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作為九零後的我,到底應不應該把買房作為當前的奮鬥目標?

這幾天在家真是閒得發慌,實在是不懂做點啥事來消磨消磨這“寶貴的時間”,於是索性便拿出手機來刷朋友圈!對!就是刷朋友圈,不過我看的都是一年前的、兩年前的、甚至還看到了三年前的朋友圈,這不刷倒好一刷那還真不得了,我發現:

房價每上漲一次,朋友圈就水深火熱一次。

思考:作為九零後的我,到底應不應該把買房作為當前的奮鬥目標?


順便總結了一下當下的關於房子是有這麼兩種聲音,一種是質疑:

“過高的房價是否正在透支著當代年輕人的創造力?”

“很多人清華北大畢業的人都買不起房,那買學區房的意義又是什麼?”

“為什麼學歷不值錢,而學區房依舊還很值錢?”

另一種則是帶有“正義感”的吐槽:

“高房價是真實的供需反映,買不起說明你的實力不夠!”

“不能說高房價扼殺了創造力,那是你本來就沒有啥創造力。”

“別談什麼夢想,甚至你的努力還一度配不上你的焦慮!”


思考:作為九零後的我,到底應不應該把買房作為當前的奮鬥目標?


這是怎麼了?這個世界原本是很安靜的,但總是時不時的會有一些不安靜的人來打破這種和諧。當然了話又說回來這兩種聲音先不管誰是對的誰是錯的,但始終有一點是逃不掉的,那就是兩種聲音裡面都有博人眼球和有意來撩撥普通大眾情緒的成分。

要不要買房?在哪買房?這本來簡簡單單的就是一個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很多人卻被輿論綁架著。房子是稀缺的,我們要搶;教育是稀缺的,我們要搶;電飯鍋、馬桶蓋是稀缺的,我們也要搶!我們似乎真的從來沒有靜下來好好的思考過,我需要什麼?教育的本質是什麼?生活的意義又是什麼?

思考:作為九零後的我,到底應不應該把買房作為當前的奮鬥目標?


買房真的是剛需嗎?

不知道大家看沒看過今年吐槽大會的最後一期海選?當蔡康永得知大陸父母必須給已成年的孩子買房時,他很震驚。其實在全球大部分國家的大部分人也都跟我們一樣喜歡買房子,但是真像我們國家這樣,舉全家之力甚至不惜借債買房的狂熱還是少有的。

說實話,現在已經說不清高房價是由於房子有限導致的,還是買房的需求太旺盛導致的,但是有一個因素絕對少不了,那就是所有人都認為買房是剛需。即使房子貴得超出了全家的承受能力,買房也和吃飯、喝水、呼吸一樣,是生活的必需品。

可是房子真的是剛需嗎?當一個東西超出了你的能力範圍,那就不叫剛需。地鐵人太多,所以汽車是剛需,飛機老晚點,那豈不是私人飛機也是剛需?如果我們總是喜歡拿別人的標準要求自己,別人有的我一定要有,那下次就不是買房,而是買帶游泳池的大house和私人飛機了。

思考:作為九零後的我,到底應不應該把買房作為當前的奮鬥目標?


學區房≠教育

除了買房,還有一種狂熱叫買學區房。網上還有個段子來調侃:“清華北大畢業的人都買不起房,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跑去買學區房?”

要不要買學區房,怎麼說呢還真的是見仁見智。有些父母認為,我現在背上一個負擔,為孩子創造一個更好的受教育環境,他的起點和視野都會提升一個到更高的臺階,畢竟教育資源是有限的,儘自己最大可能為孩子創造一個更好的,這些都是值得的。

但是別忘了,學區房一定不等於教育。我一直有一個信念:我們這些在大城市工作的人,有很多都是從三四線城市或者農村的教育體制出來的,靠自己的努力考上的大學。當我們已經把孩子的起跑線放在了一二線城市的時候,如果孩子還是沒有出息,那隻能說明家庭教育的失敗。另外,還有一點不要忽略,買學區房所帶來的沉重壓力一定會影響家庭關係和親子關係,因為期望越大,壓力越大。

思考:作為九零後的我,到底應不應該把買房作為當前的奮鬥目標?


要回到生活本身

也許看到這你可能會說我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你上了車,就勸我們這些沒上車的別上了。我一開始就說了,買房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是買上了很幸運,買不上也無需罵街的事情。

不管你買不買房,努力工作的鬥志不能停,享受生活的心態不能停,如果把買房變成生活或工作的唯一目標,那就白來這個世界走一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