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工作手记丨吴济佑:铁路战“疫”一线,我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战“疫”工作手记丨吴济佑:铁路战“疫”一线,我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1月23日10时,武汉宣布关闭全市离汉通道。也是那一天,我们这群为贵州片区铁路职工和旅客提供健康保障的铁路疾控人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平日里我们主要负责站车食品饮水安全、鼠虫防治、新职工体检、健康维护、职业病防治等等;而当下通过开展站内候车厅、卫生间、出站通道、列车车厢等处所的预防性消毒从而切断疫情借铁路传播的一切途径——

“请放心,我们一直都在!”

1月29日下午,我和其他8名同事接到命令,赶往白云区北二环的贵阳动车所进行消毒作业。几道蜿蜒曲折小路的尽头,占地近千亩拥有32条高铁线路的贵阳北站配套动车所终于呈现在我们眼前。今晚,我们将对这里的42趟336辆终到列车进行预防性消毒作业。

开始作业,我配好了含氯消毒剂,穿上了厚实的防护服。在不足3㎡的车厢内里来回不停地按下加压枪喷头,重复上千次的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呈扇形均匀喷洒消毒水雾,我必须确保消毒不留死角。

战“疫”工作手记丨吴济佑:铁路战“疫”一线,我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一节车厢34步”这是我事先在网络上看见的描述。但事实上我每消毒完一节车厢,都要足足走上四五十步。往往在处理行李架和连接处的厕所就要花费我很多功夫。喷雾若太密集,我担心消毒液随孔隙流入车体内部;喷雾若太稀疏,又不能保证消毒效果。最终我只能采取减缓速度、适当调节喷雾大小的方式完成作业。数趟后,40斤重的消毒桶不知不觉在我肩上勒出了两道狰狞的“红印”。

战“疫”工作手记丨吴济佑:铁路战“疫”一线,我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凌晨三点,我们利用列车入库的时间得以休息片刻。我用余光瞥见身旁的一名女同事正拿手机翻看2岁零10月女儿的照片,我猛地想起自打上了一线的她,十来天没着家了。在仅有56名职工的我们铁路疾控所,女职工占三分之一以上。如今,她们白天既要用所学专长承担起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流行病调查、追踪工作,夜晚又要背着几十斤的消毒器,和男同志一样完成消毒作业。

就这般干到了30日的凌晨5点,临近结束作业时我接到了一个自称是记者的电话。或许是通宵拼命干活丢了魂,我第一反应不是他从哪找来我的电话,而是这个时间点他怎么没休息?想来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里,这帮可爱的记者朋友们也同样是“逆行者”,不同的是我们手持喷枪消灭“敌人”,而他们用笔、用相机、用镜头,观察记录着这场战役。

电话那头,记者最后声音嘶哑地问我“怕不怕”。

“只要我们守住了这道防线,身后的贵阳市民就不用害怕了。”我平静地说。

战“疫”工作手记丨吴济佑:铁路战“疫”一线,我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截止2月9日,我和我的同事们已累计消毒列车585列6262辆;消毒贵阳站、贵阳北站共计33站次,作业面积累计近40.5万平方米。而今天,若再次面对诸如“怕不怕”之类的问题,我会答得更有底气“:众志成城的铁路人会继续守住这座城市的铁路防线,请身后的贵阳市民朋友们同样放心——疫情终会过去,春天终会到来!”

战“疫”工作手记丨吴济佑:铁路战“疫”一线,我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