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雷神山醫院的建設者

“多一張床位,就意味著多一份希望。快一點交付,就意味著能早一點讓希望變為現實。”這是無數疫情醫院建設者最樸實的共同心願。

醫院是阻擊疫情的主戰場。戰鬥打響,中建二局迅速組建了2800人的建設隊,他們參與到了全國五地六所疫情保障醫院的建設中,這其中還有千萬雲監工時刻在線關注的火神山、雷神山醫院。

在武漢雷神山醫院,便有這樣一批建設者。他們逆行武漢,義無反顧,用挺身而出的勇氣、義無反顧的奉獻、星夜鏖戰的耐力、眾志成城的團結,為患者建起了一座座抗擊病魔的“堡壘”。

他們,是雷神山醫院的建設者

爺仨參建火神山

“半天才回一條消息,打電話又不接,該不會被隔離了吧?”父親鄧昌斌在武漢的家裡走來走去。2月3日,二兒子鄧康從武漢回長沙工作後,和家裡的聯繫就不多了,這可急壞了一家人。而鄧康卻在40公里外的雷神山醫院建設現場,忙碌著電工活,根本沒注意到電話響了。

90後的武漢小夥鄧康,是中建二局一公司的一名電工,常年在湖南長沙幹活,過年才有時間回家。2月3日一早,鄧康得知公司要組建隊伍從長沙來支援雷神山醫院建設,便跟領導主動請戰。他瞞著家人,隨公司一起馳援雷神山醫院的建設。

時間就是生命,到達雷神山醫院後,鄧康便和同事們投入到A07區隔離病房的施工中。忙碌的工作讓鄧康無暇及時回覆家人們一遍遍的關心,還不到兩天他的謊言便露餡了。知道真相後的家人更加擔心,又不敢過度打擾他,只好通過各種途徑關注和鄧康有關的消息,兩千萬“雲監工”裡有他們一家人,看著建設者們在戰“疫”前線24小時奮戰的故事,父親鄧昌斌既心疼又感動,他決定帶著同是電工的大兒子鄧露去前線和二兒子鄧康“會師”,一起一起支援雷神山醫院建設。

“怎麼不怕啊?小兒子都在前線幹,做父親的當然不能慫,更何況我們還是武漢人啊。”父親鄧昌斌看著身邊的兩個兒子,“上陣父子兵,我們爺仨一起幹,也就沒那麼擔心了。而且全國人民都看著呢,我們一定加油幹,為抗擊疫情出份力。”

90後退伍軍人的選擇

“武漢雷神山醫院急需經驗豐富的現場工程師!”2月3日中午,中建二局安裝公司微信群裡的一則消息剛剛發出,12個名額在幾分鐘內就有20餘人報名,這其中就有公司的90後員工甘泉勝。作為一名退伍軍人他還曾出現在了去年國慶閱兵預備役部隊方陣裡,這一次,他又再一次接受挑戰,成為雷神山援建隊伍中的一員。

面對家人的擔憂,他說:“退伍不褪色,我經歷過生死考驗,心理素質比常人更強。如今我不去誰去!”帶著這份堅定與勇敢,甘泉勝倉促告別了家人,連夜從北京出發,驅車14個小時抵達了雷神山的施工現場。

此時已經是醫院建設慢工出細活的階段——病房通風系統安裝。然而任務與疫情來讓他們只能衝刺。甘泉勝和戰友們一起分成了兩班,白天黑夜24小時連軸轉,吃住全在工地,壘上磚架塊木板當餐桌,困了就裹緊衣服眯一會,盡最大努力保障施工生產,全力做好施工人員的衛生防疫工作,成為了現場的“小陀螺”。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讓我看到身邊的共產黨員總在危急和困難時刻挺身而出,他們的模範帶頭作用更激勵著我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哪裡有困難就要往哪衝!”作為一入黨積極分子,甘泉勝現在有兩個“儘早實現”的願望,一個就是希望醫院投入使用能儘早幫助武漢人民戰勝疫情,另一個就是希望自己能儘早通過黨組織的考驗,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員。

“吹不滅”的生日蠟燭

2月9日凌晨一點,中建二局三公司援建隊員彭朝春如往常一樣從早上忙碌到晚上,終於回到了指揮部的辦公室。剛剛過去的一天尤其特別,因為雷神山終於交付了。

“彭哥祝你生日快樂,您這生日和雷神山醫院同一天呢,我們大家都記得呢,沒想到您回來這麼晚,所以祝福遲到了一點!”在彭朝春又累又餓之際,有心的同事們為他及時送上一份從簡至極的生日套餐:一個沙琪瑪“假裝”是蛋糕,一盒泡麵“假裝”是長壽麵,還有一個打火機“假裝”是蠟燭。彭朝春一驚,原來昨天是自己的生日。

對43歲的彭朝春來說這無疑是一個簡單卻又難忘的生日,雖然老家在武漢卻沒法與親友團聚,堅守在抗“疫”一線。吃著泡麵許願時,他說“希望疫情早日結束,一線建設者和患者都能平安凱旋!”隨即他開始吹蠟燭,由於帶著口罩,打火機蠟燭怎麼也吹不滅,他趕緊補充“打贏這場戰役的信念與熱情,就如這火苗一樣堅定!”引得同事們哈哈大笑,為緊張的疫情防控增添了溫暖力量。

彭朝春是一名有著23年黨齡的老黨員。武漢告急,這位武漢人主動請纓加入到了建設一線。從2月3日抵達雷神山施工現場後,他就成為了工地上最早開工、最晚收工、一直忙碌不停的人。每天早上七點之前需要召集工友們在指揮部集結點吃早餐,測體溫,時刻關注他們身體狀況,同時,還要督促他們的進度,核對好每人的工作量並完成簽單,再安排大巴車將他們帶到工地……黨員危急關頭既要頂起來還得有最耐心正是彭朝春這位黨員的寫照。他說:“疲憊時看到胸前佩戴的黨徽,又充滿了無限力量!”

“無條件接受祖國建設的任務。勇敢擔當起建設祖國的任務。”這是68年前中建二局這支建設隊伍鏗鏘誓言,如今他們依然帶著這份初心與使命奮戰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與時間賽跑的分分秒秒裡,在最危險辛苦的戰“疫”前線上,一位位平凡建設者的努力,換來一座座醫院迅速投入使用的奇蹟。這裡湧動著守望相助的溫暖,也堅定了打贏這場戰“疫”的信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