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匣供弹的武器比起弹夹供弹的武器有什么优势?

废土少年


弹夹,或者桥夹 ,实际是一种辅助装填工具,目的是把子弹顺滑地压入弹仓。

那么问题就来了。

首先这个子弹平时都暴露在外,粘上点泥沙,或者一个跟头压在子弹上,桥夹扭曲变形,装蛋就不顺畅。

然后,弹仓的托弹板是弹簧驱动的,越下压簧力越大,手劲小点儿的还就压不下去。因此弹仓的容量一般不会太大。

最后,弹夹一般从枪上方装弹,又要手用力压弹,所以装弹时一般要把枪放在腰间,两手配合,速度慢,动作明显,装弹无法同时观瞄。

而弹匣,实际是一个活动的弹仓。压子弹费力吗?一样费力。但是可以随身带多个事先压好的弹匣,子弹承受的簧力由弹匣口的抱弹机构顶住,上弹匣时不需要克服簧力,非常轻便。子弹由弹匣外壳保护,对泥沙,碰撞有一定抵御力。从下方装弹匣,凭经验手感或者眼睛余光就可以迅速完成,老手可以边上弹边观瞄。

因此弹匣相对弹夹的进步,就是把压子弹这个费力的动作转移到战前准备阶段,在战斗中可以轻松地换弹匣。


味冷


弹匣和弹夹都是供弹具的一种。供弹具的用途是保证子弹能够以合适的位置进入弹膛,并且供弹比较顺利,不会产生卡弹等情况。
上一个图片,这里边几种供弹具都有了。

使用弹夹的主要是盒式弹仓,第一种使用盒式弹仓的步枪是奥地利的曼利夏步枪,这时使用的还是漏夹。而第一支使用弹匣供弹的是英国的MLMmk1型步枪,当时使用弹匣的目的是方便更换损坏的弹仓,一般的弹仓都是固定的,损坏以后不容易更换,而弹匣比较方便更换。
弹夹有两种,一种是漏夹,一种是桥夹,左边的是漏夹,右边的是桥夹。

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快速更换弹匣除了可以快速的更换损坏的弹匣以外,还有就是可以提高步枪的射速,当时英国人还在步枪上安装了射速限制装置,据说是要节省弹药。
用弹夹装填子弹,基本上都是这样,这是56式半自动在装填子弹。
装填好子弹的弹匣,弹匣使用前可以装填好好几个,特别适用于自动武器。弹匣的重量比弹鼓轻,而且弹鼓的体积太大,一旦由于磕碰完成变形,很容易供弹不畅,而那一个大弹鼓里边的子弹可就是不好拿出来了。

而使用弹匣除了可以快速更换弹匣,还有就是可以保持弹药的清洁,弹匣毕竟是用一个铁盒子把一定数量的子弹包起来,把尘土灰尘挡了起来,这一点对于自动武器尤其重要,著名的歪把子那个弹斗由于是开放结构,导致沙尘等异物十分容易进去枪械内部,导致歪把子的可靠性总是出问题,为了这个还想出来往子弹上涂油的办法,其实在保持子弹清洁的情况下,歪把子的可靠性还不错,但是那个接土的弹斗在那里,无法保证子弹的清洁。而使用弹匣就是保证随着一旦进入枪械内部的异物尽可能的少。

在弹药平时的弹药箱中,有的是直接用纸包或者小口袋包装,不用弹夹了,但是也有先用桥式弹夹安装,再用纸包包装的。
弹药铁皮盒上边的汉字夹的意思就是子弹上边有桥夹。

使用快速装弹器和桥式弹夹,可以快速装填子弹,而不用一发一发的装子弹。


有痰


主要是容量,弹夹供弹的武器大多数都是栓动步枪或者半自动步枪,弹匣一开始就是运用在自动武器上面。

弹夹这种东西,在1885年才有。其设计目的就是为了加快装填速度,提高射速。当时的步枪普遍容弹量五发,单发手动射击,速度慢的要死。弹夹和枪械的结构上看,一次也就能压进那么几发子弹。



而弹匣不同,弹匣中的匣字,意思就是盒子。弹匣的大小尺寸,决定了它可以装进更多的子弹,射速上也大为提升。最开始的弹匣只用于手枪冲锋枪和机关枪上面,这些武器要求的是射速,要求的是容弹量,弹匣完全满足。


