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结束后会爆发消费狂潮吗?

用户149125954804131


不大可能。

要有消费狂潮,肯定要有收入来支撑。疫情期间,大家的收入多多少少有些损失,所以疫情一结束,大家还是会捏紧钱包,想着小日子如何平稳地走下去。

首先,疫情令不少人收入受影响。

现在各行各业的复工情况并不一致,基本上能实现局部复工的都不错,有的甚至还没能复工。2月12日,在我所在的城市开车出门,一座四百万左右人口的二线热点城市,路上都没有几个人。这座城市的一些城市综合体目前还没有开放。开工的高潮目前为止还没有到来,收入因此受到影响是基本的事情。

其次,疫情令不少人压力骤增。

不能出门的日子,家庭开支、还房贷与还信用卡分期,是压在很多人身上的“三座大山”。像房贷这样的,都不是小支出,有的占到了工资的大部分。如果工资缩水或工资断流,那么就相当于晴天霹雳了。更有人乐衷于提前消费,用信用卡的钱用的是相当的爽,但是还起款来,则爽不起来。

第三,疫情会启发更多人的存款意识,而不是消费意识。

关在家里,没法产生效益的日子,总会让人想到存款的种种好处。存款这事,虽然那点利率可能跟不上CPI的步伐,但是在度过特殊时期时,却是唯一的利器。在网络上看到一些人感叹有段时间没法赚钱,还贷及生活遇到困难,就联想起月光宝盒与月光族。这应当是一次事实呈现出的教育:生活需要进行规划,现金需要存上一些。

总而言之,疫情结束,大家赚钱的动能将更足,为自己持一些现金流的想法更明晰,而消费的狂潮则远没有到达。


波士财经


疫情结束后,我认为会出现小时间段的消费狂潮。我的想法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有很多个方面结合而来的。

任何一个因素都会影响到宏观上,所以我们不要认为我们可能能够忍受这种足不出户的生活方式,其实我旁边的任何人都说,不管是否是外向的人,都想要出去走走逛逛,就拿我来说,已经有大半个月没出过门了,每天在家里这狭窄的空间活动,是真的浑身难受。再加上点其它条件的话,都能赶得上外国的在小屋子里的挑战了!

大家的心里的需要

我相信很多朋友像我一样,在家里不出门已经呆了不下半个月了,这半个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特别难熬的!因为按照以往的时候,这种全民放假的节日,应该外面是人满为患,凑的就是那个热闹。而现在呢!外面还有很多商家都没开门呢!有需求都不一定有物品,相信很多人过年过的并没有以往的热闹感觉。那么在疫情过户之后,将会出现消费狂潮,大家都想着出去透透气或者去买点过年想买却没买到的。所以需求变大了市场变大了,消费总额绝对会增加。

旅游的人群

像很多朋友年前年后打算去旅游的,结果因为疫情的爆发,使他们的旅游想法搁浅了。那么可能在疫情过去之后就会有大量的人外出旅游来弥补过年左右的损失。他们就会去到很多旅游的城市,给旅游城市带来大量的人流量,这会使得消费额增加,消费数额暴增,因为人流量多,被消费的机会就会越多。

总之,外出旅游也会使消费增加,这也是疫情过后消费狂潮的一个因素。因为我昨天就有好几个朋友想约我过几天出去旅游,时间不长,就4天。短期也够了,满足了。

疫情后,年轻人的狂欢

说到消费,我不得不的提,像我们90后00后的,我们是现在的消费主力,像我们这个年龄段,不是一个闲得住的年龄,过年很多我们这个年龄阶层的人拿了压岁钱,除了网上游戏还不知道去哪里消费呢,没有机会。那么疫情后,我们就要开启疯狂娱乐、聚餐模式了!

我自己都准备好先玩上个一周再说了!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消费团体,大多数主要在,娱乐产业、文化产业和餐饮业。


所以综上我列出来的因素,都会引起短时间的消费狂潮,主要是因为需求的原因。说起来,我也是很期待疫情结束后,外面的热闹场面呢!


