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過去一年和這一年

寫在前面:

這篇文章是寫車的。這不代表我在經歷的事情和大家經歷的不一樣,不代表我看到的東西和大家看到的不一樣。或許我理解的方式和大家理解的方式有差別,這只是因為我們看到的是不同的側面。我們生活在同一個時空裡,我們在經歷的、在看著的是同一個。

特斯拉的過去一年和這一年

▲截圖自《美國工廠》

再也找不到特斯拉這樣充滿戲劇性的公司了,它的股票在最近兩個月一度漲了兩倍,又在短短兩天時間裡跌了兩百多美元。

最近這一個星期很多人在討論當下特斯拉的市值應該是多少比較合適,結果當然是討論不出個所以然來,沒有參照標準。我個人認為它會在十年內成為一個萬億級(美元)的公司,不少同行客氣地說「不太可能」(其實就是委婉地說「不可能」啦),理由非常充分:市值最高的豐田也不過就是兩千億美元出頭,特斯拉想到萬億,僅僅空頭的阻力就會大到難以想象。的確很符合邏輯,不過特斯拉到現在為止已經做到過那麼多不合邏輯的事情了不是嗎。

言歸正傳,還是說說特斯拉去年的總結和今年的展望吧,畢竟這其中就包括著推測特斯拉未來市值的依據。

上篇:2019

上篇分成兩部分,一是降價、二是Cybertruck。這兩件事情證明了現在的特斯拉仍然不是純粹意義上的大公司,在規模上不足以支撐目前的市值。喜歡它的人是因為它帶來了改變,它還有很多問題,也仍然有改變更多的可能。

·降價

去年三月份特斯拉調整運營策略,產品價格隨之大幅下調。1萬到34萬的降價幅度之大引起了車主的巨大不滿,出現了拉橫幅抗議的狀況。以之為起點,特斯拉從去年3月前後宣佈撤掉門店並且大幅降價開始,一系列反反覆覆的運營和價格調整幾乎一直延續到現在。包括保留部分門店,以及更多的價格的上下調整。

我們都知道對市場有著靈活高效的應對機制,這是特斯拉的優勢。可這優勢發揮得也未免過於朝三暮四了一些,簡直像個荷爾蒙噴薄的愣頭青。對於特斯拉的用戶和潛在用戶來說,這種過分頻繁的價格波動很不友好,也不夠負責。

一個成熟的品牌應該有一套成熟的價格機制,可以消化掉成本的浮動,讓產品價格不至於像股票價格一樣跌宕起伏。考慮到上海工廠已經投產,美國和歐洲的新工廠也有了計劃,未來產能規模更大的特斯拉按照邏輯來說會有更強的能力來彌補這一不足,希望他們做得到。

順便多說一句:

關於特斯拉去年三月份的那次降價,依舊有很多不以為然的聲音說「降價抗議,漲價怎麼不見你們補錢去呢」。關於這一觀點,的確有必要仔細整理清楚。要知道產品降價都是計劃好的,不管是促銷還是降低成本,都必然有理性的決策週期在裡面。車企們當然是明明知道一定要降價的。而漲價,都是因為不可抗力因素作用,導致供應出現了問題,於是不得不漲價。

這其中就有信息是否對稱的公平性問題了。在降價行為裡,用戶什麼也不知道,而企業什麼都知道,信息完全不對稱。至於漲價,用戶和企業同樣不知情,信息非常對稱,是公平的。

因此,產品大幅降價,用戶完全有權力要求補償。

·Cybertruck

Model Y是一個創新不足的產品(這款產品的創新更多是工程方面的),特斯拉內部應該都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以至於在這款車型的發佈會上把之前的產品也都推上前臺組了個全家福壯聲勢。那個時刻就是會讓人不免產生疑問,特斯拉今後是不是要把焦點放在自動駕駛上了?產品創新到此為止,不會再有無嘴和觸控大屏這樣的大膽之舉了?