简单来说,弹夹的作用仅仅是帮助装弹的,使装弹更方便一点。而弹匣不同,弹匣不光是装子弹用,射击的时候,弹匣中的托弹簧和托弹板的作用下,将子弹压进枪膛进行射击。在步枪的自动方式中,弹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其实,弹匣在装弹的时候也不一定是一发一发的压进去,很多步枪也是配备了弹夹,协助射手装弹。15发以上的步枪,很多都是配备了弹夹。弹夹这种东西,早就不在步枪中使用了。就连狙击步枪也一样,使用的都是几发子弹的弹匣,而不是弹夹。



弹匣和弹夹,不是哪个好哪个不好,都是枪械的一个发展过程中的产品。


军武文斋


弹夹是枪械装弹的一种辅助工具,大多数拉栓式步枪或者半自动步枪都得依靠弹夹装弹,这样一来可以加快子弹的装填速度,换句话说,弹夹对于枪械来说可有可无。而弹匣就不一样了,它是枪械的一部分,是枪里用于储存子弹的“小盒子”,是枪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说,这两者之间根本没什么可比性,如果非要比较,弹匣供弹的武器比弹夹供弹的武器更具有优势。

在全自动步枪还没有出现之前,步枪一般都是采用弹夹供弹,而在此之前弹匣是主要运用于自动武器如冲锋枪、机枪中,这样一来可以提高弹容量,保持枪械火力的持续性,从而达到压制敌人的目的。毕竟弹匣一次性能存放20到50发子弹,而弹夹挂弹通常只有5到10发。

美军在二战时期有两款步枪让人难以忘记,一款是M1918勃朗宁步枪,另外一款是M1加兰德步枪,前者是由20发可拆式弹匣供弹,虽然它的火力变猛了,但也导致其重量大,在丛林作战中隐蔽性较弱,而后者采用弹夹供弹,不仅降低了枪械重量,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步枪精准度,所以说,在当时的步枪中里,两种供弹方式之间各有优缺点。

弹匣供弹的武器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在子弹打光后只需换个弹匣就可以继续作战了,而弹夹供弹的武器却多了一个装弹动作。如今弹夹在枪械中已经不多见了,现在大部分枪械都是直接用弹匣供弹,即使是狙击步枪,使用的都是几发子弹的弹匣。


兵说


这有两个区别。弹夹不叫供弹夹,应该叫压弹夹,通常为步枪和半自动步枪使用,弹夹一般分五发和十发两种(目前已被使用弹匣的自动步枪淘汰),单兵使用时比较麻烦,必须要用手将枪栓拉开,然后将弹夹对准压弹槽,用拇指将子弹压入弹仓,并再次拉动枪栓使子弹上膛,这个过程在激烈的战斗中容易被泥土或沙子掉入弹仓而影响装弹速度,射击的持续性较差,但普通步枪也有优点,就是准确性较高,野战时的射击距离较远,消耗弹药较少。而弹匣供弹方式通常被用于全自动步枪和轻型机枪(链式供弹除外),优点就是火力的持续性比较强,供弹迅速,在激烈残酷的战场上换弹匣基本不受影响。但缺点是单兵携带量较大而重,影响单兵运动中作战,弹药消耗大,后勤供应压力也大。


牧马人1720


使用弹匣供弹的一般是今天的半自动或者全自动武器,而使用弹夹供弹的,则通常是以前的那些老式枪械,比如拉大栓以及一些早期的手枪等,其中弹夹根据结构和使用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漏夹和桥夹

,其中漏夹在装填的时候是需要跟随子弹一起压进弹仓的,如下图所示,就是M1加兰德使用漏夹装弹时的动图,漏夹和子弹同时压进弹仓(加兰德使用8发漏夹,且打完子弹后漏夹从上面弹出)

▲M1加兰德漏夹装弹示意图

▲加兰德的漏夹从上面弹出,即“上进上出”

至于桥夹,则是不跟随子弹一起被压进弹仓的,在装弹时只需要把桥夹对准弹仓的装填口,把子弹全部压进弹仓桥夹就可以直接拿掉。所以,如果我们仅从装弹方式来看,桥夹这玩意相对于弹匣和漏夹来说,更像是一个“辅助装弹工具”,即弹匣和漏夹都是用来给枪械供弹的,需要与枪械组合使用,而桥夹则仅仅是用来装弹的,装完后就没它什么事了。下图分别是使用桥夹装弹的步枪和手枪(某些手枪也可以使用漏夹供弹)<strong>