财经社区


作为一个80末的老父亲,真的表示压力山大啊。我也想消费狂潮。可惜老婆孩子还有房贷三座大山压得我虚火上升。再加上疫情迟迟无法结束,目前身在家中,心在外。只能望钱兴叹。

  所以很可能要过一段时间穷日子了。这个并不可怕。因为过穷日子的经验我比谁都丰富的。

  说说目前我的两份工作吧。

  我的工作之一是在报社。懂行的都知道,如今的传统媒体早已经日落西山。平时的收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报社的基础工资,少的可怜,不值一提。平时都只能变成一努力刨土的大公鸡,伸长脖子手脚并用的去刨各行各业的宣传费。可是各行各业也不太景气啊。再加上此次疫情基本上让所有行业都瘫痪在家里,经济必然大受影响。就算疫情结束,短期内经济想要复苏难度颇大。金主爷爷没钱,我这个靠要饭为生的孩子再赚钱的难度可想而知了。所以,消费狂潮?可拉倒吧。

  我的另外一份工作是给正商房地产送砂浆。因为我本职工作的原因,平时在外面跑的机会比较多,机缘巧合,我就为一家砂浆厂跑业务赚点提成。入行也不算久,目前只为正商房地产的几家项目供货。原本今年是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个人也是信心满满,想要大展拳脚。可惜碰到了疫情这样的天灾,只能受困在家。真是呜呼哀哉啊。目前了解的情况是,项目工人无法从老家回来上班,项目就只能一直处在停工状态。而砂浆厂里因为原材料无法及时供应,何时开工也是遥遥无期。个人觉得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当下的房地产行业了。工人迟迟不归,工期拖延,自然会延期交房。房子销售更是困难重重。房地产需要资金量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可能就会拖延给供货商付钱。所以我的收入影响真是地覆天翻。

  目前,我只期盼我们伟大的祖国,早日战胜疫情,让一切回归正常。这两天天气极好,眼看着就要春暖花开了。相信这样的天气对于疫情的抑制会很有帮助的。只要战胜疫情,我们勤劳的中国人民靠着双手,必然会让经济再次腾飞。那些夜夜都是新郎,天天都能消费狂潮的日子不会太远了。请大家再忍受一段时间吧。

  请大家多多支持,为小的多点一下赞。谢谢兄弟姐妹们了。





雷蒙Lemon1


我认为疫情结束后不会爆发消费狂潮。由于在疫情期间对一部分行业影响很大,特别是开门市部做生意的,都关门好多天了。收人锐减,没有钱消费。没有固定工作的人,这一段时间也没有收入来源,有点积蓄的还好,没有积蓄的吃饭都成问题。通过这吃疫情,使大部分年轻人认识到,不能做月光族,要留点积蓄。发生意外时,能做到卡里有钱,心中不慌。我的一个亲戚大伟,今年三十多岁,两个孩子,一个孩子四岁,一个孩子九个月。靠一个小超市的收人,维持一家人的开支。如今超市关门多日。没有收入。他说要勒紧裤带过日子了。我所认识的好多人聊天都说要节约省钱。不出去工作时,不用慌张。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


阜临如梦


疫情结束后每个人到酒店餐馆去吃一顿。一是庆祝重生,大难不死,二是推动餐饮业带头百业兴旺,三是告诉世人要敬畏自然,敬畏天地,珍爱生命。


远方167427784


2019年12月以来,始于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已经波及全国,美英德日等全国20多个国家相继“中毒”,世卫组织也把本次疫情列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我们比较一下2003年的非典SARS和今年的新型冠状病毒,无论是传染源、传播方式还是安全控制方式,都有诸多相似之处,虽然当年的SARS最高的确诊人数只有8000例,如今的新型冠状病毒已经超过4万例,但今天我们的政府反应更快,医疗技术也更为先进,我们通过复盘当年SARS对中国经济和消费的影响,来分析本次疫情是否会爆发消费狂潮。


先来说结论,本次疫情会对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1. 宏观经济:短期的GDP增速有影响,长期会恢复;

2. 产业端:第三产业受冲击最为严重。交运、餐饮、旅游等短期影响最大,疫情好转后会迎来报复性增长,长期会趋于稳定;

3. 需求端:消费受影响最大,受负面影响大的主要是服装、饮料、文化办公用品、金银珠宝等;近期利好的行业是中西药品、日用品等;疫情过后,消费短期内会出现爆发性增长,未来趋于稳定,长期的消费增长点出现在宅文化经济上。

