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疫情,鍾南山幾度落淚:人活一世,最難得的不過一顆敬畏心(組圖)


談及疫情,鍾南山幾度落淚:人活一世,最難得的不過一顆敬畏心(組圖)

2020年,又遇到一次沒有硝煙的戰役,大家又一次看到了他。

談及疫情,鍾南山幾度落淚:人活一世,最難得的不過一顆敬畏心(組圖)

鍾南山院士

早在2003年4月12日,非典肆虐之時,北京召開了一場國際關注的新聞發佈會,會前鍾南山被告知“不要講太多”。

但面對記者的追問,鍾南山還是忍不住回答:“現在病源不知道,怎麼預防不清楚,怎麼治療也還沒有很好的方法,病情還在傳染,怎麼能說是控制了?我們頂多叫遏制,不叫控制!連醫護人員的防護都還沒有到位。”

在座皆驚,舉世譁然。

談及疫情,鍾南山幾度落淚:人活一世,最難得的不過一顆敬畏心(組圖)

他敢醫敢言,賭上了前途、揹負了壓力,只為說一句真話,只想對得起自己肩上醫者的責任。

2003年4月20日,國家衛生部部長、北京市委副書記因防治非典不力被免職,這一天被稱為“改寫中國抗擊非典的里程碑”。

談及疫情,鍾南山幾度落淚:人活一世,最難得的不過一顆敬畏心(組圖)

2003年非典

17年過去了,2020年1月20日,當國內人心惶惶,對新型病毒尚不明晰之時,鍾南山再次發聲:“新冠病毒處於爬坡期,肯定會人傳人。”無疑給了世人當頭一棒,這一天成為此次抗擊疫情的轉折點。自此之後,他的每一句話人們都奉如圭臬,他的一言一語都牽動人心。

人們說:“鍾南山不說動,我絕不動!幾時才動?鍾南山說動才動!”

何以如此?因為絕對信任!他值得每一個人去相信。

談及疫情,鍾南山幾度落淚:人活一世,最難得的不過一顆敬畏心(組圖)

01 國士無雙,敢為人先

提起鍾南山院士,我們用的最多的詞是“國士”。這一句“國士無雙”,可不是誰都擔得起。

北宋黃庭堅《書幽芳亭》中有言:“士之才德蓋一國則曰國士。”意在說明國士是一國之內最優秀的人。

王先謙亦稱“國士,一國勇力之士”,以“國士”贊最勇敢、最有力量之人。

由此看來,鍾南山當之無愧。

2003年是這樣,他說:“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這來。”

2020年又是這樣,他告訴世人:“沒有什麼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但他義無反顧地登上了列車,去了最危險的地方。

新聞報道稱:18日傍晚,84歲的鐘南山從廣州出發趕往武漢。當天航班已買不到機票,他擠上了傍晚5點開往武漢的高鐵。由於春運高鐵票緊張,他被安頓在了餐車一角,剛一落座便拿出文件研究。

談及疫情,鍾南山幾度落淚:人活一世,最難得的不過一顆敬畏心(組圖)

鍾南山在趕往武漢的高鐵餐車上閉目休息

在幾天前,他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接受了新華社的採訪,對疫情做出判斷:“很難估計疫情什麼時候達到高峰,不過應該在一週或者十天左右,不會大規模增加了。潛伏期過去了,發病的及時治療,沒發病也就沒病,所以不會因春運返程出現大傳染。”

他告訴記者,聽學生說武漢街道上老百姓唱起國歌,很感動!

採訪的最後,這位不懼艱險、一直奮戰在抗擊疫情前線、與病毒較量了一輩子的老院士,眼含熱淚向社會呼籲:“勁頭上來了,很多東西都能解決,大家全國幫忙,武漢是能夠過關的。武漢本來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

談及疫情,鍾南山幾度落淚:人活一世,最難得的不過一顆敬畏心(組圖)

他的發言總是擲地有聲,令人信服。無論此刻的情勢是好的還是壞的,只要他說沒問題,人們心裡就有底,就相信這個難關可以挺過去。

人們選擇無條件地信任鍾南山,是因為大家看到了他對眾生螻蟻的悲憫,對巍巍廟堂的無懼,和對職責、生命的敬畏。

02 敬畏職責,無愧己心

《人民日報》這樣評價他:

“84歲的鐘南山,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

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滿腔責任為國為民,的的確確令人肅然起敬!

我們可能不知道他這數十年如一日的道德堅守與學術研究,背後藏著多少付出、選擇和捨棄,但我們都看到了他的家庭、他的父親把世間最寶貴的精神傳承了下來,成為他心中最珍貴的留存——敬畏

他的父親鍾世藩是我國著名的兒科專家,在70歲身體多病、眼睛幾乎失明的情況下編寫了50多萬字的《兒科疾病鑑別診斷》。父親告訴他:

“一個人要在世界上留下一點東西,那麼他這輩子就算沒白活了。”

談及疫情,鍾南山幾度落淚:人活一世,最難得的不過一顆敬畏心(組圖)

鍾世藩

在他的記憶裡,父親對他永遠是批評和鞭策。36歲那年,他剛從北京回到廣州就被父親狠狠訓斥,父親說他已經36歲了,真可怕。他一夜無眠反覆思考著父親的意思,恍然徹悟自己36歲仍舊一事無成、全無貢獻,當真可悲。

