信心危機。

股市崩盤、樓市高漲、國與國之間戰爭前夜,其實都是信心危機。

信心危機不僅僅是針對他人,也有對自己的成分,這是自信和他信的問題。

他可能因為差距太大、擔心眼前的美好留不住而氣急敗壞,可能因為對未來失去信心而意志消沉……

當我們明白了這些,就要去著手解決問題,最重要的是重拾信心。

而重拾信心不是靠王陽明的心學,而要以實際行動和成績,贏來一點一滴的信心積累。

誠如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政府出臺的企業扶持政策,企業之間也開始互相扶持、同舟共濟,推出“共享員工”“人才共享”計劃。

回到兩個人的感情,解決危機也需要行動,給愛人做一份飯,掃一掃地,燒一些開水,給一次擁抱,付出你的關愛。

給自己上緊發條,不用消極的態度處世,用點滴的行動為自己的信心加碼。

只有你好起來了,你們兩個人才會好起來。

“未來已來”是一句毒雞湯。

未來著實還沒有來,危機過後才是未來,我們總會過去的,總會到達那裡。

到達之後,我們面臨什麼樣的結果,以什麼樣的心態去接受,取決於我們當下的信心。

我們要等來曙光,但和凌晨6點就準時天亮不一樣,信心只留給那些對時間的不確定性仍然樂觀的人。

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而且,很快會好起來的。

一切的危機都是信心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