4. 市场机会:传统行业会在疫情恢复后正常运营,新市场消费机会将会围绕“宅文化”和医疗健康来发展,“宅文化”有电商、线上教育、线上娱乐包括游戏、网络电影和电视剧等、线上生鲜、知识付费、网红经济、SaaS办公等,会出现行业巨头,身体健康则有医疗服务、基因技术、保险行业、健身和食品等;5G时代下的人工智能、物联网产业等。


复盘,当年的SARS是如何影响经济

<sars>


1. 从经济总量来看,SARS期间GDP明显拖累,2003年二季度GDP当季增速9.1%,较上一季度增速大幅下降2个百分点,下半年逐步回升。

另外,我们看到第三产业的单季增速从2002年末的11.3%大幅下滑至2003年第三季度的8.8%,且恢复较慢,全年较上年下滑1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增速在2003年第二季度短暂下滑1.9%之后,第三季度迅速反弹。

那么第三产业中,我们分行业来看看各个行业在非典期间的影响,交运仓储、住宿餐饮、金融业增速在二季度均出现明显下滑, 房地产行业第三季度开始下滑,而批发零售业逆势上升,与社会各界在防疫期间加大物资购买有关。


2. 我们再来看看SARS期间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影响,2003年第二季度增幅到达最低点,下滑了近六个百分点,在第三季度开始报复性增长,并在2003年第三季度末恢复到疫情前。


非典期间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影响

非典期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则在2003年第二季度达到最低,之后持续增长,政府放松信贷,发放政府补贴,去扶持受影响的民生行业。

非典期间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


3. SARS期间带来的新的市场机会——

正所谓不破不立,经济规则重建,当时非典期间人们开始线上购物,淘宝和京东开始发展,腾讯成立QQ游戏,线上购物和游戏才迎来爆发的机会。


对比,本次疫情的新市场机会(宅文化经济)

先聊本次疫情下利好的行业机会:

1. 网络视频、短视频等流量见涨,疫情结束后将短暂回落,但未来仍会保持增长的趋势。


2. 游戏行业,在疫情期间爆发增长,未来也将回落,但仍是消费趋势。


3. 互联网医疗,涨幅近31.28%,春节期间医药电商活跃人数峰值达到了148.21万,受疫情的影响,未来互联网医疗将持续发展


4. 在线教育

学而思网校、新东方在线、猿辅导、作业帮、好未来等在线教育为学生提供线上直播教程,各大互联网公司、视频平台也相继推出了线上教育课程,全国中小学生继续推迟开学,推出线上课程自主学习,未来在线教育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5. 线上生鲜。

由于隔离的需要,生鲜买菜的需求在疫情期间爆发式增长,线上买菜平台的交易额增加到了平时的3-5倍,线上生鲜成功突破下沉市场的瓶颈,培养了人们线上买菜的消费习惯,未来也将是一个爆发点。

6. 远程办公

本次疫情催生了线上办公的需要,也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传统办公模式成本太高,线上办公模式节约了房租,提高了效率,未来将成为趋势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居家健身、知识付费等等也在疫情期间增长快速。


总结:疫情结束后,传统消费行业会回升至稳定,未来消费爆发点围绕宅文化经济和医疗健康行业。

新市场消费机会将会围绕“宅文化”和医疗健康来发展,“宅文化”有电商、线上教育、线上娱乐包括游戏、网络电影和电视剧等、线上生鲜、知识付费、网红经济、SaaS办公等,会出现行业巨头,身体健康则有医疗服务、基因技术、保险行业、健身和食品等;5G时代下的人工智能、物联网产业等。


青业


疫情是重要的公共安全事件,在对社会正常秩序造成重大影响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也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003年非典,即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在传播到其他国家之前,首先出现在中国广东省。根据各种估计,这种病毒在全球夺去了约800人的生命,并使中国2003年的经济增长率下降了0.5至1个百分点。

