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不叫"中國病毒"!世界衛生組織已經為其正名

2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賽宣佈,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為"Covid-19"。此英文縮寫的意思為,2019年發現的冠狀病毒。

而此前,某些外國人員和機構,將新型冠狀病毒汙名化,並帶有明顯的地域攻擊特徵,稱其為"中國病毒",更有甚者妄加猜測其為"生物武器"。

新型冠狀病毒不叫

醫生託舉世界衛生組織縮寫

現在,新型冠狀病毒的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全國每日新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仍高達數千例。平臺期及拐點還沒有到來的跡象。

隨著疫情的持續,醫學界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認識也日趨全面。

冠狀病毒屬於套式病毒目,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是一類具有囊膜、基因組為線性單股正鏈的RNA病毒,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也是目前已知的RNA病毒中基因組最大的病毒。

冠狀病毒僅感染脊椎動物,可引起人和動物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和神經系統疾病。

新型冠狀病毒不叫

冠狀病毒

新型冠狀病毒屬於P屬的冠狀病毒,有包膜,顆粒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僅為60-140nm。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後,不但會引起呼吸道症狀,引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還可能會以其他系統的表現為首發症狀。

1. 消化系統: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

2. 心血管系統:心慌、胸悶、氣短,甚至胸痛等。

3. 神經系統:頭暈、頭痛等。

4. 眼:出現結膜炎的表現。

5. 運動系統:四肢無力、肌肉痠痛等。

新型冠狀病毒不叫

噁心嘔吐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後,其臨床表現的複雜性,為確診和防控增加了不少難度。很多人在無意中被感染,甚至直到不幸病逝,仍無法確定其感染途徑。

但是從目前收治的病例來看,大多數屬於輕症,且恢復良好,死亡病例多見於老年人及有基礎性疾病的人群。所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顯得尤為重要。

新型冠狀病毒不叫

免疫細胞吞噬病毒

人體的免疫分為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

主動免疫主要是通過增加營養、科學鍛鍊、合理作息等方式,使機體的免疫系統處於正常狀態,從而發揮主動抑制或殺滅入侵微生物的作用。

被動免疫則是通過外用藥物或疫苗,提高機體的抵抗力或產生抗體,來對抗微生物的入侵。被動免疫的方法包括注射疫苗、免疫球蛋白、轉移因子等方法。

戰勝新型冠狀病毒只是個時間問題,只要做到科學防控、早期治療,筆者相信,這一天就在不遠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