接著Cybertruck就出現了,它讓所有人嚇了一大跳。必須要說,特斯拉做皮卡,這是一個本質上充滿難度的事情,這是一個非常注重實用性的品類,而特斯拉一直以來吸引消費者的魅力都不是實用性,而是夠特別。而他們解決這個難題的方式不是讓Cybertruck更有實用性一點——他們也沒辦法很快讓自己的產品變得非常實用——

而是讓Cybertruck比他們之前所有的產品都還要更特別。

然後,至少大部分人看到這個新產品之後,就覺得它是能成功的。這是最特斯拉的事情了,恰恰也證明了特斯拉現在仍然有充沛的改變的熱情和勇氣。

馬斯克去年11月25日在微博上說Cybertruck會是一段時間內特斯拉的最後一款新產品了。現象的改變已經到了一個節點。接下來就看看他們能造成多大的影響,還想要改變些什麼。

特斯拉的過去一年和這一年

▲截圖自馬斯克的微博

下篇:2020

下篇分為兩個部分,一是上海工廠和Model Y、二是自動駕駛。上海工廠和Model Y將帶來的影響是近在眼前的,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種「既定未來」。自動駕駛的意義要更大一點,也還未成定局,但如果特斯拉搞定了,那麼「汽車領域的蘋果」或許也就真的實現了。

·上海工廠& Model Y

2月3日的時候,微博用戶「-Speed-Star-」發了一條視頻解釋特斯拉的銷售模式(直銷、統一價格、無折扣無贈品之類)。後來特斯拉官方微博也轉發了這條視頻。那麼很顯然,有很多之前並不瞭解特斯拉的消費者開始關注他們,並且在嚴肅考慮看車買車了。

特斯拉的過去一年和這一年

▲截圖自特斯拉官方微博

這就引出了一個很長時間以來都在討論的問題,EV市場到底是增量還是存量。傳統車企在對待這個市場的時候願意認為是增量,真正進入這個市場的時候卻又當它是存量市場。很多相關從業者也經常會表達類似「現階段願意買EV的人就那麼多」這樣的觀點。可是很顯然,特斯拉已經證明了EV可以是一個增量市場。

像特斯拉做到了今天這樣的名聲,當然會有很多消費者會對它產生嚮往。30萬價位這個市場裡Model 3是最引人注目的車型了,開出去吸引的目光也是最多的。充電算不上多方便,也算不上多不方便(尤其對於能在自己的車位充電的人來說)。可別低估了虛榮心所產生的消費熱情,也沒必要妖魔化虛榮心,這畢竟是所有高端品牌最根本的存在依據之一。

在特斯拉有能力吸引新的消費者的前提下,上海工廠投產和Model Y上市的意義就更明顯了。上海工廠一期產能可以達到每週3000輛,今年下半年國產化率可能達到80%(數據來自「安信證券」)。Model Y的國產計劃也在Model 3首批社會車主交付儀式上宣佈啟動。價格還能更低,馬上還會出現消費者最喜歡的SUV,加上特斯拉越來越響亮的名聲,即便是反對者和看空者也不能再那麼輕描淡寫地說它不行了。

·自動駕駛

現在新能源市場的狀況是,任何一個品牌推出EV,就一定會拉特斯拉的產品出來做數據對比。從產品角度來說,純電的驅動形式、電池的容量、中控觸控屏、沒有嘴的前臉,越來越多的產品形式也因為特斯拉的成功開始產生更多的參與者。特斯拉正在逐步形成那種引力,每個競爭者都要拿它作對比、拿它作參照,用它的思路設計產品。雖然還遠不到蘋果在手機市場的統治性影響力,卻也在逐步接近。

下一個決定性的領域是自動駕駛。

巨頭們相信激光雷達,特斯拉押注計算機視覺。假設,只是假設,如果未來自動駕駛的技術路線被計算機視覺跑通了。那麼特斯拉就拿到了自動駕駛的話語權,霸權就大致形成了。

而現在的競爭形勢是:巨頭們相信激光雷達,做產品投入的時候卻瞻前顧後,熱情不足。而特斯拉不遺餘力地推廣FSD全自動駕駛芯片+Autopilot在產品上的搭載,並且作為重要的盈利項目。要知道技術競爭並非總是可行與不可行的賭注,很多時候其實只是誰先提供更棒更成熟的產品。在現在的局面裡,這是瞻前顧後的一方與全情投入一方的競爭。

自動駕駛畢竟是直接關係到每一個交通參與者生命安全的技術。從這個角度,巨頭們的謹慎是值得肯定的,特斯拉的市場化需要對使用者有更多的提醒。

在這個領域的競爭,巨頭們真的要多上心了,而且要多不只一點。特斯拉原本宣佈要在去年底發佈「全自動無人駕駛」體驗版,不算意外地跳票了(特斯拉跳票也是常事了)。可是大家都聽到了特斯拉在這一領域向前的腳步聲陣陣,真的越來越近了。

文|鐵西區的李子

圖|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