本轮疫情结束后会爆发消费狂潮吗?旁解君认为,任何短期的突发事件,均不会对既有格局带来重大影响,即不会改变事物原有运行的轨道。中国经济的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投资和消费在经济中的占比早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消费在经济中的贡献显然也会越来越大。从这个角度讲,消费持续扩大是一件正常的事情。至于狂潮,显然也是一个短期指标,中国社会早已经过了消费短期时代,所以,这是不可能出现的。但是,我们很有必要分析,此次疫情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

今年在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迄今为止,已导致千人死亡。这次大规模疾病的传播,和2003年发生的事件有着截然不同的经济背景。这个显著的背景主要有两点:


1、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3年中国经济处在外向型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而2020年中国经济处在结构化转型调整过程之中,经济步入新常态。

2、2020中国经济体量巨大,与世界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任何压力,都会对全球经济造成比以往更严重的冲击。中国经济的一举一动,将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下面,旁解君通过五张图表,从五个方面阐述非典爆发后中国经济的变化,并间接阐明本次新型冠状病毒全球经济的影响。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自2003年以来,中国已从世界第六大经济体,成长为如今的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按购买力平价标准(PPP),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中国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计,2019年全球经济扩张中,中国贡献就占了39%。

在2003快速发展的中国,全世界甚至都没有注意到中国在非典后经济增速放缓了约1个百分点,有无疫情,一切照常。SARS疫情并未改变中国经济的上升态势,当年GDP同比增长10%,较上年回升0.9个百分点。但是,现在中国占全球GDP规模的近五分之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0.5个百分点将是一场地震,将会对世界经济带来重大影响。

服务业作用凸显

与17年前SARS爆发时一样,这种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可能首先打击消费者支出。旅游、餐饮、购物、娱乐、线下教育等服务业,都遭到了重大影响。为了尽快控制疫情,政府对部分地区采取了区域封闭式管理,考虑到中国经济的规模,预计此次的消费量下降可能比2003年更严重。

蓝色表示服务业在经济中的占比,可以看到,这个比例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红色部分农业的比例在不断缩小。

消费支出下降将给中国服务业带来压力。与2003年相比,目前服务业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更高。这也意味着,服务业的任何拖累都将给中国和全球经济带来更大的压力。

此外,由于疫情对开工造成影响,工业生产也面临不少困难。

海外旅游支出

中国消费者也是海外消费的主力军。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显示,自2014年以来,中国已从2003年的第7位上升为全球最大的旅游支出来源国。

数据显示,中国从2015年开始,每年海外旅游消费支出,在2500亿美金。

自新型冠状病毒出现以来实施的旅行禁令和航班取消,严重影响了春节出行。受情绪影响,五一黄金周出行也有可能受到连累,预计这将可能会减少中国的海外旅游支出。瑞银认为,这将对很多经济体的发展带来了影响,尤其是中国的热门旅游出游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

我们环顾亚洲,中国旅游业现在几乎在所有国家的经济中占据了更大的份额。

全球主要进口国

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显示,在贸易方面,中国国内的需求不断增长,自2009年以来已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国(第一大国依然是美国)。

中国是石油、铁矿石和大豆等大宗商品以及集成电路等电子零部件的最大进口国。这些商品的需求可能会随着中国经济放缓而下滑。中国是石油消费大国,出于对中国石油消费下降的预测,石油输出国组织及俄罗斯正在考虑减产。

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

病毒爆发还可能通过中国的出口渠道影响全球经济。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数据显示,自2009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而2003年仅排在第四位。日本和越南等国“严重依赖中国的供应链”,这些经济体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以制造自己的产品出口。

总之,中国经济放缓不仅会并影响全球需求,那些依赖中国作为中间投入的国家也将受到影响。


旁解生活与投资


可能在病情结束后,大家会爆发一个饭局潮。这段时间都窝到自己家里练自己的厨艺了,是不是都快忘记了饭店的菜是啥味道?自己心爱的口味想想都有点流口水。

但是爆发消费狂潮觉得不太可能,因为有些人如果喜欢线上买东西的话,此次病情并不影响线上购物啊。如果是喜欢线下买东西的话,其实更多的是去逛,找寻那种逛街的满足感,真正消费金额都不会太大。

此次病情蔓延这么长时间,GDP都受到了极大影响,201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很多地方现在还封闭,不要说一个月,停工一天是损失都是天文数字。同时绝大多数人在经济方面都是受伤者,即使挣到钱的也是拿健康去奋斗的人(坚持工作的快递小哥、药店超市工作人员等等)。很多人还未发放的年终奖估计都会被调整,在家未上班的时间可能只发基本工资或者不发工资。在这种情况下会有消费狂潮吗?

