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技話題:穿山甲、自動診斷新冠肺炎系統、新冠風險篩查、“高爾夫球小行星”、新準粒子


1

穿山甲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二傳手”嗎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研究人員加緊對病毒溯源。石正麗團隊近日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報告說,新型冠狀病毒與來源於蝙蝠樣本的一株冠狀病毒(簡稱TG13)基因相似,兩種病毒序列一致性高達96%,表明蝙蝠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在自然界的宿主。


有專家認為,如果蝙蝠是新型冠狀病毒自然宿主的結論成立,蝙蝠冠狀病毒與人類新型冠狀病毒的差異意味著,還存在一個或多箇中間宿主。


穿山甲是否為其中之一?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與華南農業大學合作的團隊,通過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組數據,認為穿山甲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該團隊分析的穿山甲樣品中β屬冠狀病毒(新型冠狀病毒屬於β屬冠狀病毒)的陽性率為70%,從宏基因組拼接出來的穿山甲病毒序列與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達99%。


——新華網


2

香港理工大學研發快速自動診斷新冠肺炎系統 1小時內驗出病毒


今日科技話題:穿山甲、自動診斷新冠肺炎系統、新冠風險篩查、“高爾夫球小行星”、新準粒子

▲香港理工大學2月11日發佈一套全自動快速多重診斷系統


香港理工大學2月11日發佈一套全自動快速多重診斷系統,可用於實時基因檢測,一小時內可檢測出30至40種病原體,包括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禽流感(H5、H7、H9)、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等。


港理大表示,由於患有呼吸道傳染病的病人,即使其感染的病原體不同,所呈現的病徵都十分相似,故為醫院、口岸等前線診斷帶來挑戰。該系統可以儘早及準確地區分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病原體,對確保有效的傳染病控制、醫療診斷及治療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中國新聞網


3


從西安交通大學瞭解到,為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的防控工作,西安交通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醫學人工智能團隊日前為西安交大第二附屬醫院緊急開發出一套免費在線健康諮詢、問診與新冠風險篩查系統。


該團隊聯合大數據算法與分析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西安交大第二附屬醫院醫學人工智能研究院技術力量,春節期間放棄休息進行高強度攻關,開發出了這套系統。通過這套系統,患者可直連西安交大二附院相關科室資深醫生,進行遠程健康諮詢、問診與新冠風險篩查。


——《科技日報》


4

天文學家拍到史上最清晰的“高爾夫球小行星”


今日科技話題:穿山甲、自動診斷新冠肺炎系統、新冠風險篩查、“高爾夫球小行星”、新準粒子


據外媒New Atlas援引《自然天文學 》雜誌報道稱,天文學家拍攝到迄今為止最清晰的小行星智神星(Pallas)的照片。因圖像顯示出這個星球的表面坑坑窪窪,故名“高爾夫球小行星”。


智神星於1802年被發現,直徑為512公里(約318英里),是小行星帶中的第三大的天體,僅次於穀神星和灶神星。而且,它還有一個很怪異的軌道,與小行星帶中大多數小行星的路徑相比,它以35度角偏離地球。


——環球網


5

計算機模擬揭示新準粒子存在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維也納科學家藉助計算機模擬,發現了一種新“準粒子”,並將其命名為“派子”(π子,pi-ton)。它由兩個電子和兩個空穴組成。這一最新發現將有助於科學家更好地理解光與固體間的耦合,促進基礎研究、半導體技術及光伏技術等領域的發展。


“準粒子”是包含許多粒子的系統內的激發,它們在許多方面的行為與單個粒子無異。維也納技術大學固體物理研究所教授卡斯滕·霍爾德表示:“最簡單的準粒子就是一個空穴。”但自然界還存在更復雜的準粒子,例如激子。激子是由一個電子和一個空穴組成的束縛態,由光產生,在半導體物理學領域起重要作用。


——《科技日報》

(今日科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