他不止一次對別人說,他的醫學事業是從36歲開始的。

在廣州,鍾南山曾因診斷失誤鬧出了岔子,病人險些送命,他也因此受人冷眼和指點。他就此下定決心,今後絕不再因自己的失誤而耽誤病人治療。他開始夜以繼日地鑽研,白天學診斷晚上做筆記,8個月後整個人瘦了一大圈,同事們都說他的能力頂得上一個主治醫生了。

昨日的非典,今朝的新冠,他都能力挽狂瀾救病人於危難。但這些僅是表象,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勉勵自己的那句話——我的動力源自於疾病對人的生命的威脅。

談及疫情,鍾南山幾度落淚:人活一世,最難得的不過一顆敬畏心(組圖)

他除了看人的病,更看病的人。他痛批社會的亂象,行業的違規行為,指責霧霾危害、藥價上漲、公立醫院用心臟支架創收等等。

從醫者,秉仁心,守醫德,敬畏生命,敬畏職責這是他對自己的要求,也將此則踐行了數十年,初心依舊未改。

醫者仁心,肩擔日月,他的言行都可放在明面上任人糾錯,他透明、赤誠、永保敬畏,這一切使得他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振聾發聵。

談及疫情,鍾南山幾度落淚:人活一世,最難得的不過一顆敬畏心(組圖)

03 敬畏生命,是生而為人的本分

有人說,他落淚幾度是惋惜與心疼,一個城市病入膏肓才開始醫治。

一個國家靠一位有良知的老人來說實話,確實令人失望,但若這樣的“國士”越來越多,那中國照樣充滿希望。

與鍾南山院士一同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還有73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她帶領的樹蘭(杭州)醫院緊急醫療隊馳援武漢。

談及疫情,鍾南山幾度落淚:人活一世,最難得的不過一顆敬畏心(組圖)

李蘭娟院士

早在2003年的抗擊非典時期,李蘭娟就緊急採取行動,對病患進行隔離,使得傳染源得到了早期控制,浙江省沒有發生醫務人員感染事件和“二代感染”的病例。

在治療時,他們不因短時見效而損傷患者身體,謹慎控制激素和抗生素的用量。十年後,在浙江省內治癒的非典病人也沒有出現股骨頭壞死的後遺症。

正因她率領的醫療小組時刻保持對生命的敬畏,時刻銘記醫生對病人的責任,才使得病毒沒有在省內蔓延,沒有造成不可逆轉的病症。

而今年的疫情戰場中,多了許多這樣的英雄。

談及疫情,鍾南山幾度落淚:人活一世,最難得的不過一顆敬畏心(組圖)

從早上忙碌到下午兩點半,張繼先才吃上中飯。 長江日報記者 陳卓攝

據新聞報道,最早發現疫情的武漢女醫生張繼先,是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與重症醫學科主任,54歲,個頭不足1.6米,話語輕柔。就是這位溫和的女醫生,一個月前發現這場疫情苗頭,並和院方一起堅持上報。

面對那麼多病人和辛苦的醫護人員,張繼先主任哭了一場又一場。但每次哭過,抹一把淚又進入病房救治患者。

她接受採訪時堅定地說:“疫情發現越早越有利於控制,我們現在感覺自己做對了。”

鍾南山、李蘭娟、張繼先、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和前不久慘遭暴行的那位中國未來眼科最重要的中流砥柱陶勇醫生,他們都是心懷天下、不顧個人安危的白衣戰士。百姓們那微弱的、祈盼“活下去”的樸素願望,他們看得到聽得到,用畢生所學拯救了一個又一個病人、一個又一個家庭。

談及疫情,鍾南山幾度落淚:人活一世,最難得的不過一顆敬畏心(組圖)

“德已近佛,術已及仙”,於他們不過是生而為人敬畏生命的本分。可對於有些人,其間卻隔了一道永遠也過不去的天塹。

那天塹裡,是人性中所有本不該存在的陰暗。

這次的疫情,也是有人心存僥倖所致。一些人抱著養生、獵奇、炫富等心理,違背國家法律偷買偷吃。有利益就有交易,野生動物買賣從未真正停止。

1月20日,鍾南山院士明確表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很可能來自野生動物。”

最新的檢測結果也證實,中國疾控中心病毒所從華南海鮮市場取出的585份環境樣本中,檢測到33份樣品含有新型冠狀病毒核酸,病毒也正是來源於華南海鮮市場銷售的野生動物。

談及疫情,鍾南山幾度落淚:人活一世,最難得的不過一顆敬畏心(組圖)

讓人類懼怕的九種致命病毒,源頭基本來自野生動物,即使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也未必敢說可以戰勝所有。病毒能殺死的人,遠比我們經歷過的那些天災人禍多得多。

國家危難,必有國士。

鍾南山這樣的國士的存在,不只為治病救人,還為給世人以啟迪:人生無所畏,實在很危險,那些不順天道無所恃之人,必無善果,定會遭到懲罰。

一個人若常懷敬畏之心,心中就有了方向,也算是擁有了智慧。

如果我們意識到人類有多麼脆弱,人生有多麼短暫,就會明白這種心智何其難得,它不是上天對人類的恩賜,只是靈長類動物唯一的武器。

談及疫情,鍾南山幾度落淚:人活一世,最難得的不過一顆敬畏心(組圖)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