德先生认为在此次病情过后,大家会更注重自己的健康,可能在各种健身器械或者健身活动上会投入更多,而且会更珍惜朋友和家人的聚会,大家会走出门来,享受一下久违的自由呼吸和面对面的交谈。在生命和健康面前,一切消费都换不回来。

其实如果病情持续,将大大影响我们的经济,国家统计局不是已经统计出来,在1月份的物价指数,上浮已经达到了5.4%,涨幅比上月扩大0.9个百分点,PPI同比由上月下降0.5%转为上涨0.1%。。很多人群可能都处于负债还款现金流枯竭的边缘,精打细算才是之后的主旋律。只有当负面影响全部消失之后,大家重新走上了正轨,才会真正的舍得花钱,舍得去消费了。

所以消费浪潮是不会出现的,但楼市可能会重新回暖,成交额会急剧反弹。另外娱乐业估计也会迎来反弹(其实本次的亏损重灾区啊)。除此之外,剩下就是忙于生产和经营,尽快抢回损失来,让2020年过得更好一些。

德先生讲金融和理财由专业变得通俗。跟随德先生得到最简单的答案和最实用的解决之道。觉得好关注我!再多点点赞。点点下面广告,让德先生再赚点钱!


匀枫财技大兜底


会爆发一波消费狂潮,因为疫情导致无法消费,旅游等的一部分往往会在结束之后,选择报复性的消费。

实际上,这一点在2003年那一次疫情的时候就曾经出现过,比如餐饮等行业,简单说,在家的人们憋坏了,忙着出去吃饭。

在我看来,报复性消费往往可能集中在餐饮,酒店,旅游等行业,对于其他行业的影响也是存在的,但是可能会比较少或低。

报复性消费会发生,但是在我看来,整体的力度可能会比2003年疫情大,主要的原因还是现在比之前更加富裕一些,消费的需求更加旺盛。

不过这次的疫情已经导致了不少的企业出现了经营困难的问题,餐饮等行业也遭受了巨大的打击:食材备货需要资金,门店租金正常支出,关键还没有收入。

很多企业能不能熬过这个疫情,其实都是一个问题,可以预见的是:这次会有不少抵抗力差的企业破产倒闭,相应也会带来一些失业。

一旦没了工作,就没了收入,消费就必须极度压低。

所以其实还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果:尽量努力攒钱,增加自己的抵抗风险的能力,即使下次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即使连续几个月不工作,也应该有能力来维持正常的生活水平。


财道


有些行业会爆发消费狂潮,但有些行业过去的消费也就过去了。

比如餐饮业一定会爆发消费狂潮,大家都关了很久了,这段风波过去之后,一定是很多人想办法聚个餐,约上好久不见的朋友出去狂吃一顿。

这种情况下,此前被压制着消费会出现一个井喷状态,消费者们还会补消费。一些必选消费品在这个时候会出现爆发消费。因为大家囤的东西应该已经吃光了,用光了,之后要补充储备。

但是有些种类的消费可能过去了,就过去了,不会再出现补消费的情况。比如春节期间大家可能会买些烟花炮竹,买些过年串亲戚用的礼物。这些即使错过了也不会再买。

还有假期旅行相关的消费也无法爆发。这个肯定也不会爆发了。休假了这么长时间后,大家更没有时间旅行了,都集中在工作上面了。

还有春节期间的电影院也几乎没有客源,很多贺岁片都已经改档了。这期间的电影消费可能会回补一部分,但没办法全部补回来。结束之后,大家可能会去电影院看场电影,但是不像春节期间打时间这么充裕,有几部贺岁片可能都去看,结束之后再去电影院可能就找一两部自己喜欢的。

另外人们的消费习惯也被改变了很多。以前看电影回去电影院,但宅在家里几个月后发现在手机电视上看电影也挺好,挺方便的,很多电影的首映也放在了网上,可能就不会再去电影院了。

综上,有些消费领域会爆发,而有些则不会有太大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