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我哭的話,護目鏡就花了,就幹不了事情了”我哭了……

就在中午12點的時候,我看了一個名為《我不能哭 護目鏡會花》視頻。視頻總長1分20秒,是央視新聞記者採訪廣東醫療隊護士朱海秀的一段話。

雖然知道醫護人員非常辛苦,非常勞累,可是還是為這位1997年出生的妹子感動了,這視頻背後把中國最平凡又最偉大的護士在面對如此疫情下表現出來的勇氣和力量,讓人讚歎。

看完“我哭的話,護目鏡就花了,就幹不了事情了”我哭了……


視頻中,年僅22歲的朱海秀,在廣東醫療隊中做護士,為搶救患者在努力工作。通過護目鏡記者看到了她的黑眼圈,她坦言最近確實壓力有點大;記者再次問她,害怕與否?她回答,剛開始有點害怕,但是來到這裡後,看到這種局面,反而沒有那麼害怕了。最主要的是,她來這裡的事情,並沒有讓自己的父母知道,怕父母擔心自己。可是最後還是被父母知道了……

於是有了她的這段自述:

朱海秀:因為不想讓他們擔心!救人嘛,本來就是我們醫護人員的使命和職責。但是前幾天,我父母知道了。然後,我爸我媽給我打電話。那是我第一次見我爸哭,在我面前。22年來,我爸第一次哭。

看完“我哭的話,護目鏡就花了,就幹不了事情了”我哭了……


看完“我哭的話,護目鏡就花了,就幹不了事情了”我哭了……


看到這裡的時候,我的眼淚瞬間決堤了。我大概能夠想象到作為父母為她擔心為她焦慮的樣子,想象著一位中年大叔抱著電話,思念女兒,泣不成聲的樣子。但是又不能拉女兒後腿,還要鼓勵女兒,叮囑女兒要平安,要保護好自己。


我們再來看看這段記者和朱海秀的對白:

記者問她:你在做什麼工作?

朱海秀:我在準備下午要打補液的東西。

記者:沒休息好嗎?我看你有黑眼圈呀!

朱海秀:嗯,是的!

記者:這兩天累嗎?

朱海秀:壓力比較大吧!

記者:你多大了?

朱海秀:1997年(出生)

記者:過來害怕不?

朱海秀:過來的時候害怕,但是來到這裡,看到這種局面,反而不害怕了!

記者:來的時候,家裡人擔心嗎?

朱海秀:來的時候,沒告訴父母!

記者:為什麼呢?

朱海秀:因為不想讓他們擔心!救人嘛,本來就是我們醫護人員的使命和職責。但是前幾天,我父母知道了。然後,我爸我媽給我打電話。那是我第一次見我爸哭,在我面前。22年來,我爸第一次哭。


記者:給家裡人報個平安吧!

朱海秀:我不想哭!我的眼淚在眼睛裡打圈。我哭的話,護目鏡就花了,就幹不了事情了。對不起!


當看到最後的時候,尤其是那句“護目鏡就花了,就幹不了事情了”,是不是也又讓你淚流滿面了?


看完“我哭的話,護目鏡就花了,就幹不了事情了”我哭了……


看完“我哭的話,護目鏡就花了,就幹不了事情了”我哭了……


看完“我哭的話,護目鏡就花了,就幹不了事情了”我哭了……


因為這場疫情,到底有多少90後,95後的護士們再用他們稚嫩的肩膀托起了一個個家庭新生的希望?


我們看到了更多的新生力量,這是教育的成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

在這短短1個月的時間中,大家經歷了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也經歷了“自我隔離”宅在家中。看似,我們哪裡都沒去,但是漫天飛來的消息,讓我們看到了風月同天下其實還有著不同的生活,那些沒有宅在家中,抗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成為了2020年最平凡最偉大的“戰士”

現在,當下,就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時機,一幕幕的救援,一張張憔悴的臉,一筆筆勾勒的天佑中華,還有主動在家請求隔離的從武漢回到家鄉的小夥伴…他們就是活生生的教育實例,讓孩子們從此對責任、鼓勵、理解、幫助、自控等等都有了深刻的認識

曾經,90後的孩子被譽為是佛系的。

但是,今天,看到90後的人是拼搏的、努力的。

他們可以為了自己的職責和使命拼勁全力,也可以為了不讓父母擔心隱瞞自己抗疫的實情,更在不斷的為了讓家園更好做出努力。

90後值得表彰,他們的父母更值得表彰。

家庭教育的好才會看到這些優秀的孩子。雖然在他們看來,只是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可是帶給患者的是力量和希望。

曾經網絡上有一首歌曲特別火,叫做橋邊姑娘,我今天想用這首歌詞作為結束語,為我們的醫護人員加油!

暖陽下 我迎芬芳

是誰家的姑娘

我走在了那座小橋上

你撫琴奏憂傷

橋邊歌唱的小姑娘

你眼角在流淌

你說一個人在逞強

一個人念家鄉

風華模樣 你落落大方

坐在橋上 我聽你歌唱

我說橋邊姑娘 你的芬芳

我把你放心上

刻在了我心膛


Tina寄語:教育的目的,不是讓我們獲得多少知識,更多的應該是能夠指導我們成為怎樣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