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行喬宏軍:匯、債、資金業務助力疫情防控,二季度經濟有望企穩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下稱“新冠肺炎”)打亂了各界的新年計劃,目前拐點尚未出現。在此期間,各大金融機構加班加點馳援疫情防控,對金融服務機構而言,確保匯、債、資金業務能夠正常運行本身就是對經濟運行的一種支持。

近期,交通銀行(下稱“交行”)金融市場業務中心總裁喬宏軍接受了第一財經的獨家專訪。他預計,本次疫情對經濟的短期衝擊可能主要體現在一季度,並集中反映在第三產業,“疫情所積累的負面情緒釋放,對基本面的擔憂減弱。預計疫情逐步緩解後,我國經濟將會迅速企穩,長期向好趨勢不會改變。”

債、匯業務助力疫情防控

在抗擊疫情的嚴峻形勢下,許多客戶都有跨境購買醫療防護用品的緊急需求。喬宏軍介紹稱,交行依託24小時資金運營能力和遍佈全球六大洲的經營網絡,第一時間建立起抗擊疫情外匯業務綠色通道。 春節期間,為13家分行的客戶高效辦理防疫物資跨境採購貨款購匯和付匯,從多個國家進口消毒液、口罩、防護服、呼吸機等防疫物資,及時運達抗擊疫情第一線。

發行疫情防控專題債券是助力打贏阻擊戰的重要舉措。2月5日和6日,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均發行了一年期抗疫主題專項金融債券,募集資金用於支持重要醫用物資、重要生活物資生產經營和供應保障等疫情防控相關領域應急融資。

交行也認購了相關主題債券,中標農發行抗疫主題專項債4.5億元、國開行戰疫專題債券4.4億元。同時,交行作為承辦銀行,推進疫情專題債券分銷工作,引導社會資金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對於受疫情影響較大地區的分行及區域內同業客戶,喬宏軍稱,交行全面排摸客戶金融需求,例如針對某家總部位於湖北的券商,快速為其審批了同業資金需求;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原則,為湖北企業新增債券投資額度200億元;此外,作為9家全國性主要銀行之一,交行承接人民銀行專項再貸款,專門用於向疫情防控重點企業提供優惠利率貸款。

不可忽視的是,銀行在貨幣政策傳導和流動性支持方面發揮關鍵作用。節後第一週,交行向市場集中投放資金1169億元,涵蓋銀行、券商、資產管理公司、財務公司等大中小型金融機構;1月31日,交易員堅守崗位,向多家中外資銀行機構提供美元隔夜資金支持,為外幣流動性稀缺的境內市場注入2.95億美元資金,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緊張情緒;節後首周,交行又向多家中外資銀行、非銀金融機構提供103.15億美元資金。

逆週期調節政策有望加碼

受疫情影響,近期金融市場出現較為明顯的短期波動。前兩週,各國股市、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均有不同程度下跌。國內市場開市首日,A股深度調整,10年期國開債收益率下行16bp。但隨後,大量北上資金流入A股,抵消節前減持規模,債券收益率也連續多日回調。

喬宏軍判斷,由於疫情所積累的負面情緒已經迅速釋放,對基本面的擔憂明顯減弱,預計疫情逐步緩解後,我國經濟將會迅速企穩,長期向好趨勢不會改變。

他分析稱,從政策層面看,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穩增長”仍是2020年的工作總基調之一。逆週期調控政策仍延續財政發力、貨幣協同的大方向,在年初已有相應佈局。而為應對疫情所帶來的影響,宏觀政策也及時加大了針對性調控的力度。貨幣政策方面,2月3日,央行分別下調7天及14天逆回購操作利率10bp至2.40%、2.55%,並在節後持續進行了流動性投放。市場預期下次MLF(中期借貸便利)利率及LPR(貸款報價利率)大概率下行;另外,央行將投入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財政政策方面,加強了相應的財政貼息、擔保支持,3000億元的再貸款將由財政進行50%的貼息。同時,中央財政通過收儲、稅費等一攬子政策馳援企業渡過難關。喬宏軍預計,後續宏觀政策還將持續精準發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二季度經濟有望企

喬宏軍預計,本次疫情對經濟的短期衝擊可能主要體現在一季度,並集中反映在第三產業。這是因為本次疫情傳播性較強,涉及的區域較廣、人數較多,封閉、隔離、停工的力度較大。具體而言,本次受影響相對較大的行業為交通運輸和餐飲住宿、批發零售和租賃及商務服務行業。

對於第一產業,由於短期供應鏈受阻,飼料供應和產品分銷出現困難,部分農戶可能有一定損失。但考慮到其在GDP中的佔比較低,且政府已出臺多項措施保證農業生產和運輸,預計對整體GDP增速影響很有限。

對於第二產業,由於本次疫情正值春節停工期,按照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復工時間表,7個工作日佔全年工作日(251天)的比重為2.8%。此外,按照傳統,建築業和部分製造業往年全面開工時點均為元宵節後,因此疫情對第二產業的影響相對可控,有望通過提高產能利用率等方式補上缺口。

此外,他認為,本次疫情也將催生部分行業的發展機遇,促進經濟結構優化。疫情在給傳統零售行業帶來衝擊的同時,也極大提升了新零售業態的市場地位。例如,春節期間,京東到家全平臺銷售額相比去年同期增加470%。遠程辦公、在線醫療服務、線上智能金融服務、手遊等行業的景氣度呈快速上升之勢。更重要的是,疫情期間消費者習慣的改變,有望拉動這些產業中長期持續蓬勃發展,加速經濟增長新舊動能的轉換。

喬宏軍預計,疫情逐步緩解後,我國經濟將會迅速企穩回升,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