▲使用5发桥夹装弹的春田M1903步枪
<strong>

▲使用桥夹装弹的毛瑟C96手枪

当然,桥夹除了能直接给枪械的弹仓装弹之外,对于一些有特定接口的弹匣,也是可以使用桥夹来装弹的,且可以明显提高装弹速度,比如下图所示,就是正在用桥夹给M16的弹匣装弹:

▲用桥夹给弹匣装弹

至于目前主流的弹匣供弹,相对于弹夹供弹来说,弹匣最明显的优势就在于携弹量,因为使用弹匣供弹时,我们可以理解成弹匣就是枪械的一部分,相当于枪械的一个“外接弹仓”,不管是使用漏夹供弹还是桥夹装弹弹时,都会受到枪械本身弹仓容量大小的限制,所以,弹夹的弹容量通常都是个位数,比如上面提到的M1加兰德的8发漏夹、春田步枪的5发桥夹等,

弹匣的话,主流都是30发弹容量,部分型号可以多到40发,至于一些改装到100发弹容量的,那玩属于“异端”,没什么实际的用处,有这闲工夫干脆用弹鼓来得实在。

弹匣除了携弹量更大之外,打空子弹时的更换速度也是优势之一,比如上图所示那样,如果换成是使用弹夹供弹的老式步枪,再怎么快也做不到这样吧!


哨兵ZH


尽管弹匣和弹夹同属枪械的供弹具,但它们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弹匣的加工难度稍大,造价较高,这就使得弹匣在生产力并未发达的一战中出镜率不高。当时的许多手枪,甚至还采用极“传统”的设计:在枪身内另设置弹仓,通过弹夹供弹。到了二战,栓动步枪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只有冲锋枪、手枪和机枪等才勉强普及采用弹匣供弹。

而弹夹的加工难度极小,是作一次性使用的供弹具。这需要在枪械内设置弹仓配合使用。如今弹夹基本上作为辅助压弹具使用:许多国家的兵工厂都采用这种包装方式:弹药出厂时便以10发或15发为一单位装入桥夹(弹夹一类),而后将弹夹封装在稍大的弹药匣内。弹药匣又填装在弹药箱内。

如今的轻武器大多采用弹匣供弹。弹匣供弹对于枪械的好处是,枪械无需再设置弹仓储弹,只需要简单设计弹匣固定装置、解锁装置就可以了。而弹匣供弹对于射手的好处多了去了,一是在战斗中再装填速度可以大大提高——只需要将弹匣一拔一插,枪械便具备再次射击的条件;二是可以尽可能减少射手维护枪械的难度,减少枪械的零件数量;三是在战斗前、战斗间隙可以将弹匣复装填,这可以保证战场上的火力持续性。

至于弹夹供弹,它的好处则没有这么多。但是有一个较为明显的优点:便宜。这一点弹匣供弹确实无法比拟,但廉价换来的是几乎全方面的性能下降,无疑得不偿失。而民用枪械虽然不在乎这点性能,但无疑采用弹匣供弹还可以给武器商带来额外的收入。于是弹匣供弹成了主流,弹夹供弹也就被弃用。


堑壕中的大游民


谈谈个人看法,弹夹(漏夹,,桥夹)是随着步枪而产生的,包括拴动,和半自动步枪都是采用弹夹作为备弹具,弹夹只负责存放子弹,不是枪支的一部分,可有可无,为辅助供弹工具,有是为了放便快速压弹入弹仓,弹仓才是栓动,半自动步枪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携带时弹夹按枪支的弹仓容量配置子弹数量,存放于子弹带中,战时需要压弹时,将枪机(栓)后拉,露出弹仓,将弹夹沿卡槽插入,用大母指压弹使子弹入仓,拔下弹夹完成上弹动作。栓动需手动推栓上膛,半自动拔下弹夹时向后方带一下枪机自动推弹上膛。

单夹挂弹通常5—10发,而且枪支为栓动或半自动。弹夹不随枪走。弹匣,弹匣是全自动武器必配的装弹具,是枪支的一部分,负责枪支的子弹存放,不可缺少。如冲锋枪等,弹匣能存放较多的子弹,冲锋枪25—50发。手枪也是弹匣供弹。

