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快評:互聯網企業可利用自身優勢為防疫做出獨特貢獻


南財快評:互聯網企業可利用自身優勢為防疫做出獨特貢獻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發生後,各種商品需求、信息需求等在短時間內爆發,這些防疫需求與社會組織和市場體系日常所能提供的服務相比,是獨特的,所以無法依賴傳統服務體系解決各種新需求,而一些互聯網企業則大展身手。

在市場中千錘百煉的互聯網企業,最大的優勢是能夠通過技術高效地處理各種信息。出於疫情防控需要須限制人員流動和接觸,因此,通過開發針對當前特定需求的信息處理軟件,既能避免人們外出走街串巷的傳染風險,又能提高信息處理的效率,有針對性地解決特定時期特定人群的特定需求。

比如阿里巴巴已經與許多城市合作搭建“數字防疫系統”。該系統分為居民、社區街道、醫療疾控、政務管理等四大模塊、20多種功能。

又比如騰訊通過微信,與國家衛健委合作發佈發熱門診地圖,在為大眾提供疫情信息的同時,又能為他們提供不同的信息需求與線下服務,可以幫助用戶降低因為科普信息與問診服務匱乏而產生的焦慮與恐慌,舒緩大眾的壓力。

社區處於疫情防控前線,但社區部門人數少,管理人口規模相對較大,挨家挨戶檢查和聯繫也容易傳播病毒。2月10日,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司司長陳越良表示,社區防控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關鍵環節,技術支持很重要,他懇請一些大的網絡公司,開發社區公共軟件,提供給社區工作者使用,“一個有益的公益軟件比捐10個億還管用。”

復工延遲使一些可以居家辦公的企業對遠程辦公的服務需求大增,疫情發生後,騰訊的企業微信、阿里旗下的釘釘、字節跳動旗下的飛書、華為的WeLink等推出為客戶提供免費遠程辦公、視頻會議等各類服務。與此同時,延遲開學也帶來了網上授課的需求,互聯網公司也積極提供服務。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應用以及背後的技術、通訊基礎設施的支撐,可以在突發疫情期間為商務與教育等系統提供業務的可持續性,最大程度地減少了損失。

各地政府也在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推進社會治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但行政事業部門的信息化是相對固定的系統,在全國性突發疫情面前,較難起到針對性作用。互聯網企業則不同,他們擁有先進的技術,市場競爭也造就了靈活反應能力,形成了一大批技術人才、組織管理人才以及商業開發人才,能夠在短時間內合力開發各種複雜的新管理平臺,應對疫情等突發事件。

這些企業參與防疫是出於中國企業的責任擔當,利用自己的優勢為防疫工作做貢獻,發揮調動資源的能力與作用。這種能力也是中國一種潛在的戰略資源。這些企業的成長壯大,也是建立在中國強大的電力、通訊、交通、金融等基礎設施體系之上,是中國綜合發展能力的體現和產物。一些處於改革中的國有部門應該快速提升這種高效的資源配置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