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时期,病毒通过空气传播,能否研究出利用气体来杀病毒的方法?

南卡拉泽72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就是一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它主要通过三种方式相互传播:

1、直接传播:就是指病人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乃至呼出气体中,都带有病毒,近距离接触直接吸入可以导致感染。

2、气溶胶传播:病人喷嚏、咳嗽、说话时的飞沫漂浮在空气中,大的颗粒会沉积下去,而直径小于2.5pm的颗粒就会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被吸入后,就会感染。

3、接触传播:就是接触病人喷嚏、咳嗽的飞沫、口水、痰液、唾液等分泌物,以及沾染上各类分泌物的手触摸日常用品,都含有病毒,都会容易感染。 而从当前受感染的人来说,许多患者都有武汉逗留史,在武汉探亲访友或者公干时就潜伏感染;还有一些朋友或者家属通过接触患者从而感染感染;还有一些医务人员在治疗患者期间也不幸受到感染。

眼下正值抗击新型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我们直接讨论主题新型冠状病毒如何传播问题,结合目前掌握的最新信息,我们认为它不是单纯通过空气传播,它的传播途径有2个:1.接触传播;2.飞沫传播。因此并非像有些人想象的:空气就能传播病毒,病毒是需要载体的,比如血液、体液、唾液或飞沫等,它们并不能脱离载体而独立飘散在空气中,所以题主所说的带口罩不能过滤并杀死空气中的病毒并不正确。病毒通过空气传播的载体正是飞沫,人在说话、唱歌、打喷嚏时都会产生飞沫,如果这个人被病毒感染或是病毒携带者,与其近距离接触的人就会呼吸吸入带有病毒飞沫的空气而使病毒在体内定植甚至发病,这就是某些病毒空气传播的途径。病毒和人类的斗争是长期的,艰巨的。人类不可能灭绝病毒,病毒也不可能灭绝人类。二者此消彼长,人类需要随时注意发现新的病毒,并努力克服新病毒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大多数病毒在空气中无法长时间生存:阳光会促使病毒失去活性(灭活),风可以帮助稀释空气中的病毒浓度。怎样减少病毒空气传播的风险?

首先,大家先别太慌,大多数病毒在空气中无法长时间生存:阳光会促使病毒失去活性(灭活),风可以帮助稀释空气中的病毒浓度。

最最重要的一点,感染者应该尽早确诊,然后就诊隔离。如果还是处于疑似在家隔离阶段,请佩戴没有呼吸阀的口罩,减少感染家人和邻居的机会。隔离房间的中央空调应该关闭,因为大部分中央空调是室内循环的。

如果能把感染者尽早隔离,就能大大减少公共区域里空气中的病毒浓度。这点至关重要。

对于尚未感染的人:

1)避免去人多的地方,避免公众集会。出门要有基本的面部防护,戴手套,这里不再重复了。

2)人和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太近。

3)回家进屋换成室内的衣服,马上洗手,经常换洗衣物和洗澡。饭前便后都要认真把手洗干净。

4)在家一定要注意通风。



小屹生活日记


目前,人们对这种病毒传播的真实形态并不清楚,院士、专家们都以已知病毒的传播形式进行推测,大体无错,但并不严谨真实,想当然罢了。

一般来说,现有空气清新剂,空气消毒剂,都对空气中的病毒有消毒作用,对这种病毒也大体有效。问题在于,空气是不断流通的,这一团空气经过了灭毒,另一团未灭毒空气就同时融入其中,理论上,除非“只有杀毒的这一团空气含病毒”,空气杀毒就是个笑话。

就算“只有这一团空气含病毒”,对这一团空气喷雾杀毒,这一团空气又含杀毒剂,不可以呼吸进人体。等杀毒剂沉淀,这一团空气也不一定原地保留等人呼吸。结果,呼吸了另一团空气,万一含病毒,白喷了一次杀毒剂。

空气中的病毒细菌,还有尘埃烟雾,由大自然的植被负责清理。当人类大面积毁坏植被,空气就必然有害人类,而且无从躲避。所谓空气污染,雾霾严重,就是这么回事。在地表植被恢复之前,不可能有解。

不受空气污染伤害,只有一个办法:停止继续破坏地表植被生态,尽快恢复地表植被(种植树木),别的都是自欺欺人。


通用汉语研推


病毒通过空气传播的主要是空气里有尘埃,有病毒可以吸附的东西。空气中主要是氧气、氮气,纯气体中,病毒是生存不下去的。

现在已知的几种杀毒方式,酒精,高温,消毒液,都是直接杀死病毒,利用气体难度还是太大了,一是没有适合的药剂与气体配合,二是空气的流动性太强,范围太广。

病毒利用飞沫传播为主,还是带口罩,勤洗手,做好自身防护。钟老说了,疫情可能会在四月前结束。我们有信心消灭病毒,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基建行者


不赞成空气中兑药,即使控制住传染也可能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既然能杀死病毒对人肯定有一定伤害,躲过这次传染病怕更容易得另一场疾病。


神情关注


就即使你说的在理,是能把一个城市的人放在一个密封空气过滤的空间里么?这个怎么建?如果这个技术这么成熟,殖民火星都行了。

我们所处的环境空气是流动的,空间这么大,空气总量这么多,怎么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