弹匣为可快速更换的,便于战斗中子弹供应的持续性。子弹存放于弹匣中,用时直接沿弹匣插口插入即可,非常方便,单夹不能为弹匣补充子弹,不具备这个功能。

通常弹匣靠手动压弹,方法是用一只手抓握几发子弹,弹头朝小母指,左手握弹匣,右手将子弹低部朝弹匣弧面大的一方,用大母指压一颗子弹入匣,一颗一颗的压,装满后轻轻dun两下弹匣。现在也出现了辅助装弹入匣的工具,但不普及。弹匣,弹夹都是供弹具,作用不同,弹匣是枪的一部分,弹夹是为把子弹装入弹仓提供方便。弹夹供弹的枪储弹量小,射速低,通常为步枪所用,如,56式半自动步枪,三八枪等等都是弹夹供弹,而56,81,95等等冲锋枪都是弹匣供弹。优缺点,弹夹供弹的枪枪管长,精度高,弹道平直度高,瞄准基线低,隐蔽性好,打的准。

缺点储弹少,射速低,对集群目标对抗性差。弹匣供弹的枪支,储弹多,便于连续射击,火力持续性好,特别是对抗集群目标,缺点,精度弱于前者,点射弹道散布大,子弹消耗大,效费比差等等,由此看出,两者的优缺点成对立状态。
应该说,两种弹具对应两种不同的枪支,而两种枪的用途不同,各有优缺点。随着武器的发展进步,弹夹已经很少用了,最典型的就是三军仪仗队用的56式半自动步枪了!


兔哥42928


当然是装弹更加方便而且火力持续性更好啦~

弹夹是老式栓动步枪(吃鸡党满脑子的98K,SKS都是)和半自动手枪(毛瑟C96那一家子)常用的弹药装弹工具。

一般都是由一条铁片压制而成(左边腐国佬.303弹夹),讲究点的国家还会在弹夹片里面衬簧片(中间德棍7.92*57弹夹,右边是拆解后的簧片特写)

而弹夹一般都是一夹五发装弹,最多也就十发(SKS的7.62*39十发桥夹),而弹夹夹子弹很紧防止子弹掉出来。因此压弹也很费力

打完五发就要重新压一次弹,往复多次,士兵内心应该会骂娘~

而弹匣就是一个整齐容纳多发子弹的盒装供弹容器,

一般现代步枪都是由弹匣供弹,以AR为例一阵乱射,射完弹匣里的子弹后,按住弹匣解脱纽就自动落地,再插个新弹匣上去,顺手拨一下枪机释放钮就能再射了。

而突击步枪弹匣起步就是30发,火力持续性比弹夹供弹的步枪强太多了。有些变态的比如下面这逼螺旋升天AKM容弹量高达100发(RPK:抢饭碗的?)

然而这逼供弹可靠性应该和女人一样捉摸不定不甚可靠吧~


疯狗的轻武


如果玩过《战地1》、《使命召唤5》这类二战游戏,相信就会对弹匣供弹和弹夹供弹的区别和优缺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了。对那些子弹少的枪,弹夹供弹或许还可以接受,但大容量的武器使用弹夹供弹,火力持续性就要大打折扣了。

对于老式的弹仓式步枪,弹夹供弹是一种相当优秀的设计。使用一个漏夹或者桥夹,就能一次性填满弹仓。这一时期的步枪弹容量一般都很小,多数只有4~6发,因此一个弹夹就能压满。相比那些需要把子弹手动一发一发压进弹仓,甚至是单发枪来说,弹夹装填已经是一种非常先进的设计了。但随着武器的发展,特别是弹容量的增加,到了20世纪初期,弹夹供弹已经开始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英国的李氏步枪,弹匣容量达到了10发,用标准的5发弹夹需要压两次才能装满。这一问题在射速快的自动步枪上更加严重。由于弹夹的容量一般不超过5发,最多也只有10发,而新型步枪的弹匣容量已经达到了10发、20发甚至更多,用5发弹夹需要压4次弹才能装满,速度实在是太慢了。

弹匣虽然出现的很早,但那时仅仅是作为“可拆卸式弹仓”来设计的,直到射速快的自动武器出现,弹匣才第一次作为一种装弹方式出现在人们眼前。最早只有手枪、冲锋枪和机枪采用弹匣式设计,后来自动步枪甚至手动步枪也开始以弹匣装填作为主要的装填方式。除了弹匣的成本较高外,在装填速度上和可靠性上,弹匣供弹基本上全面优于弹夹供弹,因此现在很少还有弹夹供弹的武器了。

以上是我的回答,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是轻兵器爱好者,热爱轻武器与战术文化,期待与你一起走进狂野的轻武器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