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市民的“米袋子”他磨破了嘴皮子让1000多吨大米入川

人民网成都2月12日电 (王军)2月11日凌晨,56岁的周乐松守候在成都市青白江火车站铁路货运站旁,焦急地等待着。随着火车慢慢驶入场站,从山东运来的粮食终于顺利抵达,这也让他轻舒了一口气。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益民集团旗下成粮集团大茂丰公司承担着全市重要的粮油保供稳价职能。陡然趋紧的市场变化,让周乐松倍感焦虑。大茂丰公司的粮食供应区主要在山东及东北地区。

如果不是疫情,周乐松将直接奔赴粮食产区“督战”。由于疫情的发展变化,各地加大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 周乐松去现场“督战”的想法,也落了空。同时,由于春节期间,各个企业都已经放了假,生产加工企业一时无法召集足够的人开工。

“费了很多心思,软磨硬泡,嘴皮子都’磨破’了。”周乐松表示,没办法去粮食主产区,就电话反复沟通。

山东秋强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强说,“无论任何困难,只要需要粮食,我们都会想办法克服。”在疫情特殊时期,生产企业想方设法召集员工,开启了部分生产线。

这一表态,也让周乐松倍感振奋。粮食有了,如何运回来。这又让周乐松犯了愁。粮食装上了火车,开动了没有,到了哪儿了。联系火车、紧盯粮食运输进度等等,周乐松一刻也不敢放松。

早晨,周乐松紧盯着火车站,查看粮食进度;晚上,他又出现在火车站。“青白江火车站负责人王志军都开始’烦’我们了。”周乐松不好意思地说道。

“不用天天跑来盯着,只要看到火车开动了,由我们时刻盯着就好啦。”王志军安慰道。

周乐松还是不放心。从东北转运过来的粮食,要经过武汉。这让他更为担心。“如果武汉有物资需求,对当地进行保供,我们全力支援武汉。”周乐松表示,一方面做好支援武汉的准备,另一方面还要采取应急措施,重新协调粮食入川,缓解成都市场的压力。

保障粮食产区到成都的物流通道畅通,做好绿色物流通道守护者,这也是周乐松给自己的定位。他说, “作为一名老党员,关键时候,不能将讲条件、讲困难。”无论多么困难,都要保障这条“绿色”通道畅通。

据了解,自1月23日启动应急防疫保供工作以来,从全国各产地调入1000多吨商品大米,陆续抵达成都。目前,调运入川的商品粮食2500多吨,投放市场近300万斤,市民的“米袋子”更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