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洋人就是害天皇?以前你們可不是這麼說的

1853年,美國海軍少將馬休·佩裡率艦叩關日本。

第二年,德川幕府與美國簽訂《神奈川條約》,同意開放下田、函館兩處港口,給美國船隻補充燃料和物資,允許美國在下田設居留地。

儘管,列強的到來,早在預見之中,鴉片戰爭之後,他們就一直戰戰兢兢地等著這一天,但真來了,幕府還是亂了套。

更亂的是各藩大名和民間,他們跟幕府將軍並沒有一條心。很多認為,不該向洋人低頭,要打就打,要幹就幹,死就死了,怕什麼?

縱死猶聞俠骨香。

於是,他們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攘夷運動。

為使這場運動能夠成功,他們給自己的行為,加了個高尚的名頭——尊王。

也就是,要把幾百年來失權於武家的天皇,扶正。

一山不容二虎,要尊王,就必倒幕。

所以,最終這場運動有了三個關鍵詞——

尊王。

攘夷。

倒幕。

幕府與倒幕派,利用孝明天皇既想趕跑洋人,又不想推翻幕府的矛盾,都盡力要把天皇控制在自己手裡。他們刀光劍影,明槍暗劍,互有死傷。

十幾年之間,發生了幾件標誌性的大事,其中,有兩起發生在1864年。

其一是池田屋事件。

尊攘派裡的主角,是長州、薩摩兩藩的武士及浪人。其中,又以長州藩的幹勁最大。他們本來已掌控了天皇,卻在1863年的八一八政變中,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遭逐出京都。

但這不代表他們在京都,就沒有勢力了。反而,因為沒了正規的途徑去影響天皇,攘夷志士們甚至打算在城裡放火,趁亂混水摸魚,殺京都守護職松平容保,挾持天皇到長州以令諸侯。

另一邊,幕府也不是吃素的,他們手下的武士集團新選組,負責維持京都治安,捕殺攘夷派。

這日,他們得到消息,浪士們將在池田屋聚集,商討計劃,核心人物桂小五郎也將與會……

殺洋人就是害天皇?以前你們可不是這麼說的

(木戶孝允)

真是個好機會啊,可以將他們一網打盡。

新選組在局長近藤勇帶領下,分成幾隊突襲各處。

刀光劍影,血肉橫飛,此戰,新選組揚名日本,被視為壬生狼(駐地壬生村)。

倒幕派則遭受極大打擊,諸多骨幹被殺,部分被抓。

不過,核心人物桂小五郎卻因提前得到消息而逃走。

數年之後,他有個更讓人熟知的名字,維新三傑之一的木戶孝允。

池田屋事件是幕府的勝利,也在長州藩產生了極為嚴重的影響。

傾向於開國的藩士高杉晉作一派,被保守派打壓,他的同學久坂玄瑞等激進派,策動長州藩大舉進攻京都,8月20日,也就是池田屋事件之後42天,發生禁門之變。

長州殺人放火,與幕府軍隊激烈作戰,甚至把炮彈打到了皇宮。嬪妃宮女狂跑亂叫,把12歲的太子祐宮嚇得夠嗆。

其二是佐久間象山被刺事件。

佐久間象山此年53歲,是備受尊重的學者。

吉田松陰是他的學生,而此時活躍在攘夷最前線的高杉晉作、久坂玄瑞、伊藤博文、山縣有朋,又都是吉田松陰的學生。

維新之後,他的徒孫們佔據日本最高權力的半壁江山,如果他不死,必然是維新事業的頂樑柱。

然,他的開國立場,成為攘夷派的目標。

清朝的事使他警醒,《海國圖志》等書讓他改變了自己的立場,他認同師夷長技以制夷,提出和魂洋才學說,倡導日本思想西洋學術,從一個儒學者變成了開國派。

1854年,為壓制攘夷派並在將軍繼任問題上取得主動,幕府大老井伊直弼掀起安政大獄,吉田松陰被判死刑,佐久間象山遭株連入獄。

之後,發生了櫻田門外之變,井伊直弼被刺殺,但他並未因此受益,仍被關押,直到1862年。

名聲在外,出獄之後不久,他獲幕府之邀,去共商國是。並接下在京都勸誡朝臣們接受開國的任務。

佐久間象山喜歡騎著高頭大馬,身著洋裝,在京都街頭慢慢遊,這就給了攘夷派可乘之機。

殺洋人就是害天皇?以前你們可不是這麼說的

(佐久間象山 圖源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1864年7月11日,他被河上彥齋斬殺於街頭。

佐久間象山的死,對於那些一直被灌輸攘夷論沒有思考能力的百姓來講,值得額手稱慶;

但對於有點眼光的人而言,卻是極大損失。持這種想法的,不但有開國派,也包括攘夷派——前面說過,此刻風頭正健的很多志士,都是他的再傳弟子。

兩起事件發生之後的四年,日本局勢發生了極大變化。

新將軍德川慶喜在各方壓力之下,願意大政奉還,但仍幻想由自己組織議會,擔任議長,繼續掌權;而尊王攘夷倒幕派呢,也越來越接近於權力的頂峰。

站位一變,思想就變。

一是王政復古。

他們逼迫德川慶喜辭官納地,使之從大名共主,降維成普通藩主;這也直接導致了後來的戊辰戰爭,日本陷入內戰之中。尊攘派通過兩年的戰爭,最終將江戶幕府掃進了歷史塵埃之中。

二是改弦更張。

之前攘夷口號喊得震天響,也替他們帶來了數不清擋子彈的。

真在可以取代幕府之時,他們越來越真切地發現,攘夷是不可能的,當今的天下大勢,唯有聯合列強,發展經濟,富國強兵,成為列強的一分子。

於是,1868年4月7日,在他們的操控之下,15歲的明治天皇下詔,公佈《五條誓文》——

廣興會議,萬機決於公論;

上下一心,大展經綸;

官武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務使人心不倦;

破舊來之陋習,基天地之公道;

求知識於世界,大振皇基。

宣佈日本將進行改革,吸取世界各國的長處;

一般百姓,從此也有參預機要的機會。

殺洋人就是害天皇?以前你們可不是這麼說的

(五條誓文)

儘管這份誓文前後有近800名朝臣、大名簽字,但其影響,仍侷限於上層,真正廣佈民間的,是第二天發佈的《五條禁令》:

除了重申禁止謀反、殺戮、縱火、偷盜、集體離開鄉村等幕府時代就有的法令之外,增加了一條:

茲王政一新,乃循朝廷條理,交際外國,依萬國公法履行條約,不可加害外國人,背此者有悖朝命,釀成國難,乃至失國際信義,傷皇國威信,故應處至當之刑。

以前幕府是禁止傷害外國人的,但那些攘夷者,可以反駁,攘夷是天皇下令的。且也能在民間獲得同情,佔領道德高地。但現在,天皇發佈命令,不得再行這些事,等於是絕了攘夷之路。

這條禁令之出,宣告了攘夷運動不再得到朝廷認同與支持,誰敢再傷害洋人,就是傷害朝廷、傷害天皇,絕不輕饒。

也就是說,14年的攘夷,已被髮明這個口號的人禁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